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我去过几个地方的唐人街:达拉斯,休斯敦,纽约,多伦多,蒙特利尔,旧金山。总的印象是各地的唐人街都差不多,就是一些商店的堆积,外加什么同乡会,商会什么的。在这些唐人街里,大多数人都讲广东话。这当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因为现在住的地方离旧金山最近,所以旧金山的唐人街去的次数多一些,但不是自己开车去的,都是搭顺风车。去的目的也不是看风景。我想,一个中国人跑到美国来逛唐人街,是愚蠢的,因为中国到处都是唐人街。搭顺风车去,就是顺便买吃的东西。要是专程去买,所费的时间和汽油远远超过买几个菜省下的几分钱。不过虽说买吃的,去了几次以后,连买食品的劲头都没有多少了。这是因为在美国住久了,饮食习惯也有所变化,趋于简单,对于中国烹饪的那些花样,渐渐地有些陌生了。甚至去年回国的时候,都没有想起到什么象样的地方吃一顿。
在唐人街,看到那林林总总的干货,鲜货,活货,熏货,腊货,除了回想起小时候吃的家里做的湖南湖北风味的年饭,一点也动不了想要疯狂购买,回去饱餐一顿的念头。
我想,唐人街在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一景,实实在在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吃,太
能吃了。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中国人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虽
说这里的中国人都归美国管辖,说这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飞地,一点也不为过。
从中国来的人,不会说英语没有关系,只要在唐人街找到工作和住处,他用不着
到别的地方去(当然,唐人街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有一次在唐人街的一
家理发馆,我发现那里的师傅只能说广东话,连普通话都讲不来,而其中有些人
的年龄并不是太老。
旧金山唐人街旁边就是意大利街。那里的街灯柱子上都贴着意大利三色旗。
但是在这个意大利街区,我并没有看到多少意大利人,更听不到意大利语。除了
那三色旗以外,标志这是个意大利街区的只有一些咖啡馆,皮扎饼店和一两座天
主教堂。也可能意大利人在旧金山别的地方扎堆住,也可能人家根本就不扎堆住,
反正在这里,你不会感到进入了一个国中之国。
旧金山还有一个日本城,规模远远比不上中国城,但主要也是由商店组成的。
和唐人街不同的是,那里的人流不那么拥挤,街面上也比唐人街干净利落一些。
当然,那里也没有唐人街低廉的价格和小吃铺一般的各种饼屋。
虽然唐人街有各种颇具规模的饭馆和广东早茶,我每次去,到了中午的时候,
还是喜欢吃小吃铺里的东西。一则现成,二则便宜,三则随便,四则没有小费。
我喜欢吃那种油炸的,里边有豆馅的糯米面麻球,一元一角三个。外加别的小点
心,两三块钱就饱了。这里也有两个菜,一个饭的自配餐,两块七毛五。吃这种
时,我就挑那久违的红烧肉。
一次一个同事发现了糯米麻球的好吃。第二次去旧金山的时候专门跟着我找
买麻球的店。终于找到了以后,我们一人买了三个。因为计划另外买午饭吃,就
只吃了一个,剩下的放到背包里。后来买菜的时候,这位同事突然觉得手中空空,
大惊失色地叫道:“哎,我的小包怎么不见了?“我听了以为是丢了钱包,心想
这下麻烦了。那位同事赶紧在背包里翻,终于找到了,竟然是那个装着剩下两个
麻球的小塑料袋!
唐人街里来来往往的人,不是华侨就是美籍华人,当然偶尔也有少数国内来
的旅游者。华侨这个词,小时候听起来觉得很有层次。那是因为报纸上满是“爱
国华侨,”“归国华侨,”这类字眼。那些真地回国的华侨,在媒体上露面是都
是西服笔挺,背头油光的。社会上有人用“高等华人”形容之。现在到了唐人街
一看,看到的都是辛辛苦苦干活的普通人。其穿戴举止,有的颇似民工,有的则
象乡下刚进城的村妇。我想,这才是生活的真实画面吧。
唐人街里除了肉店,菜店,杂货店以外,最显眼的就是药店和金店了。药店
里最显眼的就是各种参类,公然地摆在柜台上地面上,从二十五元一磅的西洋参
到上百元一磅的西洋参,高丽参,长白参。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吃参?是
不是中国人一出了国就气血亏损?我问同去的美国人吃不吃,答约不吃。为什么
中国人一定要吃参,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又不见得因此长多少?
唐人街的金店,和美国的金品店比起来,当然是辉煌得多。这是因为美国的
金饰品多是14K的,而中国人的则要K数高为好。另外中国人除了项链耳环手
镯以外,还有金字牌匾,所以弄得金品柜台精巧雅致不足,富贵庸俗有余。
我对于唐人街,说不上喜欢不喜欢。除了买东西以外,我是用不着唐人街来
满足自己的怀乡之情的。这不但因为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装模做样地
怀乡简直就是一种病态,而且因为唐人街和我熟悉的街市,实在是太少地相似
因为现在住的地方离旧金山最近,所以旧金山的唐人街去的次数多一些,但不是自己开车去的,都是搭顺风车。去的目的也不是看风景。我想,一个中国人跑到美国来逛唐人街,是愚蠢的,因为中国到处都是唐人街。搭顺风车去,就是顺便买吃的东西。要是专程去买,所费的时间和汽油远远超过买几个菜省下的几分钱。不过虽说买吃的,去了几次以后,连买食品的劲头都没有多少了。这是因为在美国住久了,饮食习惯也有所变化,趋于简单,对于中国烹饪的那些花样,渐渐地有些陌生了。甚至去年回国的时候,都没有想起到什么象样的地方吃一顿。
在唐人街,看到那林林总总的干货,鲜货,活货,熏货,腊货,除了回想起小时候吃的家里做的湖南湖北风味的年饭,一点也动不了想要疯狂购买,回去饱餐一顿的念头。
我想,唐人街在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一景,实实在在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吃,太
能吃了。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中国人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虽
说这里的中国人都归美国管辖,说这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飞地,一点也不为过。
从中国来的人,不会说英语没有关系,只要在唐人街找到工作和住处,他用不着
到别的地方去(当然,唐人街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有一次在唐人街的一
家理发馆,我发现那里的师傅只能说广东话,连普通话都讲不来,而其中有些人
的年龄并不是太老。
旧金山唐人街旁边就是意大利街。那里的街灯柱子上都贴着意大利三色旗。
但是在这个意大利街区,我并没有看到多少意大利人,更听不到意大利语。除了
那三色旗以外,标志这是个意大利街区的只有一些咖啡馆,皮扎饼店和一两座天
主教堂。也可能意大利人在旧金山别的地方扎堆住,也可能人家根本就不扎堆住,
反正在这里,你不会感到进入了一个国中之国。
旧金山还有一个日本城,规模远远比不上中国城,但主要也是由商店组成的。
和唐人街不同的是,那里的人流不那么拥挤,街面上也比唐人街干净利落一些。
当然,那里也没有唐人街低廉的价格和小吃铺一般的各种饼屋。
虽然唐人街有各种颇具规模的饭馆和广东早茶,我每次去,到了中午的时候,
还是喜欢吃小吃铺里的东西。一则现成,二则便宜,三则随便,四则没有小费。
我喜欢吃那种油炸的,里边有豆馅的糯米面麻球,一元一角三个。外加别的小点
心,两三块钱就饱了。这里也有两个菜,一个饭的自配餐,两块七毛五。吃这种
时,我就挑那久违的红烧肉。
一次一个同事发现了糯米麻球的好吃。第二次去旧金山的时候专门跟着我找
买麻球的店。终于找到了以后,我们一人买了三个。因为计划另外买午饭吃,就
只吃了一个,剩下的放到背包里。后来买菜的时候,这位同事突然觉得手中空空,
大惊失色地叫道:“哎,我的小包怎么不见了?“我听了以为是丢了钱包,心想
这下麻烦了。那位同事赶紧在背包里翻,终于找到了,竟然是那个装着剩下两个
麻球的小塑料袋!
唐人街里来来往往的人,不是华侨就是美籍华人,当然偶尔也有少数国内来
的旅游者。华侨这个词,小时候听起来觉得很有层次。那是因为报纸上满是“爱
国华侨,”“归国华侨,”这类字眼。那些真地回国的华侨,在媒体上露面是都
是西服笔挺,背头油光的。社会上有人用“高等华人”形容之。现在到了唐人街
一看,看到的都是辛辛苦苦干活的普通人。其穿戴举止,有的颇似民工,有的则
象乡下刚进城的村妇。我想,这才是生活的真实画面吧。
唐人街里除了肉店,菜店,杂货店以外,最显眼的就是药店和金店了。药店
里最显眼的就是各种参类,公然地摆在柜台上地面上,从二十五元一磅的西洋参
到上百元一磅的西洋参,高丽参,长白参。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吃参?是
不是中国人一出了国就气血亏损?我问同去的美国人吃不吃,答约不吃。为什么
中国人一定要吃参,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又不见得因此长多少?
唐人街的金店,和美国的金品店比起来,当然是辉煌得多。这是因为美国的
金饰品多是14K的,而中国人的则要K数高为好。另外中国人除了项链耳环手
镯以外,还有金字牌匾,所以弄得金品柜台精巧雅致不足,富贵庸俗有余。
我对于唐人街,说不上喜欢不喜欢。除了买东西以外,我是用不着唐人街来
满足自己的怀乡之情的。这不但因为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装模做样地
怀乡简直就是一种病态,而且因为唐人街和我熟悉的街市,实在是太少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