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冒死偷渡谁之过?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英国多佛港惨案、海滩拾贝惨案,一件件涉及福建人的偷渡命案的阴云惨雾还未散去,又发生了福建人偷渡伊拉克被绑架事件。福建人缘何前仆后继冒死偷渡海外?赚快钱求速富固然是一种诱惑力,但从偷渡热门地的经济现状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提高农民劳动力的价值,才是遏止偷渡的根本办法。


今天一大早,当央视播出有七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遭武装人员劫持的消息时,立即就有福州人说:十有八九是福州人。果不其然,今天下午就有消息传来:这七名遭劫持的中国公民,正是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人,而且又是偷渡。


为什么又是福建人?难道,在英国多佛港惨案和英国海滩拾贝惨案中死亡的福建人还不够多吗?难道这些偷渡去伊拉克的福建人不知道伊拉克还在打仗吗?福建人为何总是冒死偷渡?


飘洋谋生千年传统


据文献记载,福建这个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早在东汉年间就开始有人飘洋过海出外谋生,近二千年来从未断过。如今,福建籍的华侨、华人遍布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地区,共有一千零八十六万人之多。其中,新移民有五十三万人。据统计,目前福建人在美国有近四十二万人,加拿大六万多人,澳大利亚五万多人,日本十八万人,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又成为福建移民的热点国家。


福建,是中国第二大侨乡。而自西晋就开始借着大海到海外谋生的福州人,福建则是中国人到海外谋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造成福建人大量出洋谋生的最初原因,是这里的多山少地和荒蛮。而一代又一代福建人飘洋过海在异域扎下根来,凭借这他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秉性,不少人逐渐发家富裕起来,成为家乡人羡慕、学习的楷模。这样,又是一代又一代的福建人飘洋过海,来到异域投亲靠友。因此,福建人练就了闯荡风浪的气魄和胆略,并形成了生生不息的传统习惯。


如果说,许多福建人早年飘洋过海流落异域是因为生活所迫,那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福建的经济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之后,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不畏艰险举债出国谋生,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异域呢?


蛇头诱惑一步致富


据笔者观察所知,除了仍然有人因家境贫寒,渴望发家致富外,还有不少人是因为盲目媚洋崇富的心态所致。据了解,目前仅福州长乐市,平均每天就有一百二十万美元由境外源源不断地汇入。而这笔相当可观的美元进入千家万户,变成了富有的豪宅和令人羡慕的光环,无形中成为了榜样,并驱使一批又一批青壮年舍弃家业,抛妻别子,一定要到海外混出个名堂来不可。


可恨的是那些丧尽天良的「蛇头」,他们以出国赚大钱为诱惑,使那些没有多少文化,整天无事可做,却又渴望发财的人去冒险一博。尽管有不少人在偷渡中被抓获、罚款,甚至还有不少人不幸遇难,但那些侥幸偷渡成功者却成为最有说服力的榜样。据悉,此次在伊拉克遭劫持的七名平潭县农民,就是在「蛇头」的诱惑下,以三万元人民币的代价办理因私出国护照,以赴约旦商务考察为名,偷渡到伊拉克的。他们在听信了「蛇头」所说的伊拉克刚刚经历了战乱,大量房屋倒塌,需要盖新楼;伊拉克有石油,很富有,缺工人,到伊拉克打工可以大赚一把等诱惑。哪想到刚刚踏入伊拉克,就遭劫持,生死未卜。


资源枯竭人求生路


分析福建人为何总是冒死偷渡的根源,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福建沿海地区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文化不高,又没有技能,在城里寻找一份工作较难,大量在农村闲逛,生存成了问题。


二是近几年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枯竭,靠海吃海难度大。以平潭县为例,岛内淡水少,土地贫瘠,只能种点地瓜、花生等耐旱作物。一些人原来还可以靠讨小海度日,但近年来小海枯竭,此生路断了;原来还出海打鱼,但近些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这条生路又断了;后来,渔民们在政府的组织下,集资买船,搞远洋捕捞,到连续几次遭海盗袭击,船长、水手、渔民被打死,渔船被抢,使得当地人对远洋捕捞也喊「怕怕」;后来他们还靠滩涂养殖为生,但平潭多台风,滩涂养殖也不易。


三是一部分到大城市谋生的沿海农民、渔民不愿意再吃苦慢富,期望一步跨入天堂。如平潭岛就有几万年轻人,组织隧道工程队,专门负责为高速公路和铁路打通大山。但这种靠苦力谋生发财的速度很难令有些人满意。于是,有很多人就想到海外发大财,但文化低、没有专长,通过正当渠道出国难度极大,在这些情况下,冒死偷渡成了这批人的选择。


看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提高农民劳动力的价值,才是现阶段遏止偷渡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接触过福建难民,他们偷渡已经是风气了。不偷渡出国留在家里种田反而会被乡里人看不起。所以想用解决劳动的方法,不见得会有成效
 
这次被绑架的不是偷渡,是合法出国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