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耳其队为什么是欧洲队?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enjoy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阿拉伯的劳伦斯》

英文片名:Lawrence of Arabia
制片:山姆・施比格尔
编剧:罗伯特・鲍特
导演:大卫・里恩
主要演员:彼得・奥图尔(饰劳伦斯)
亚历克・金纳司(饰费萨尔王子)
奥马・萨里夫(饰阿里)
安东尼・奎恩(饰阿布塔古)
出品: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英国 1962)

arabia1962.jpg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这个剧
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
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
片。

影片一开始便是劳伦斯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
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出席的有认识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
有杰克逊・本特利,他同别人议论时出现了闪回。这是1916年,劳伦斯中尉是在开罗
英军司令部服役的一名不修边幅、全无献身精神的战士,他对沙漠的热爱和对阿拉伯
事务的丰富知识引起了阿拉伯司司长的注意,他准备派他作为密使到菲赛尔王子那里,
想方设法缓和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途中他遇到了谢里夫・艾力,他成为劳伦斯在
联合阿拉伯部落的事业中的一个强大的同盟者。菲赛尔同意把他的部队并入英军,但
他和其余的人都认为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不会联合。劳伦斯促成了奇迹。他鼓动阿拉
伯人艰苦跋涉越过尼福德沙漠,用一支小型游击队的力量到亚喀巴港抓捕土耳其驻军。
胜利使他成为英雄。本特利对他广为宣扬。

劳伦斯终于被土耳其人俘虏,受到一名土耳其省长的残酷折磨。同时也提到他出
于需要而枪杀了一个自己人之后,发现自己喜欢杀人。当他带来队伍袭击土耳其沙漠
中的一支军队,野蛮地参与杀绝所有的土耳其人时,这种感觉变得强烈强烈了。劳伦
斯的这种心理状况是病态的,但在当地英国指挥官艾伦比上将的催促下,他同意率领
他的忠诚的阿拉伯士兵到大马士革建立一个部落委员会,以统治那个城市。可是古老
的部落之间积怨太深,难于调解,劳伦斯知道他所抱的使阿拉伯人长久地相互了解的
希望已经破灭,他接受了艾伦比授予的上校军衔。艾伦比同意官方的观点,认为劳伦
斯已经不起作用,劳伦斯便回英国去。他向艾伦比和菲赛尔交代了情况,后者来此是
为了签订一项英-阿临时协议,不出劳伦斯所料,它注定失败了。阿拉伯人把他当作
英雄来崇拜,他却怀着惭愧的悲痛心情离去。

  评介

该片全长三小时三刻钟。上集场面壮观,气势宏伟;下集主要描写各军事、政治
人物唇枪舌战的交锋,充满潜台词与戏剧性。许多人物与情节都有历史根据。劳伦斯
是本世纪英国著名的军事情报专家,影片通过他在阿拉伯半岛的一段经历的描写,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拉伯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同时也揭露了英国茬牌殖民主义者的
野心。

关于劳伦斯,导演大卫・里恩有这样一段阐释:“劳伦斯是一个极其复杂、超群
出众的英雄人物。他为一般社会所不容,但身在茫茫沙漠里却大显身手。影片前半部
分描写非凡的劳伦斯如何登上英雄宝座,而后半部分则描写他从“神”的高度一落千
丈的悲惨结局。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他近乎于一个预言家……”

该片用70mm胶片拍摄。所有外景与内景均在阿拉伯半岛和开罗拍摄。弗雷迪・扬
出色的摄影、优美的构图,充分揭示出沙漠的雄浑与壮丽。特别是上集,沙漠变幻莫
测的图景与人物的情绪、场面的气氛交融一体。

《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一九六二年度的奥斯卡奖角逐中,战胜豪华巨片《最长的
一天》与《叛舰喋血记》(重拍片),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美
工、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与最佳音乐七项奖。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
传记片・一九六二年・哥伦比亚、地平线出品导演:大卫连(David Laan)主要演员:彼得奥图(Peter O’Toole) 亚历坚尼斯(Alec Gunness) 安东尼昆(Anthony Quinn) 奥玛雪瑞夫(Omar Sharif)
--------------------------------------------------------------------------------

英国中尉的沙漠传奇

影片从劳伦斯在他隐居的英国牛津乡下骑电单车出事死亡展开序幕,军政要人在教堂门口议论纷纷,对他的生前功业互有褒贬。透过记者的报道,引领观众走进劳伦斯生平最多姿多采的四年时光。

劳伦斯中尉全名汤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派驻英军在开罗总部的中东考古队(一个变相的情报单位),负责绘制阿拉伯各战区的地图。一九一六年,他被征调到阿拉伯局,第一个任务是找寻费瑟亲王的下落,并调查阿拉伯各族之间的意愿,协助他们联合起来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劳伦斯不辱使命,深入不毛之地的约旦沙漠找到了费瑟并且取得了费瑟的信任。他以过人的体力和毅力蠃得了阿拉伯人的爱戴。

不久,劳伦斯奉命组织阿拉拍的杂牌军,穿越西奈半岛大沙漠突击土耳其的西部要塞阿卡巴湾。这个原来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竟然被他达成了。这支游击队到处炸毁铁路,突击土耳其部队,又冒死救回脱队的阿拉伯人,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胜利,劳伦斯因而被提升为中校。阿拉伯人也认同了劳伦斯是自己人,赠送他一套阿拉伯服装。自此,劳伦斯即以阿拉伯人形像出现,其英雄行径透过美国记者罗威尔的采访报道,在英美成了声名大噪的战地英雄。土耳其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

在一次深入土尔其要塞征察情报的行动中,劳伦斯失风被捕,受到酷刑逼供,甚至遭到屈辱性的鸡奸虐待,折磨至奄奄一息才被救了出来。这个经历对劳伦斯是致命的打击,使他要从英国社会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同性恋的罪恶感中逃出来的努力付诸流水――劳伦斯一变为冷漠而凶残的复仇者,对土尔其人展开疯狂的杀谬;经过两年多的征战,他与费瑟王子攻进了土尔其的首都大马士革,成立了阿拉伯临时政府,劳伦斯时年三十岁。

在阿拉伯各族商议建国事宜的过程中,劳伦斯目睹原本同盟的各部落又开始争权夺利而分裂;英、法、俄也签订密约瓜分中东势力,丝毫不顾他应允阿拉伯独立的诺言。身心俱疲的劳伦斯不得不认清显实,黯然离开他曾同生共死的贝都因战士们,结束他在阿拉伯的传奇生涯。


“炬”“细”靡遗的导演功力

根据历史上真人真事拍摄的「阿拉伯的劳伦斯」,被公认为影史上最佳传记电影之一,同时也被评论者推崇为大卫连导演所有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代表作,堪称影坛不朽杰作。在这部片长近四小时的超级巨制之中,大卫连表现了其它导演难以匹敌的一种能耐:既能在电影的外在形式上展现壮观浩瀚的映像魅力,将电影摄影艺术的魔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同时又能在内容上深入到人性最复杂细微的隐闭角落,挖掘出故事主人翁的性格悲剧根源。这种兼具「极大」与「极细」於一身的功夫,在同一辈导演中只有「大国民」的奥逊威尔斯足以相提并论。

在真实历史上颇具争议性的劳伦斯,在编剧劳勃鲍特和导演大卫连眼中是一个充满冒险浪漫气质的悲剧英雄。在影片开始不久,编导就一再安排劳伦斯空手捻熄火柴,反映出他的坚强意志和自虐倾向,显现他是一个心理复杂的异常人。他在英军阵营中被排斥,却在阿拉伯人中受到尊崇,简洁地说明了劳伦斯为何非在异乡建立功业的心理背景。当他在沙漠建立出纵横无敌的形象时,土尔其监狱中的身心屈辱却把他从天堂带到地狱――尤其是在当时仍被视为禁忌的同性恋和被虐狂真相揭露时,更使劳伦斯英雄梦破,整个心理建设为之彻底崩溃,只能籍着杀谬填平心理缺陷;最后攻陷大马士革的胜利,看似功业顶峰,其实却加速大归于平凡。最后,他的车祸死亡,与其说是一种意外,不如说是冥冥之中安排的必然解脱。

影片中所呈现的大自然景观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仍令人震撼不已――映象力逼人的超远镜头将壮丽无比的沙漠奇观完整地呈现出来,尤其是阿里王子首次出现时的海市蜃楼幻景,更是影史一绝。

本片在1962年上映时,因社会道德观念的保守和商业上的考量而对“劳伦斯在土尔其被俘”等片段做不同程度的修改,从221分钟删为202分钟;1970年上映时更删为187分钟;对本片的艺术完整性打了很大折扣。所幸在1988年大卫连亲自率人修复完整版,并在当年度的坎城影展作为开幕电影放映,证明本片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价值。

在三十年後重看本片,依旧让人对片中呈现的大自然景观感到震撼。由弗雷德杨掌镜的摄影组深入约旦沙漠实地拍摄,以映像力逼人的超远景镜头将壮丽无匹的沙漠奇景透过超宽银幕的画面完整地呈现出来,尤其阿里王子首次出现时的海市蜃楼幻景,更是影史一绝,令人印像难忘。约翰鲍克斯的艺术指导和莫里斯谢尔的配乐也有极为杰出的专业表现,使本片在技术上的成就无懈可击。

当然,本片的成功也绝对不能忽略那一群出色的演员,没有他们细致生动的演绎,劳伦斯的传奇故事也不会显得那麽栩栩如生。本来藉藉无名的英国演员彼得奥图在踏入影坛第二年便被选中担任这部超级巨制的男主角,他那清秀的外型和略带神经质的性格,简直成了劳伦斯中尉的化身。无论是英气昂扬的沙漠作战场面或是幽暗暧昧的酷刑逼供片段,彼得奥图都掌握得丝丝入扣,可以说是一次精彩绝伦的演出,奇怪他会在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中输给了「梅岗城的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中演律师的葛里哥莱毕克。同样令人觉得遗憾不解的是扮演费瑟亲王儿子阿里的奥玛雪瑞夫,竟然也在最佳男配角项目中输给了「春浓满栈情痴狂」(Sweet Bird of Youth)的艾迪贝格莱。不过,这位埃及演员自此在国际上一举成名,三年後更成为大卫连另一巨制「齐瓦哥医生」的男主角,可以说是对他的杰出表现的一种补偿。此外,扮演费瑟亲王的阿历坚尼斯和演阿拉伯酋长的安东尼昆,都有戏路纵横的精彩演出。总的说来,因演员项目全部从缺,使本片只获得七项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导演、彩色片摄影、彩色片美工置景、剪辑、音响、原创配乐),实不足以彰颢其非凡成就。
 
阿拉伯的劳伦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2月27日 14:14 南风窗

  朱伟一(北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人帮助英国人抗击土耳其人―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当时控制中东的广大地区。但战后阿拉伯世界没有得到列强应有的尊重。黎巴嫩和叙利亚被划为法国领地。中国当时也是同病相怜,虽是战胜国,却要割让青岛。巴黎和会上为中国慷慨陈词的是顾维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一位法学博士。


  而阿拉伯人的代言人是个英国人,尽管他一身阿拉伯人的穿戴。此人便是托马斯・埃德伍德・劳伦斯,自称“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他是个考古学家、军事家和作家,曾策动阿拉伯人组织敌后武工队,爬火车,炸桥梁,打得土耳其人胆战心寒。好莱坞还专门拍了部电影,片名就叫《阿拉伯的劳伦斯》,至今仍然是一部经典片。

  曾几何时,阿拉伯文明也有无比灿烂的文化。最神奇的是阿拉伯数字,破译了大自然的无数秘密,比阿拉丁神灯,比《一千零一夜》中的魔毯还要神奇。公元600年左右,阿拉伯又人冲出中东,走向世界。当时麦加出了一个穆罕默德,一位年过不惑的商人。据说穆罕默德也相信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但自认为是真主(上帝)的第一传人,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有关教义。

  阿拉伯人获得了精神原子弹,他们或骑骆驼、或骑战马,一手拿刀,一手拿《古兰经》,所向披靡,征服了整个中东、北非、西西里岛、西班牙、中亚,甚至翻越比利牛斯山,征服了法国的局部。

  接着,伊斯兰教又沿着丝绸之路传遍全球。我在西宁机场看到过前去麦加朝圣的信徒和送行的信徒。机场外的小山坡上挤满了送行的信徒,目送飞机远去。他们虔诚、肃穆,朴实……

  但穆斯林的西扩北进与基督教文明发生了冲突。1095年,在天主教会的鼓动下,西方的骑士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旗号是收复由穆斯林占领的圣地。十字军占领了圣地。12世纪,穆斯林又卷土重来,赶走了基督徒。基督徒不甘心失败,又发起多次十字军东征。

  不过,文明的撞击也会产生积极效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欧洲国家刚刚从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代走出来。阿拉伯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复兴起到过积极作用。西班牙是世界公认的艺术中心,西班牙的建筑、绘画和电影都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建筑是西班牙风格,毕加索是西班牙人(虽然后来生活在巴黎),而在好莱坞电影称霸的今天,西班牙电影仍然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或许不无关系。西班牙地处基督教与穆斯林文化撞击的交界之处。

  其实,阿拉伯与西方也是一种又恨又爱的关系。阿拉伯的王公贵族三妻四妾,但也娶西方人做太太。西方人反对一夫多妻,但美国人也下嫁到阿拉伯当小老婆。而美国的媒介对此津津乐道。阿拉伯有钱人的子弟到英国、美国留学,用英国、美国的律师。他们是坐在奔驰车里谈民族主义,批判西方思想。沙特的本・阿拉王子有160亿美元,其中110亿是投在美国,参股时代华纳、美国在线、城市银行等跨国公司。9・11事件后,本・阿拉王子立即给纽约人民送来了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9・11事件的那批阿拉伯死士大多也在西方国家生活或学习过,讲英语、法语,有的还讲德语。

  如果阿拉伯的劳伦斯活到今天,不知他会有何感想?他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仍然没有能够修复两个文明之间的伤痕。今天有谁堪当此重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前台表现得比较充分,上窜下跳,东奔西跑,一会在美国与“北约”国家之间穿针引线,一会又在中东地区乱跑,模仿基辛格搞什么“穿梭外交”。英国人自己也讽刺他是自作多情,要扮演美国国务卿的角色。有的英国人更损,说是布莱尔要当新时代的劳伦斯。但老兄怕是难当重任―这个活不好练。阿拉伯世界首先就不相信他,英国与美国贴得太紧。

  阿拉伯世界倒是曾经有一奇人,可以担当沟通两大文化的重任。他就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加利是埃及的阿拉伯人,妻子是犹太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在埃及和伊朗都能够和睦相处)。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但从地理上说算是非洲国家,这样就与非洲兄弟近了,而其它阿拉伯国家大多在亚洲―如果你关心足球世界杯的小组赛,对这点就很清楚了。加利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当过访问学者,但博士学位是在法国的巴黎大学拿的。这是一个大家都可以比较接受的人物。

  但美国人没有抓住机会,好好利用一下这位难得的人才,反倒是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把加利同志给赶下了台。法国人不同,昨天欣赏加利,今天仍然欣赏加利,今后还会欣赏加利。加利现在还担任法语国家组织秘书长,为法国与前法属殖民地国家的友谊而发挥余热。法国在阿拉伯世界也曾有过殖民地。为了维持其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法国国内差点爆发内战。但法国现在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不错,西方国家似可以向法国取经。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说,因为美国在唱白脸,所以法国才较容易唱红脸。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