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没没有湖北人么????????*****

孝感剪纸
(我只记得孝感麻糖, 没想到他们还有这玩艺儿...)
 
图书馆

我省现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00所,其中省级馆1所;地级馆
13所,地级少儿馆3所;县级馆82所,县级少儿馆1所。另有湖北作家图书馆、湖
北水利文献中心、黄石服装图书馆等12个特色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在硬件和软件
建设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全省已有56%的图书馆购有电脑,27%的图书馆实现了
基础业务计算机管理自动化。在中等城市图书馆中,有60%实行计算机管理。
各地图书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强化和延伸服务功
能。在组建网络,开发信息资源,开展全国性的互通情信息和双边、多边协议服
务方面,在参与“知识工程”、“万村书库”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各地图书馆把送书下乡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坚持常年送科技图书、科技资料下乡,
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cool:普及教育
 
文化市场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文化市场迅速崛起、蓬勃发展,经过引导、培育和建设,已初步
形成了包括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视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
场、国际文化市场、文艺培训市场等在内的综合市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近3万个,参与其中管理、服务、经营的从业人
员近50万人,每天在各类文化娱乐场所活动的消费者约有100万人次。我省文化市场(不包括
电影、广播电视和书报刊市场)已形成16.98亿元的固定资产,年度主营营业收入为9亿元,主
营营业税金及附加为0.82亿元,完成增加值6.22亿元。文化市场已不仅仅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的重要场所,也是解决就业、涵养税源的一条重要渠道,已成为我省第三产业重要的支柱型
门类。近年来先后制定涉及文化市场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30多个;
各地都建立了文化市场管理的专门机构,基本形成了省、地(市)、县(市)乡镇四级文化
市场管理网络,并拥有3000多名专兼职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伍。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坚持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在加强日常管理的
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治理,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全省文化系统每
年收缴非法音像出版物都在20万盘(合)以上,一批地下黑窝点被端掉,一批不法分子受到法
律的制裁,大批精神文化垃圾被扫除,有效地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有力地保障了文化艺术的
繁荣发展。整个文化市场初步形成活跃有序、健康繁荣的局面。


:rolleyes:
 
电影事业

已初步确立以省电影总公司为龙头的全省电影联营(集团)经营总格局,
并逐步实现规范经营和规范管理。优秀国产影片的发行放映取得显著成效。至
1998年底,全省拥有立体声影院33座,银幕49块,其中具有数码声迹立体声系
统的电影厅11个。已形成35毫米、70毫米立体声电影院、电影娱乐城等新技术、
新形式、多品种、多功能,大、中、小厅,高、中档影院合理布局的城市电影
放映新格局。省内20多家特轮影院成为电影经营的骨干力量,其票房收入占总
票房的2/3。农村电影工作逐步恢复,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得到缓解。全省大多数
县市落实了农村放映收费政策,并积极组织“送电影下乡”活动,保证了农民
每年可看上8-12场电影。

......我怎么就没赶上免费电影?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
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丰富,享受“文物大省”
之誉。
全省已查出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5000处,已公布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
3000余处,其中省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65处,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政府还审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荆州、
武汉、襄樊、随州、当阳等5座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舰于1997年
元月整体打捞成功,目前正在加紧维修保护。
全省文物古建筑丰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当山古建筑群、荆州古城
墙、钟祥显陵三处为龙头;以鄂州吴王城、赤壁古战场、荆州三国遗址、当阳关帝
陵、襄樊城墙及古隆中等三国文物建筑和利川大水井、鱼木寨、咸丰土司王城、来
凤仙佛寺等少数民族建筑为两条线;以黄梅四祖寺、五祖寺、当阳玉泉寺、襄樊广
德寺、武汉宝通寺、归元寺等佛教建筑和武当山、长春观等道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
建筑为一个重点,并辅以秭归屈原故里、汉阳古琴台、东湖行吟阁等楚文物纪念建
筑的格局。1994年,武当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金顶
 
博物馆

目前,全省有各类博物馆92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66个,纪念性
博物馆21个,专门性博物馆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形成博物
馆布局五大系列:以荆州、荆门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馆;以辛亥
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纪念馆;
以红安县革命博物馆、麻城市七里坪革命旧址纪念馆、湘鄂西革命根
据地旧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革命斗争史纪念馆;以李时珍纪念馆、闻
一多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代表
的民族博物馆。各类馆藏文物丰富,数量达55万余件,一级文物2727
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这个....:lookaroun


对外交流

仅“八五”期间,全省就派出文化艺术团组及个人138批,出访2000多人次。
出访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国(境)外文化艺术团组和个人72批,1052
人次。我省派出的艺术团体所演节目艺术品位高,地方特色浓;文博系统所展览
的文物多为稀世珍品,且文化底蕴丰厚,深受国(境)外朋友欢迎。日趋活跃的
对外文化交流,为宣传湖北的改革开放,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湖北在国际
上的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是哦...


文化设施

建国50年来,全省文化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形成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
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
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先后有省图书馆一期工程、省博物馆编钟馆、武汉杂技厅、荆
州博物馆、荆门博物馆、十堰市图书馆等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有武汉
市图书馆、武汉博物馆和湖北剧场扩建工程等。“八五”期间,全省文化事业单位共完成
基建投资4.55亿元,竣工项目171个,竣工面积28.3万平方米。兴建或改造44个县(市)剧
团综合排练场,建成一批文物库房和乡镇影剧院。在完成599个山区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
开始实施平原文化站建设五年计划。
 
文化名人

余笑予,男,64岁,湖北武汉人。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湖北省
艺术研究所所长。曾当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戏剧生涯长达半个世纪,艺
术成就硕果累累。其导演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
《法门从生相》、楚剧《虎将军》、汉剧《弹吉他的姑娘》、荆州花鼓戏《家庭公案》、
《水乡情》等均获各类大奖,在全国享有盛誉。
沈虹光,女51岁。江苏南通人。一级编剧。1962年7月考入湖北省话剧团,1974年
后从事专业创作。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91年度湖北省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发表话剧剧本、电视剧脚本、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
作品计百余万字,其中《五二班日志》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拍摄为电影《五二班》后获
优秀影片奖;《寻找山泉》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屈原文艺创作奖;《搭积木》拍摄成电
视室内剧获中央电视台星光杯奖;《同船过渡》参加北京1994年话剧交流演出,获文化
部文华奖、全国第四届戏剧会演编剧奖。创作的电视剧《的士518》获中央电视台飞天
奖。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女杰之一。
朱世慧,男,52岁,安徽泾县人,一级演员。1966年毕业于湖北省戏校并分配到省
京剧团。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常委,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1990年度
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度文化部专家。主演
《徐九经升官记》、《法门众生相》、《膏药章》、《药王庙传奇》等剧,曾先后获梅
兰芳金奖、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国家和省级多项大奖。曾赴港、台和奥地利等地演出。
1995年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肖慧芳,女,64岁。湖北应山人。一级演员。1950年考入鄂南文工团,1952年编入
湖北省话剧团。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协委员,省剧协副主席。曾扮演过
话剧《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二房东、《丢手巾》中的看门人等40多个角色。在《开国大
典》、《陈赓蒙难》等影视剧中先后6次扮演宋庆龄。获1991年中国话研会表演金狮奖。
1995年因饰演话剧《同船过渡》中的方教师一角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全国第四届戏剧
会演女主角奖、上海白玉兰女主角奖。入选《中国艺术家辞典》、《古今中外女名人辞
典》等。
汤文选,男,74岁,湖北孝感人。一级美术师。1949年武昌艺专毕业后任教,1965
年到湖北省美术院从事创作,曾任副院长、顾问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湖北
分会副主席。作品载入日本版《世界美术全集》。曾应邀赴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和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在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香港三石轩分别出版个人画集5册。
1998年又出版个人画集7册。
冯今松,男,67岁,湖北黄陂人。一级美术师。1957年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本科毕
业并留校任教。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华中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
家协会中画艺委委员,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湖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10月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高秋图》、《经冬复历春》、《静静的荷塘》、《华而
实》、《红辣椒》等,大量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文化部对外艺术展览公司等单位收藏。多
次参加全国美协及艺委会主办的全国重要美展。曾赴德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文化交流展、联展和个人展。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冯今松水墨画集》。入选《世界
名人录》。
阳海清,男,61岁,湖南湘乡人。研究馆员。1961年9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
专业并分配到湖北省图书馆工作。1987年12月起任副馆长、《图书情报论坛》杂志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图书
馆学会古籍版本研究组副组长,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续修四库存全书》编委,《中
国古籍总目》常务编委,《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副主编,《湖北长江经济带文献信
息开发丛书》主编,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辑出版委员会常务委员。主编、参编、
审校、纂述逾千万字。《中国丛书综录补正》等获省社科三等奖及各级学会优秀成果奖。
陈中行,男,60岁,江苏武进人。研究馆员。1963年9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
并分配到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1972年5月调入湖北省博物馆。1990年度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常务理事,省考古学会理事。独立完成的《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古代饱水漆木器》科研
项目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古代饱水漆器的脱水加
固定型》、《古代饱水竹简的脱水处理》获省与全国科学大会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
与的《曾侯乙编钟的复制研究》获文化部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
址合理采矿及原地保护方案》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振裕,59岁,福建惠安人。研究馆员。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并分配到湖北省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1979年6月任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1989年
3月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考古学
科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鄂豫皖湘四省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科规划
历史学科组成员,湖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主编的《云梦睡虎地秦墓》获1984年度省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编》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
三等奖。还主编有《江陵望山沙家冢楚墓》、《中国漆器全集》第一卷、第二卷、《湖
北战国秦汉漆器》等专著,发表论文和考古报告文章百余篇。
彭浩,55岁,江西吉安人。研究馆员。1967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现在荆州博物馆从事文物考古研究。1984年任副馆长。1991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
年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战国秦汉考古、东周及秦汉简牍文
书和丝织品文物。已发表40余篇论文和考古报告、5部论著(合作),两次获夏鼐考古
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累累累累死我了.......不发了, 休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