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起,武汉可坐轻轨 全程需17分钟 票价三元

记得忘记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5-03
消息
1,56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来源:武汉晨报

●8月2日开票价听证会

●一号线一期设10站,5分钟一趟,平均时速34公里

●武汉进入轨道交通时代:未来要建6条地铁线,可承载全市一半客流量


轻轨定下运行时刻表

  昨日,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华宣布:28日起,请市民来试坐轻轨!

  刘玉华说,目前轻轨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均已到位,消防、环保、工程质量都已通过管理部门验收,各种运营的应急联动机构110、119、120均已演练完毕,已具备试运营条件。7月28日将试运营,8月2日召开票价听证会。

  1999年10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武汉轻轨立项。2000年12月,国家计委批准了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当年12月底,一期工程开工,总投资22亿元,2003年完工。

轻轨四大关键词

   10个站点

  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0.2公里。起点站汉口宗关,终点站黄浦路,全线高架,设下列站:宗关、太平洋、桥口、崇仁路、利济北路、友谊路、江汉路、大智路、三阳路、黄浦路共10个车站。

  5分钟一趟车

  7月28日起,开行3列车,9:00~14:00开行,平均15分钟发一趟车。

  8月16日到9月28日,运营时间将逐步延至21:00。

  9月28日后,将开行5列车,每天6:30~21:30开行,开行间距缩短为8分30秒。

  年底前投入7列车运行,运行间距缩短为6分钟一趟车。

  年底9列轻轨全部到齐后,可将间隔缩短为5分钟一趟车。

  每列每趟可载1300人

  单趟运行为21分钟左右,全程约40分钟。设计单向运送乘客数量初期为1.14万人/小时,时速最高达80公里,平均速度为34公里/小时。车上全封闭,空调车厢,200多个座位,每列每趟可载1300多人。车上设中英文报站广播。

  无人售票

  观光试运营期间,票价3元。8月2日价格听证后,正式确定新票价。预计明年4月,可实现无人售票,乘客有“坐地铁般的享受”。

  现场探访

  轻轨运行,一个鼠标搞定

  到站开门,停留30秒后关门启动,中途加速、减速……一切轻松自如,这不是司机在操作,而是轨道公司大楼的调度中心在指挥。

  进入调度中心,要经过密码门一关,还时刻被电视监控。10余工作人员,近20台电脑,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轻轨、轨道、站台、牵压降压所、电流图……分别用不同颜色、形状的符号、数字标示,密密麻麻,犹如好莱坞大片中的科幻镜头。

  两条白色虚拟上、下行轨道上,一个浅绿色的代号为003的箭头正在移动,轻轨站台上下人群和周围的环境,在屏幕上一览无余,这是昨日中午12时的真实景象。

  “这表示3号轻轨列车,在利济路往江汉路方向行驶。我们可根据箭头走向判断轻轨走向、运行是否正常,并可移动鼠标发出指令,控制轻轨速度,遥控轻轨每个运行动作,司机坐在驾驶室里只需按个发车按钮即可。”

  那为何不实行无人驾驶?轨道公司负责人介绍,主要是为确保安全。目前武汉轻轨采用自动驾驶模式,即车辆突然碰到前面有障碍物时,可马上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将车停下来。

  另据介绍,虽然司机操作简单,但所有司机都经过5年专业培训,每列车每趟配一个司机,一个司机只开一趟。

  武汉轻轨创下三个国内第一

  “无论是技术,还是外观、内修,武汉轻轨在国内都是领先的,并创下了3个国内第一。”武汉市轨道公司负责人表示。

  其一,武汉轻轨是国内第一家采用铝合金结构车体。铝合金结构耐腐蚀、重量轻、寿命长,使用寿命达30年。

  其二,采用最高级的ATO(无人驾驶模式),只需鼠标即可控制车辆所有运行,完全实现无人驾驶,在全国绝无仅有。

  其三,采用居世界领先的移动闭塞系统。该系统主要目标除保证列车安全外,还通过提高列车定位的精度和提高允许列车移动指令的更新频率,增加系统的通过能力并缩短列车间隔距离,使列车之间始终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六问轻轨

  作为武汉首条轨道交通,备受武汉各界高度关注,轻轨的开行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昨日,轻轨公司一一解答。

  一问:何时收回成本?

  投入22亿元,全长10公里的轻轨,何时能收回成本?

  “轨道交通是个市政工程,体现公益性,短期不可能收回成本―――如果按成本价核算,票价3元很低。全世界100多个市建成了轻道交通,但大多数亏损。轻轨的经济效益方面,主要体现在拉动城市经济上面。目前,仅仅以一号线一期10公里就想收回成本不太可能,必须发展二号线、三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收回成本才有可能。”刘玉华说。

  二问:会加剧电荒吗?

  轻轨主要用电,其耗电量有多高?在电力紧张的夏天,会不会增加拉闸限电?

  据介绍,一列轻轨一小时耗电量为1800度,相当于600台3匹的大空调同时开放,3200多个电饭煲同时煮饭,电占据了轻轨成本的大头。据测算,一列轻轨来回一趟的成本为2000元。

  轨道公司有关负责人解释,轻轨的用电高峰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时段,和大工厂的用电高峰没冲突,不会加剧电荒。

  三问:出行快些了吗?

  和传统的公交车、的士、电车相比,轻轨具有大容量、“一路绿灯”的优点,一条轻轨的运输能力可抵20条公交线路。

  武汉市轨道交通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趋势。轻轨具有大容量、速度高的优势,行驶速度达30~50公里/小时,一条线路单方向每小时可运送3万~8万人。而常规的公汽、电车交通行驶速度为15~20公里/小时,一条线路单方向每小时最多只能运送3000人。

  据介绍,目前市民市内出行平均时间为58分钟;2020年,130公里轻轨、地铁全建成后,缩短为53.4分钟;2050年,轨道交通增至220公里后,主城内出行时间缩短为47分钟,全市为52分钟。

  四问:噪音超标吗?

  轻轨噪音是沿线居民关心的问题。轨道交通有关负责人介绍,轻轨的车内玻璃采用中空玻璃,桥梁上设置隔音屏,有的半封闭,重点地段如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市二中等学校周围采用全封闭隔音屏,每米造价高达1万元。目前在高架桥中加隔音屏的,全国只有香港和武汉。

  目前,国家即将出台的轨道交通噪音的规范值为82~83分贝,据长春客车厂提供的报告,武汉轻轨的噪音远低于国家规定值,试车期间未接到一起相关投诉。

  五问:遇到突发事故怎么办?

  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测试的情况来看,轻轨的故障率非常低。其控制系统已试用了20年,没出过事故。

  同时,轻轨公司对所有员工加强了培训,包括对出现雨雪天、大雾等各种恶劣天气都进行了演练。为防止恐怖袭击和蓄意破坏,还采取了很多安全设施,如安装防暴毯,一发现有可疑物品,轨道派出所公安人员即可排除。

  市府专门为轻轨公司拨了编制,40个警察守护轻轨。

  六问:能带动沿线经济吗?

  坐过轻轨的人都承认,轻轨沿线“没有风景,没有看点”。这一切都将快速改变。

  目前轻轨沿线住宅房价在2500元/平方米~4600/平方米间,比周围平均房价高出10%~15%,涨幅明显。大福源超市、滚石音乐王、太古家居广场等众多商家纷纷到此落户。

  根据国内外发展轨道交通显示,轨道交通直接带动总额相当于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额一倍以上相关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并带来相当于轨道交通投资额2倍以上的经济效益。

武汉未来要建6条地铁线

  武汉未来交通将打轨道牌。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的远景规划,我市将建成7条共约22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其中3条跨江主线、2条镇内主线,2条跨江辅线,届时可承担全市公交客流的50%。7条轨道交通线除1号线为地面高架外,其他大都采用地下线。

  在近期建设方案中,选择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形成总长约70公里的“工”字形骨干线网,总投资约260亿元,该线网将较好地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规模效益。

  1号线(轻轨):贯穿汉口东西,联系了吴家山和堤角两个城市发展主要方向,线路全长28.87公里,为全线高架,预计2009年建成。

  2号线(地铁):线路总长39.8公里,由一条主线和一条支线组成。主线自汉口常青花园起,经隧道过长江,至关山五路止。庙山支线自鲁巷起至庙山汤逊湖止。2号线一期工程常青花园至鲁巷,预计2005年开工,2010年建成。二期工程计划2011年开始实施,2015年建成。

  2010年建成的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承担约50%的公交过江交通客运量,预测远期全日客运量123万人,能根本上解决过江交通客流。

  4号线(地铁):汉阳与武昌的轨道直通线,起始于汉沙公路方向,连接汉阳十里铺、汉阳火车站、汉阳中心区、武昌火车站、中商广场、洪山广场及即将建设的武汉火车站等商业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4号线将衔接武汉站与武昌站,2号线将衔接汉口站,通过轨道2、4号线的建设将三个铁路枢纽联为一体,将有利于提升武汉市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

武汉轻轨交通远期规划

线路 起止路段 类型 线路长度 站点数
1号线 吴家山―堤角 轻轨 30.5公里 26
2号线 常青花园―流芳 地铁 39.8公里 31
3号线 沌口―三金潭 地铁 32.2公里 27
4号线 永安堂―青山 地铁 29.3公里 22
5号线 青山―青菱 地铁 33公里 27
6号线 老关村―堤角 地铁 25.3公里 24
7号线 古田―野芷路 地铁 32.7公里 25


轻轨调度中心正在为试运营做准备
 
十分欣喜,强烈支持!
:cool:
 
武汉适合建轻轨,但适合建地铁吗?
武汉原本有相当多的淡水湖,城市建设中许多地区是不断的填湖取地,土壤含水较丰富,因此土质、地下水等问题不能不考虑到。就我所知,在含水量较大的土质环境下建地铁,势必要使施工的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加大数倍甚至数百倍。高强度混凝土铸就的地下石头城也势必给武汉的地下生态环境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因此我不赞同修建地下铁。
但是如果对于未来的武汉来说,这是唯一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手段的话,那也没办法,我只能接受了!当我忍受不了的时候,也许只有逃离这个城市是我的唯一办法。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嗯,不知道专家们是怎么解决的?:confused:
 
“实惠”!! So much better than that "white elephant" Shanghai mega-lev.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