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没没有湖北人么????????*****

十堰建制的里程碑――设郧阳府

__十堰今天版图的框架可以上溯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置的郧阳府,郧阳府设置是十堰建制史上的里程碑。

__元朝时期,大批流民进入郧阳大山中,开荒躲灾避赋役。明初,政府曾派兵进剿,不许流民进山,担心流民啸聚山林谋反,但不仅未禁住,反而更多,最多时达170万之多,1465年流民刘通、石龙在房县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建元德胜,兵至数十万,1470年流民李原再反,称人平王,兵达百万。两次起义均失败。

__因郧阳处三省边界,又远离襄阳,流民甚多,为就近管理,明宪宗决定取消禁山令,设郧阳府。乃命御史正统进十原杰经略郧阳。1476年设郧阳府,割竹山尹店社设竹溪,割郧县、上津县一部设郧西,郧阳府辖竹山、房县、竹溪、郧县、郧西、上津六县,后又将均州、保康划入。首任知府吴远。郧阳府治因“郧县地方广阔,迫近汉江,四通八达”而设水淹的郧县城。

__郧阳府后除短时间归陕南和襄阳外一直独立建置。
 
毛主席实施“品”字战略

__1947年,毛主席为了实施战略反攻,把战争引向敌占区,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行中央突破,两翼由陈粟、陈谢两支大军配合,陈康谢富治兵团在此背景下,于8月下旬,南渡黄河,进入三山地区(秦岭、大巴山、伏牛山)。陈庆四纵12旅进入十堰境后,先占郧西,后相继解放郧县、均县、房县、竹山、竹溪,建陕南解放区,郧西成为革命的中心区。陈谢大军在豫、陕、鄂边的活动,东可以支援刘邓大军,西可以配合西北野战军,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威胁西安,牵制胡宗南的国民党军队,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的一着妙棋,他看重的是三山地区在东西联接中的突出作用。事实证明,陈康大军在秦巴山区占稳脚跟,使国民党东西不能相顾,战线向南推移,对向东支援襄樊战役、淮海大战,向西南入川有重大战略意义。
 
尹吉甫――十堰历史上的第一位大政治家

__尹吉甫,房县青峰人,周宣王的大臣。十堰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诗人。

__公元前828年,尹吉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周宣王任用尹吉甫为大臣并被封为太师。

__宣王5年(公元前823年),铣狁进攻经水北岩,危及周室。尹吉甫率军与铣狁决战,将铣狁赶出境内。后又掌理征收南维夷等族的贡赋。幽王继位后,尹吉甫虽居太师之位又已年迈,仍鞠躬尽瘁,辅佐幽王。

__尹吉甫留有著名诗篇《大雅、蒸民》、《大雅.崧高》等。这两首诗均收入在《诗经》之中。

__尹吉甫死后,幽王下旨,厚葬于房陵青峰。明嘉靖年间,知县维宁为其专修一坊,取名“忠孝故里”。清道光年间,又雕尹吉甫石像一尊,供奉于宝寿堂内。
 
十堰历史上的三次经济大发展

__第一次是农业经济的大发展。明朝中期,荆襄流民大规模涌入秦巴大山中,开荒种地,郧阳大山第一次被大规模的开发,1476年明政府设郧阳府,更使郧阳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出现了许多耕作的诗歌,赋税收入也明显增加。

__第二次是商业经济的大发展。从1840年前后到1945年历时百年,由于沿海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特产品资源,如生漆、桐油、肚倍等,郧阳的资源有了出路,同时,当时交通主要是靠水道,堵河、汉江直通长江,使初级产品运得出去,当时,出现了非常繁华的水道转运贸易。抗日战争时由于处在抗日前线与陪都重庆的中间地段,战时经济也十分发达。

__第三次是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大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以二汽建设为主的包括丹江口水电建设,汉丹线、襄渝线建设。
 
十堰:推碾中华文化的“石磨”

__把十堰比作磨合中华文化的“石磨”是非常贴切的,农家必备的“石磨”给了我们太多的韵味禀赋。

__石磨上下两块合阴阳之气,两块之中暗藏“太极图”,寻常之物不寻常。石磨像魔方般地运作,经过揉搓、回旋、初品进,精品出,形成一个旋体,搅动食物吐故纳新,成为人类食用万物的一个最不可缺的工具。

__人们知道,汉代张道陵、张鲁父子在秦巴大山中创天师道、五斗米道,最终形成道教,谁又能说没有受到石磨的启示而合阴阳谓之“道”,并创道教“太极图”?高深的理论都是根植于平凡的生活。十堰所在的秦巴山区“石磨”功用十分明显:从写人类历史的“郧阳人”开始,文化就在这里磨动、融合、沉淀、升华。播扬文化的推进器,滋养文化的添加剂往往是政治甚至是征伐。周楚之争多在汉江展开,《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古代文化精典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地方风情、历史风物。《诗经》中的多篇诗歌都与十堰的人或事有直接关联。秦楚争霸、蜀魏争斗、唐王朝皇子被流放,都是经由十堰再西出东进,抛撒开来。明朝170万流民进山形成声势浩大的流民起义,迫使明朝庭设郧阳府,带来新的磨合力。明末农民军困难时进入十堰,蓄势成熟后就出山,李自成北占北京,张献忠西出占成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在十堰磨合中失败,证明单纯的农民起义走到了尽头。中国工农革命时,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中原突围、陈赓大军入陕南等,哪一次不在十堰转圈子,大迂回,最后走出去,成就一番作为?一代代移民进出,从尹吉甫到杨献珍、张振武、施洋、王兆国、李岗清,走出去个个是精英。这里蕴育出了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文化和民间故事村。东风汽车公司建设、丹江口水电建设、新兴车城崛起,一批在国内、国际上领先的高新技术在十堰研究成功,又使十堰成为秦巴大山的“磨心”,对区域发展发挥了强劲的辐射和吸纳作用。秦巴山地更是推磨中华文化的“磨心”:中华文化神奇般地由西北、北方向南进中原,经过多次开发江南和两次民族大融合,再通过西部大开发回旋向西,形成以秦巴为中心的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历时三千年的大循环圈。

__十堰之所以成为一个磨合文化的大磨盘,有三个因素不能轻视:十堰是沿河?秦岭的南北气候物候变更带和东西梯度更替线的十字交汇处,中央地位突出;秦唐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对位处三者之间的十堰有巨大推力,再加上十堰自身秦巴大山和汉水的天然组合,使十堰虽有大山阻隔但不闭塞、荒僻,自古成为开放型的文化交融地,推碾着中华文化不断进步。
 
十堰市旅游资源分布

十堰市城区:12处

__牛头山森林公园 四方山植物园 东风汽车总装厂 堵河黄龙方滩漂流 黄龙库区 人民公园 白马山景区 东岳古台 回龙寺旧址 伏龙山风景区 余坪庙 鸳鸯寺

丹江口市:12处

__武当山风景区 丹江大坝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 松涛山庄 云雾寨景区 沧浪湖 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 清末庄园 羊皮滩游乐中心 陈世美故居 九道河景区 香蜜湖度假村

郧县:12处

__龙吟峡景区 博物馆 李泰家族墓 虎啸滩 恐龙湖度假村(南湖) 烈士陵园 青龙山恐龙蛋遗址 伍子胥堰 韩信母亲墓 杨献珍故居 汉江斜拉桥 郧阳人遗址

4.郧西县:7处

__悬鼓观 龙潭河景区 黄龙洞 明代上津古城 王聪儿就义处 罗汉寨风景区 千亩石林

5.房县:8处

__观音洞风景区 神农峡风景区(野人洞、野人谷、黑龙洞、老龙须瀑布、躲军洞)、房县温泉度假村 显圣殿 尹吉甫墓 唐中宗李显流放地 苏维埃旧址 烈士陵园

6.竹山县:10处

__驴头峡景区 霍河水上公园 九华山林场 柳林仙境 墨池风光 女娲补天处 施洋故居 文峰塔 麻家渡绿松石矿工艺厂 湖北金银矿

7.竹溪县:7处

__标湖森林公园 十八里峡 楚古长城 仿古一条街(个人认为, 仿古街是面子工程, 是豆腐渣工程, 是王八蛋工程!) 新石器遗址 采皇木摩崖诗刻 偏头山景区
 
艺术事业

湖北素有艺术大省之称。全省20多个戏曲剧种,通过改革和调整,已初步形成省会武汉
以歌舞、杂技、京剧、汉剧、话剧为主,江汉平原以荆州花鼓戏为主,孝感以楚剧为主,黄
冈以黄梅戏为主,咸宁以采茶戏为主,宜昌及鄂西以民族歌舞为主,襄樊和鄂西北以豫剧、
曲剧为主,恩施以南剧为主的舞台艺术发展格局。舞台艺术创作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一
批反映社会生活、讴歌时代主旋律,体现民族特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相
继问世。先后有楚剧《虎将军》、京剧《法门众生相》、话剧《同船过渡》、舞剧
《土里巴人》等19个剧(节)目荣获文化部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豫剧《丑嫂》
等8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我省获得上述两项大奖的
作品数量之多、剧目品种之丰,均名列全国前茅。还有《编钟乐舞》、《徐九经升官记》
等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余笑予、沈红光、朱世慧、杨至芳、程彩萍、张巧珍、李祝
华、张明智、何祚欢、胡庆树、肖慧芳、胡新中、李喜华、杨俊、张辉等知名艺术家在各自
艺术品种和专业领域有突出建树,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图, 下里巴人
 
群众文化

各级群艺馆、文化馆(站)广泛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活跃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
等社会多重文化蓬勃兴起,并逐步步入规范、健康的轨道。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成
果丰硕,先后有41件作品荣获文化部“群星奖”金、银、铜奖。开展创建文化先
进县活动以来,先后有26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湖北省文化先进
县”,有1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最多的
省份之一。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引人注目。宜昌县的民间版画、安陆民间漫画、黄
州民间绘画、长阳民间歌舞、丹江口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黄梅的挑花、木板年画、
阳新布贴、土家织锦(西兰卡普遍推广)、通山木雕、天门兰印花布等,在全国有
很好的影响,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另有11个县市的民间艺术,
如宜都民间故事、云梦民间皮影、孝南民间剪纸、监利和广水的民间书画等,均
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精湛的艺术特色,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
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