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溪 县
--------------------------------------------------------------------------------
位置面积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大巴山东段余脉、川陕鄂三省交界处。地跨东经109°
29’―― 110°08’、北纬31°31’――32°39’之间。东与竹山县毗邻,南与四川省巫溪
县交界,西与陕西省平利县、旬阳县相连。县治城关镇东南距省会武汉市790公里,东
距郧阳行署驻地十堰市235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总
面积2,304.8平方公里,折合495.7万亩。其中:耕地81.3万亩,占总面积的16.39%;
林地面积222.3万亩,占总面积的44.9%;水域面积20.5万亩,占总面积的4.14%;其
他面积 171.6万亩,占总面积的39.75%。
建置沿革 竹溪古庸国地。春秋时属楚。秦属汉中郡。西汉为武陵县,仍属汉郡。
东汉末年,为上庸郡地。三国时属魏,复置武陵县。唐为武陵县,属房陵郡。贞观十年
(公元636年)又撤武陵入上庸,仍属房陵郡。宋省上庸入竹山。明成化十一年(1476年)
,竹山分尹店社置竹溪县,竹溪之名始此,属郧阳府,隶湖广下荆南道。清沿旧制。民
国初属湖北襄阳道,后隶湖北省第十一、第八行政督察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竹溪县隶郧阳专区。1952年郧襄合并,属襄阳专区。1965年,郧襄分开,仍属郧阳
地区至今。
自 然 条 件
地形 竹溪县地处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带上。整个地势,是由西南向东北
倾斜,南高而北低。以县城为中心为山间平坝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和南部为高
山和大高山林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悬殊。境内最高点为南部葱坪,海拔2,
740米;最低点为东部两河口,海拔276米。
山脉 县内山脉均系大巴山余脉,东西定向,有阴坡、阳坡之别。北山,位于北,
与竹山县宽坪交界;南部有龙王垭、杨家扒、云雾溪、四川界岭等重要山脉绵亘数百
里,海拔高,里程远;五条山脉横贯县境南、北,以生产林木、特产著称。
水系 县境河流均系堵河水系。全县较大干支流7条(竹溪河、汇湾河、泉河、万江
河、瓦沧河,厚河、大河),流域面积3,299 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
上的河流有131条。最长河流是汇湾河,发源于陕西省镇坪县江家垭,流经鄂坪、汇湾
、新洲、马家河等四个公社,县内流长84公里,承雨面积4,825平方公里,是竹溪县的
主要航运河流。其它河流均不通航,仅供排灌和建立小电站之用。境内水系汇集两河口
,进入堵河。县境南部高山,是堵河水系的水源涵养区。全县平均径流总量22.5亿立方
米,每亩耕地占有水量726.17立方米,人均水量6,582立方米。人均和亩均水量均高于
全国人均水平。境内水资源虽极丰富,但河道比降大,利用较难。
气候 竹溪县地处中纬度,属大陆季风气候,既有利东南海洋暖气深入,又有利抵
制西伯利亚冷空气侵袭,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一月
气温最低,低山平坝为2.1℃,高山为1.1℃。极端最低气温,低山平坝为―12.9℃,高
山为 ―22.9℃;极端最高气温,低山平坝为40℃,高山为37.8℃。无霜期238天,高山
短10天左右。初霜多年出现于ll月13日左右,终霜多在次年3月18日。年平均降雪7天。
年平均日照数1,500――1,800个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4―一 41%之间。年平均相对
湿度为80%。全年多东风,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降水量为960――l,010
毫米。
自然灾害 竹溪县历来自然灾害频繁,旱涝夹击,以旱为主,有十年九旱之说。但
也经常出现暴雨成灾,威胁农业生产。从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间,出现干旱19次,占
82.6%,而以伏前旱和伏旱为主。1966年伏旱持续50天。日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特大暴
雨出现过8次,最大一次是1966年7月23日,日降水量为164.9毫米。1880年(清光绪六
年)至1980年一百年间,百日大旱出现5次。1921年一 1980年的69年中,全县性较大暴
雨出现3次。
土壤 竹溪县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土壤类。全县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4个土属、
ll1个土种。其中黄棕壤土类约有348.95万亩,占全县地总面积的70%,酸碱度适中,
质地较好;在这类土类中,旱耕地占91.9%,宜种粮食。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多
系黄棕壤亚类和黄棕壤性亚类,土质肥沃;山地黄棕壤土亚类,是发展林业和特产的良
好土壤类型。海拔 l,200米以上的棕壤和黄棕壤是天然的森林土壤。低山矿质土及潴
育型水稻土亚类,最适应种植水稻、包谷和点桐、植桑、兴果。
资源 境内石煤资源比较丰富,经初步勘测,全县有123处产煤,分布在18个公社
的173个大队,储量5.9亿吨。县办广石岩煤场,石煤产热量为5,000大卡,并利用石
煤兴建了一座年产碳铰12,000吨的化肥厂,开创了石煤造气生产化肥的先例。中峰、
花桥、水坪公社大量储藏着石灰石。水坪、泉溪、丰溪、兵营等地蕴藏有优质青石板。
鄂坪、汇湾、泉溪、丰溪等地深山盛产中华猕猴桃、核桃、板栗。野生动物有:巴山
虎、金钱豹、果子狸、黄彪等,虽甚稀少,但有保护发展的价值。
文 物 胜 迹
汉代墓群 今竹溪县丰坝公社五爱大队(地面长200米,宽60米,文化层2米,计
12,000平方米)发现有绳纹瓦片、高领罐、砖。根据暴露遗物考证,为汉代古墓群遗
址。
土城子 今中峰公社关垭子金星大队与陕西省平利县长安公社交界处有一城墙,长
200米,高5米,宽3米,里外两层,呈船形,依山而筑。两旁夹山,所处地势险要,传
说为明代张献忠屯兵之地。
白崖寺古洞 白崖寺在今水坪公社春景大队。寺建于悬崖陡壁上,其南有一隐真
洞,凿石而成,洞内有两个台阶,置有18罗汉。由隐真洞东下,为元和观,观前有一株
三人合抱的榔树。山腰多梅花,古人称之为“梅花戏榔”。洞外崖壁上刻有“纯阳游
处”四个斗方大字,相传为吕洞宾所游之地。
新石器时代遗址 水坪公社船形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2处,地面有通体磨光的石器
和陶片,纹饰多素面。根据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期,为三期文化。遗址长200
米,宽100米,文化层3米。
花洞子 位于泉溪公社塘坪大队,洞高八米,宽7米,长350米。洞内石笋和浮雕古
人、神仙、飞禽、定兽、花木,形状逼真。
人头石 天宝公社大桂大队天宝寨脚下,有一块呈妇人头形的盘石,人称人头石,
石高2米,长3米,重约五吨。此石奇妙处:若以手指点石,则巨石摇晃,摆幅在2寸以
上;若邀七八个小伙子合力推动,则巨石纹丝不动。人头石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传说
天宝寨乃一石船,为镇山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