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报 碧海
这是四月廿一日英文“星报”上的一则报导,值得每一个“技术移民”一读……
有一对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夫妇。两人都是高级知识份子,有高尚的职业,优厚的薪酬。男的叫阿里,四十四岁,是巴基斯坦有名的“白沙瓦大学”(UNIVERSITY OF RESHAWAR)法律系副主任和教授。女的叫妮沙,四十岁,是大学化学讲师,正求读博士学位。他们不但英语流利,还能讲其他五种语言。他们有自己的舒畅住宅,两辆汽车,三个孩子。不要说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在西欧和北美,阿里家庭的生活标准和社会地位也是属于中等以上。他们应该心满意足。可是“水朝低流,人往高走”。阿里和妮沙想过更加好的生活。他们从加拿大移民部获悉。加拿大有世间最好的教育,有一部“人权宪章”,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歧视。加拿大急需高科技人才。这是巴基斯坦所没有的,他们决定移民加国。
他们在二00二年七月到加。两人立即入学深造。妮沙很快获得安省教师执照,阿里在九个月的专业课程中进修高等学校管理文凭。毕业后两人开始充满信心地进入劳工市场。但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他们的申请表连遭退回,要求晋见的信件和电话全部被礼貌地婉拒。直到去年十月,他们带来的现款即将用罄,而工作仍无着落,终于被迫面对现实。阿里到一家仓库当搬运工。从子夜十二时工作到第二天,每小时十元大洋。在这家仓库,他认识了很多同乡,有五个土木工程师,一个化学工程师,一个电脑顺序员,一个农艺科学家,都在做和他同样的工作。
在工作中,他发觉他们的工作比加拿大人吃重,受雇的工时也较少。而且他们被指责为拉登和萨达姆的支持者。且在经过几次争辩以后,九个人全部被炒了鱿鱼。
阿里全家已决定在今年回巴基斯坦。他们的技术移民之梦醒了。但他们要提醒所有像他们那样的知识份子放弃移民加国的念头。他们同时呼吁加国政府,除非能确实协助高科技技术移民找到本份工作,否则就应该放弃这一招徕工作。阿里对“星报”记者直言,“加拿大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但“没有人欢迎技术移民”。“《人权宪章》的精神并没有反映在我们所经受的经验之中”。“在工作场所,你可以感到一种对我们的仇恨”。
阿里的最后结论是:“我们是自己梦想的受害人”。真正点明了阿里一家移民加国两年所经历的不愉快遭遇的真正原因。不管你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是正想申请还是已经申请抑或是已来和未来加国的“技术移民”,应该深切明了的是,到加国这个“移民乐园”或“移民天堂”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对“技术移民”而言,还特别沉重。加拿大有“人权宪章”,加拿大确实需要高科技移民,这都是事实。但加拿大主流社会中的普罗大众不一定人人都欢迎肤色、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生活习俗和自己完全相异的外来者争夺“饭碗”或成为“近邻”。国家所颁布的政策和命令是一件事,民众的感情和实际状况是另一件事。脱离现实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
因为有种族歧视、有不平待遇、有违反人权现象,所以才有“人权宪章”的订立。但自此以后种族歧视和触犯人权的现象是否会马上消失?是否每个公民都服从政府的命令,遵守国家的法令?稍具常识人的人都心知肚明。
加拿大是一个最标准的“移民国家”。没有移民就没有加拿大。但是,回顾和洞悉加拿大立国史的人都会明白,加拿大真正需要的移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会是普通的“工农群众”,而不是从“象牙塔”上下降的外来高级知识份子或“高科技移民”。外来的(特别是有色的)高级知识份子和“技术移民”来加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在职业地位、物质享受和生活环境上过得更好,或甚至于只求与自己原有的教育水准,技术训练和专业经验相等或相近的报酬和待遇,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也绝大多数要落空要破裂。阿里一家的移民经历是最典型的实例。
加拿大需要高科技人才,但是否需要外来的,特别是来自第三世界的有色族裔高科技人才?星报刊登的这则故事提供了部分答案。
这是四月廿一日英文“星报”上的一则报导,值得每一个“技术移民”一读……
有一对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夫妇。两人都是高级知识份子,有高尚的职业,优厚的薪酬。男的叫阿里,四十四岁,是巴基斯坦有名的“白沙瓦大学”(UNIVERSITY OF RESHAWAR)法律系副主任和教授。女的叫妮沙,四十岁,是大学化学讲师,正求读博士学位。他们不但英语流利,还能讲其他五种语言。他们有自己的舒畅住宅,两辆汽车,三个孩子。不要说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在西欧和北美,阿里家庭的生活标准和社会地位也是属于中等以上。他们应该心满意足。可是“水朝低流,人往高走”。阿里和妮沙想过更加好的生活。他们从加拿大移民部获悉。加拿大有世间最好的教育,有一部“人权宪章”,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歧视。加拿大急需高科技人才。这是巴基斯坦所没有的,他们决定移民加国。
他们在二00二年七月到加。两人立即入学深造。妮沙很快获得安省教师执照,阿里在九个月的专业课程中进修高等学校管理文凭。毕业后两人开始充满信心地进入劳工市场。但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他们的申请表连遭退回,要求晋见的信件和电话全部被礼貌地婉拒。直到去年十月,他们带来的现款即将用罄,而工作仍无着落,终于被迫面对现实。阿里到一家仓库当搬运工。从子夜十二时工作到第二天,每小时十元大洋。在这家仓库,他认识了很多同乡,有五个土木工程师,一个化学工程师,一个电脑顺序员,一个农艺科学家,都在做和他同样的工作。
在工作中,他发觉他们的工作比加拿大人吃重,受雇的工时也较少。而且他们被指责为拉登和萨达姆的支持者。且在经过几次争辩以后,九个人全部被炒了鱿鱼。
阿里全家已决定在今年回巴基斯坦。他们的技术移民之梦醒了。但他们要提醒所有像他们那样的知识份子放弃移民加国的念头。他们同时呼吁加国政府,除非能确实协助高科技技术移民找到本份工作,否则就应该放弃这一招徕工作。阿里对“星报”记者直言,“加拿大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但“没有人欢迎技术移民”。“《人权宪章》的精神并没有反映在我们所经受的经验之中”。“在工作场所,你可以感到一种对我们的仇恨”。
阿里的最后结论是:“我们是自己梦想的受害人”。真正点明了阿里一家移民加国两年所经历的不愉快遭遇的真正原因。不管你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是正想申请还是已经申请抑或是已来和未来加国的“技术移民”,应该深切明了的是,到加国这个“移民乐园”或“移民天堂”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对“技术移民”而言,还特别沉重。加拿大有“人权宪章”,加拿大确实需要高科技移民,这都是事实。但加拿大主流社会中的普罗大众不一定人人都欢迎肤色、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生活习俗和自己完全相异的外来者争夺“饭碗”或成为“近邻”。国家所颁布的政策和命令是一件事,民众的感情和实际状况是另一件事。脱离现实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
因为有种族歧视、有不平待遇、有违反人权现象,所以才有“人权宪章”的订立。但自此以后种族歧视和触犯人权的现象是否会马上消失?是否每个公民都服从政府的命令,遵守国家的法令?稍具常识人的人都心知肚明。
加拿大是一个最标准的“移民国家”。没有移民就没有加拿大。但是,回顾和洞悉加拿大立国史的人都会明白,加拿大真正需要的移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会是普通的“工农群众”,而不是从“象牙塔”上下降的外来高级知识份子或“高科技移民”。外来的(特别是有色的)高级知识份子和“技术移民”来加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在职业地位、物质享受和生活环境上过得更好,或甚至于只求与自己原有的教育水准,技术训练和专业经验相等或相近的报酬和待遇,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也绝大多数要落空要破裂。阿里一家的移民经历是最典型的实例。
加拿大需要高科技人才,但是否需要外来的,特别是来自第三世界的有色族裔高科技人才?星报刊登的这则故事提供了部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