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中英南京事件--紫石英号事件ZT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中英南京事件--紫石英号事件ZT

文章来源: KANGWEI 于 2002-7-15 19:37:00:


百万雄师云集长江北岸,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横渡长江的战役已经箭
在弦上的时候,在南京附近江面上,围绕着一艘闯入长江的英国护卫舰,发
生了一系列相当激烈的水陆炮战,及历时数周的交涉活动,这就是中国历史
上颇有名气的中英南京事件,即紫石英号事件。交战的规模虽不甚大,但其
影响却是十分深远。在中国,这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涉及到本国主权时决
不动摇的决心,而在英国,这次事件则被视为大英帝国在中国实行了百年的
炮舰政策的最终收场,也被视为列强时代在中国的终结。有关这次事件,前
几年的《舰船知识》曾经有过一次集中的介绍,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料来源
问题,介绍的内容有一些内容不够准确,对于双方长达数星期的谈判则基本
没有述及,对紫石英号的最后脱逃时我方拦截失败则语焉不详,而有些内容
则近于传说,在此,笔者想将这一事件的大致过程作一简单描述。本文的主
要参考资料:董晨鹏《炮打紫石英号-中英南京事件始末》《陈粟大军征战
记》叶飞《征战记事》,在此表示感谢。(应该不会告我侵犯版权吧)
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双方的主角们。
英方领衔主演:快速护卫舰 紫石英号,舷号F116,属黑天鹅级,1943年11月2
日下水,参加过二战。排水量1430吨 主要武器 双联装4英寸主炮三座 40毫米
博福斯高炮两座,20毫米厄利康机关炮两座。舰长史基纳(B.M.Skinner)海
军少校
英方联合主演:驱逐舰伴侣号 排水量1710吨,主要武器双联装4.5英寸火炮三

轻巡洋舰伦敦号排水量近万吨,主要武器双联装6英寸火炮四座,双联装4英
寸高平两用炮四座
快速护卫舰黑天鹅号基本数据同紫石英号
中方领衔主演: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所属 炮兵第3团、炮兵第6团、炮兵第1
团和23军、25军所属的炮兵部队。据说对岸的国民党军第51军也曾经参加过
对英舰的炮击。
第一次炮战-对紫石英号的炮击
1949年4月,为了参加即将发动的渡江战役,中国人民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特种
兵纵队炮兵各部队已经在长江北岸进入阵地。就在各部队正忙于进行战前准
备时,4月20日,炮6团、1团、3团分别报告发现一艘不明外舰由东向西疾驶
而来。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快速护卫舰,其任务是接替原在南京江面
的伴侣号驱逐舰执行为英国驻南京大使馆担任无线电中继舰(真正原因)和
运送燃油、食品(表面理由)等任务。由于紫石英号的航线直接威胁到了我
渡江路线,且其前后主炮进行了某种形式的“火力检测”(很暧昧的说法,具
体含义令人怀疑)。早8时30分,我北岸炮1团向其鸣炮警告,史基纳少校对
此警告的回答是在后主炮塔侧面展开大幅英国国旗以表明身份,同时各炮塔
开始转向我方,准备实施还击。9时30分,紫石英号航行至三江营附近江面时,我炮3团7连见警告无
效,而该舰的航线有对我方即将发动的渡江战役构成了明显的威胁,7连连长便下令开火,震惊中外
的中英南京事件正式开始。在炮3团开火的同时,炮1团的部队也主动投入战斗,转眼间,有三十多发
炮弹命中了紫石英号,其中两发75MM炮弹(很明显是由7连的火炮发射)击中了舰桥,舰长史基纳
少校,副舰长威士顿上尉重伤,操舵兵被被当场击毙,最重要的是,操舵兵倒下时,将舵卡死,导致
该舰一时失去控制,直向浅滩撞去,随即搁浅。遭到炮击后,紫石英号也尽力进行了抵抗,给我军造
成了一定的伤亡。但因该舰的位置,只有后主炮可以有效地射击,因而无法发挥其火力优势。据我方
参战人员回忆并得到当时的国统区报纸证实,遭到炮击后,紫石英号曾升起白旗,以示求和(当然英
国人是不会承认的),在看到白旗后,我方停止了射击。英国人则在紫石英号脱逃成功后声称不知道
为何我军会主动停止了射击(英雄当然是不能挂白旗的)。
第二次炮战-伴侣号援助失败
紫石英号被困之后,英国人的反应很快,当天下午,原在南京的伴侣号驱逐舰就疾驶三江营,试图加
以援手。伴侣号在靠近紫石英号时再次遭到我炮3团7连的射击,中弹五发后,这艘英舰便利用我方火
炮射界有限的弱点,躲进我军射击死角猛烈还击,英舰上配备有八门114毫米主炮,加之舰炮射速较
快,其火力恐怕不会弱于我方两个105榴炮营,对7连的三门75毫米野战炮当然优势巨大,迅速击毁我
7连野炮两门,我方六名炮手牺牲,一人负伤。见已压制我7连炮火,伴侣号便靠近紫石英号试图将该
舰从泥滩中拖走。随即我1连的三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与附近步兵部队的37毫米反坦克炮(战防炮)
先后开火。伴侣号也集中其全部火力进行还击,其八门114毫米(4.5英寸)主炮即向我方阵地发射三
百余发炮弹。激战中,英舰的A、B炮塔先后被击毁,X炮塔也被打坏,伴侣号的火力锐减至原来的四
分之一,舰长罗伯森海军中校负伤。鉴于解救紫石英号此时已无可能,再打下去只会把伴侣号也赔进
去,罗伯森中校不得不驾舰脱离战区,向长江下游驶去。在脱离过程中,伴侣号再次遭到我炮1团1营
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的射击,该营的很多干部战士是鲁南战役中解放过来的,军事素质过硬,射击
相当准确。在美制炮弹的一路“欢送”下,伴侣号开足马力,以27至29节的高速逃往下游。后在上海
与由梅登中将指挥的舰队会合。应该指出,第一次炮击后,炮3团对于英军可能的救援行动并非全无
戒备,但我军并不知道英军在南京附近江面上还有一艘战舰存在,因而只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下游方
向,在战斗开始阶段,面对英军的八门114毫米火炮的集中轰击,一度处境相当被动,7连的三门75毫
米野战炮被击毁两门,损失不小。在1连的三门105毫米榴弹炮开火后,我军才扭转过局面,迫使伴侣
号不得不放弃了救援行动。战斗中,伴侣号上的英军被击毙、击伤各十名。而我军,据英军估计伤亡
约六十人,实际损失约四十人。 紫石英号的自救
伴侣号的救援虽不成功,当仍旧大大鼓舞了紫石英号上的英国舰员的信心。因舰长史基纳海军少校伤
势沉重,已无法继续履行舰长职责,便由相对伤势较轻的副舰长威士顿海军上尉代理。在威士顿上尉
的指挥下,紫石英舰的自救行动紧锣密鼓的展开。在遭到炮击时,为避免遭到更重的伤亡,威士顿海
军上尉曾经命令部分舰员暂时撤到附近的还处于国民党军控制下的一个小岛上(雷公岛)。此时需要将
失散在岛上的官兵召集回来,但因天黑,无法穿越国民党军的雷区而只获得了部分成功。但最大的成
果则是与国民党的当地驻军建立了联系。在自救方面紫石英号的成绩则相当不错。事实上,由于我军
的火炮普遍缺乏穿甲弹,榴弹也只有触发信管,命中英舰表面时立即爆炸,虽给英舰的表面上层建筑
造成很大破坏,但却无力破坏其内部结构,也就是说,紫石英号并未伤筋动骨,水密结构、动力系统
基本完整,电台也已修复。所以,经过一番努力,到4月20日晚10点30分,紫石英号便以基本整修完
毕。威士顿海军上尉随即下令抛掉部分物品甚至包括十吨燃油以减轻重量。经过几番折腾,至次日凌
晨1点左右,紫石英号终于恢复了自由。随后,紫石英号就以八节的航速躲到了距离搁浅处约三公里
的江面上停泊了下来。
梅登中将的救援行动
在紫石英号进行自救的同时,已从香港赶到的梅登海军中将的座舰重巡洋舰伦敦号已经与原在上海的
黑天鹅号护卫舰会合,并向长江上游缓缓驶去。梅登原打算以伦敦号的重炮火力压制我方炮兵阵地,
而以黑天鹅号拖带紫石英号。在获知紫石英号已经脱困之后,伦敦号与黑天鹅号的任务便变成了压制
我方炮火,为紫石英号提供护航。4月21日晨,伦敦号与黑天鹅号驶离江阴,此时,江阴一线属于我
第三野战军十兵团23军的作战地域,配属有特纵炮6团的两个营(均配备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加
上军、师所属的山野炮共有重炮50门。
当日清晨,23军各前沿阵地发现了这两艘英舰,各级指挥员立即上报,4月21日8点30分,粟裕、张震
两位将军致电中央军委“请示如何处理”,下午6时,毛泽东的回电“凡擅自进入战区妨碍我渡江作战
的兵舰,均可轰击……但如该外舰对我渡江在实际上无妨碍,则可置之不理”。从这些内容,我们可
以看出,在理论上,在4月21日晚6点以前,我军各前线部队实际上无权主动出击,但可以还击。然
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发现英舰之后,炮6团团长马达卫便一方面上报兵团,另一方面命令下属尤
其是直接面对英舰的1营3连(连长肖永福),做好战斗准备,在此同时,23军阵地前沿的炮兵军以进
入临战状态。虽然肖永福并未下令装弹也未下达射击诸元,但实际上各炮均已自行装定了射击诸元,
也已装填完毕,所需要的只是拉拉火索。
10点左右,1排2炮炮长梁学路见英舰即将从自己的火炮射界内驶出,便断然下令“放!”,2炮三炮手
差不多是条件反射式的一拉拉火索,第一发炮弹出膛。炮声一响,其他各炮乃至其他阵地上的友邻部
队也纷纷开火(早忍不住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水陆炮战开始了。遭到炮6团射击后,伦敦号和黑天
鹅号立即动用全部火炮还击。据当时的炮6团1营教导员余斌回忆(梁学路正是他的部下),当时1连
的四门火炮面对英舰几乎打得是平射,首发(应该就是梁学路的炮弹)就准确命中伦敦号的前住炮
塔。而英舰的炮火也在一瞬间便覆盖了1营的营指挥所,“从未听到过这么猛烈的炮声”,(当然,对
于当时联75毫米山炮都当成重炮的中国军人来说,恐怕从未听说过八英寸重炮,跟不可能听过八英寸
火炮的射击声),一发“一米多长的”八英寸炮弹准确击中了余斌当时所在的掩体,居然在击穿掩体
后又穿透了了厚达四米的江堤打到了后面的麦田里,好在没有爆炸。当时参加战斗的,除炮6团1营以
外,还有23军所属57战防炮连、75山炮连及67、68、69三个师所属的炮兵,总计各种火炮32门。从火
力上来看,两艘英舰可以使用八门八英寸火炮(我方参战人员的回忆认为是六英寸炮十二门有误),
不少于十门的四英寸火炮及多门40毫米炮,加之舰炮的射速远高于陆炮,火力优势可以说非常巨大。
但是英国人的射击并不准确,伦敦号的炮弹大多越过江堤,飞向了纵深地带,给这里正在作战前准备
的23军步兵部队主要是202团和205团造成了巨大的伤亡。68师202团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参谋长负
重伤,另有官兵和当地群众数十人牺牲。
当时202团正在开会,研究渡江作战计划,一发152炮弹下去,
几乎全团干部,包括一批营团干部共40多人,没几个活的了。
伤亡太大了!
在持续了约4分钟的炮战之后,我方的炮火逐渐沉寂了下来,英方判断是已压制住了我方炮兵,实际
上应该是已超出我方的射界。伦敦号随即加大航速,驶至北沙洲附近江面时,再次遭到我方炮火拦
截。这一次参战的的是炮1团1营,即欢送过伴侣号的部队。1营在营长李伦的指挥下对英舰先后发射
榴弹72发,虽然不能击穿伦敦号的装甲,但也给伦敦号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舰桥和上层建筑被破
坏,舰内通讯一时中断,舰长负伤,中国领航员被打死。在这种情况下,梅登中将不得不放弃了救援
紫石英号的企图,在距紫石英号约三十公里的江面上倒?退走。在两艘英舰退回到23军炮群射界内
时,再次遭到我方炮击,甚至遭到来自国民党方面的炮击。21日,两舰返回上海。在整个炮战中,英
方统计,伦敦号共发射八英寸炮弹155发,4英寸炮弹449发,阵亡13人,伤54人。我方的伤亡在二百
人左右。经过这场激战,梅登中将的武力解决紫石英号事件的企图彻底破产。附带一提,这次炮战,
炮6团1营3连各炮手都立功,唯一的例外就是这位梁学路,因擅自开火,获得的成果是禁闭五天,并
得到“梁前委”的外号一个,因为只有当时的前委委员才有权利下令开火。

无效的初次交涉
在伴侣号的的救援行动失败之后,英国政府就开始了外交上的交涉活动。对于英方来说,当时英方外
交人员的处境相当尴尬,从法律上来说,英国政府的外交人员是派驻“中华民国”的,与当时尚未建
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并无什么关系。而对于当时正在北平忙于进行解放长江以南的广大国土和
建立一个新政权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来说,在外交上贯彻的是一种“一面倒”即以苏联和个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为盟友和“另起炉灶”即各资本主义国家凡是与国民党政府有外交关系的,在与我建
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之前,我方并不予以承认(这个原则一直贯彻到今天呢)的政策。按照毛泽东自己
的话说:“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
义,决不能很快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
义国家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毛泽东在涉及到国家主权时这种寸土不让的精神真是令人感佩莫名。按
照这个原则不论是英国驻南京大使史蒂文逊还是驻北平总领事包士顿,实际上都不具备与我方进行交
涉的合法身份,而只是单纯的外国侨民而已。此外,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尚未解放,而中共中央则住
在上千公里以外的北平,英国大使馆与驻北平总领事馆事实上在两个敌对势力的控制范围之内,在战
争条件下要建立一条有效的外交通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鉴于这种尴尬的处境,骄傲的约翰牛也不得不放下身段。4月20日,就在紫石英号遭到炮击后不久,
英国驻北平总领事包士敦受南京大使馆的委托开始了最初的外交努力。在与我方外事人员未果的情况
下,包士敦只得以一名英国侨民的身份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写了一封信,要求“……颁发最
紧迫之命令致扬子江之贵方部队,以保证三艘军舰之安全”。事实上,这封信函很快便递交到了朱德
的手里,并且在22日转呈毛泽东主席。但是,因为当时中共与英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我方显然无法将
这些内容通知包士敦。接信后,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立即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指示:“……只
要其不向我开炮及不妨碍我渡江,我亦不要攻击他们”,从这封电报我们可以看出,此时,毛泽东的
态度已经比刚接到粟裕、张震的电报时要和缓得多谨慎得多,实际上已经暂时默许了英舰在长江的存
在,已经给予英舰最充分的安全保证。但是,此时已经是4月22日,最激烈的炮战已经结束了一天,
毛泽东的电报成为标标准准的马后炮。就这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炮战而言,从表面上来
看,是由于一名解放军的炮手的一次偶然射击引起的偶然事件,但这偶然中却隐藏着绝对的必然性。
因为就在这一天夜里,我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就要在这里发起渡过长江,很显然,这时出现在战区的
两艘看来对我方并没有什么善意的外国军舰,虽然其具体意图不明,但也不可能不被视为是对我渡江
部队的威胁,我前线炮兵部队坚决予以驱逐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没有梁学路的主动炮击,这场炮战也
决计无法避免。从毛泽东21日发往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电报,我们也可以看出,此时,在对英方的意图
尚不摸底的情况下,我前线部队确实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开火。到包士敦的信转交到毛泽东手中,我方
对于英国人的意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毛泽东才在22日发出了第二封电报,默认了英舰的存
在。在这里,我不能不认为,造成第三次炮战和以后双方僵持不下的对立局面的人,就是英国皇家海
军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海军中将。在已经获知英国外交当局正在与中共方面进行紧锣密鼓的交涉的消
息后,梅登中将理应考虑到外交交涉不可能会马上见效,即使中方同意了英方的要求,也总需要几天
时间进行考虑和通知前线部队,再怎样快,交涉也决不可能会在4月21日及事发仅一天后就产生效
果;同时,中方也停止了对紫石英号的炮击,等上两三天,等待中方的答复再作定夺也并不会加剧紫
石英号的困境。如果梅登中将谨慎一点的话,这场炮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就梅登中将本人来说,就
如前面所说,他恐怕根本就没有把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和抵抗外来干涉势力的决心放在眼里,英国
人在外交上和军事上都犯了过于小看中国共产党人和过于自以为是的错误。中英双方此次交涉,彻底
失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