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美国国务院宣布,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去职确定,任期将到四月底。这件事虽早在传闻之中,不算意外,但美国官方确认此事的态度断然,且赶在陈水扁就职典礼之前就换人,让这位对台湾热情友好的女士向陈水扁当面说声恭喜的机会也落空。此事的处理方式,其实也反映美国对陈水扁连任的一种表态,其间递送的是什么样的讯息,值得台湾好好思考。
夏馨就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以来,作风引人注目。是否她的政商关系引起布什不悦,是否她的行事风格抵触美国外交原则,也许是「美国国内事务」。但于台湾的本位利益来说,有几个问题不能不注意。第一,何以诸多媒体观察家都说:「我们对不起夏馨」,「扁政府玩完了夏馨」?第二,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国大陆在即,美国在此时宣布接受夏馨请辞,作态给台湾看,也是在作态给中国看;美台中关系的互动变化,台湾该如何因应?
先说「我们对不起夏馨」这件事。夏馨一派豪爽生意人作风,对台友善的态度为台湾多年来所求之不得。结果扁政府没有珍惜善用这段关系,反而得寸进尺,最后强搞出一个贺电风波,造成外界认为夏馨很快就被扁政府「玩完了」的印象。不管从人情面而言,或是从策略面而言,政府如此短视操作,得失立见,且损失的后果也是由台湾本身来承担。我们以小国来「玩」外交,玩到这样忘记自己处境、忘记国家利益的地步,这是从外交专业角度难以想象之事。
夏馨去留,或许仍属人事问题事小;但美台中关系的演变,反映美国的政策,也直接冲击台湾的利益,才是大事。美国和台湾关系的僵局乃「前所未见」,这是陈水扁投出公投球之后的发展,也是驻美代表程建人提出辞呈之前所发出的警言。从公投议题提出到大选结果揭晓,扁政府或许以为以两个手段已牵制住美国的反对意见:一是藉公投题目的设计,向美国军售一事表态示意;二是藉连任成功的结果,证明扁路线具有民意相挺。
扁政府的算盘恐怕是太过如意。国防部长一句「不论公投结果如何都要军购」,不但戳破公投的设计用心,也说明美国的军售压力不受公投所影响。美国人所想不通的是:扁政府一方面公开承认「抱美国大腿之必要」,另方面却屡屡制造让美国政府为难的僵局;从大事例如在台独走向气氛中要求美国承诺保证台海和平,到小事例如强要一封当选贺电,似乎都有拖美国下水之意。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日前明言,「美国实在不知道陈水扁心里在想什么」;这句「不知道」超出了外交修辞所能润饰,不满之情已不待言。也因此,当众人都说,贺电风波是压垮夏馨的最后一根稻草;殊不知,美国赶在五二○之前撤换夏馨,并在切尼赴中国之前急着对外公布,也许才是压垮美台关系稳定假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李登辉始作俑的「台湾问题闹得越大越好」的外交路线以来,执政当局一直企图在美中关系的缝隙之间操作恐怖平衡;另方面,又一直利用中国的恫吓姿态,回头于台湾的内政事务和选民支持之间得利。但这种手法玩得过头,总有引火上身的危险。中共的威胁因此而有增无减,美国的支持也因此而有减无增。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政治思想导师克雷马,对其外交哲学最重要的一点影响即在于强调,「外交重于内政,外交政策关系到一国的存亡」。此话未必是普世真理,但于台湾这样的小国却显然是必要的生存之道。讽刺的是,台湾当局的操作方向,却一直在利用外交「补贴」内政,甚至只是补贴了政治人物个人的风采和政党私己之利。弄到今天的局面,「对不起夏馨」事小,逼得美方用夏馨事件向台美关系示警,才是关系台湾安危的大事。
联合报2004/04/19 社论
夏馨就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以来,作风引人注目。是否她的政商关系引起布什不悦,是否她的行事风格抵触美国外交原则,也许是「美国国内事务」。但于台湾的本位利益来说,有几个问题不能不注意。第一,何以诸多媒体观察家都说:「我们对不起夏馨」,「扁政府玩完了夏馨」?第二,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国大陆在即,美国在此时宣布接受夏馨请辞,作态给台湾看,也是在作态给中国看;美台中关系的互动变化,台湾该如何因应?
先说「我们对不起夏馨」这件事。夏馨一派豪爽生意人作风,对台友善的态度为台湾多年来所求之不得。结果扁政府没有珍惜善用这段关系,反而得寸进尺,最后强搞出一个贺电风波,造成外界认为夏馨很快就被扁政府「玩完了」的印象。不管从人情面而言,或是从策略面而言,政府如此短视操作,得失立见,且损失的后果也是由台湾本身来承担。我们以小国来「玩」外交,玩到这样忘记自己处境、忘记国家利益的地步,这是从外交专业角度难以想象之事。
夏馨去留,或许仍属人事问题事小;但美台中关系的演变,反映美国的政策,也直接冲击台湾的利益,才是大事。美国和台湾关系的僵局乃「前所未见」,这是陈水扁投出公投球之后的发展,也是驻美代表程建人提出辞呈之前所发出的警言。从公投议题提出到大选结果揭晓,扁政府或许以为以两个手段已牵制住美国的反对意见:一是藉公投题目的设计,向美国军售一事表态示意;二是藉连任成功的结果,证明扁路线具有民意相挺。
扁政府的算盘恐怕是太过如意。国防部长一句「不论公投结果如何都要军购」,不但戳破公投的设计用心,也说明美国的军售压力不受公投所影响。美国人所想不通的是:扁政府一方面公开承认「抱美国大腿之必要」,另方面却屡屡制造让美国政府为难的僵局;从大事例如在台独走向气氛中要求美国承诺保证台海和平,到小事例如强要一封当选贺电,似乎都有拖美国下水之意。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日前明言,「美国实在不知道陈水扁心里在想什么」;这句「不知道」超出了外交修辞所能润饰,不满之情已不待言。也因此,当众人都说,贺电风波是压垮夏馨的最后一根稻草;殊不知,美国赶在五二○之前撤换夏馨,并在切尼赴中国之前急着对外公布,也许才是压垮美台关系稳定假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李登辉始作俑的「台湾问题闹得越大越好」的外交路线以来,执政当局一直企图在美中关系的缝隙之间操作恐怖平衡;另方面,又一直利用中国的恫吓姿态,回头于台湾的内政事务和选民支持之间得利。但这种手法玩得过头,总有引火上身的危险。中共的威胁因此而有增无减,美国的支持也因此而有减无增。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政治思想导师克雷马,对其外交哲学最重要的一点影响即在于强调,「外交重于内政,外交政策关系到一国的存亡」。此话未必是普世真理,但于台湾这样的小国却显然是必要的生存之道。讽刺的是,台湾当局的操作方向,却一直在利用外交「补贴」内政,甚至只是补贴了政治人物个人的风采和政党私己之利。弄到今天的局面,「对不起夏馨」事小,逼得美方用夏馨事件向台美关系示警,才是关系台湾安危的大事。
联合报2004/04/19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