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180师!悲哉,180师!(节录)
(来源:凤凰论坛军事天地 2004年03月05日 09:24 AM)
在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中,这不是一支头等的主力部队。它不象新四军三师、东野二纵五师、解放军39军115师,有从井岗山、鄂豫皖、山甘宁走来的辉煌军史,有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打义县、打锦州、打天津、打到镇南关的赫赫战功。即使在志愿军第60军中,它也远不如兄弟部队179师和181师,有“临汾旅”和“皮(定均)旅”那种明星般的显赫声望。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一支默默奉献的部队,一支在抗战后组建,在1947年才编入野战部队序列的部队。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奔袭运城飞机场,伏击美械装备248团,歼灭由日军组建的国军第10总队,夜袭剑门关天险的部队。1951年3月17日,这支部队,一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过半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
(一)坚苦转战(略)……
(二)临危受命
5月23日。凌晨,180师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时,180师发现其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60军军长韦杰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
180师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夜,三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部分伤员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60军五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是夜,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师孤军滞后。是夜,三兵团兵团部与下属失去电台联系。
5月24日。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美24师,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迅速从三兵团和十九兵团的空隙穿过,渡过北汉江。坚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团炮营和一营三连在营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弹,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联合国军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下午,60军电令18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步防。当夜,60军军部撤离马迹山指挥所。深夜,在有线和无线联络中断并在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都没能传达撤退命令之后,180师参谋樊日华和朗东方亲自将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坚守激战的538团和539团。
5月25日。凌晨,538团和539团靠着三根电线,带着伤员,偷渡过北汉江。偷渡中,600多指战员被激流卷走。 538团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540团在鸡冠山、北培山地区,组成防御线,掩护整个兵团北撤。坚守九唇岱山的539团二营五连,在年仅20岁的指导员杨小来的指挥下,打垮敌一个营,打死敌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弹药之后,全连指战员在白刃格斗中阵亡。坚守鸡冠山的540团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三营八连九连的指战员在弹尽之后用刺刀英勇拼博,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日,180师粮尽,弹药不多,势态仍然滞后,三面受敌。如果180师不沿北汉江步防,而继续北上与179师并肩防御,即可迅速摆脱险境。但从全局看问题,联合国军有可能趁机沿公路向北快速突击北撤的三兵团和十九兵团。 据此,60军电令180师:军里决心不变,一定要完成兵团给的掩护转移的任务!
下午5时,60军军长韦杰发现了势态极不利于180师,立即电令郑其贵 :180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个团沿山上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掩护伤员撤退。
师长郑其贵立即命令:师直和师医院立即北移,538团为前卫,539团跟进,540团坚守阵地掩护。
下午5时10分,中断联络达三天的三兵团兵团部急电60军:……180师应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当180师538团收到师部转来兵团的命令时,团队已在撤往马坪里的途中。538团团长宠克昌政委与就近的540团政委李楸召商量,结论是:上级总的意图是向北转移,180师已陷入不利处境,部队断粮几天,十分疲劳,调来调去更加疲劳,将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应该继续北移。
180师师部对538团和540团的意见是:按命令执行。
当180师539团背抬着全师300多名重伤员冒雨行军到梧月里,接到师部命令时,已是5月26日的拂晓,细雨蒙蒙中,东方发白了。命令是:部队停止前进,抢占梧月里要点步防。
(三)突围!突围!
5月26日。拂晓,538团反身南下,重新占领驾德山阵地。此时,180师左面的美7师已突破179师阵地,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并深入180师侧后,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在25日继续北撤,通过了马枰里的180师的师机关,直属分队和没接到回防坚守命令的539团三营都脱离了险境。忠实执行军部和兵团部命令的180师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
180师收到军部的命令:固守待援。180师此时已无固守抗击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弹药和兵源了。它向军部提出突围的请示。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5月27日。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5月28日。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四)悲哉,180师!壮哉,180师!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然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为国家献出人生之最宝贵 - 他们年轻的生命,他们之死后人应当如何评说?
然而,在当时,180师却受到责难,认为该师“政治上动摇”是此次失败的基本原因。翻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50年过去了。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也不知道郑其贵(180师前师长)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这是一支默默无闻但将士用命的部队。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
(附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来说,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
(来源:凤凰论坛军事天地 2004年03月05日 09:24 AM)
在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中,这不是一支头等的主力部队。它不象新四军三师、东野二纵五师、解放军39军115师,有从井岗山、鄂豫皖、山甘宁走来的辉煌军史,有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打义县、打锦州、打天津、打到镇南关的赫赫战功。即使在志愿军第60军中,它也远不如兄弟部队179师和181师,有“临汾旅”和“皮(定均)旅”那种明星般的显赫声望。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一支默默奉献的部队,一支在抗战后组建,在1947年才编入野战部队序列的部队。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奔袭运城飞机场,伏击美械装备248团,歼灭由日军组建的国军第10总队,夜袭剑门关天险的部队。1951年3月17日,这支部队,一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过半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
(一)坚苦转战(略)……
(二)临危受命
5月23日。凌晨,180师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时,180师发现其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60军军长韦杰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
180师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夜,三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部分伤员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60军五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是夜,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师孤军滞后。是夜,三兵团兵团部与下属失去电台联系。
5月24日。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美24师,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迅速从三兵团和十九兵团的空隙穿过,渡过北汉江。坚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团炮营和一营三连在营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弹,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联合国军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下午,60军电令18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步防。当夜,60军军部撤离马迹山指挥所。深夜,在有线和无线联络中断并在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都没能传达撤退命令之后,180师参谋樊日华和朗东方亲自将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坚守激战的538团和539团。
5月25日。凌晨,538团和539团靠着三根电线,带着伤员,偷渡过北汉江。偷渡中,600多指战员被激流卷走。 538团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540团在鸡冠山、北培山地区,组成防御线,掩护整个兵团北撤。坚守九唇岱山的539团二营五连,在年仅20岁的指导员杨小来的指挥下,打垮敌一个营,打死敌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弹药之后,全连指战员在白刃格斗中阵亡。坚守鸡冠山的540团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三营八连九连的指战员在弹尽之后用刺刀英勇拼博,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日,180师粮尽,弹药不多,势态仍然滞后,三面受敌。如果180师不沿北汉江步防,而继续北上与179师并肩防御,即可迅速摆脱险境。但从全局看问题,联合国军有可能趁机沿公路向北快速突击北撤的三兵团和十九兵团。 据此,60军电令180师:军里决心不变,一定要完成兵团给的掩护转移的任务!
下午5时,60军军长韦杰发现了势态极不利于180师,立即电令郑其贵 :180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个团沿山上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掩护伤员撤退。
师长郑其贵立即命令:师直和师医院立即北移,538团为前卫,539团跟进,540团坚守阵地掩护。
下午5时10分,中断联络达三天的三兵团兵团部急电60军:……180师应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当180师538团收到师部转来兵团的命令时,团队已在撤往马坪里的途中。538团团长宠克昌政委与就近的540团政委李楸召商量,结论是:上级总的意图是向北转移,180师已陷入不利处境,部队断粮几天,十分疲劳,调来调去更加疲劳,将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应该继续北移。
180师师部对538团和540团的意见是:按命令执行。
当180师539团背抬着全师300多名重伤员冒雨行军到梧月里,接到师部命令时,已是5月26日的拂晓,细雨蒙蒙中,东方发白了。命令是:部队停止前进,抢占梧月里要点步防。
(三)突围!突围!
5月26日。拂晓,538团反身南下,重新占领驾德山阵地。此时,180师左面的美7师已突破179师阵地,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并深入180师侧后,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在25日继续北撤,通过了马枰里的180师的师机关,直属分队和没接到回防坚守命令的539团三营都脱离了险境。忠实执行军部和兵团部命令的180师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
180师收到军部的命令:固守待援。180师此时已无固守抗击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弹药和兵源了。它向军部提出突围的请示。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5月27日。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5月28日。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四)悲哉,180师!壮哉,180师!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然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为国家献出人生之最宝贵 - 他们年轻的生命,他们之死后人应当如何评说?
然而,在当时,180师却受到责难,认为该师“政治上动摇”是此次失败的基本原因。翻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50年过去了。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也不知道郑其贵(180师前师长)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这是一支默默无闻但将士用命的部队。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
(附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来说,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