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Revin 和 DV 爱好者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to:美丽世界的孤儿&GUEST

<HTML>我知道DV向电脑里的输出质量也与firewire port有关,我曾经想买一个support firewire port的PCI卡给我的laptop,可我发现不同价钱的转换卡的输出指数都不一样,100dollar左右的只能输出840*600左右已经不错了,好一点的500多,能达到大概1200*800。
然后你们说的NTSC制式还有很多种的吗?我只记得在国内的VCD机上有NTSC和PAL两种制式,电视的menu里也有调PAL和NTSC两种制式的旋钮。

关于带东西:这两样我都是在这边买的,可我同学带着电脑刚刚回国,他说在渥太华开机让他们看了一眼,入境时让他们看了一眼,别的什麽也没说,他也是在这里买的电脑。还有这是否与是INTERNATIONAL S有关呢?

美孤:那个诀窍为什麽不能公开呀?呵呵,谢谢你发邮件告诉我好了!谢谢!
不过我本想买来DV也可当数码相机用,可不行,DV照的数码相片与数码相机根本不一回事,他们取光的原理好像也不一样,比如DV根本不用闪光灯,分辨率又低。
你那款可以即时录像应该也是通过firewire的吧,你用的是MAC机嘛?</HTML>
 
to:美丽世界的孤儿

<HTML>您对音像也有研究哇! :+:
小弟也较喜欢,不过没啥专业知识,也没cash,所以只能看看书,去商店偶尔爽爽hometheatre的震撼。不过很久没研究那东西了,因为后来买电脑了,就天天研究电脑了。
记得那个时候DIY家庭影院也是热潮哇,发烧友买台功放机都要几万块人民币。
真希望有自己的影院呀。等我挣钱时就去买,呵呵,再买台XBOX! :mdr!:
你认为BOSE音响怎麽样?我一直很喜欢这个BRAND的音箱,its the best one in my opinion!
pil_ls25b.jpg

thats what they did!
cool!huh!it would be a typical style of BOSE.</HTML>
 
To: Cow Boy

<HTML>我发了一个E-MAIL给你, 去看一下.

有关发烧音响的问题, 我了解的不是很深入. 但基本的还可以. 一套发烧音响所谓"好或不好"都不是由其中一件设备决定的. 最关键的是搭配. 搭配是最重要的因素. 功放 + CD机 + 音箱 组成最基本的搭配. 不一定要同一个国家的产品, 而是要多试着搭配, 听实际的声音效果.

我简单说说音箱. 国际上有些名牌音箱是很有针对性的. 如英国的产品, 优点在表现古典音乐上. 德国的产品在播放现代电子音乐(POP, ROCK等)上很突出. 丹麦的产品在高音部分很突出, 加拿大的产品在中低音部分有特点...美国的BOSE是名牌, 但遗憾的是我没有用过. BOSE的专业音箱很出色. 昨天CBC的节目中 摇滚歌星 布鲁斯*斯普林斯顿的演唱会上就是用的BOSE舞台监控音箱(小的, 放在台子上), 不知你看到或注意了没有.

一般家庭来说, 除了你的居室的环境(房间的形状,室内的家具等),发烧音响的功率和摆放位置决定了你所听到的音乐的质感. 还有为了保持传输声音信号的质量, 音箱和功放的连线很重要. 最好用镀金插头的声频线. 线不要太长, 因为长度也会使信号损失.

若你有空到北京, 我推荐你一个去处: "超音波音响花园", 在北京新街口. 这是北京选择产品最多和最早在北京推广发烧音响的商店. 从北欧的产品到北美的产品,全世界的发烧音响的各种品牌差不多都齐了.

你只要真正听过发烧级的音响后, 那些所谓 "功能多多" 的组合音响就只能进当铺了.

对于功放机: 一句话,当今质地最好的几款功放机都是电子管的, 又大又沉, 但通过它放大的声音, 绝了! 所以不要绝对认为晶体管的功放就是高档的, 而是要看它放大出来的声音的实际质量. 听它和其他设备搭配后的效果.

最后一个窍门: 试听一套发烧音响的测试CD, 我建议你用朱哲琴的 <央金玛> 这张CD(必须用原版).

专门听其中的 <六世达赖喇嘛的情歌> 这首曲子. 因为这首歌的声频动态数据变化离奇的高,非常非常高, 起伏非常大, 从低音到高音, 以至于CD制作人 - 何训田 在CD的说明中特别标出: 这首歌曲动态变化非常大, 提醒听众注意自己设备的内在配置要求.

好吧, 先说到这里, 以后再聊. 很高兴认识大家这些发烧友, 我真是愿意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这些设备的"玩法". 很有乐趣在其中.

附: 朱哲琴是我认为国内最有个性, 最有价值的女歌手. 2000年12月25日, 她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 <天上人间>, 我为了这场音乐会, 变更了机票, 赶到北京去听. 真是不枉此行.

<img src=http://images.163.com/images/amusic/0011/28zzq.jpg>

<img src=http://jinan.sohu.com/entertainment/picture/tianchangrenjian/image/01.jpg></HTML>

[%sig%]
 
To: Cow Boy

<HTML>你收到我的邮件了吗?</HTML>

[%sig%]
 
Re: To: Cow Boy

<HTML>我收到了,不过不知道该去哪里买呀,还有价钱,贵不?

我看了你那个图片的网站,卖电子产品的那个,那里东西很便宜呀,是不是水货?跟我在这边买的价钱差不多。</HTML>
 
to:all

<HTML>你们觉不觉得该让斑竹开一个"hobby world"? :hapfac:</HTML>
 
To:all

<HTML>支持. 你去问问REVIN.

那家网站是一家卖电器的商店, 在北京. 至于店内的商品是否水货,我想不会. 他们是多家公司的代理, 可以递交保修单的, 不象是水货.

我说的那种滤镜, 价格在北京一般的是180-300元左右(要看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你的机器的口径多大的, 看上去好像是33口径的.

你拍过那些, 交流一下.</HTML>

[%sig%]
 
Re: To:all

<HTML>对,是33的,看来不是很贵呀,我去买一个 :diable:

你是说我拍过哪些?</HTML>
 
Cow Boy

<HTML>我是说, 你买了机器后, 在 OTTAWA 拍了些素材吗 ? 你是否自己确定过某个主题来拍 ? 泛泛地记录 "流水帐"没太大意思.

选一个你喜欢的主题, 跟踪拍下去, 一般拍60小时左右, 回头再看看你的素材带, 你就会有初步的构想和初步连贯的镜头感,这种在取景器前的感觉是人的直觉, 多拍, 多看电影, 你慢慢会感觉出来的.
当然也要看你对画面和空间构图的悟性.

构图, 色彩, 人的情绪, 音乐, 所要表达的形象语言...等等. 这些知识在书本上可以学到, 但将所有这些自然地揉合在一起, 用画面表现出来, 那就看人的悟性了.

你想过, 试过, 当一次独立制片人吗? 用自己的机器(你的小SONY记录日常的素材够用了)来制作一次你的自己主题的短片. 你自己是导演, 编剧, 摄影, 剪接...出一部30分钟的短片 ? 可以就从你身边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始, 或者就从你自己开始, 以第一人称, 来记录你的日常生活, 记录从你的眼中看到的 OTTAWA 或加拿大...
比如说: 我的一天(记录一天你的真实生活), 我的周末(你的一个周末的活动), OTTAWA的冬日(你对OTTAWA的印象), 或 2002年的某月(记录一段你的感受)等等...

我自己已经构思好要拍的题材了, 现在只等我的机器空闲下来(机器在国内, 几个哥们正在用它拍记录片, 春节过后, 带子就可以剪出来了).

建议你试试, 很有乐趣的.</HTML>

[%sig%]
 
Re: 美孤

<HTML>哼哼!
"*** 其中有个功能, 我不好在这里讲, 你若想知道, 给我发电子邮件, 我会告诉你使用的窍门***."---你要教Cow Boy学坏呀!</HTML>

[%sig%]
 
Re: 美孤

<HTML>hehe, Reeve, 你是说的夜视功能吧
;)
要不是, 也发信给我, 我也想知道

[%sig%]</HTML>
 
to: 美孤

<HTML>thats really a great idea!
Ive been thinking of this for a long time actually,but just I dont know where to start
thanks for ur advices,Ill get down to it!that will be interesting.
when u got ur short show done,send it to me,k?I can learn sth :blabla:
and could u tell me what's ur major when u r in University?</HTML>
 
To: REVIN, REEVE AND COW BOY

<HTML>REVIN, REEVE:

大侠们, 嘿嘿, 嘿嘿, 嘿!!!!!俺知道哥几个是高手... 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W BOY,

我的专业, 说出来特单调,没劲.

但有一点可以告你, 我不是科班学艺术的. 影视对我来说, 完全是业余爱好, 只是特喜欢, 自己一厢情愿地想把它当专业. 但最后也没有成为主业, 只好在外企混着.

大学时, 放着专业课不听, 自己跑到中央美院听"色彩"课程, 溜到北京电影学院去偷偷地听摄影系的公共课,还有导演系的课...只能偷偷地听公共课, 混进大教室听, 这些课都是要付费的, 当时也算认识北影的老师, 打声招呼, 坐在最后一排听. 觉得自己象黄花鱼, 成天溜边走路. 还好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唯钱是图", 看看现在, 连偷听课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时我们的外教是法国人, 其中教"欧洲文化"的一位外教的专业是"电影视觉艺术". 我们每周在我们系的小礼堂看法国, 比例时, 瑞士和魁北克的原版法语电影(每周2部片子). 当时我们系在学校真是开放, 连现在可以称之为3级片的原版电影都可以不加任何删截放映(比如: 法国演员索菲*玛索主演的<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丽>, 整个一个3级片, 从头到尾, 性爱场面不断). 电影都是从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大使馆拿来的, 我们管这个叫"中外文化交流".

4年的时间, 因为这些电影, 我深深怀念这段大学的时光. 直至今日, 我还有法国大使馆的电影年票, 可以在晚上去三里屯的法国使馆文化处看原版电影. 你不知道, 当时,在国内只有"主旋律"电影的时代, 那张使馆的电影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呼吸 "自由艺术气息" 的窗口. 我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演艺圈的朋友, 有电影制片厂的, 也有电视台的. 有些人现在自己组成了乐队, 有些人成了很火的演员, 还有些人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那块纯艺术的阵地, 想保持自己的思想, 想保持自己的艺术观念...

我的大学同学里就有好几个演艺圈大腕的孩子(其中包括李默然老先生的孙子...). 每年新年晚会时, 大家都会到"中戏"旁边的实验话剧院的小礼堂去排演自己编排的剧目(我的那个李姓同学的父亲当时是话剧院的演员, 在<唐明皇>里演高力士那位). 我曾经编过一个30分钟的法语短剧, 在1998年的元旦被CCTV国际部的新年外语联欢晚会选中. 从编剧, 灯光设计到服装, 当时都是我们4个哥们自己准备的, 连舞台布景都是我们自己画的. 我们拿了2等奖(头等奖是外交学院的一个男孩子拿走了, 他弹得一手好钢琴, 弹理查德曼的钢琴曲).

等到工作了, 就觉得这世界没有在学校里"好玩了". 大家也凑不齐了. 只是有时还会挤出时间来在一起侃侃电影和相机(当时可没有啥数码相机, 更没有DV). 大家谈的最多是 NIKON , CANON 和 MINOTA.
反正当时在我们眼里这些就算顶尖相机了. 后来才知道 最好的专业相机(带"后背"的那种) 是 LEICA, MAMIYA, ZEISE, 伦勃尼卡等著名品牌. 用的胶片也绝不是35MM的, 速度也不是那样快的, 需要极大的光圈, 但拍出来又不失景深和清晰度.

终于懂了, 原来这些看起来笨重, 老旧的相机才是真正的极品. 也终于想通了, 为什么黑白比彩色更美, 更有内涵...

从此不再追求时髦, 不再留恋花花绿绿.

我至今没有用数码相机, 也许有些保守了. 但我仍然深爱着我的 NIKON FM2, 一个完全手动, 外观保守, 又有些份量的家伙. 但我喜欢她, 她跟随我去了西藏, 青海, 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她象我的老情人, 不娇柔做作,不以形状和机身颜色哗众取宠. 喜欢听到它那钛金属的快门发出的清爽声音, 在严寒中, 在自动相机的电池无法工作的情况下, 它就显出了"英雄本色", 默默的, 但一切运作正常!


COW BOY, 一个同样的小问题, 你现在在 CU? 学啥专业 ?

SEE YOU</HTML>

[%sig%]
 
Re: To: REVIN, REEVE AND COW BOY

<HTML><font size="5",color="red">“透视”相机风靡美国 裸照上网事主懵然不知</font>

-----------------------------------------------------------

  转自 : 中国日报 2001-08-09 09:18:10


  试想一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被人用特殊相机看个“透透彻彻”,然后把你的裸体照片、录像放在互联网上供人“欣赏”,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但是,如今美国的街头的确有这样的事发生!

  索尼公司1998年生产了一种红外线照相机。该相机的特点是,能够在黑夜清楚地拍摄人或物。但人们很快发现,在白天,如果给这款照相机加上一个特殊滤镜进行拍摄,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透人的衣服。

  尽管索尼公司很快取消了照相机的这个功能,但一些人已经掌握了将其修改回来的技术。目前,修改后并配有全套滤镜的照相机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销售,仅售700美元一套,而且很容易买到。目前,索尼公司已经宣布对此事不负任何责任。

  那么,这种照相机的效果如何呢?记者曾经和一男一女两名模特志愿者做过实验。通过照相机的滤镜,女模特的黑格裙子起不到任何遮挡作用,而男模特身上的纹身则能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现在,美国已经有至少12家网站放置了这种偷拍来的照片、录像。访问者们可以随意看到在大街、游泳池、海滩抓拍到的“全裸”图象。而且,主角们却丝毫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明星”。

  当然,这种红外线技术原来的目的是有益的。例如,救火员可以看到建筑或浓烟内发生的情况、司机可以在黑夜安全地驾驶、工兵可以很容易检测到地雷。但这一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很多科学家感到失望。

  据估计,关于此项技术的立法很快就要出台了。但立法以前,销售量已近百万的这一款照相机会让很多妇女坐卧不安。(张鑫焱)

<font size="5",color="red"> 索尼摄像机特点</font>

索尼摄像机的CCD对近红外线(NIR)感应比其他品牌要敏感得多,且其有夜摄模式,能用红外线发射器曝光,所以用其可以感应更多的近红外线,红外成像更好,更清晰。

索尼于1998年8月12日以前生产的夜摄型摄像机可以在明亮的白天正常用夜摄模式摄录,即为未修正型。索尼于1998年8月12日以后生产的夜摄型摄像机在明亮的白天不能正常用夜摄模式摄录,即为修正型。



<font size="5",color="red"> 透视实现办法</font>

内部微开关方式

打开摄像机,将看到一安装在镜头上的小操作杆,它将ICF移开CCD(当夜摄模式打开时)。当用夜摄时,该操作杆也将按动一微开关(系于一柔性面板上),有3件事情会发生:第一,镜头的红膜将打开,这将导致如果有足够的光线出现会过度白亮。第二,它会将绿的色彩加到图片中,使液景出现。第三,它将打开位于摄像机前部的红外线发射器。

nightshot.gif


这个小微开关被放在一个小环上,松动此环,该微开关能被调解到远离夜摄操作杆,这样当启动夜摄时,它将永远不会被推动,摄像机将像旧型甚至在夜摄模式时能有全控制曝光,图像将趋于红的色彩而不是绿的色彩。

虽然非常有效,但却致使其它夜摄功能不可操作。例如位于摄像机前部的夜摄LEDS,热靴等功能。

外部夜摄开关方式

让外部夜摄开关位于开和关中间一点,不用打开摄像机同样的效果也能获得。在一特定点,ICF将被推离光路,但内部微开关没有被按压,这是摄像机高度感应红外线而不知它处在夜摄模式下,所以依然允许全控制曝光,当该开关被置于一恰当点时,图像将呈现红的色彩。

问题是夜摄开关,特别是垂直版的夜摄开关,易于突然回到开或关的状态。然而,这能被放一小橡胶片于开关的通路上来解决。

有些摄像机用此法不好使,在这种情况下,就得用内部微开关方式。

关于ICF滤镜

当内部微开关方式时,ICF被推离CCD光路。在非夜摄模式,即正常模式情况下,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光线(而不只是可见光)一并进入感光元件CCD,摄像机不能正常成像。这就要重新加装ICF于CCD前。

日本KAYA特殊光学公司就出产优质ICF光学滤镜ICF1,可加装在镜头上。

 </HTML>

[%sig%]
 
Re: To: REVIN, REEVE AND COW BOY

<HTML><big><BIG><BIG>wow............</BIG></BIG></BIG> :oh!:</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