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海归你过得好吗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和父母在异国他乡生活、读书;他们年纪虽小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正在努力学习汉语拼音和方块字;他们喜欢在假期和家人一起出国旅游……在深圳的中小学生中,他们显得有点特别―――因为他们是小“海归”。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内地“海归”人数在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而深圳由于是“海归”首选的理想工作地,小海归们自然在深圳越来越多了。海归回国寻发展,最担心的就是小海归在学习、生活上能否适应国内的环境。近日,记者来到深圳的小海归中间,和他们聊天,与他们家长交谈,拜访他们的班主任,几天下来,小海归的轮廓逐渐清晰……

  成天比划武术套路

  汪伟奇(7岁,男)南山华侨城小学

  去年暑假,因为爸爸回深圳创业,汪伟奇也在华侨城小学开始了亲近母语的“攻关”。二(8)班的汪伟奇回国前在美国读书。语文老师樊杰英说,孩子中文口头上的简单交流可以,但是拼音中的第四声“去声”就不会念,必须把前面的三个声调依次读了才能正确发出第四声。当时二年级的英语课和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课时间一样,学校就安排汪伟奇在那天到一年级旁听语文课,一周两节,让他跟着老师从最基础的拼音学起,还有基本的笔画书写,很短的时间,汪伟奇就掌握了一年级语文的知识。

  在辅导中,老师还尝试用英文辅助中文学习。比如讲到“秋天”这个词,就用简单的英文告诉他秋天的概念:秋天,就是英语中的Autumn。语文听写时,其他同学都要合上书本听写,但是老师允许他打开书本抄写―――只要他能找出老师念的句子并写出来,就算对。第一次语文考试没给他打分,第二次考了39分,然后是40多分,60多分……期末拿回了87.5分的好成绩。

  这次回来汪伟奇不光学中文,父母还请了武术教练教他打武术,现在整天就喜欢比划武术的套路。汪伟奇的妈妈方雯期望他能够中英文都不落下,所以一放假就带孩子到美国旅游,过去时便把孩子在中国的课本、课外书带过去,回来的时候又把国外的教材带回来学习。

  老师评语:樊杰英(班主任)

  汪伟奇文静、聪明,在学习小组中与同学相处融洽,互相学习中英文。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家里对他的帮助很大。现在进步很快,尤其是中文的听写。

  英语我都忘记了

  马大为(9岁,男)南山华侨城小学

  一见到记者,马大为就说,记者姐姐,我很小就回来了,在新加坡只上了幼儿园,以前的事情不记得了,不要问我啦。马大为只记得爸妈到新加坡做陶瓷生意,他在那里待了四年,也许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小孩子没什么不同,因此从来没有告诉别人他从新加坡回来。马大为的数学老师郭群翠说他教马大为数学已有3年了,如果不是这次采访,他们一直不知道他是从新加坡回来的孩子。

  马大为说自己最喜爱数学,但是很粗心,考试有时高分能有100+10(附加题分),有时就不太好了,甚至被扣了19.5分。至于外语,可能学习的时候太小,马大为说他早已不太有印象了。

  老师评语:郭群翠(数学老师)

  马大为开朗、活跃,和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这孩子挺聪明的,有时候上数学课发言很踊跃,有时候比较沉默,趴在桌子上,比较情绪化。你们不来采访,真看不出他也是个海归。

  最喜欢的就是语文

  黄蔚(7岁,女)福田园岭小学

  找到黄蔚的时候,她在读的二(4)班正在开班会,竞选班干部。黄蔚参加竞选语文课代表。“我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语文。语文考高分是我的追求,我有信心做好语文课代表。”看到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她,小黄蔚不禁有点紧张。但竞选结果统计后,老师说黄蔚的票数不错,被选上语文课代表了。

  黄蔚是这次寻访小海归中惟一的女孩子,留着娃娃头,脸颊红扑扑的,十分可爱。因为爸爸妈妈在澳洲有生意,4岁以前,她一直和妈妈在澳洲,上的是中文幼儿园,也学英文,上到中班就回国了。虽然从国外回来,不过黄蔚的语文基础打得很好,学习也不错。黄蔚的爸爸则希望学校加强黄蔚的英语学习,英文教育应该像中文教育那样严格一点,督促孩子们记单词、写句子,今后出国读书就容易些。

  老师评语:彭雳(语文老师)

  黄蔚很聪慧,接受事物能力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有什么心思都会藏在心里,家教好,上进心强。

  会说三种语言

  菲力浦(11岁,男)南山华侨城小学

  第一眼看到菲力浦,就知道他和一般小海归有所不同。菲力浦的爸爸是比利时人,在中国一家自行车厂工作,常要飞来飞去,妈妈上海人,在深圳照顾他和姐姐,打理一家鞋店。菲力浦天生一张英俊的混血儿的面庞,所以当他从嘴里蹦出一串串标准的普通话,确实让记者十分

  的惊喜。这一口略带卷舌的普通话,他说是看电视看多了的缘故。菲利浦一家四口,三种语言通用:爸爸会讲法语、英语,妈妈和姐姐说中文和英文,而他和爸爸讲话时用的是法语,和妈妈用中文,和姐姐用英语。家里圣诞节要过,复活节也过,还要吃火鸡,一放假,爸爸妈妈就带他去法国、比利时和上海玩。

  对体育非常喜爱的菲力浦,单车和直排轮溜冰都是他的最爱。家里有12辆自行车,其中大部分都是爸爸的,挂在仓库的墙上,姐姐和他也有几辆自行车。对运动的喜爱也许是承袭爸爸的喜好,但是妈妈却对他的安全担心不已。记者看到菲力浦的作文本,文笔流畅,字也写得好。其中一篇描写妈妈对他爱护的文章,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连老师也认为他的作文已超出五年级学生的水平,相当不错。

  老师评语:袁文斌(班主任)

  菲力浦是一个聪明活泼、有幽默感的男孩,又是一个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很强,文艺方面也很有天赋,曾与同学排练了一出很有现代感的街舞,在去年的班级圣诞晚会上表演,十分精彩。

  怀念新西兰的读书时光

  王彦基(11岁,男,新西兰国籍)福田园岭小学

  从5岁到10岁,王彦基在新西兰度过了5年的时光,去年8月才回国,可是和记者用中文交流一点困难都没有,汉语十分流利,思路十分清晰。在新西兰,他和同学说英文,回到家,他和父母说中文,这次举家回国就是父母想让他在国内把母语基础打好,以后大一点再到新西兰读书。

  回国后,王彦基首要学习任务就是把中文学好。考虑到他脱离中文语言环境比较久,老师专门安排了语文很好的中队长和他一同坐,给他留的作业也比较少,希望培养他对语文的热爱,克服畏难情绪。王彦基的班主任李老师教了他一个学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快速进步――――从一开始的二三十分到上学期期末考了七十多分。

  王彦基说他经常怀念在新西兰读书的时光。“那里的朋友,有什么好的东西都会分给朋友,但国内的小朋友不是这样的。”

  老师评语:李洪涛(语文老师)

  王彦基很活跃,尤其喜欢体育。上学期学校的体育节就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参加了60米短跑和跳远,在接力赛中表现非常好,语文学习进步也十分快。

  记者手记

  有苦有甜“小海归”

  小海归们都有这样的特点:懂礼貌,去过的地方和国家比较多,思维活跃,在中文学习方面很用功。很巧的是,他们的班主任也大多是语文老师,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母语和外语教育的衔接十分巧妙、到位。

  不过,也不是所有小海归的生活都很顺利。记者还遇到一个6岁的小海归,刚从英国回来,只会说英文和广东话。再加上他的父母也不太懂普通话,该如何教授这个孩子中文,老师十分苦恼。而学校老师上课都讲普通话,他根本听不懂,语文作业也很吃力,因此在学校中他的神情显得有点落寞。

  面对小海归如今的苦与甜,孩子该不该留学,什么时候留学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一位家长认为,这些孩子不熟练掌握外语今后会很失败,但中国发展如此迅速,中文的学习也很重要。黄蔚的爸爸自己开设了一家商务投资顾问公司,他深知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他说为了孩子出国这个问题,他经常要和妻子讨论。他认为,有条件的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要有步骤,不要太早,高一以后出去比较合适。  文:张玲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