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了一把“电子移民”瘾

......

流氓党 - 流氓点孛尔帖赤那
注册
2002-02-26
消息
22,91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我过了一把“电子移民”瘾

黑马
2002-7-26 8:55:48

--------------------------------------------------------------------------------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天,当新千年的曙光即将降临到我们这个城市之际,我终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坐在东半球的中国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市民的家中,给西半球的美国人打工。
这事要是说给别人听,人家肯定不信。是的,开始我也不信,我是经过了近两年的苦苦努力,才真正扮演上这样一个角色。我对自己的这种身份进行了最最时髦的定位:"电子移民"。怎么样?还行吧?
细说起来,我走上这条路,其实只是"塞翁失马"之后意外得来的福份。
1998年的夏天,我在一所普通高校毕业了。留学无望,出国无门,为了谋得一个理想的饭碗,我抱着最大的希望,到北京中关村去碰碰运气。真惨!没一家公司要我。理由嘛,人家没说,我心里清楚,师出无门,学历太低??在洋博士、土博士群居的中关村,我这个来自无名之校的无名之辈,充其量只是一个五等学校的本科生,人家懒得瞅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在中关村碰了一鼻子灰,回到了江北这座生我养我的小城,回到了我的父母身边。父母都是工人,没权没势,想进好单位,同样没门,最后,我作为政策"安抚"对象,好歹算是找到了一个吃饭的地方,每月不到400元。
穷则思变,我的计算机专业在单位没有用武之地,我就到街上的电脑公司去给人家装机。开始,没有报酬,一要钱,人家就朝外轰我,我就懒着脸皮当义务工。后来,有家公司的老板看我挺能干,有些售后服务离了我还不成,就渐渐地讨好我,隔三差五地撂几个零花钱给我。
眼见火候到了,我有意端起了架子,老板很聪明,想聘我。
我说,"聘我也成,不过,没2000元别提。"
老板摇摇头,"真怪,一分钱不要,你倒是干得挺卖力。真的给你报酬了,你反而拿价了。"
我本想跟他解释:一分钱不要,那是兴趣,聘我,那得体现我的价值。话到嘴边,我又咽了下去,还是免了这番口舌吧。我单刀直入地说,"你就说行还是不行?"
老板一咬牙,"行!每月1600。你,我用定了!"
瞧他那神态,好像是要不惜血本来做一桩亏本的买卖。我暗暗好笑,算他没看走眼,我也没再讨价还价,应了他。要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科级干部月薪才600来块,我要的这个1600已经超出市委书记的工资一大截了。
就在那个月,我毅然辞掉了我的铁饭碗,成为这家民办电脑公司的一名打工仔。承蒙老板抬举,在给我印的名片上打了个"总工程师"的头衔。随他去吧,生意人都这样,爱吆喝,我也自得其乐。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在电脑公司干得挺顺心。我暗自庆幸,我的"逆向谋职"战略,对路!一个月以后,我给自己攒了一台PⅡ366,这可是我从上大学起就梦寐以求的宝贝啊!当时,国内的网络热已经兴起,我毫不迟疑地到数据局申请了一个账号,163费用太高,我就上50元包月的169。在网上玩了大半年,到了1999年的8月,我换成了163的账号。从此,我可以在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地进出国门了。
在网上"出国"就是这么轻而一举。那一阵子,我简直是欣喜若狂了。
不过,我一点儿没犯迷糊,我上网干么来了?玩?咱可玩不起!我得想法子在网上找钱,给咱娶媳妇,给咱爸咱妈养老。咳!不说这俗气话,咱才26岁,信息时代一日千里,咱不管咋样总得往一个更高的目标奔吧。
网海茫茫,到哪儿淘金呢?我天天在国外的一些网站上发贴子,给一些网络公司发"伊妹儿",犹如泥牛入海,影信儿全无。我深知,这样一厢情愿地求职肯定是没人理睬,我不死心,故技重演,开始给美国的一家中文网站打义务工。
那是一个中文资讯网站,信息需求量很大。网络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人出版时代,我认真研究了美国这家网站的特色以后,就广泛搜罗国内的信息,然后进行编辑处理,压缩打包。第一次,我就给他们发了200K的信息过去。这一招很灵,美国网站很快就给我回邮了,表示谢谢我的合作,并恳请我继续支持他们。
没话说,从那以后,我坚持天天给他们发信息,每次容量100K左右。那都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主要是针对北美华人的需求而精挑细选出来的,我相信,只要是有心有肺之人,他们会为我的敬业精神和劳动成果感动的。
大约一个月以后,准确地说,就是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天,美国那家中文资讯网站用"伊妹儿"通知我,正式聘任我为大陆信息编辑。同时,给我汇来500美元的报酬,并表示今后将定期给我补贴。
我再一次欣喜若狂!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份工作?如果按老眼光衡量,肯定不是,不过,信息时代找工作和挣钱的方式,肯定不会再像老传统那样,固守一地,恪守一职。世界越来越小,网络越来越大,居家不出,当一个"电子移民",只要能寻求到一个发展的机会,何必死上一棵树呢?
我这个"电子移民"能在美国谋到一个小小的"职位",越想越开心,越做劲头越足。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上网费的降低,"网络热"正在向内地辐射。现在,我们这个城市的网民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的推进,网络人才骤然升温。我看准了这是一个机会,前不久我去注册了一个网页设计公司。我的公司一开张就很顺利,已有上十家企业和行政单位来找我订做网页。对他们来说,在网上安家是信息化的起点,也是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不做不行,对我来说,这可是天赐良机,我在这个小城里总算有了用武之地。我早把电脑公司那个月薪1600的差事给扔了,忙不过来。
回顾这两年的经历,我琢磨出一首《新好了歌》:
出国留学实在好
没有美元去不了
新浪搜狐实在好
人家不要去不了
深圳广州实在好
找不到饭碗不得了
网络经济实在好
挣不到票子不得了
盖茨戴尔实在好
不是人人学得了
电子移民实在好
居家不出钱来了
我意识到,我的事业真正开始了,我将从这里起步,扬帆远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