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指责18号文件违背WTO规则 中方称合法不让步

bluelove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2-07
消息
26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在芯片问题上,美国方面再次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3月18日,美国政府于当日正式向WTO组织提出指控,称中国相关芯片产业的18号文件违背了WTO的贸易规则,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歧视性关税。3月26日,中国商务部公开发表声明,表示中国驻WTO代表已经致函美国政府,表明中国愿意就半导体税收纠纷中的敏感问题同美国政府进行磋商的立场。


  这个原本纠结在民间的产业问题终于升级为两国政府之间的法律争端,而考虑到4月份中美之间将就一系列贸易问题进行会晤,围绕在芯片产品上的贸易纠纷更加充满悬念。

  为什么盯住半导体?

  美国翰宇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也是WTO问题的专家吉莫曼律师告诉记者,按照世贸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一般有两个月的磋商期。如果磋商不成功,也就是到5月17日,双方还不能达成共识的话,就要由争端解决机构来调查,调查以后仲裁,双方有一方不服,可以申诉,再进行复议,其法律程序相当复杂。

  而美国方面发难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美国起诉的第二点,认为我们的做法就是鼓励国外企业到国内来投资,也是大选的热点问题,布什政府在竞争当中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美失业率高,有270万人没有工作,原因之一就是制造业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当然是借口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陈宝森向记者表示:“根本原因是美国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提高了,每提高1%劳动生产力,就会有130万人失业,这才是主要原因。而外包到境外的业务,只影响到270万当中的30万,比例很小。他们自己也承认这不是主要原因。”

  让美国企业感到不安的可能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上升势头。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开始景气,研究机构Ad?vancedForecasting负责人曾经表示,半导体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明显的恢复阶段,而且在第四季度达到高潮。这位负责人特别指出,亚洲制造业的膨胀以及集成电路芯片销量的增加带动了整合半导体行业的复苏。而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研究结果估测2003年整个芯片业销售可达2990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79%,而同一数字在2002年是-37.9%。

  同期,中芯国际这样的代工企业迅速上位,尽管经历了法律风波,中芯国际仍然成功登陆美国股市,而且中芯国际在2003年最后的三个月实现赢利。有帮助中芯国际IPO的内部人士此间对媒体透露,中芯国际2003年10~12月份净利润为1000万美元左右,一举扭转了第三季度净亏损800万美元的局面。

  本报记者越洋采访了英特尔的贝瑞特,他的话可能相当代表整个美国业界对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看法,“英特尔公司对于任何生产集成电路产品的公司都有一种竞争的感觉,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不仅是芯片的制造,还有架构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及产品的营销和分销。”

  在整个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美国企业开始放下身段,进入低端市场,甚至是代工领域。差不多是美国政府向WTO提出指控的同时,IBM宣布该公司去年芯片代工营收攀升,驳斥了此前市场的种种猜测。

  尽管代工业务可能只占整个IBM微电子事业15%的份额,但是以IBM的实力不可能长期被市场低估,有消息称,IBM高层希望代工业务能在2003年占微电子部门营收份额的20%。IBM这样的产业巨人原本就奉行赢家通吃的理念,其后劲不容小觑。

  中方是否会让步?

  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可能形成了一个对比,许多从事芯片产业的中国企业在这件事上表现的相当“开脱”。一位芯片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在他们经营的过程中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其实相当有限。而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软件企业所享受到的优惠还要大于芯片设计公司,“其实芯片设计只不过是把软件固化到芯片上,所以本质没什么区别,我们干脆就按国家对软件企业的优惠政策走。”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中国政府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以及让步之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目前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态度相当强硬,“好像我们没有理由去让步,我们是合法的,不违反WTO。”有国内专家直言。

  安邦公司的产业分析师关鹏告诉记者,4月间中美会进行一系列的贸易谈判,如果从中美贸易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芯片问题的解决可能更有意义。尤其是当WTO已经成为参加方相互吵架的平台,芯片产业也不过是双方相互博弈的工具。

  “此前不久无线局域网国标出台的问题,也在中美双方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摩擦,而针对芯片产业的优惠政策肯定在谈判过程中会与这个问题相互牵引,”关鹏分析说。而且4月中旬美国针对中国彩电反倾销也会有初裁结果出来,在各个利益纠结的问题上如何平衡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又微妙的问题。

  不过相当多的业内人士相信,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双方应该都会做出相应的让步,具体是在哪个环节上让步,怎样的形式让步,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市场上并不缺乏让步的空间。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曾报道,2001年,美国商务部收到了1294份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申请,72%得到了批准,3%被拒绝,25%被退回。与2000年相比,批准率降低了2%,拒绝率也降低了1%,但是发放许可的平均时间为77天,比2000年多了14天。美国政府还确认了对向中国出口的某些敏感技术实行严格管制的基本精神。

  在去年的电信采购中,就有中国官员将不断膨胀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一部分归咎于美国政府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

  实际上,中国出台的一些高科技产业扶持政策正面临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贸易压力,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也希望政府能从政策之外考虑其他的扶持方式,“实际上,无线局域网国标就是一个不错的形式,它是通过国家标准的形式来督促海外巨头在中国市场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有证券分析师这样表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