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两岸,孰重孰轻?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文/安田


在中国的时候,没有去福建的机会。到了北美,为生活奔波,也没有去台湾的机会。但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站在台湾海峡的岸边,穿过水天相接的云雾,我是否可以看得清对岸?


大陆的岸边是否看得清:台湾民主制度下的幸福生活,并不仅仅是立委们互相的谩骂,并不仅仅是陈水扁先生肚皮上的枪伤──台湾的民主政治,是327大游行的和平落幕?而台湾的岸边又是否看得到:对岸的大陆人并不是个个手里拿着导弹的超人──他们反对台独,只不过是因为把台湾人民当作自己的兄弟。


台湾人的悲情,全世界都知道。228,美丽岛,大陆的导弹,民主靠独裁太近。你随便到大陆的城市问一问,估计70%的行人都可以讲出其中的一两件事,虽然他们的认识不一定和你的一样。但这也恰恰是大陆人的悲情:对于台湾过分的关心。这份悲情,是共产党多少年教育潜移默化的结果。


我刚记事的时候,家乡还很少电影看,一年也不会超过两场。所以,看电影就成了一个节日,与电影质量好坏无关。小镇唯一的电影院前有一个小广场,每次看电影前,我们都要聚集在那里排队。在等待进场前,还要呼喊许多的口号。「毛主席万岁」是少不了的,而其中必有的一条就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小学,「解放台湾」就已经和洪常青的光辉形象一起印在了我的脑海。


记得小学的时候,可能是78年后(打倒了四人帮),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学爬山,我们在山涧里发现了一张传单。那样的传单,据讲是用气球带过来的。我们捡到的传单上,有经国先生的照片,敦厚的样子,戴一幅宽边眼镜。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华民国总统」的照片,但我们两个小孩子都吓得要死,不知道如何是好。按道理应该上交,但最后记不得什么原因,我们把那张传单撕掉了。撕之前,我那个同学还提醒我再看一次。所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可以看得见那张传单鹅黄的底色,和经国先生慈祥的笑容。可以想见,那张传单给我影响之深刻。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台湾,大陆不叫要「解放」了,而是改称「和平统一」。大陆人民自然没有话说:战争总是残暴的。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记得叶剑英、廖承志先后发表过「劝降书」。当时,大陆民众自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一味地拥护拥护。其实现在想起来,中共的失误就在于那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否定「文革」以后出现的短暂民族和解时期,完全可以一笔否定历史遗留问题,以平等的姿态和经国先生协商解决台湾问题。如果历史可以选择,相信今日之中国,哪里仅仅一个台湾实现了民主政治?但政治人物的心胸狭隘,造成了国家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台湾问题不是第一次,也决不会是最后一次。


中共当局,从最初的「解放」退到「和平统一」,又退到「一国两制」,然后终于退到现在的「一中共识下,什么都好说」的息事宁人的姿态。那么,既然所有的主张都是你这个政府提出来的,为什么在中华民国承认一中共识的时候,你做不到,而非到台湾连中华民国国号也不想要的情况下,才「什么都好说」?


台湾的华人自然有选择如何立国的自由,自然有不受其它国家导弹威胁的权利。但在你们因为这样的要求受到阻拦而进行悲情倾诉的时候,你们是否考虑过一水之隔的对岸悲情?


也许你们可以不怜惜55年前的一国同胞对你们的眷念──按照你们的宪法,他们现在还是你们的同国人民?也许你们也可你们是不是有必要逼迫一个外强中干的婆娘政府,因为自己的民粹主义政策铤而走险呢以?开历史的包袱,完全本土化立国──按照你们选举的结果,依旧有一半人不认同这样的独立?也许你们也可以利用美国的保护强行独立──你们是否做好了面对极有可能的战争的准备(即使有1%的可能也不可以大意),但你们真的连一个现实的强大的邻居的抱怨也听不进去吗?


大陆人应该再全面了解一下台湾人的悲情,以体会民主人权的内涵?台湾人也应该了解一下大陆人的悲情,以体会历史沉重的负担。只有这样相互体谅,两岸才可以进为一家,退为友邻。那时候,两岸悲情孰重孰轻,自然无需计较:因为海阔天空,彼此看得清对岸的沙滩。


(编按:载入时有较多必要删节)
 
台湾本是中国土,分离独立属叛逆,顺我者兴,逆我者必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