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时间是2002年6月2日,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50周年金禧庆典上,人们注意到,英国皇室指定的御驾不再是劳斯莱斯,而是宾利(Bentleys)。而就在前一天的下午,这款车已经出现在了北京,确切的地点是位于赛特购物中心西侧的宾利北京专卖店。不知他们为什么选择在女王金禧庆典的前一天剪彩开业,总之,与伊丽莎白二世的御驾属于姊妹车系的宾利728加长版,就这样零距离地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面前。标价是:888万元。
2003年4月20日下午3时50分,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宾利再次试探中国富豪的心理承受能力:8位美艳无比的汽车模特徐徐掀开一幅高贵的深蓝色天鹅绒,标价为1188万元的宾利Mulliner728闪亮登场。1188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假如你买了这辆车,你将要付出的车辆购置税差不多可以买一辆奔驰S350!
事实上,宾利想象不到中国富豪有多么奢侈。1188万元的宾利在上海展出不到两周,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买家就悄然下了定金。而888万元的宾利,在北京已经被开走了3辆。据报道,宾利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初预计的年销售量是10辆。但是,到去年9月,当来自英国克鲁郡的厂方代表向宾利北京专卖店颁发“宾利728全球销售大奖”的时候,宾利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4家专卖店,已经在中国售出85辆宾利轿车,车型包括标准版的雅致R、动力版的雅致T、加长版的雅致RL、旗舰版的雅致728,身价在328、368、468、888、988、1188万元这个区间内。宾利在中国创造了以下三项纪录:总销售量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宾利728的销售量全球第一。
那么,究竟是谁买了宾利?我们不得而知。但英国一位资深汽车评论家曾经这样描述宾利车主:他们通常是男性,年龄在40岁~60岁之间,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年收入至少300万美元以上,拥有多处住宅,平均拥有5辆轿车……
今天,宾利已成为中国富豪的“概念车”。宾利亚太地区总经理德里克?戴维斯乐观地预计,2004年宾利在中国的年销售量可能会达到60辆,可望超越日本,成为继美国(300辆)、英国(100辆)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卡地亚,不仅拥有精湛高超的技艺,还散发出时尚和高中的风格中国:奢侈品乐园.在宾利开进中国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11月18日的报道说:“和其他大多数产业一样,全球各大奢侈品公司都希望能利用过去10年里在中国小规模、试探性的投资,在现阶段迅速扩张。”
路易威登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帝国,旗下拥有路易威登箱包、迪奥时装、EBEL手表、娇兰香水、轩尼诗干邑、酩悦香槟等70多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从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城市开设了专卖店,中国消费者目前已成为路易威登的全球第五大客户市场,如果加上中国游客在海外市场的购买量,那么中国就是全球第四大客户市场。据报道,路易威登的中国VIP顾客年消费能力通常在20万元以上。路易威登正计划以每年新开2~3家新店的规模,进一步培养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实度。集团总裁伊夫?卡塞勒说:“与20年前日本人一样,现在的中国人热切盼望得到关于奢侈品的信息。”
创立于1872年的百年老店都彭(Dupont)也是法国一家奢侈品公司,产品包括皮具、成衣、手表、太阳镜、墨水笔以及打火机。2001年,都彭在中国一口气新开了22家专卖店,到2002年底,都彭在中国的店铺达到50家。都彭总裁威廉?科瑞斯特先生认为:“过去高档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然后是日本,但未来确凿无疑地是在中国内地。”古奇(Gucci)计划今年在上海等城市新开4家专卖店。公司执行总裁多梅尼科?德?索尔明确表示:“中国内地人士的消费能力已不容低估。我们更希望借助中国市场,使古奇在下一财年中至少能表现出30%的销售增幅。”
索菲亚?罗兰追捧的意大利宝格丽珠宝(Bvlgari)去年11月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设一家专卖店,公司预期2004年在中国的销售量能够占到总业绩的0.5%。宝格丽行政总裁弗朗西斯科?特拉帕尼先生估计,10年后中国市场的销售比重将会增至10%。他认为:“中国是目前最有发展潜质的市场,具备了所有发展的要素,同时也是亚洲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去年12月,美国本恩?富什名琴行总裁杰夫里?富什也带着身价高达500万美元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来到北京,为把世界上最昂贵的小提琴引进中国做最后的准备。他表示:“从商业来讲,中国具备了购买世界古琴的能力,从宾利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就可以证明。”还有一种奢侈品叫做“高级订制时装”,据说让?路易?雪莱(Jean-LouisScherrer)的一件衣服相当于一辆跑车的价格。据《中国时装》今年第3期的报道,曾任该公司亚洲市场总监的安妮-劳拉?康斯坦赞小姐已在法国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专为欧洲的“高级订制时装”进入中国建立桥梁,她说:“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花一点钱,多用点心思在有设计的时装上。”
多少人消费奢侈品?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说:“按照国际的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过去的奢侈品将转化为居民的必需品。”以2003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深圳已经达到25936元,广州是15003元、上海是14868元、北京是13883元。
尽管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部分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并不能改变中国仍然是一个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但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以13亿人口为基数,即使以1%来推算,潜在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也足够庞大。去年11月21日出版的法国《现代价值》周刊发表题为《目的地??中国》的文章分析说:“如果说化妆品市场可以瞄准1.5亿中国人的购买潜力,那么奢侈品的顾客群大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即1200万人。”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1月的金融运行月度统计情况显示,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达到10.94万亿元。根据犹太商人的“20/80定律”??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那么,中国这20%的人群也足以支撑起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平崛起”使人们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高盛银行全球经济研究部在今年1月发布的《成长与发展:通向2050年之路》预测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未来4年会超过德国,在2015年超过日本,在2039年超过美国。量子基金会的缔造者之一吉姆?罗杰斯甚至宣称:“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是中国世纪。”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总额大约是650亿美元,稳定的顾客有720多万。高盛银行伦敦总部的分析师雅克?弗兰克?道辛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他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市场,到那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位居世界第二,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
御木本是日本皇室的御用首饰店奢侈品的定义
什么是奢侈品(Luxus)?
“Luxus”来源于拉丁语“Lux”,即:“光”。显然,奢侈品最原始的定义大概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根据经济学上的定义: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必需品”,其恩格尔曲线呈上凸形;而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奢侈品”,其恩格尔曲线呈下凹形。
理论是灰色的,我们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让?路易?雪莱的时装设计师斯特凡纳?罗兰说:“高级订制时装一直是奢侈品的代表。一件高级时装可能价值15万到200万法郎,全世界的消费者不到2000人,大多是王族皇室和富豪,比如阿拉伯王储、美国第一夫人、泰国王后。”
宾利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德里安?霍尔曼先生说:“如果你到英国生产车间参观,也许能了解富贵背后的秘密。对宾利车来说,平均每辆车要用400多张皮子,约合15头牛,每头牛仅使用约4平方米的皮子……”
美国康奈尔大学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奢侈病: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披露:“在已故的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希腊船王)的‘克里斯蒂娜’号游艇上设有的酒吧高脚凳,所有的覆盖皮面是极其昂贵的,材料用的是柔软的像黄油似的鲸鱼阴茎的包皮。”稀缺的原材料、纯粹的手工制作、尊贵的预购订制、傲慢的限量销售以及高不可攀的价格,构成了奢侈品的基本要素。当然,一切都因人而异:对于有些人来说,奢侈品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500元的哈根达斯。另外,露西亚?波斯特还在《奢侈的定义》指出:“对于比尔?盖茨这种人来说,奢侈品应该就是在世界上最孤独最荒凉的地方,比如桑给巴尔岛边上的Mnemba小岛上踢掉鞋尽情地玩耍……”
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资本主义就是让奢侈品变成生活必需品。”
这是美国“镀金时代”的亿万富豪、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一句名言。不过,奢侈品从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仿佛带着原罪。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奢侈”和“欲望”、“虚荣”、“炫耀”、“浪费”、“贪婪”、“疯狂”、“恶俗”、“腐化”、“堕落”、“糜烂”等词汇放在一起使用。比如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甚至认为奢侈是一种病,他在1998年出版的《奢侈病: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告诫人们:“通过适当减少目前仍在继续上升的奢侈消费的比例,我们就可能喝到比较安全的饮用水,呼吸到更加清洁的空气,吃进的食物不太可能让我们得严重疾病。”
毫无疑问,奢侈品是对财富的疯狂挥霍,贵妇们身上的披肩,意味着几只北极蓝狐的宝贵生命;先生手表上的每1克拉钻石,意味着地球的某一处又被深深地挖了一个丑陋的黑洞。但是,如果抛开附加在奢侈品上沉重的道德内涵,单纯地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奢侈品其实是带动经济繁荣的引擎。
早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德国社会学家维尔特?桑巴特通过研究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发现贵族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促进了工业水平的提高、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他在《奢侈与资本主义》得出结论:“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
“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L.V.米瑟斯在1927年出版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指出:“25年前人们还没发明汽车,20年前拥有一辆汽车是特别奢侈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今天,在美国甚至连一般工人也都拥有了自己的福特汽车。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这就是经济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生活的一切改善和进步都首先以少数富人奢侈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奢侈品就变成了所有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今天的福特汽车PAG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夫冈?拉茨勒更是在《奢侈带来富足》明确指出:“我相信,奢侈对于各种形式的国民经济还会起到促进作用。奢侈刺激革新,创造工作机会,塑造品位和风格。人们为打造奢侈品而追求并找到各种方案,而后所有的人都从中受益。”
那么,你更相信谁的说法呢?
2003年4月20日下午3时50分,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宾利再次试探中国富豪的心理承受能力:8位美艳无比的汽车模特徐徐掀开一幅高贵的深蓝色天鹅绒,标价为1188万元的宾利Mulliner728闪亮登场。1188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假如你买了这辆车,你将要付出的车辆购置税差不多可以买一辆奔驰S350!
事实上,宾利想象不到中国富豪有多么奢侈。1188万元的宾利在上海展出不到两周,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买家就悄然下了定金。而888万元的宾利,在北京已经被开走了3辆。据报道,宾利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初预计的年销售量是10辆。但是,到去年9月,当来自英国克鲁郡的厂方代表向宾利北京专卖店颁发“宾利728全球销售大奖”的时候,宾利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4家专卖店,已经在中国售出85辆宾利轿车,车型包括标准版的雅致R、动力版的雅致T、加长版的雅致RL、旗舰版的雅致728,身价在328、368、468、888、988、1188万元这个区间内。宾利在中国创造了以下三项纪录:总销售量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宾利728的销售量全球第一。
那么,究竟是谁买了宾利?我们不得而知。但英国一位资深汽车评论家曾经这样描述宾利车主:他们通常是男性,年龄在40岁~60岁之间,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年收入至少300万美元以上,拥有多处住宅,平均拥有5辆轿车……
今天,宾利已成为中国富豪的“概念车”。宾利亚太地区总经理德里克?戴维斯乐观地预计,2004年宾利在中国的年销售量可能会达到60辆,可望超越日本,成为继美国(300辆)、英国(100辆)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卡地亚,不仅拥有精湛高超的技艺,还散发出时尚和高中的风格中国:奢侈品乐园.在宾利开进中国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11月18日的报道说:“和其他大多数产业一样,全球各大奢侈品公司都希望能利用过去10年里在中国小规模、试探性的投资,在现阶段迅速扩张。”
路易威登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帝国,旗下拥有路易威登箱包、迪奥时装、EBEL手表、娇兰香水、轩尼诗干邑、酩悦香槟等70多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从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城市开设了专卖店,中国消费者目前已成为路易威登的全球第五大客户市场,如果加上中国游客在海外市场的购买量,那么中国就是全球第四大客户市场。据报道,路易威登的中国VIP顾客年消费能力通常在20万元以上。路易威登正计划以每年新开2~3家新店的规模,进一步培养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实度。集团总裁伊夫?卡塞勒说:“与20年前日本人一样,现在的中国人热切盼望得到关于奢侈品的信息。”
创立于1872年的百年老店都彭(Dupont)也是法国一家奢侈品公司,产品包括皮具、成衣、手表、太阳镜、墨水笔以及打火机。2001年,都彭在中国一口气新开了22家专卖店,到2002年底,都彭在中国的店铺达到50家。都彭总裁威廉?科瑞斯特先生认为:“过去高档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然后是日本,但未来确凿无疑地是在中国内地。”古奇(Gucci)计划今年在上海等城市新开4家专卖店。公司执行总裁多梅尼科?德?索尔明确表示:“中国内地人士的消费能力已不容低估。我们更希望借助中国市场,使古奇在下一财年中至少能表现出30%的销售增幅。”
索菲亚?罗兰追捧的意大利宝格丽珠宝(Bvlgari)去年11月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设一家专卖店,公司预期2004年在中国的销售量能够占到总业绩的0.5%。宝格丽行政总裁弗朗西斯科?特拉帕尼先生估计,10年后中国市场的销售比重将会增至10%。他认为:“中国是目前最有发展潜质的市场,具备了所有发展的要素,同时也是亚洲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去年12月,美国本恩?富什名琴行总裁杰夫里?富什也带着身价高达500万美元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来到北京,为把世界上最昂贵的小提琴引进中国做最后的准备。他表示:“从商业来讲,中国具备了购买世界古琴的能力,从宾利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就可以证明。”还有一种奢侈品叫做“高级订制时装”,据说让?路易?雪莱(Jean-LouisScherrer)的一件衣服相当于一辆跑车的价格。据《中国时装》今年第3期的报道,曾任该公司亚洲市场总监的安妮-劳拉?康斯坦赞小姐已在法国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专为欧洲的“高级订制时装”进入中国建立桥梁,她说:“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花一点钱,多用点心思在有设计的时装上。”
多少人消费奢侈品?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说:“按照国际的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过去的奢侈品将转化为居民的必需品。”以2003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深圳已经达到25936元,广州是15003元、上海是14868元、北京是13883元。
尽管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部分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并不能改变中国仍然是一个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但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以13亿人口为基数,即使以1%来推算,潜在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也足够庞大。去年11月21日出版的法国《现代价值》周刊发表题为《目的地??中国》的文章分析说:“如果说化妆品市场可以瞄准1.5亿中国人的购买潜力,那么奢侈品的顾客群大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即1200万人。”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1月的金融运行月度统计情况显示,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达到10.94万亿元。根据犹太商人的“20/80定律”??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那么,中国这20%的人群也足以支撑起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平崛起”使人们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高盛银行全球经济研究部在今年1月发布的《成长与发展:通向2050年之路》预测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未来4年会超过德国,在2015年超过日本,在2039年超过美国。量子基金会的缔造者之一吉姆?罗杰斯甚至宣称:“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是中国世纪。”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总额大约是650亿美元,稳定的顾客有720多万。高盛银行伦敦总部的分析师雅克?弗兰克?道辛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他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市场,到那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位居世界第二,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
御木本是日本皇室的御用首饰店奢侈品的定义
什么是奢侈品(Luxus)?
“Luxus”来源于拉丁语“Lux”,即:“光”。显然,奢侈品最原始的定义大概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根据经济学上的定义: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必需品”,其恩格尔曲线呈上凸形;而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奢侈品”,其恩格尔曲线呈下凹形。
理论是灰色的,我们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让?路易?雪莱的时装设计师斯特凡纳?罗兰说:“高级订制时装一直是奢侈品的代表。一件高级时装可能价值15万到200万法郎,全世界的消费者不到2000人,大多是王族皇室和富豪,比如阿拉伯王储、美国第一夫人、泰国王后。”
宾利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德里安?霍尔曼先生说:“如果你到英国生产车间参观,也许能了解富贵背后的秘密。对宾利车来说,平均每辆车要用400多张皮子,约合15头牛,每头牛仅使用约4平方米的皮子……”
美国康奈尔大学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奢侈病: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披露:“在已故的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希腊船王)的‘克里斯蒂娜’号游艇上设有的酒吧高脚凳,所有的覆盖皮面是极其昂贵的,材料用的是柔软的像黄油似的鲸鱼阴茎的包皮。”稀缺的原材料、纯粹的手工制作、尊贵的预购订制、傲慢的限量销售以及高不可攀的价格,构成了奢侈品的基本要素。当然,一切都因人而异:对于有些人来说,奢侈品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500元的哈根达斯。另外,露西亚?波斯特还在《奢侈的定义》指出:“对于比尔?盖茨这种人来说,奢侈品应该就是在世界上最孤独最荒凉的地方,比如桑给巴尔岛边上的Mnemba小岛上踢掉鞋尽情地玩耍……”
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资本主义就是让奢侈品变成生活必需品。”
这是美国“镀金时代”的亿万富豪、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一句名言。不过,奢侈品从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仿佛带着原罪。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奢侈”和“欲望”、“虚荣”、“炫耀”、“浪费”、“贪婪”、“疯狂”、“恶俗”、“腐化”、“堕落”、“糜烂”等词汇放在一起使用。比如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甚至认为奢侈是一种病,他在1998年出版的《奢侈病: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告诫人们:“通过适当减少目前仍在继续上升的奢侈消费的比例,我们就可能喝到比较安全的饮用水,呼吸到更加清洁的空气,吃进的食物不太可能让我们得严重疾病。”
毫无疑问,奢侈品是对财富的疯狂挥霍,贵妇们身上的披肩,意味着几只北极蓝狐的宝贵生命;先生手表上的每1克拉钻石,意味着地球的某一处又被深深地挖了一个丑陋的黑洞。但是,如果抛开附加在奢侈品上沉重的道德内涵,单纯地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奢侈品其实是带动经济繁荣的引擎。
早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德国社会学家维尔特?桑巴特通过研究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发现贵族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促进了工业水平的提高、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他在《奢侈与资本主义》得出结论:“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
“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L.V.米瑟斯在1927年出版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指出:“25年前人们还没发明汽车,20年前拥有一辆汽车是特别奢侈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今天,在美国甚至连一般工人也都拥有了自己的福特汽车。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这就是经济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生活的一切改善和进步都首先以少数富人奢侈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奢侈品就变成了所有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今天的福特汽车PAG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夫冈?拉茨勒更是在《奢侈带来富足》明确指出:“我相信,奢侈对于各种形式的国民经济还会起到促进作用。奢侈刺激革新,创造工作机会,塑造品位和风格。人们为打造奢侈品而追求并找到各种方案,而后所有的人都从中受益。”
那么,你更相信谁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