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在2004年的八国首脑峰会(G8)上,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向记者透露,与会首脑们正考虑邀请中国和印度参加G8峰会。“中印是世界舞台上的两个主角,我们谈论世界经济前景时少了他们,说不过去。”於是,已於6月10日在美国度假胜地“海岛”曲终人散的G8峰会给作为局外人的中国留下了这样一个悬念:中国会成为这个“富人俱乐部”的下一个成员吗?
“中国从过去排斥G8,到现在,(我认为)可以积极考虑与G8的伙伴关系了。这是很自然的转变,”上海复旦大学的沈丁立教授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还没有对G8的表态做任何明确回应。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亚洲事务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从G8的角度这样诠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G8在中国是否加入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八国集团中有几个国家不同意中国加入,美国是其中之一。”
中国加入将促G8转型
八国峰会初始於1975年的六个发达国家(美、日、德、英、法、意)在法国召开的高峰会,第二年加拿大也加入进来,形成“七国集团”,素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民主国家的俱乐部之称。苏联解体後,俄罗斯在1990年代开始介入七国高峰会,到1998年成为正式成员,从此,“七国集团”的名称改变为“八国集团”。
在2000到2001年期间,德国总理和日本首相就曾提出让中国参与八国峰会,但是最终没有实际行动。虽然去年的东道国法国邀请了中国与会,但是布希政府今年并没有这么做。可以说,G8内部对於接纳中国的问题是有争议的。
“支持中国加入G8的国家看重的主要是中国的巨大的经济潜力。”葛来仪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分析说,“除了拥有一个大市场以外,中国也是国际进出口、金融、石油贸易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它的一举一动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G8的一部分成员认为,应该将中国请到谈判桌边共商国际经济大事。”
“但是,”葛来仪话锋一转:“到目前为止,G8的成员国还仅限於民主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不符合G8的标准。俄罗斯也是在变成民主国家後才被吸纳进来的。”
沈丁立教授对葛来仪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是他提到,阻力也可以变成中国对G8的贡献。“中国的加入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脱离发展中国家的阵营,或是委屈自己放弃本身的价值观。相反,中国可以在G8的范畴内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多提建议,另一方面敢於表达不同意见,这本身就是对G8成员国的尊重。”沈丁立说,“可以说,中国如果加入,能促进G8的转型,修正国际秩序,将之从一个“富人俱乐部”转变为一个“大国俱乐部”,变成全球大国和地区大国对国际事务的清谈场所。”
中国改变对G8的认知误区
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中国过去似乎都与G8格格不入。但是中国的发展在悄悄改变这一切。
“过去的中国对G8的认知有误区,认为这个富人俱乐部只为发达国家的利益服务,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之相冲突。”沈丁立说,“但是,随着与世界的走近,中国逐渐认识到,G8也讨论与全人类相关的国际问题,也在试图为世界各国谋福利,这与中国的大国责任是相吻合的。所以,中国可以从过去的怀疑、畏缩,变成在与G8的多边外交中游刃有馀。”
沈教授认为,与G8合作符合中国目前执行的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多边外交的政策。
“G8并没有绕过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是联合国的成员。但是G8比联合国更有效率。联合国由於成员过多,形式过於民主,而效率低下。G8作为一个国际经济机构,只有少数大国参与,因此更容易为世界经济政治问题做出贡献。”沈丁立对《华盛顿观察》观察说。
他认为中国是世界大国,对世界事务应该有更多责任感,关怀人类命运。除了参与联合国之外,G8是一个很好的场所与其它大国走在一起,商议、清谈世界经济、政治问题,增加沟通和协调。
加入G8,代价要付,心态更要调整。。。
当然,加入G8是有代价的,中国不免会担心加入这样一个“俱乐部”不得不履行“俱乐部”的游戏规则,从而将自己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束缚在西方的框架之下。
“我认为,中国加入G8意味着西方会压迫中国的民主改革。”葛来仪说,“而要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制度,关键在内因,而不是外在推动力。”
具体而言,葛来仪认为,通过邀请中国加入G8,西方国家可能会共同推动中国的一些政策变化。
“因为G8内部没有在诸如人权、环境等问题上达成明确的协议,所以加入G8後的中国可能感觉到的最直接的压力会是货币问题,”葛来仪说。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软着陆”。国际社会一部分声音认为中国应该放开汇率,让国际资本更容易流入中国;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中国现在升息为时过早,会伤害到美国经济,间接影响世界经济。但是从长远看,货币政策终将是中国与其它大国不得不沟通的问题。
沈丁立指出:“从以往经验来看,国际上的束缚往往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有利。比如,中国过去对加入WTO有顾虑,害怕国有经济会受到冲击。但事实证明,(加入WTO後,)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仅没有垮,反而是在国际化的市场规范中逐步完善自己,国际竞争力随之提高了。”
谈总比不谈好,这是中美两位学者的共识。“十年前,中国不肯和西方谈自己的人权问题。而现在中国不排斥了。通过对话加强了了解,双方展示了诚意,就能促进中国在人权方面的进步。”沈丁立说。
简而言之,中国推动G8,G8改善中国,束缚是双向的,而结果应该是双赢的。
“要想双赢,最重要的是中国保持好‘自信’的心态。”沈教授补充道,“即使游离於G8之外,也是会束缚。而采取积极态度,多做交流,反而使自己更加主动。”
加入G8将引起美国对中国地位的重估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实力上,美国在G8的圈子中都起着主导作用。而它的态度对中国的加入无疑对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美国最关心的是‘G8要在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比如,除了政治经济以外,是不是要把国际安全的议题纳入G8的讨论范围。”葛来仪说,“这个议题目前还在讨论中,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G8成员国之间都没有形成共识。现在还很难说加入这个议题对吸纳中国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是一定会导致对中国地位的重新评估。”
另外,美国反对G8邀请中国也和美国的国内政治有关。葛来仪解释道,“比如美国今年2月发表的人权报告对中国评价很低,一些人认为,今年不是邀中国参加的合适时候。作为东道主的布希政府也的确没有这样做。”
由此,她总结说,“东道国是谁,对中国是否能加入关系很大。去年,法国希拉克就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了邀请。如果下次是日本主持,鉴於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和政策分歧,中国参加的机会可能会小很多。”2005年的八国首脑峰会将在英国举行,中国与会的可能性还是未知数。
沈丁立对美国的反对表示理解。他说:“如果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这是G8内部的分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G8是个‘志同道合者的俱乐部’。”
沈教授认为如果G8在对邀请中国加入“俱乐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诚心请中国参加,中国现在就可以积极考虑,并谋求对G8的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不会主动提出,也不会接受任何‘有限制的’加入要求。而G8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或对某些政策的束缚更可能是事後追加的,”沈教授说。
从客观的角度讲,沈教授看到美国在G8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美国是G8集团中在世界公共政策中思考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员。虽然它的提议总是以美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但是很多创意对世界的总体发展有贡献。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为美国鼓掌。”他说。
加入G8,对中美的双边关系也是好事,至少增加了一次高层直接对话的机会。沈丁立分析到:“中国对G8认知的改变,根本原因在於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利益的增加。作为目前仅次於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石油进口的70%来自中东。而当地局势的不稳定会间接让中国受害。因此,作为一个经济不断向外辐射的大国,中国在某些政策上可能会越来越理解美国。”
[本文原载《华盛顿观察》周刊(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第21期,2004/6/15]
“中国从过去排斥G8,到现在,(我认为)可以积极考虑与G8的伙伴关系了。这是很自然的转变,”上海复旦大学的沈丁立教授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还没有对G8的表态做任何明确回应。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亚洲事务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从G8的角度这样诠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G8在中国是否加入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八国集团中有几个国家不同意中国加入,美国是其中之一。”
中国加入将促G8转型
八国峰会初始於1975年的六个发达国家(美、日、德、英、法、意)在法国召开的高峰会,第二年加拿大也加入进来,形成“七国集团”,素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民主国家的俱乐部之称。苏联解体後,俄罗斯在1990年代开始介入七国高峰会,到1998年成为正式成员,从此,“七国集团”的名称改变为“八国集团”。
在2000到2001年期间,德国总理和日本首相就曾提出让中国参与八国峰会,但是最终没有实际行动。虽然去年的东道国法国邀请了中国与会,但是布希政府今年并没有这么做。可以说,G8内部对於接纳中国的问题是有争议的。
“支持中国加入G8的国家看重的主要是中国的巨大的经济潜力。”葛来仪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分析说,“除了拥有一个大市场以外,中国也是国际进出口、金融、石油贸易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它的一举一动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G8的一部分成员认为,应该将中国请到谈判桌边共商国际经济大事。”
“但是,”葛来仪话锋一转:“到目前为止,G8的成员国还仅限於民主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不符合G8的标准。俄罗斯也是在变成民主国家後才被吸纳进来的。”
沈丁立教授对葛来仪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是他提到,阻力也可以变成中国对G8的贡献。“中国的加入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脱离发展中国家的阵营,或是委屈自己放弃本身的价值观。相反,中国可以在G8的范畴内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多提建议,另一方面敢於表达不同意见,这本身就是对G8成员国的尊重。”沈丁立说,“可以说,中国如果加入,能促进G8的转型,修正国际秩序,将之从一个“富人俱乐部”转变为一个“大国俱乐部”,变成全球大国和地区大国对国际事务的清谈场所。”
中国改变对G8的认知误区
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中国过去似乎都与G8格格不入。但是中国的发展在悄悄改变这一切。
“过去的中国对G8的认知有误区,认为这个富人俱乐部只为发达国家的利益服务,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之相冲突。”沈丁立说,“但是,随着与世界的走近,中国逐渐认识到,G8也讨论与全人类相关的国际问题,也在试图为世界各国谋福利,这与中国的大国责任是相吻合的。所以,中国可以从过去的怀疑、畏缩,变成在与G8的多边外交中游刃有馀。”
沈教授认为,与G8合作符合中国目前执行的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多边外交的政策。
“G8并没有绕过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是联合国的成员。但是G8比联合国更有效率。联合国由於成员过多,形式过於民主,而效率低下。G8作为一个国际经济机构,只有少数大国参与,因此更容易为世界经济政治问题做出贡献。”沈丁立对《华盛顿观察》观察说。
他认为中国是世界大国,对世界事务应该有更多责任感,关怀人类命运。除了参与联合国之外,G8是一个很好的场所与其它大国走在一起,商议、清谈世界经济、政治问题,增加沟通和协调。
加入G8,代价要付,心态更要调整。。。
当然,加入G8是有代价的,中国不免会担心加入这样一个“俱乐部”不得不履行“俱乐部”的游戏规则,从而将自己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束缚在西方的框架之下。
“我认为,中国加入G8意味着西方会压迫中国的民主改革。”葛来仪说,“而要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制度,关键在内因,而不是外在推动力。”
具体而言,葛来仪认为,通过邀请中国加入G8,西方国家可能会共同推动中国的一些政策变化。
“因为G8内部没有在诸如人权、环境等问题上达成明确的协议,所以加入G8後的中国可能感觉到的最直接的压力会是货币问题,”葛来仪说。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软着陆”。国际社会一部分声音认为中国应该放开汇率,让国际资本更容易流入中国;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中国现在升息为时过早,会伤害到美国经济,间接影响世界经济。但是从长远看,货币政策终将是中国与其它大国不得不沟通的问题。
沈丁立指出:“从以往经验来看,国际上的束缚往往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有利。比如,中国过去对加入WTO有顾虑,害怕国有经济会受到冲击。但事实证明,(加入WTO後,)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仅没有垮,反而是在国际化的市场规范中逐步完善自己,国际竞争力随之提高了。”
谈总比不谈好,这是中美两位学者的共识。“十年前,中国不肯和西方谈自己的人权问题。而现在中国不排斥了。通过对话加强了了解,双方展示了诚意,就能促进中国在人权方面的进步。”沈丁立说。
简而言之,中国推动G8,G8改善中国,束缚是双向的,而结果应该是双赢的。
“要想双赢,最重要的是中国保持好‘自信’的心态。”沈教授补充道,“即使游离於G8之外,也是会束缚。而采取积极态度,多做交流,反而使自己更加主动。”
加入G8将引起美国对中国地位的重估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实力上,美国在G8的圈子中都起着主导作用。而它的态度对中国的加入无疑对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美国最关心的是‘G8要在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比如,除了政治经济以外,是不是要把国际安全的议题纳入G8的讨论范围。”葛来仪说,“这个议题目前还在讨论中,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G8成员国之间都没有形成共识。现在还很难说加入这个议题对吸纳中国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是一定会导致对中国地位的重新评估。”
另外,美国反对G8邀请中国也和美国的国内政治有关。葛来仪解释道,“比如美国今年2月发表的人权报告对中国评价很低,一些人认为,今年不是邀中国参加的合适时候。作为东道主的布希政府也的确没有这样做。”
由此,她总结说,“东道国是谁,对中国是否能加入关系很大。去年,法国希拉克就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了邀请。如果下次是日本主持,鉴於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和政策分歧,中国参加的机会可能会小很多。”2005年的八国首脑峰会将在英国举行,中国与会的可能性还是未知数。
沈丁立对美国的反对表示理解。他说:“如果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这是G8内部的分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G8是个‘志同道合者的俱乐部’。”
沈教授认为如果G8在对邀请中国加入“俱乐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诚心请中国参加,中国现在就可以积极考虑,并谋求对G8的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不会主动提出,也不会接受任何‘有限制的’加入要求。而G8对中国价值观的影响或对某些政策的束缚更可能是事後追加的,”沈教授说。
从客观的角度讲,沈教授看到美国在G8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美国是G8集团中在世界公共政策中思考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员。虽然它的提议总是以美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但是很多创意对世界的总体发展有贡献。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为美国鼓掌。”他说。
加入G8,对中美的双边关系也是好事,至少增加了一次高层直接对话的机会。沈丁立分析到:“中国对G8认知的改变,根本原因在於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利益的增加。作为目前仅次於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石油进口的70%来自中东。而当地局势的不稳定会间接让中国受害。因此,作为一个经济不断向外辐射的大国,中国在某些政策上可能会越来越理解美国。”
[本文原载《华盛顿观察》周刊(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第21期,200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