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姓资姓社的桎梏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2-07-21




--------------------------------------------------------------------------------

● 伟达

  关于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有一个很简洁的表述:在先进这里本不是问题的事,到了落后那里就成了问题。意为落后之所以为落后,主要是自我的问题比先进者更多。

  笔者的一大相似体会是,在先进处本是清晰透明的逻辑与常识,在落后的氛围里却满是扭曲和混乱。不经历一轮系统的思想和思维厘清,落后是无法大步赶上先进的。

  譬如笔者最近有机会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为 《对话》的节目,恰好该期主题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访谈。 而所谓民营企业, 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兴起的私人办企业和经济活动。

 相对于原先计划经济时期傻、大、笨、粗的国营企业,私人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按照经济规律和现代管理的原则办事,生机勃勃,锐意进取,20多年来,已支撑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半壁江山。

  该期节目上请来两位出身浙江温洲的私人企业家现身说法:从摆地摊,到跑推销;从害怕被 “割资本主义尾巴”, 到受制于“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争论;从修厂房上基础设施,到成立集团公司开足马力搞扩大性再生产;生动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缩影,令人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然而节目到收尾处,乃请出 《人民日报》理论评论部的一位主任记者作总结发言。该君首先对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业绩表示钦佩,而后便来了一个很“深沉”的自问自答:“什么是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来壮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党的政策!”

  依笔者之见,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因果逻辑错误。公平地讲,中国民营企业的大发展,首先源自于中国人民和文化不甘落后,锲而不舍,勇于把自己的发展和实力推向前进;再者,由于有了世界先进文明与文化的鞭策和互动,认清了世界发展潮流之大势,意识到逆流而动是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才有了执政党及其主要领导人能基本顺应民意,逐步突破“左倾”僵化束缚,对重大政策做出了不少调整与转变。

  观察中国20多年来的事实,执政党在不少时段内的政策导向实际上是滞后于时代要求,妨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时上台阶,所幸的是没有保守固执到底。

  今天总结起来,如果忽然把中国和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全都归于执政党的“英明和赐予”,这样的结论就是不实事求是的,有封建色彩的,不鼓励人民的创造和开拓性,不利于中国的更大进步。

  作为执政党的理论精英,却不具备解读历史的清醒头脑,或因为功利的目的而忽视客观事实,在关键重大问题上达不到先进文化所应有的认识高度,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扭曲历史者,终将被历史所扭曲;轻视人民者,终将会被人民所轻视。

  执政党还应认清,“党” 与“中国”不尽是一个吻合的概念。中国的事大,因此要发展更为宽广的执政胸怀, 才能把中国的事愈办愈好。

  邓小平当年所构想的“一国两制”概念,就是这一方向的突破性成果,关键是要把这样的新思维全面推广落实开来,不要一遇具体情况,就又开始钻 “牛角尖”。

  在NBA打球的王治郅夏季未能归国集训,而是留在美国打训练赛。这是“对抗组织” 吗?不是,王治郅还是中国的王治郅,他目前留在美国只是为了把球打得更好。

  唱美声的著名华裔艺术家范竞马,当年出国参赛未归,留在西方竞争发展。他这是“叛国”吗?不是,他只是对当时的某些封闭性政策做出了自己的特殊抗争而已,他时时刻刻都渴望着有机会为祖国为母亲纵情歌唱,赤子之心,日月可鉴。

  以狭隘的意识形态贻误了中国的进步和人才,乃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大最多的一类失误,也是 “以偏概全” 式的哲学失误。不能再让这种自毁阵脚的愚蠢再继续下去了!

  中国文化欲成为真正有前途的现代开放性文化,真正能让所有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就必须在视野、思想、行为和执政方面痛下决心,大幅拓宽拓展,早日让自己从“蹲在自家地头打小算盘”的弱势,转变成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强势,21世纪才有可能是中国人的世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