中国专家研发出可对汉字作出反应晶片

Marvin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2-08-23
消息
3,138
荣誉分数
9
声望点数
148
  (香港讯)中国电脑专家已开发出可以对汉字和其他亚洲字符作出反应的电脑晶片,为渴望跻身世界科技巨头行列的中国提供实现目标的砝码。

  这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手头并不宽裕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价格便宜的个人电脑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为渴望通过具有创新意义的科技成就,跻身世界科技巨头行列的中国提供了实现目标的砝码。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就职于一家香港公司的一名中国著名电脑科学家,如今成功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令人望而却步的难题:开发出可以对数以千计的汉字和其他亚洲文字符号作出反应的电脑晶片。

  这一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生产出操作更便捷、不再依赖英文软件的低成本个人电脑。

  这家名叫文化传信集团(Culturecom Holdings)的公司,是香港的上市公司,目前计划推出由其他公司生产的内置这一创新技术晶片的首批产品――DVD播放机和文字处理设备。

  这一成就至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科技壮举。这位名叫朱邦复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以亚洲文字运行电脑二进位码的方式。由于晶片内部的指令都是用英文编写,因此亚洲语言的输入输出通常必须经过翻译层进行转化。

  文化传信的首席策略师Benjamin Lau说,有了上述突破,就可以用亚洲语言取代英文来编写软件。用于亚洲市场的数码设备将不再需要那些亚洲语言与英文之间的互译元件。

  从技术角度讲,跳过翻译过程可以提高数码产品的运行速度,不过如今晶片的运转速度已经很快,可能几乎没有用户会觉察到其中的差别。


微晶片摆脱了

西方文字束缚


  但朱邦复和文化传信的其他人士相信,他们发明了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让微晶片摆脱了有利于西方国家公司的文字束缚。

  文化传信已经设计出安装有IBM PowerPC微处理器的低成本电脑所使用的主机板。这种微处理器蕴含中文字符技术。

  这种设计将中文微处理器与Linux操作系统结合在一起,目前文化传信已经从美国晶片制造商和电脑设计营销商Transmeta Corp.处获得了中文Linux解决方案的特许权。

  过去十年间,有数家公司曾尝试开发取代标准PC的低成本电脑,但都已失败告终。文化传信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即十多年来的英文软件开发进程已经形成了高效的软件编写工具和编写程序。

  文化传信的科学家朱邦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明了一种名为“仓颉”的汉字输入系统。

  然而,这种技术无法在单一的微处理器内部运行,因为存储数以万计的中文字符需要巨大的内存空间。

  去年夏天曾发表有关该公司案例研究的澳洲麦夸里大学(Macquarie)管理研究生院教授约翰・马修斯(John Mathews)说,朱邦复的发明是通过一系列操作过程完成汉字输入,只存储关键的字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