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Final 发布
中国人难道有病啊,为什么日本侵略军给中国造成了那么大伤害,中国人还要买日本商品?中国人难道不知道抵制日货可以影响日本经济?
你们把中国人都想太简单了吧?
中国人买日货,完全是按照市场规律,中国人又不是傻子,如果同一种商品中,非日本的品牌要是比日本的品牌性价比高,中国人难道就不会去买性价比高的非日本货?中国人疯了啊?中国人就非要去买性价比低的日本货?这符合市场规律吗?肯定不符合.所以,中国人买日本的商品,是因为日本商品有竞争力,在同一种商品中,性价比高.
如果抵制了日本货物,才采购一种商品中,如果出现日本商品比其它非日本品牌性价比高的情况,要不要买日本货呢?如果买其它品牌货,我们就得多花钱,如果买了便宜的,又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难道我们就一定要其它非日本品牌吗?那不是让我们多花钱了?如果买了日本货,虽然给了日本企业钱,但是我们在其它方面就可以省一些钱.
贸易的好处:
如果中国能生产五吨钢或者一辆汽车,日本能生产五辆汽车或者两吨钢,如果中国只生产一辆汽车,Opportunity cost(It's defined as the item you give up to do something)就是五吨钢,而日本生产五辆汽车,Opportunity cost只有两吨钢,平均一辆汽车Opportunity cost只有0.4吨钢.可见,日本生产汽车的Opportunity cost少于中国.如果中国只生产钢,日本只生产汽车,中国把生产的五吨钢中的两吨钢给日本,日本生产的五辆汽车中的两辆给中国,就会出现中国有两辆汽车,三吨钢,日本是三辆汽车,两吨钢.而以前,中国生产有一辆汽车就得放弃五吨钢,现在有两辆汽车,只需要放弃两吨钢.日本原来生产两吨钢,就得放弃五辆汽车,现在,通过贸易,日本还有两吨钢,但是只放弃了两辆汽车.显而易见,综上所述,贸易可以使双方受益.
以上的例子,是通过学习Carleton Univ. Economics 1000中的Microeconomics前两章的内容--Trade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书中原来的例子是BUTCHER,我现在没书,不能查出来.
学习过经济的,可以来验证以上.
所以,我想说,购买日货,又不是只有日方受益,我们中国人照样受益,这个在第四段话中,我已经有举例.
请各位想想,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日本商品,质量糟糕,价钱昂贵,相对于其它非日本品牌,而中国人还非要购买.
中国人又不是傻子,如果日货出了问题,还用得着你们来提醒抵制日货物.
最初由 James 发布
高论。能否解释一下?提示一下:现在台湾和大陆的经济联系已经很密切,台湾的贸易赢余有很大部分来自大陆,却越走越远。
你最好就理论和实际都说明一下。还有,我也学过微观,不过是5字头的。
最初由 观雨 发布
Final同学,可能还是叫老F比较顺口吧:
你的钢和汽车理论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惜里面有个逻辑问题,即:能用少量的钢造出汽车的不仅仅只有日本。 所以,并不是中国要省钢就得去买日本车,这里没有必然联系。(另外,日本车里究竟有没有钢,有多少钢,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从纯经济学角度上讲,性价比最好的东西最有市场。但是,社会经济学就不一样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每天挂在嘴上的“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了,国家的利益有时候不仅仅是购买性价比最好的东西这么简单。还记得以前什么人讨论造大飞机的话题吗?还有世界头号种子的惩罚性关税的话题。(扯远了,打住。)
中国民间自发(也有可能是政府暗地使劲)的抵制日货的行动,我看没有楼主分析的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要从纯物质(经济)的分析角度,上升到精神(社会)分析的角度。中国人对日货的原始崇拜还是少些好。
最初由 Zombie 发布
近来很多人对“抵制日货”大描特写,认为这似乎是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最有效和直接的复仇方式。而我认为这是一种愚昧而胆怯的手段,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有异曲同工之处。
市场是自由的,同时也是一块试金石,产品物美价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自然就有市场,很显然日货在很多领域优于国货,这是就是现实,而中国人应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
我们应抱有一种不断进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在自由的市场中公平的与日货竞争,让市场证明谁是真正的强者。
我想中国人应当有信心和信念让国货占领世界市场,毕竟日本人就是从落后中发展起来,与欧美企业进行竞争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
抵制别国的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可行经济手段,毕竟日本和韩国的很多企业就是利用这种经济手段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而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应不屑于这种狭隘民族的做法。眼界开阔了,发展起来会更加的迅猛、也更持久,这与那些“暴发户”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也许有人怀疑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能否生存,然而压力越大产生的动力也就越大,面对新的世纪每个人都应有一种紧迫感,而不是寻找捷径化解自身的压力,应当勇于面对挑战、坚实地发展,才能取得竞争中的优势。或许在必要时可以用经济手段保护民族企业,但这绝不应仅仅只针对于日货。事实上国有企业还是有很多自身的优势的,毕竟只有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对于有些同胞的激烈行为,我想问一句:你们自己努力了吗?
面对这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工作的日本人,你们用什么来击败他们?难道用手中的石头吗?
男儿当自强,与其每日沉迷于网络、发表自己激烈的观点,或是组织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不如沉下心来充实自己,认真地学习、努力地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多做些实事,俗话说“爱叫的狗,不咬人”,当我们去除浮躁心态的时候,中国人让日本人臣服的日子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