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口气不停将几乎两个版面、大约上万字、标题为《"另类网民"王有根(上、下)》这篇记者纵深采访报道读完的。(见2004年2月24日《大河报》A12、A13版) 坦率的讲,起初引发我阅读兴趣的正如文章标题所示:"另类"加"网民"。所谓"另类",在常人眼中意味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甚至离经叛道。另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起到了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虽说我于2001年4月前后才接触网络,二、三年下来权且也算是亿万众多网民中的一员吧。那么,"网民"王有根何以"另类"吸引眼球、让我关注,确乎也就顺理成章、不在话下了。
怎奈原因还决不仅仅如此。王有根这位来自上海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的50岁民警、中共党员、一级警督,之所以在记者笔下被描述为"另类"人物,是缘于他的"网上反腐",而且他"网上反腐"居然署以真名实姓、一以贯之,居然是在《新华网・新华论坛》上赤膊上阵、公开举报,居然指名道姓揭批本单位有关领导的腐败行为,且这种"网上反腐"举动居然被王有根整整坚持继续了三年有余!
怪不得王有根被记者称为"另类网民"。读过全文,我实在对王有根这种易乎寻常的"网上反腐"之举深有所思、深有所感。
一、"网上反腐"之由来。据记者介绍,王有根的第一次"网上举报"始于2001年2月8日上海《东方网》推出的"网上议政"举措,当年他利用朋友的一台电脑参与议政,反映的内容是单位"党风不正、不讲正气的腐败现象",并且点了有关领导的姓名,虽然"内冷外热",组织上定性为违反党纪,但却赢得广大网民几乎一致的声援支持,同时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实际上,王有根人生的首次"反腐"举报是在三年前的1998年,而且是通过正常的信函方式,缘由是他看不惯外单位一位领导弄虚作假篡改年龄骗领驾照,可就是因为这次小小举报,王有根领教了一连串"苦头",先是工作岗位被无故调换,接着年底被评为末位党员,大概最令他苦恼郁闷的莫过于在随后不断向纪检、信访部门举报反映问题的最终结果竟然石沉海底,杳无音讯。应该说,是严酷无奈的现实逼迫王有根变得"聪明"了,前后对照比较,与其常规举报不了了之,何不网上挑明讨个说法?话虽如此,王有根能够迈出这独辟蹊境的艰难一步,自然与他本人果敢无畏的个性不无关系,但我想,他最终应当感谢的除了电子网络这一高科技的尖端利器之外,更离不开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向纵深发展培养造就起来愈益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尽管它并非完善无瑕,也许它还存在着大大小小、这样那样的不足缺憾。
二、"网上反腐"之定性。反腐倡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兴衰荣辱的一项既紧迫现实而又长期艰巨的斗争,同时理所当然还是所有公民特别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这是毋庸置疑的。"网上反腐"、"网上举报"从大处说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广开言路、加强舆论监督的一种创新尝试;从小处讲,也是任何公民检举腐败现象、揭发贪官污吏涉嫌违纪或犯罪的正当权益。作为网民,我在咱们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义网》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上均看到过网上举报的设置,包括近年来一些条件具备的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也纷纷开展了"网上举报"业务,这些都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回到王有根"网上反腐"上来,我实在看不出、也找不到王有根的所在上级单位上海交巡警总队对他谈话教育、再教育甚至严肃处理的正当理由和法律依据。在我看来,王有根只要没有无中生有、造谣惑众,只要没有侮辱诽谤、伤风败俗,从新闻报道中也的确没有发现存在这些"硬伤",那么王有根的"网上反腐"理应视为他在行使公民的正当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干涉,更不得无端非法剥夺他的"网上举报"权。西哲曾对民主诉求表述为: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不能因此剥夺你表达观点的权力。同理,也许你不欣赏、不赞成王有根的"另类"举动,但你有理由而且必须捍卫他的合法权益,捍卫的前提自然是他的举动不侵权、不违法。
三、"网上反腐"之期盼。我除了是一名普通网民,还有一个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身份。应该说,近十年来,我亲身参与经历并深切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渐行渐远、日益成熟的进程,期间有过心焦困惑,更多的是自豪欣喜。回顾分析我国反腐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一名资深记者的总结概括颇为中肯:"我国的反腐败战略已经从最初的以治标为主,注重打击,进入标本兼治、注重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新阶段。"(2004年2月24日《检察日报》李雪慧语),但不可否认、必须警醒的现实是,"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见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就在我草就这篇小文的当晚,从媒体上传来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国光受贿腐败被查处的消息,不得不叫我大加感慨。一则以喜,2004新春不久,又一名暗藏的腐败分子被掀落马下,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信心勇气和能力,另外说不定这其中也包含了"网上反腐"勇士的一份功劳。记得年前,我曾在一网民的帖子上看到过对这名腐败变质高官的大胆揭露。二则以忧,张国光们决非是一夜之间成为"硕鼠"巨贪的,在他们渐渐演化蜕变的过程中,要说没有知情者、规劝者、举报者绝对是欺人之谈,然而为何大都到其病入膏肓,乃至不可救药之时才对他们严惩法办呢?贪官们今日之下场不仅是他们无法挽回的人生坎坷悲剧,更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不幸呵!我在这亦喜亦忧、两相交织之余的期盼是:我们的纪检监察、反腐职能部门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诸如王有根这样的"网上反腐"者多一份理解善待、保护关爱,如若他们反映的问题属实,只要依法坚决查办,一来可以弘扬正气,预防腐败;二来真正实现了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三来也及时教育、拯救了那些原本大可不必最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谢国人的干部官员。有此三利,何乐而不为呢?退一步说,就算王有根等通过网络逞口舌之能,或虚构夸大事实,或挑拨搬弄是非,自有道德和法律这两道无形、有形的牢固防线。但不管怎样无论如何,我最不希望看到不论青红皂白就将像王有根这样勇于"上网举报"、敢于"网上反腐"者先是当作"另类",然后打进"冷宫",最终划入"另册"。
来源:人民网

怎奈原因还决不仅仅如此。王有根这位来自上海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的50岁民警、中共党员、一级警督,之所以在记者笔下被描述为"另类"人物,是缘于他的"网上反腐",而且他"网上反腐"居然署以真名实姓、一以贯之,居然是在《新华网・新华论坛》上赤膊上阵、公开举报,居然指名道姓揭批本单位有关领导的腐败行为,且这种"网上反腐"举动居然被王有根整整坚持继续了三年有余!
怪不得王有根被记者称为"另类网民"。读过全文,我实在对王有根这种易乎寻常的"网上反腐"之举深有所思、深有所感。
一、"网上反腐"之由来。据记者介绍,王有根的第一次"网上举报"始于2001年2月8日上海《东方网》推出的"网上议政"举措,当年他利用朋友的一台电脑参与议政,反映的内容是单位"党风不正、不讲正气的腐败现象",并且点了有关领导的姓名,虽然"内冷外热",组织上定性为违反党纪,但却赢得广大网民几乎一致的声援支持,同时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实际上,王有根人生的首次"反腐"举报是在三年前的1998年,而且是通过正常的信函方式,缘由是他看不惯外单位一位领导弄虚作假篡改年龄骗领驾照,可就是因为这次小小举报,王有根领教了一连串"苦头",先是工作岗位被无故调换,接着年底被评为末位党员,大概最令他苦恼郁闷的莫过于在随后不断向纪检、信访部门举报反映问题的最终结果竟然石沉海底,杳无音讯。应该说,是严酷无奈的现实逼迫王有根变得"聪明"了,前后对照比较,与其常规举报不了了之,何不网上挑明讨个说法?话虽如此,王有根能够迈出这独辟蹊境的艰难一步,自然与他本人果敢无畏的个性不无关系,但我想,他最终应当感谢的除了电子网络这一高科技的尖端利器之外,更离不开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向纵深发展培养造就起来愈益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尽管它并非完善无瑕,也许它还存在着大大小小、这样那样的不足缺憾。
二、"网上反腐"之定性。反腐倡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兴衰荣辱的一项既紧迫现实而又长期艰巨的斗争,同时理所当然还是所有公民特别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这是毋庸置疑的。"网上反腐"、"网上举报"从大处说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广开言路、加强舆论监督的一种创新尝试;从小处讲,也是任何公民检举腐败现象、揭发贪官污吏涉嫌违纪或犯罪的正当权益。作为网民,我在咱们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义网》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上均看到过网上举报的设置,包括近年来一些条件具备的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也纷纷开展了"网上举报"业务,这些都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回到王有根"网上反腐"上来,我实在看不出、也找不到王有根的所在上级单位上海交巡警总队对他谈话教育、再教育甚至严肃处理的正当理由和法律依据。在我看来,王有根只要没有无中生有、造谣惑众,只要没有侮辱诽谤、伤风败俗,从新闻报道中也的确没有发现存在这些"硬伤",那么王有根的"网上反腐"理应视为他在行使公民的正当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干涉,更不得无端非法剥夺他的"网上举报"权。西哲曾对民主诉求表述为: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不能因此剥夺你表达观点的权力。同理,也许你不欣赏、不赞成王有根的"另类"举动,但你有理由而且必须捍卫他的合法权益,捍卫的前提自然是他的举动不侵权、不违法。
三、"网上反腐"之期盼。我除了是一名普通网民,还有一个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身份。应该说,近十年来,我亲身参与经历并深切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渐行渐远、日益成熟的进程,期间有过心焦困惑,更多的是自豪欣喜。回顾分析我国反腐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一名资深记者的总结概括颇为中肯:"我国的反腐败战略已经从最初的以治标为主,注重打击,进入标本兼治、注重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新阶段。"(2004年2月24日《检察日报》李雪慧语),但不可否认、必须警醒的现实是,"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见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就在我草就这篇小文的当晚,从媒体上传来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国光受贿腐败被查处的消息,不得不叫我大加感慨。一则以喜,2004新春不久,又一名暗藏的腐败分子被掀落马下,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信心勇气和能力,另外说不定这其中也包含了"网上反腐"勇士的一份功劳。记得年前,我曾在一网民的帖子上看到过对这名腐败变质高官的大胆揭露。二则以忧,张国光们决非是一夜之间成为"硕鼠"巨贪的,在他们渐渐演化蜕变的过程中,要说没有知情者、规劝者、举报者绝对是欺人之谈,然而为何大都到其病入膏肓,乃至不可救药之时才对他们严惩法办呢?贪官们今日之下场不仅是他们无法挽回的人生坎坷悲剧,更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不幸呵!我在这亦喜亦忧、两相交织之余的期盼是:我们的纪检监察、反腐职能部门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诸如王有根这样的"网上反腐"者多一份理解善待、保护关爱,如若他们反映的问题属实,只要依法坚决查办,一来可以弘扬正气,预防腐败;二来真正实现了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三来也及时教育、拯救了那些原本大可不必最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谢国人的干部官员。有此三利,何乐而不为呢?退一步说,就算王有根等通过网络逞口舌之能,或虚构夸大事实,或挑拨搬弄是非,自有道德和法律这两道无形、有形的牢固防线。但不管怎样无论如何,我最不希望看到不论青红皂白就将像王有根这样勇于"上网举报"、敢于"网上反腐"者先是当作"另类",然后打进"冷宫",最终划入"另册"。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