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共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 中国网 )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y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yh

Moderator
注册
2002-03-07
消息
1,118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168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共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郑文华




“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表明,台湾大多数人未必赞成‘台独’,希望和平、稳定、发展仍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名誉教授刘进庆先生的一席话,在参加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中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为一名在两岸及海外知名的经济学家,刘进庆先生已连续多年参加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今年他以一名退休教授的身份向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两岸关系与台湾民意之研究》的论文。这是他在台湾老家台南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的真实感受。

刘教授说,这十余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两岸经济互补关系不断加深,祖国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社会欣欣向荣,国家地位蒸蒸日上,但是,为什么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起不到改善两岸政治对立关系的作用?为什么台湾中南部的民众热衷于政治争议胜过民生议题?为什么祖国大陆的繁荣吸引不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

刘教授认为,台湾从1987年解除戒严令以来,民意对公共政策的表达方式,除通过社会舆论之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政治选举。由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和行政首长,左右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所以,选举是民意表达的重要场合,而最高领导人的选举则是民意集中表达的最重要机会。

刘教授说,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没有照实反映希望和平、稳定、发展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的地缘、血缘以及历史、文化关系是切不断、割不开的。利用政治手段阻碍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终究是不会得逞的。

刘教授的一番话,情真意切,有理有据。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充分表达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反“台独”促统一的良好愿望和迫切心情。在小组讨论中,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看法,并对如何争取台湾民心,做好台湾民众的工作,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建言献策。

全国台联研究室副主任杨毅周说,2004年台湾选举的过程及结果,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高涨”。国家认同问题成为选举的主轴,并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爱台湾”、“台湾优先”等口号都成为“泛绿”、“泛绿”两大阵营共同的诉求,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声音。这表明,“台湾民族主义”正在岛内逐渐兴起。杨毅周认为,“台湾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一是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执政16年不断推动“去中国化”;二是海峡两岸长达50多年的分离;三是台湾社会特有的悲情意识;四是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

全国台湾研究室研究员李树义说,台湾意识并不等同于“台独意识”。因为台湾意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内容。目前的问题在于,台湾意识的内涵正逐渐被“台独”势力为了选举所曲解和利用。他认为,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两岸民间的交流交往会逐渐化解、消除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与隔阂,两岸民众都会在和平、稳定、发展的交流中获得好处,这也是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的“5.17声明”,就是对台湾同胞这种追求两岸和平、渴望社会稳定、谋求经济发民展的愿望的充分理解和善意展现。

为此,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桢建议,对于台湾的本土意识,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两岸之间各种民间的交流合作,如妈祖文化、闽南文化的交流。针对目前台商企业大量涌入大陆的现实,一方面要做好吸引台资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做好吸引台湾人才的工作。

瑞士日内瓦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张维为指出,台湾人民绝大多数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希望社会安宁祥和,希望经济繁荣兴旺,所以“激进台独”不会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在反“台独”的斗争中,大陆如果能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用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和战略眼光提出一两个除了顽固“台独”势力不能接受,其他台湾民众大都可以理解并接受的主张。这不仅有助于挫败“渐进台独”,打击“激进台独”,而且有助于在反“台独”斗争取得胜利之后,两岸逐步走向全面和解与最终统一。

中国政治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维究说,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推进“宪政”体制,西方“自由民主”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台湾人,特别是台湾的中青年人所接受,成为台湾民众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与核心价值,并逐渐演变为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现代“民主生活方式”。而台湾当局正是利用台湾民众这种追求民主的心态,将“统独”问题泛化为自由民主问题,利用“宪政”,宣扬“台湾与中国,一边一国”、“公投制宪”,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前途、命运和现状”等等,使两岸关系不断受到新的挑战。

朱维究建议,贯彻对台工作方针,推进“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加大反独促统工作的力度,需要认真加强对台湾“宪政”体制发展与演变、台湾政治生态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需要在准确把握台湾民众心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中国网 2004年8月4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