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苦恼”:一万应聘者挑不出一百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byte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bytes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12-04
消息
1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过去两三个月,我最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雇人上。遗憾的是,1万多名应聘者中,居然招不到足够合适的人。”今天,在北京中关村希格玛大厦微软亚洲工程院总部,新任院长张宏江博士情绪不高。


  2003年年底成立的微软亚洲工程院的主要功能是,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开发成关键技术,并孵化核心产品。张宏江直接向负责微软研究院全球事务的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汇报工作。

  按照当初的设想,微软亚洲工程院在今年7月份左右应该到位100名软件工程师,可让张宏江头疼的是,现在只招到50多人。“微软亚洲工程院现在已经启动了10个项目,至少还需要30人才能满足工作运转的需求。我简直不知道该去哪些地方找到这30人。”张宏江说,他甚至怀疑可能是招聘行动的声势不够大,没有引起能人们的关注,或者是项目来得太快,令人应接不暇。

  6年前,比尔・盖茨看中了中国软件人力资源的优势,在北京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飞速成长,使得它很快被提升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据说,比尔・盖茨每次听见亚洲研究院的名字都会非常兴奋,“因为总有好消息”。

  6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仅在技术领域有若干突破,还网罗了50名世界一流研究员和120名国内顶尖人才。

  微软亚洲研究院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使微软看好在中国设立微软亚洲工程院,可今天院长却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发愁。

  为什么1万多应聘者,微软亚洲工程院都相不中?张宏江博士说,因为工程院的使命是把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换为关键技术或者开发成产品,所以需要大量的软件项目管理员、软件构架师和软件测试人员。但来应聘的人中,却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人,优秀的软件项目管理员更是凤毛麟角。已经找到的软件项目管理员,要么是曾经为微软工作过的,要么是从微软总部聘来的。

  在张宏江看来,真正懂软件工程的人,要能把用户的需要转换成软件的功能。大多数人只懂得编程,能把单个的程序写得很好,但却不懂得怎样把程序运用起来。他说,其实写程序只是整个软件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据他观察,不少毕业生都认为,只要能把程序写得流畅就等于懂软件工程了。

  在1万多名应聘者中,微软甚至只给两三百人参加考试的机会。张宏江说,考试的结果暴露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功很不扎实,对各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割裂的,有的人或许知道该怎样写程序,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宏江最近去了印度,那里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告诉他,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雇用的员工就从几百人上升到数千人。“我不敢肯定,在国内我能找到那么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张宏江说。

  从下个月开始,张宏江和他的副手将在国内十多所著名高校举办讲座。他们想告诉学生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大家在哪些方面完善自己。(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计算机高手们,与其等在家中,为何不会去试一试,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抓不抓
 
最初由 紫色的蝴蝶 发布
计算机高手们,与其等在家中,为何不会去试一试,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抓不抓
对呀,与其在这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回国
 
真正的高手又有几个
 
大家都去做开源软件去了。微软未必合适所有人。

我知道有一college毕业的人,在微软呆了一段时间做co-op就没有做。自己写xbox在windows下模拟器。
 
还是待遇不够优厚,真正有能耐的人,觉得他们给的待遇还不如自己单干呢."6年前,比尔・盖茨看中了中国软件人力资源的优势"说白点,中国人力便宜.这就是典型的想让马儿跑,还不想给马儿吃草.微软如果敢说出年薪8-10万美金,你看有没有去.中国要连30个电脑高手都拿不出来以后就不用混了,就我认识的好几个在WATERLOO软件工程毕业的中国学生回国找工作了.每月只想给几千,就想找到优秀的人才,做梦去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