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9-15
- 消息
- 1,18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一个中国打工妹的哀诉:好恨老公是个美国兵
文章来源: 读者文摘 于 2004-06-17 12:04:01
一个中国打工妹的哀诉:好恨老公是个美国兵 读者文摘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世人的注目中打响了,美国人以所向不敌的气势攻向了那个满面疮痍的海湾小国,至今没有结束……没有人注意南京城里这个焦急如焚的女人:虽然春光无限,远离战争,她和不满三岁的儿子却瑟瑟发抖--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亲,那位美国空军少校,正在伊拉克战场上执行命令,至今生死未卜。
她是一个要求不多的女人,她只希望能和丈夫、儿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是这样一个要求,却因为丈夫是一个美国军人而不能实现。因为科索沃、阿富汗战争,妻子不得不携子回到了国内,且和丈夫已经分离了3年。原计划2003年4月一家三口重回美国的计划又因美英联军发动了伊拉克战再次落空,且遥遥无期――
战争在延续,这位名叫叶咏梅的妻子每天忍受着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强打精神独立经营着她和丈夫曾开设的一家咖啡店。夜晚来临,已经完全失去丈夫信息的她,只能不停地翻阅着媒体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有时手拿报纸翻来覆去放不下,直到字迹在眼前模糊。
不经意间,成就了一段跨国婚姻
1992年,美军少校罗思儒(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来到了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留学。
1993年的夏季,当时在南京市力学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叶咏梅受邀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向来素面朝天的她走进聚会时,发现有个老外正和她的朋友们交谈着,生硬的中国话虽然让人听起来很别扭,但丝毫不影响他和朋友间的交流。见叶咏梅到来,朋友急忙将她拉到了这个美国人面前,进行了介绍。此后的日子里,他教她外语,两个人开始了交往。
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多,叶咏梅了解到,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的罗思儒,在1982年就参加了美国预备役部队,1986年大学毕业后赴德国,在第一坦克师当步兵。按照美国军队的设置,罗思儒所在的部队属于特种部队,包括3个民事预备队司令部,9个民事预备役旅,24个民事预备役营和1个民事现役营。这支部队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是指军事指挥官在友好、中立或敌对地区为建立、维护、影响或利用军队与民事机构之间、军队与平民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促进军事行动、巩固作战成果。
叶咏梅,一次在和朋友闲聊时,朋友对她说:“你知道吗?那个老外看中你了,要你做他老婆。”叶咏梅当时一听就笑着说道:“不会吧,我们就是相互学习啊,我并没有多想。”话还没有说完,就见罗思儒笑着从里屋里走了出来说道:“我是真心的,我就要你作我的伴侣。”
在很多时候,所谓当事者迷。直到今天,她都无法解释清楚,她是如何答应罗思儒求婚的真正原因。但有一件事却让她刻骨铭心。那是在他们交往一年之后,在南京留学的罗思儒考取了在美国名声很响亮的密歇根大学,因为这所大学的中文专业在全美排名前十名,所以罗思儒既兴奋又怅然,兴奋的是能考取这所大学很不容易,怅然的是自己一旦离开中国,他和叶咏梅的爱情就会成为″无花果″。思来思去,。罗思儒决定向叶咏梅发起最后的冲击。
一天夜里,罗思儒拉着叶咏梅的手说:“我就要走了,我不能没有你,你跟我走吧,我要你做我的妻子。”就这样,叶咏梅答应了他。
可是见女儿要嫁给一个老外,而且要到美国去结婚,叶咏梅父母可不愿意了,就提出非要在南京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来举办婚礼。为尊重岳母岳父的意见,罗思儒特意让自己的父母从美国赶到了南京。
烽烟升起,美满的家庭踩着战车辗转
到了美国之后,罗思儒走进了密歇根大学开始潜心学习中文,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叶咏梅很快找到了一份做儿童艺术品进出口贸易的工作,他们这样的家庭在美国算是中上等。
2000年初,叶咏梅和罗思儒夫妇开始正式定居在首都华盛顿东面的马里兰州,他们买了一栋房子,那是一栋单门独户的二层木屋,门前是花园,沿街的一圈是白色的木栅栏。平时,夫妇两人都忙着上班和学习,到了休息天,罗思儒负责修理草坪和洗衣服,而叶咏梅则负责做饭和带好刚刚出生的儿子。在他们家的附近有许多留学生,没有事的时候,他们就约中国的留学生们一起外出烧烤、野餐,生活的十分暇意。
然而,这份美满安逸的生活还是被战争击碎了。
就在他们刚刚搬进新居三个月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轰炸了南联盟,罗思儒所在的部队接到了任务,要前往位于南联盟中部的波西米亚执行任务。
面对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罗思儒很是犹豫,可如果他不服从部队的征召,军队就会起诉他,况且到了2005年,他就可以从军队中退役,那样他就可以得到一万美元的退休金,如果不去,不但军队会起诉他,退休金也不存在了。
最终,罗思儒随着部队的飞机远行了,叶咏梅则带着儿子回到了南京,他们之间开始了第一次的跨洲相思。那段时间里,尽管叶咏梅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但她的心里还是有少许的安慰,因为丈夫此行的目的是参加维和,尽管危险依旧存在,但保险系数远比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要大的多。所以身在南京,也只能默默地祝福着丈夫早日回来接她们母子回家。
然而,让叶咏梅没有想到的是,眼见在波西米亚的丈夫还有几十天就要回到美国本土时,“9・11”事件发生了,震惊与伤怀的美国将打击的目标瞄向了阿富汗。
起初,罗思儒还报着一份侥幸的心理,心想我们已经不在本土,这此的打击任务应不会调谴到他所在的部队。然而,当他得知第82空降师即将开赴阿富汗之后,原本想和妻儿团聚的热情被浇灭了。因为他所在的部队总是和82空降师一起行动的。果然不久,他的部队就接到了回美国培训后往阿富汗的的通知。到了美国之后,他才知道此次去阿富汗的时间为一年,罗思儒想到还在中国翘首以盼的妻儿,眼泪流了下来,他在电话里哭泣着说道:“梅梅,对不起,我在一年内都无法接你们回家。”听着丈夫的哭泣,原本孱弱的叶咏梅忍受着内心中凄苦对他说道:“你去吧,我会带好我们的儿子。”
这之后,叶咏梅应聘到了南京扬子乙稀公司做起了一名政府联络人,用自己打工的钱来养活儿子。
泪水咽湿,炮火中煎熬的等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要离开阿富汗的日子就要近了,叶咏梅的心也平静了许多。
转眼到了2003年2月,远在阿富汗的罗思儒实在想念自己的儿子,就层层申请终于得到了难得的半个月假期,于是他立即飞行了8个多小时到达了德国的美军基地,随即搭乘当地民航班机赶赴北京,终于在2月28日到达了北京。由于当天没有去南京的飞机,他就在北京逗留了一天,就在这一天,他洗了三次澡。因为在阿富汗水对当地人来说非常珍贵,加上当地留心疾病,罗思儒很少洗澡。
在机场当夫妻俩相拥的时候,幸福的泪水长流。虽然说是半个月的假期,但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星期,所以夫妇俩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而在最初相聚时,叶咏梅格外观察丈夫的言行,因为她曾在一篇报道里看过,许多美国士兵都在阿富汗战场得了“战争综合征”,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有的还因为心理失控而杀害了自己的妻子。直到发现丈夫没有异样时,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就在夫妻俩尽情享受这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时,来自伊拉克的消息再次揪起了他俩的心。连续几天里,罗思儒不停地祈祷着不要战争,叶咏梅更是坐立不安。直到2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今日美国》的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美国人民都相信,战争即将到来”之后,凭借着军人特有的敏感,罗思儒对着叶咏梅伤心地说道:“梅梅,我们又要分离了。”
假期还没有休完,罗思儒又开始远离了。临行前,他抱着儿子亲了又亲,直到泪水滴落在儿子的脸上,看着早已是泪水涟涟妻子,他忧怨地说道:“未来会怎样,失去的能不能再拥有,我心里没底。”
丈夫走了,叶咏梅也没有心思再做政府联络员了。她思前想后,觉得应该做些让丈夫惊喜的事,无论未来如何,她都要等待着自己的丈夫。丈夫以前在和她逛南京城时,曾指着一家门面说道:“在这里开个咖啡店一定很赚钱。”想着想着,叶咏梅就决定盘下这个门面,开个咖啡店来思念自己的丈夫,于是在南京城的宁海路就有了一家名叫“思悦”的咖啡店,思既是思念罗思儒的意思,悦就是她名叫“心悦”的儿子。
随着伊拉克战事的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叶咏梅已是无心睡眠,每天就要把所有的关于伊拉克战事的报道看完。咖啡店虽然门面不大,但天天都要经营,白天再累,但回到家后她却一点睡意都没有,对着丈夫的照片久久凝望,不安的思绪时时撞击着她的心。有时,她拉着儿子的手,拿着丈夫的照片,对他说:“喊爸爸,这是你爸爸。”时间久了,稚嫩的心悦就知道他的爸爸是个外国人,而且是个歇了顶的外国人。她几乎每天都要给远在美国的婆婆公公去个电话询问丈夫的消息,而那头,同样在牵挂着儿子的父母也一样哭泣哽咽。
伊拉克战争同样牵动着国人的心,人们纷纷谴责美国的霸权行为,许多朋友有时会在叶咏梅的面前数说着美国的种种不是,弄的叶咏梅很是尴尬,所以她每次都回避着这样的话题,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思念之库是他人无法想象的,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啊!
有家难回,深爱的人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点音信都没有。叶咏梅在等待着、苦苦地等待着。
文章来源: 读者文摘 于 2004-06-17 12:04:01
一个中国打工妹的哀诉:好恨老公是个美国兵 读者文摘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世人的注目中打响了,美国人以所向不敌的气势攻向了那个满面疮痍的海湾小国,至今没有结束……没有人注意南京城里这个焦急如焚的女人:虽然春光无限,远离战争,她和不满三岁的儿子却瑟瑟发抖--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亲,那位美国空军少校,正在伊拉克战场上执行命令,至今生死未卜。
她是一个要求不多的女人,她只希望能和丈夫、儿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是这样一个要求,却因为丈夫是一个美国军人而不能实现。因为科索沃、阿富汗战争,妻子不得不携子回到了国内,且和丈夫已经分离了3年。原计划2003年4月一家三口重回美国的计划又因美英联军发动了伊拉克战再次落空,且遥遥无期――
战争在延续,这位名叫叶咏梅的妻子每天忍受着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强打精神独立经营着她和丈夫曾开设的一家咖啡店。夜晚来临,已经完全失去丈夫信息的她,只能不停地翻阅着媒体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有时手拿报纸翻来覆去放不下,直到字迹在眼前模糊。
不经意间,成就了一段跨国婚姻
1992年,美军少校罗思儒(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来到了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留学。
1993年的夏季,当时在南京市力学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叶咏梅受邀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向来素面朝天的她走进聚会时,发现有个老外正和她的朋友们交谈着,生硬的中国话虽然让人听起来很别扭,但丝毫不影响他和朋友间的交流。见叶咏梅到来,朋友急忙将她拉到了这个美国人面前,进行了介绍。此后的日子里,他教她外语,两个人开始了交往。
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多,叶咏梅了解到,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的罗思儒,在1982年就参加了美国预备役部队,1986年大学毕业后赴德国,在第一坦克师当步兵。按照美国军队的设置,罗思儒所在的部队属于特种部队,包括3个民事预备队司令部,9个民事预备役旅,24个民事预备役营和1个民事现役营。这支部队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是指军事指挥官在友好、中立或敌对地区为建立、维护、影响或利用军队与民事机构之间、军队与平民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促进军事行动、巩固作战成果。
叶咏梅,一次在和朋友闲聊时,朋友对她说:“你知道吗?那个老外看中你了,要你做他老婆。”叶咏梅当时一听就笑着说道:“不会吧,我们就是相互学习啊,我并没有多想。”话还没有说完,就见罗思儒笑着从里屋里走了出来说道:“我是真心的,我就要你作我的伴侣。”
在很多时候,所谓当事者迷。直到今天,她都无法解释清楚,她是如何答应罗思儒求婚的真正原因。但有一件事却让她刻骨铭心。那是在他们交往一年之后,在南京留学的罗思儒考取了在美国名声很响亮的密歇根大学,因为这所大学的中文专业在全美排名前十名,所以罗思儒既兴奋又怅然,兴奋的是能考取这所大学很不容易,怅然的是自己一旦离开中国,他和叶咏梅的爱情就会成为″无花果″。思来思去,。罗思儒决定向叶咏梅发起最后的冲击。
一天夜里,罗思儒拉着叶咏梅的手说:“我就要走了,我不能没有你,你跟我走吧,我要你做我的妻子。”就这样,叶咏梅答应了他。
可是见女儿要嫁给一个老外,而且要到美国去结婚,叶咏梅父母可不愿意了,就提出非要在南京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来举办婚礼。为尊重岳母岳父的意见,罗思儒特意让自己的父母从美国赶到了南京。
烽烟升起,美满的家庭踩着战车辗转
到了美国之后,罗思儒走进了密歇根大学开始潜心学习中文,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叶咏梅很快找到了一份做儿童艺术品进出口贸易的工作,他们这样的家庭在美国算是中上等。
2000年初,叶咏梅和罗思儒夫妇开始正式定居在首都华盛顿东面的马里兰州,他们买了一栋房子,那是一栋单门独户的二层木屋,门前是花园,沿街的一圈是白色的木栅栏。平时,夫妇两人都忙着上班和学习,到了休息天,罗思儒负责修理草坪和洗衣服,而叶咏梅则负责做饭和带好刚刚出生的儿子。在他们家的附近有许多留学生,没有事的时候,他们就约中国的留学生们一起外出烧烤、野餐,生活的十分暇意。
然而,这份美满安逸的生活还是被战争击碎了。
就在他们刚刚搬进新居三个月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轰炸了南联盟,罗思儒所在的部队接到了任务,要前往位于南联盟中部的波西米亚执行任务。
面对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罗思儒很是犹豫,可如果他不服从部队的征召,军队就会起诉他,况且到了2005年,他就可以从军队中退役,那样他就可以得到一万美元的退休金,如果不去,不但军队会起诉他,退休金也不存在了。
最终,罗思儒随着部队的飞机远行了,叶咏梅则带着儿子回到了南京,他们之间开始了第一次的跨洲相思。那段时间里,尽管叶咏梅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但她的心里还是有少许的安慰,因为丈夫此行的目的是参加维和,尽管危险依旧存在,但保险系数远比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要大的多。所以身在南京,也只能默默地祝福着丈夫早日回来接她们母子回家。
然而,让叶咏梅没有想到的是,眼见在波西米亚的丈夫还有几十天就要回到美国本土时,“9・11”事件发生了,震惊与伤怀的美国将打击的目标瞄向了阿富汗。
起初,罗思儒还报着一份侥幸的心理,心想我们已经不在本土,这此的打击任务应不会调谴到他所在的部队。然而,当他得知第82空降师即将开赴阿富汗之后,原本想和妻儿团聚的热情被浇灭了。因为他所在的部队总是和82空降师一起行动的。果然不久,他的部队就接到了回美国培训后往阿富汗的的通知。到了美国之后,他才知道此次去阿富汗的时间为一年,罗思儒想到还在中国翘首以盼的妻儿,眼泪流了下来,他在电话里哭泣着说道:“梅梅,对不起,我在一年内都无法接你们回家。”听着丈夫的哭泣,原本孱弱的叶咏梅忍受着内心中凄苦对他说道:“你去吧,我会带好我们的儿子。”
这之后,叶咏梅应聘到了南京扬子乙稀公司做起了一名政府联络人,用自己打工的钱来养活儿子。
泪水咽湿,炮火中煎熬的等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要离开阿富汗的日子就要近了,叶咏梅的心也平静了许多。
转眼到了2003年2月,远在阿富汗的罗思儒实在想念自己的儿子,就层层申请终于得到了难得的半个月假期,于是他立即飞行了8个多小时到达了德国的美军基地,随即搭乘当地民航班机赶赴北京,终于在2月28日到达了北京。由于当天没有去南京的飞机,他就在北京逗留了一天,就在这一天,他洗了三次澡。因为在阿富汗水对当地人来说非常珍贵,加上当地留心疾病,罗思儒很少洗澡。
在机场当夫妻俩相拥的时候,幸福的泪水长流。虽然说是半个月的假期,但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星期,所以夫妇俩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而在最初相聚时,叶咏梅格外观察丈夫的言行,因为她曾在一篇报道里看过,许多美国士兵都在阿富汗战场得了“战争综合征”,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有的还因为心理失控而杀害了自己的妻子。直到发现丈夫没有异样时,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就在夫妻俩尽情享受这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时,来自伊拉克的消息再次揪起了他俩的心。连续几天里,罗思儒不停地祈祷着不要战争,叶咏梅更是坐立不安。直到2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今日美国》的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美国人民都相信,战争即将到来”之后,凭借着军人特有的敏感,罗思儒对着叶咏梅伤心地说道:“梅梅,我们又要分离了。”
假期还没有休完,罗思儒又开始远离了。临行前,他抱着儿子亲了又亲,直到泪水滴落在儿子的脸上,看着早已是泪水涟涟妻子,他忧怨地说道:“未来会怎样,失去的能不能再拥有,我心里没底。”
丈夫走了,叶咏梅也没有心思再做政府联络员了。她思前想后,觉得应该做些让丈夫惊喜的事,无论未来如何,她都要等待着自己的丈夫。丈夫以前在和她逛南京城时,曾指着一家门面说道:“在这里开个咖啡店一定很赚钱。”想着想着,叶咏梅就决定盘下这个门面,开个咖啡店来思念自己的丈夫,于是在南京城的宁海路就有了一家名叫“思悦”的咖啡店,思既是思念罗思儒的意思,悦就是她名叫“心悦”的儿子。
随着伊拉克战事的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叶咏梅已是无心睡眠,每天就要把所有的关于伊拉克战事的报道看完。咖啡店虽然门面不大,但天天都要经营,白天再累,但回到家后她却一点睡意都没有,对着丈夫的照片久久凝望,不安的思绪时时撞击着她的心。有时,她拉着儿子的手,拿着丈夫的照片,对他说:“喊爸爸,这是你爸爸。”时间久了,稚嫩的心悦就知道他的爸爸是个外国人,而且是个歇了顶的外国人。她几乎每天都要给远在美国的婆婆公公去个电话询问丈夫的消息,而那头,同样在牵挂着儿子的父母也一样哭泣哽咽。
伊拉克战争同样牵动着国人的心,人们纷纷谴责美国的霸权行为,许多朋友有时会在叶咏梅的面前数说着美国的种种不是,弄的叶咏梅很是尴尬,所以她每次都回避着这样的话题,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思念之库是他人无法想象的,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啊!
有家难回,深爱的人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点音信都没有。叶咏梅在等待着、苦苦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