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主持人:林圣芬(中国时报社长)
与谈人:张五岳(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陈毓钧(台湾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
张荣恭(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
(记录整理/陈重生)
先发的目的在于制人
林圣芬:国台办在日前发表两岸政策声明,各界有若干解读,到底「胡七项」「江八点」有何异同?
张荣恭:四年前中台办与国台办发表的「两办」声明,一次是在三一八陈水扁当选,一次是在五二○针对陈水扁的演说,时隔四年才有这次的「两办」声明,基本上态度是比较严谨。
中共选择在五二○之前抢先表态,先发的目的,当然要制人嘛!这是大陆传统的做法。但它与「江八点」不一定可以兜得起来,虽然有专家认为是否可以用「胡七点」形容,但是我对这个比较保留,这是「两办」的声明,与「江八点」位阶不一样,由对台小组组长亲自来念稿子,跟「两办」发表一个书面声明,形式、意义本身就差距很大。
它的涵盖期也不一样,这次针对的是一个比较短期间,大概一、两年之内,希望寻求台湾方面一个明确讯息。「江八点」则从和平统一两岸,到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
另外,这次没有谈到两岸的终极目标,但是江八点谈得很清楚。涉及面也不一样,「江八点」提到中华文化,这次里面没有提到这种东西。「江八点」提到两岸高层互访,这次也没有提到。
第四个不一样是针对性也不一样,「江八点」是针对整个台湾,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也针对当时的台湾当局。这次全文根本没有使用台湾当局,直接点名台湾当权者。
另一针对性不同,这次着重在反独,因为过去国民党时代,中共对于我们很多主张,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也都不赞同过,但是在「江八点」中,对于坚决反对台湾独立是分号,然后才是坚决反对阶段性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层次不一样。这一次,反独特别重要,「两办」声明完全着重在反独,针对性更强、更集中。
时机选择精心设计
张五岳:为什么挑在这个时刻?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考量。
显然大陆认为过去四年「听其言观其行」政策,是要调整和改变了,因为如果不改变,四年之后还是重蹈这种结果。但是等到台湾讲了才做改变,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选择在五二○之前积极性地宣示。
战略上是用这种方式宣示,但是,策略上他是既听其言又观其行的,如果他对五二○演说没有任何期待,他也不用迫不及待在五二○前藉由中共政策定调宣示,来引发台湾民众高度关切和国际社会侧目,把这个责任压力转嫁给台湾。
******当时是以国家领导人、中央对台工作小组小组长身分发表,现在是用「两办」声明方式,「两办」是非常具体的政策执行层次,位阶并不一样。「江八点」是站在比较高的历史高度,对两岸关系希望有所开展,甚至最终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架构。但是「胡七点」重视的是执行层次,全部站在反独、防独的问题上。
过去两岸声明很少不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是这篇演说侧重在反独,显然这才是当务之急。就算你「统一法」的订定也不是为统一而统一,主轴还是为了反对台湾独立,反独才是中共当前对台的基调和主轴,而不是促统。
陈毓钧:三二○以后大陆还没有正式的对台声明,只是透过国台办发言人表达看法,这次是经过批准的正式表态。再怎么说,验票还是要验下去,对陈水扁在合法基础上取得连任的资格,即使他们认为有争议,还是必须在这个时候正式表态。
从一九九六年以来,他们都是等着台湾先发言再作表态,这次易守为攻、反客为主,做法上展示他们思维、做法的改变,并具有威慑性、测试性,测试经过两个月来的扰攘不安,台湾民众所能承受的能力有多强、多弱。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对台独的最后通牒,是在最后通牒以前保有一丝余地,把危机化为转机。即使在五个最强硬的「绝不」里面,还是有两个「绝不」,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绝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绝不改变。
不管怎样,陈水扁还是台湾人选出来具有合法性的领导人,老共不能忽视这个事实。
七项主张就更重要了,里面有连战大陆政策的主张,陈水扁大陆政策的主张,更有美国很多学者在第二轨道所提出来的主张,统统放进去。老共爱面子,并作这个保留空间,万一翻盘成功,对连战也有交代啊。
大陆第四代领导人与之前领导人的差异是,开始有「兼听」的风格,过去老一辈的本位主义非常严重。如果要交战了,基本上是没有两条道路的,不会让你去选,现在没有封死,说不定还是在帮陈水扁,因为陈水扁被独派修理得这么惨。
只要陈水扁在他的五二○就职演说里面,表达一定程度可以让人接受的善意,那我(中共)已经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之窗。
维持现状中共对台政策精髓
林圣芬:中共下一步会怎么样?美中台三方,这不是单方、片面就能够处理得很圆妥,或任何一方都可以激荡另外两角关系产生有机的变化。
张五岳:我同意陈教授所讲的,这绝对不是对台独的最后通牒,大陆方面应该还会有后续性的动作。
首先,有些地方看起来非常矛盾,但其实是耐人深思的。第一段就用很多的篇幅来批判过去陈水扁所讲的四不一没有,从中共的内心世界里头,四不一没有大概不是台独,因此他认为陈水扁是滑向台独,四不一没有一定是大陆方面可以容忍和接受的底线。
第二,大陆方面是反对通过制宪的方式来走向台独,显然目前他无法公开承认「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也好,至少目前为止「中华民国」这样的法理架构,大陆没办法承认,但事实上也没办法否认,这也是个事实。
这隐含着大陆对台政策某种程度的宽容,他容忍的底线大概也在这里。
北京,不管他怎么讲,对五二○就职演说不存期待,但是我相信全中国大陆涉台官员都在紧盯着五二○就职演说怎么看待。
五二○就职演说讲得好,北京可以松一口气,但对改善两岸关系并没有高度信心,还要看怎么做的问题。大陆方面可能给自己一个观察期,到台湾年底十二月立委选举结果,政治板块初步在大选争议后明朗化。
十一月份美国也要进行总统大选,如果中共对台政策要是有一个比较清楚、明朗的凝聚共识经过一段观察时期,大概在明年年初「江八点」十周年,在对台政策上应该会有一致性的看法和基调。
大陆的两手策略很清楚,反独、防独与促谈、促统,现在侧重点绝对是反独、防独。怎么处理?靠美国和自己本身军备的实力,而且一定极力游说美国大陆反独、防独的决心,一旦跨越中国大陆所无法容忍的红线,他会采取必要的做法,让美国对台湾采取一些相当规范性和箝制性作用。
促谈促统在声明中的七项主张里面,诚如各位所说的,每一项各党各派都曾经提出过,相当大的部分也响应台湾各界,特别是包括阿扁「一个和平原则的四个建议」里面相呼应的说法。
如果能在交流上取得相当的进展,我想,某种程度大陆认为他的反独、促统策略,是可以自圆其说、有下台阶的。
陈毓钧:在中共看来,陈水扁五二○讲的话,至少要四平八稳,不要有让我内部政治有争议。目前中共对台政策的精髓是维持现状,作为胡锦涛八年、十年任内的最高指导方针。
他跟美国之间,慢慢对如何来界定台海现状已经有某种程度的契合,也慢慢愿意接受美国的一些观点。大陆认为最好能与美国联手维持台海现状,虽然有些改变,但不至于翻盘。
美国人的维持现状很清楚,三十年来就是上海公报,尼克森跟周恩来讲得很清楚,台湾主权的最后归属,美国不做最后价值判断,必须要由两岸透过和平方式解决。
布什政府最近的动作,台湾不能不买帐。即使你想跟中共对抗,没有美国在背后撑你,你对抗得了吗?这次在WHA的表决也是如此。陈水扁政府应该要有新思维了。
假如逼到最后一步,战争无法避免,大陆有这个决心啊,美国一定会受到波及,但是现在美国从不武不独变成以他们利益为考量的不战,布什已经注意到战争的问题,假如一开战不是几个月的事情,是几年的事情。
美国应该会很高兴,七项主张里面有中程协议、包道格、凯利等人的意见,都放进去,胡锦涛很给面子,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他设定的,不准改国号、疆域。老共希望陈水扁停止分裂活动,与美国对台政策也是符合的。
美国会注意到大陆领导人有他的民族主义的压力,也会注意到胡温两人务实主义的取向。
张荣恭:从二○○二年阿扁说一边一国以后,中共不再听其言,观其行了,不相信他的话,看他怎么做。中共认为陈水扁有台独时间表,已经将他界定,党内也有压力,对内要有交代。
两岸回旋空间缩小了,陈水扁要让人民满意、美国肯定、国际激赏,中共没有借口,这把目标设定得太高了,达不到恐怕后坐力更强,中共要找借口一定是有的。
现在要陈水扁二择一,空间就窄化了。以三通来说,按江八点讲的,政治分歧不影响两岸经济交流,这两年中共弹性处理,可以不谈一个中国,透过民间协商交流,但这次把三通列入七个正面表述,最后归结到必须一个中国。
中共下一步可能采取逐步升级的阶段,虽是针对五二○,但绝对不只对着五二○演说。目前有一个趋势,台湾趋独,中共趋武,我比较不乐观。双方灰色地带愈来愈小,小到不愿再给阿陈水扁缓兵之计的机会。
立委选举过后,统一法与新宪制订可能同步发展,互相动荡,对台湾经济发展相当不利,明年两岸僵局会更僵。
陈毓钧:当然我同意没有乐观期待,但是也不能让悲观气氛弥漫下去,无能为力,对两岸人民相当危险。
美国政策相当清楚,就是凯利在国会的证词,葛天豪也在台湾重复了一次,后来才有丘义仁与蔡英文到美国访问,美国可能也知道五二○陈水扁要怎么表达。大陆也把他的意见与美国交流,美国也应该透过管道传给台北。
凯利希望陈水扁负责、自制、向全世界作出响应。我觉得中共声明中最传神、含蓄的,就是第二项的,「以适当方式保持两岸密切联系」,所指就是海协与海基两会。他也是爱面子,所以没有明讲,两岸复谈前提就是九二共识。
陈水扁要制宪,又要搞公投,中共认为这就是台独时间表的一部分,重点是公投,这是危险的地方。美国也讲得很清楚,公投的手段是危机。我认为,陈水扁最好把新宪法意涵讲得愈清楚愈好,公投少碰为妙。
一中毕竟是解决两岸问题的终极原则,可以就事务性先行协商。陈水扁如何在九二共识下功夫,作出明确响应,中共也在等待。
希望国民党内有一些人注意「中华民国」历史存在的事实,过去是当家法宝,现在是烫手山芋,从有到无?人家民进党过去是钟情台湾共和国,现在则注意到「中华民国」的安全性、实用性,从无到有。这会让大陆学者觉得很奇怪,中共也慢慢从全面拒绝,到法不承认,但是事实可以接受「中华民国」。
说清新宪意涵避免误判
张荣恭:我们要注意四月十五日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国大陆后,有十名美国学者发表两岸关系意见,平均每三天有一个。
九五年和九六年中共的武吓太粗鲁,但两国论时候战机逼近台海中线,这次会不会重演不得而知。不过两岸经济实在是太密切了,中共可不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政府要有完整的规画因应。
特别是立委选后,台湾要推动新宪法了,明年三月大陆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可能要到那个时候会有比较明确的表示,像在统一法方面,对两岸造成激荡。十一月布什面临连任压力,以他在国际上遭受处境满艰困的,包括伊拉克和朝鲜情势。
布什会不会再增加陈水扁压力,要看五二○后中共的反应。美国会不会把话讲得更白?过去温家宝和胡锦涛访问美国的时候,切尼都说过不鼓励台独势力发展,指的是过程,不只是结果。
一中各表如果由陈水扁讲出来,中共会不会相信?过去国民党有很多文件来证实,宪法和国统纲领都是。但一中各表不见得适用于陈水扁,至于一边一国的提法就不好。他可以对党内的人提到受到的美国压力,做有利的操作。
张五岳:台湾民众对民主宪政的追求,大陆方面应该正视,但是大陆方面施政者和民众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坚持,一时之间也难更弦易辙。双方不要引发出对抗性,一定要知己知彼。
大陆只看到台湾逐步走向台独的道路,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一九四七年颁布的这部「中华民国」宪法,实行没多久,就因国共内战以临时条款冻结,一直到一九九○年之后才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回归正常宪政运作,十年连修六次。但是,如果把它跟统独问题挂钩在一起,大陆方面就会非常忧虑。
两岸双方现在都是处于累积实力,测试对方容忍底限在哪里。只要不要假戏真做、擦枪走火、骑虎难下,那问题不大。否则,两岸关系就不乐观。
双方执政者面临的内外困境和压力在哪里?要很精准的了解,其决策的优先次序在哪里?千万不要把那些对方无法而且不必提前放在第一选择的浮上台面,让不理性的决策出现,避免误判。
大陆方面也应了解,一中问题不是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诠释比赛,更不是辩论比赛,要么是作为自身的政策坚持。一中原则架构下「中华民国」是什么?如何界定?在两岸互动中如何被看待?
与谈人:张五岳(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陈毓钧(台湾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
张荣恭(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
(记录整理/陈重生)
先发的目的在于制人
林圣芬:国台办在日前发表两岸政策声明,各界有若干解读,到底「胡七项」「江八点」有何异同?
张荣恭:四年前中台办与国台办发表的「两办」声明,一次是在三一八陈水扁当选,一次是在五二○针对陈水扁的演说,时隔四年才有这次的「两办」声明,基本上态度是比较严谨。
中共选择在五二○之前抢先表态,先发的目的,当然要制人嘛!这是大陆传统的做法。但它与「江八点」不一定可以兜得起来,虽然有专家认为是否可以用「胡七点」形容,但是我对这个比较保留,这是「两办」的声明,与「江八点」位阶不一样,由对台小组组长亲自来念稿子,跟「两办」发表一个书面声明,形式、意义本身就差距很大。
它的涵盖期也不一样,这次针对的是一个比较短期间,大概一、两年之内,希望寻求台湾方面一个明确讯息。「江八点」则从和平统一两岸,到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
另外,这次没有谈到两岸的终极目标,但是江八点谈得很清楚。涉及面也不一样,「江八点」提到中华文化,这次里面没有提到这种东西。「江八点」提到两岸高层互访,这次也没有提到。
第四个不一样是针对性也不一样,「江八点」是针对整个台湾,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也针对当时的台湾当局。这次全文根本没有使用台湾当局,直接点名台湾当权者。
另一针对性不同,这次着重在反独,因为过去国民党时代,中共对于我们很多主张,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也都不赞同过,但是在「江八点」中,对于坚决反对台湾独立是分号,然后才是坚决反对阶段性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层次不一样。这一次,反独特别重要,「两办」声明完全着重在反独,针对性更强、更集中。
时机选择精心设计
张五岳:为什么挑在这个时刻?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考量。
显然大陆认为过去四年「听其言观其行」政策,是要调整和改变了,因为如果不改变,四年之后还是重蹈这种结果。但是等到台湾讲了才做改变,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选择在五二○之前积极性地宣示。
战略上是用这种方式宣示,但是,策略上他是既听其言又观其行的,如果他对五二○演说没有任何期待,他也不用迫不及待在五二○前藉由中共政策定调宣示,来引发台湾民众高度关切和国际社会侧目,把这个责任压力转嫁给台湾。
******当时是以国家领导人、中央对台工作小组小组长身分发表,现在是用「两办」声明方式,「两办」是非常具体的政策执行层次,位阶并不一样。「江八点」是站在比较高的历史高度,对两岸关系希望有所开展,甚至最终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架构。但是「胡七点」重视的是执行层次,全部站在反独、防独的问题上。
过去两岸声明很少不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是这篇演说侧重在反独,显然这才是当务之急。就算你「统一法」的订定也不是为统一而统一,主轴还是为了反对台湾独立,反独才是中共当前对台的基调和主轴,而不是促统。
陈毓钧:三二○以后大陆还没有正式的对台声明,只是透过国台办发言人表达看法,这次是经过批准的正式表态。再怎么说,验票还是要验下去,对陈水扁在合法基础上取得连任的资格,即使他们认为有争议,还是必须在这个时候正式表态。
从一九九六年以来,他们都是等着台湾先发言再作表态,这次易守为攻、反客为主,做法上展示他们思维、做法的改变,并具有威慑性、测试性,测试经过两个月来的扰攘不安,台湾民众所能承受的能力有多强、多弱。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对台独的最后通牒,是在最后通牒以前保有一丝余地,把危机化为转机。即使在五个最强硬的「绝不」里面,还是有两个「绝不」,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绝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绝不改变。
不管怎样,陈水扁还是台湾人选出来具有合法性的领导人,老共不能忽视这个事实。
七项主张就更重要了,里面有连战大陆政策的主张,陈水扁大陆政策的主张,更有美国很多学者在第二轨道所提出来的主张,统统放进去。老共爱面子,并作这个保留空间,万一翻盘成功,对连战也有交代啊。
大陆第四代领导人与之前领导人的差异是,开始有「兼听」的风格,过去老一辈的本位主义非常严重。如果要交战了,基本上是没有两条道路的,不会让你去选,现在没有封死,说不定还是在帮陈水扁,因为陈水扁被独派修理得这么惨。
只要陈水扁在他的五二○就职演说里面,表达一定程度可以让人接受的善意,那我(中共)已经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之窗。
维持现状中共对台政策精髓
林圣芬:中共下一步会怎么样?美中台三方,这不是单方、片面就能够处理得很圆妥,或任何一方都可以激荡另外两角关系产生有机的变化。
张五岳:我同意陈教授所讲的,这绝对不是对台独的最后通牒,大陆方面应该还会有后续性的动作。
首先,有些地方看起来非常矛盾,但其实是耐人深思的。第一段就用很多的篇幅来批判过去陈水扁所讲的四不一没有,从中共的内心世界里头,四不一没有大概不是台独,因此他认为陈水扁是滑向台独,四不一没有一定是大陆方面可以容忍和接受的底线。
第二,大陆方面是反对通过制宪的方式来走向台独,显然目前他无法公开承认「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也好,至少目前为止「中华民国」这样的法理架构,大陆没办法承认,但事实上也没办法否认,这也是个事实。
这隐含着大陆对台政策某种程度的宽容,他容忍的底线大概也在这里。
北京,不管他怎么讲,对五二○就职演说不存期待,但是我相信全中国大陆涉台官员都在紧盯着五二○就职演说怎么看待。
五二○就职演说讲得好,北京可以松一口气,但对改善两岸关系并没有高度信心,还要看怎么做的问题。大陆方面可能给自己一个观察期,到台湾年底十二月立委选举结果,政治板块初步在大选争议后明朗化。
十一月份美国也要进行总统大选,如果中共对台政策要是有一个比较清楚、明朗的凝聚共识经过一段观察时期,大概在明年年初「江八点」十周年,在对台政策上应该会有一致性的看法和基调。
大陆的两手策略很清楚,反独、防独与促谈、促统,现在侧重点绝对是反独、防独。怎么处理?靠美国和自己本身军备的实力,而且一定极力游说美国大陆反独、防独的决心,一旦跨越中国大陆所无法容忍的红线,他会采取必要的做法,让美国对台湾采取一些相当规范性和箝制性作用。
促谈促统在声明中的七项主张里面,诚如各位所说的,每一项各党各派都曾经提出过,相当大的部分也响应台湾各界,特别是包括阿扁「一个和平原则的四个建议」里面相呼应的说法。
如果能在交流上取得相当的进展,我想,某种程度大陆认为他的反独、促统策略,是可以自圆其说、有下台阶的。
陈毓钧:在中共看来,陈水扁五二○讲的话,至少要四平八稳,不要有让我内部政治有争议。目前中共对台政策的精髓是维持现状,作为胡锦涛八年、十年任内的最高指导方针。
他跟美国之间,慢慢对如何来界定台海现状已经有某种程度的契合,也慢慢愿意接受美国的一些观点。大陆认为最好能与美国联手维持台海现状,虽然有些改变,但不至于翻盘。
美国人的维持现状很清楚,三十年来就是上海公报,尼克森跟周恩来讲得很清楚,台湾主权的最后归属,美国不做最后价值判断,必须要由两岸透过和平方式解决。
布什政府最近的动作,台湾不能不买帐。即使你想跟中共对抗,没有美国在背后撑你,你对抗得了吗?这次在WHA的表决也是如此。陈水扁政府应该要有新思维了。
假如逼到最后一步,战争无法避免,大陆有这个决心啊,美国一定会受到波及,但是现在美国从不武不独变成以他们利益为考量的不战,布什已经注意到战争的问题,假如一开战不是几个月的事情,是几年的事情。
美国应该会很高兴,七项主张里面有中程协议、包道格、凯利等人的意见,都放进去,胡锦涛很给面子,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他设定的,不准改国号、疆域。老共希望陈水扁停止分裂活动,与美国对台政策也是符合的。
美国会注意到大陆领导人有他的民族主义的压力,也会注意到胡温两人务实主义的取向。
张荣恭:从二○○二年阿扁说一边一国以后,中共不再听其言,观其行了,不相信他的话,看他怎么做。中共认为陈水扁有台独时间表,已经将他界定,党内也有压力,对内要有交代。
两岸回旋空间缩小了,陈水扁要让人民满意、美国肯定、国际激赏,中共没有借口,这把目标设定得太高了,达不到恐怕后坐力更强,中共要找借口一定是有的。
现在要陈水扁二择一,空间就窄化了。以三通来说,按江八点讲的,政治分歧不影响两岸经济交流,这两年中共弹性处理,可以不谈一个中国,透过民间协商交流,但这次把三通列入七个正面表述,最后归结到必须一个中国。
中共下一步可能采取逐步升级的阶段,虽是针对五二○,但绝对不只对着五二○演说。目前有一个趋势,台湾趋独,中共趋武,我比较不乐观。双方灰色地带愈来愈小,小到不愿再给阿陈水扁缓兵之计的机会。
立委选举过后,统一法与新宪制订可能同步发展,互相动荡,对台湾经济发展相当不利,明年两岸僵局会更僵。
陈毓钧:当然我同意没有乐观期待,但是也不能让悲观气氛弥漫下去,无能为力,对两岸人民相当危险。
美国政策相当清楚,就是凯利在国会的证词,葛天豪也在台湾重复了一次,后来才有丘义仁与蔡英文到美国访问,美国可能也知道五二○陈水扁要怎么表达。大陆也把他的意见与美国交流,美国也应该透过管道传给台北。
凯利希望陈水扁负责、自制、向全世界作出响应。我觉得中共声明中最传神、含蓄的,就是第二项的,「以适当方式保持两岸密切联系」,所指就是海协与海基两会。他也是爱面子,所以没有明讲,两岸复谈前提就是九二共识。
陈水扁要制宪,又要搞公投,中共认为这就是台独时间表的一部分,重点是公投,这是危险的地方。美国也讲得很清楚,公投的手段是危机。我认为,陈水扁最好把新宪法意涵讲得愈清楚愈好,公投少碰为妙。
一中毕竟是解决两岸问题的终极原则,可以就事务性先行协商。陈水扁如何在九二共识下功夫,作出明确响应,中共也在等待。
希望国民党内有一些人注意「中华民国」历史存在的事实,过去是当家法宝,现在是烫手山芋,从有到无?人家民进党过去是钟情台湾共和国,现在则注意到「中华民国」的安全性、实用性,从无到有。这会让大陆学者觉得很奇怪,中共也慢慢从全面拒绝,到法不承认,但是事实可以接受「中华民国」。
说清新宪意涵避免误判
张荣恭:我们要注意四月十五日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国大陆后,有十名美国学者发表两岸关系意见,平均每三天有一个。
九五年和九六年中共的武吓太粗鲁,但两国论时候战机逼近台海中线,这次会不会重演不得而知。不过两岸经济实在是太密切了,中共可不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政府要有完整的规画因应。
特别是立委选后,台湾要推动新宪法了,明年三月大陆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可能要到那个时候会有比较明确的表示,像在统一法方面,对两岸造成激荡。十一月布什面临连任压力,以他在国际上遭受处境满艰困的,包括伊拉克和朝鲜情势。
布什会不会再增加陈水扁压力,要看五二○后中共的反应。美国会不会把话讲得更白?过去温家宝和胡锦涛访问美国的时候,切尼都说过不鼓励台独势力发展,指的是过程,不只是结果。
一中各表如果由陈水扁讲出来,中共会不会相信?过去国民党有很多文件来证实,宪法和国统纲领都是。但一中各表不见得适用于陈水扁,至于一边一国的提法就不好。他可以对党内的人提到受到的美国压力,做有利的操作。
张五岳:台湾民众对民主宪政的追求,大陆方面应该正视,但是大陆方面施政者和民众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坚持,一时之间也难更弦易辙。双方不要引发出对抗性,一定要知己知彼。
大陆只看到台湾逐步走向台独的道路,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一九四七年颁布的这部「中华民国」宪法,实行没多久,就因国共内战以临时条款冻结,一直到一九九○年之后才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回归正常宪政运作,十年连修六次。但是,如果把它跟统独问题挂钩在一起,大陆方面就会非常忧虑。
两岸双方现在都是处于累积实力,测试对方容忍底限在哪里。只要不要假戏真做、擦枪走火、骑虎难下,那问题不大。否则,两岸关系就不乐观。
双方执政者面临的内外困境和压力在哪里?要很精准的了解,其决策的优先次序在哪里?千万不要把那些对方无法而且不必提前放在第一选择的浮上台面,让不理性的决策出现,避免误判。
大陆方面也应了解,一中问题不是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诠释比赛,更不是辩论比赛,要么是作为自身的政策坚持。一中原则架构下「中华民国」是什么?如何界定?在两岸互动中如何被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