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 Zai]
We should know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
http://sports.sina.com.cn 2002年08月14日17:27 北京晚报
救援人员仍在途中
今天上午,西藏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已于昨天中午从拉
萨动身前往希夏邦马西峰的7名救援小组成员目前还在路上,预计如果天气没有变化,他
们应该在今天下午到达海拔5440米的大本营。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8月份是希夏邦马西
峰的雨季,虽然有公路可以直接通往大本营,但由于道路十分泥泞,因而从很大程度上拖
延了救援
小组到达的时间。
8月7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5名队员在攀登位于西藏境内的希夏邦马西峰顶峰的
过程中,遭遇雪崩,两人遇难,三人失踪。这5名队员是林礼清、杨磊、卢臻、雷宇、张
兴柏,已遇难的两人身份尚未能确认。
据悉,参加此次攀登的共有15名队员,其中12名男队员、3名女队员,登山队是7月13
日从北京出发的。
在藏语中,“希夏邦马”意为“气候严酷”,的确,希夏邦马峰每年大部分时间风雪
肆虐,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温度极低,最低可达-60°C,平均气温在-40°C至-50°C
之间。一年中只有9月初至10月末这段短暂的秋季,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
佳季节。而目前正处在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整座山经常处于云雾弥漫、
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中。
谢绝携带卫星电话
这次前往救援的7名西藏登山协会成员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登山经验,他们中的大部分
人曾经跟随我国或国外的一些登山队攀登过希夏邦马西峰,对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非
常熟悉。而且,为了联络方便,救援人员随队携带了海事卫星电话。当记者询问,为何遇
难的5名北大登山队队员并未随身携带这种卫星电话时,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北大登山
队队员在前期进行准备时的一些情况。
从去年开始,北大登山队就开始与西藏登山协会联系有关登山的事情。今年7月17日
,登山队的15名成员到达拉萨后,还专门到登山协会听取建议。当时,登山协会的工作人
员就向北大登山队的队员推荐使用海事卫星电话,同时也可以从登山协会挑选几名经验丰
富的队员作为高山向导。但是北大的同学最终还是决定依靠自己进行冲顶,谢绝了卫星电
话和高山向导。
8月7日失去联系
西藏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忆了北大登山队员当时报告的事件经过。7月24日
,北大登山队在海拔5440米的位置建立了大本营,与传统意义上大本营的海拔相比,这一
位置显得有些偏高。受采访时也曾提到,由于这个季节西藏地区气温偏高,雨水多,这就
导致了雾气和云层很厚,登山的能见度比较差。而且由于气温高,山上的积雪非常容易融
化松动,从而造成雪崩。应该说,9月份后才是比较适宜登山的季节。虽然登山协会曾向
北大山鹰社提出过登山时间方面的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队员们还是没有改变原来的计
划。
另外,从登山队员拍回的照片看,雪崩的面积比较大,而且雪崩位置的下缘已经形成
了一个60度角的陡坡,所以救援人员是否会沿着登山队员的路线进行搜救还要看当时的天
气和地理情况。营救工作迅速展开
得到消息后,各方开始迅速处理这起山难,中国登山协会和西藏登山队将全力以赴,
配合北大登山队进行救援搜索。据了解,中国登山协会于昨天下午5时接到事故报告,今
天已派出原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和教练员罗森赶赴西藏,西藏登山队今天也已经派5名
有经验的运动员离开拉萨,赴希夏邦马峰西峰救援搜索,预计今天进入山区,但由于当地
风雪很大,营救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管理新规定要出台
记者今天从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了解到,一项旨在将登山运动管理科学化、规
8月2日,天气状况良好,登山队将登山路线修到了海拔6600米,建立了一号营地和二
号营地,并且将物资运送完毕。之后虽然天气有些变化,但对于登山队的A、B、C三个小
组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8月7日,上午11时左右,B组通过步话机与A组联系,得知A组(也就是遇难的5名成员)
正在6700米以上修路,并已经到达两块大石头的位置。此后联络出现中断,一直到傍晚仍
未联系上。
8月8日,B组的四名成员向上攀登寻找,直到晚上8点仍未在A组的营地发现A组队员归
来。这天夜里,B组彻夜没有关闭头灯,期望着能给A组的队员引路,但A组一夜没有消息
。8月9日,由于与下面营地联络不畅,B组派两个人下山报信,另外两个人上山搜寻。在
通往顶峰的路上,大约海拔6700米以上的位置,发现两名队员的遗体,在两块巨石下面,
发现有大规模雪崩的痕迹。没有发现其他的生还者。当时登山队员拍摄了雪崩地的照片,
但由于事件发生得太突然,队员们并未在雪崩附近留下记号,也没有能辨认出遇难的两名
队员。
8月12日,负责报信的登山队员终于到达西藏登山协会。目前,大本营有7名队员在留
守,大家情绪比较稳定。
队员没有改变计划
登山队员遇难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专家指出,希夏邦马西峰的气候特征是每年6月
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会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无常恶劣
天气,因而并不是登山的最佳季节。西藏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在接范化的新规定即将出台
,这项新规定将对从事户外登山、探险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明确规定,户外登山、
探险活动只有在高山向导的带领下才能进行。“当然我们还会根据新规定出台一系列的配
套规定,力争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这项活动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李致新主任介绍说。近年
来,随着户外登山、探险活动在我国的兴起,不少人热衷于户外登山和探险活动,然而由
于技术条件和户外经验的不足,全国各地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户外登山、探险事故,李致
新主任认为,对于户外登山、探险活动应该持谨慎态度,现在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提倡
有益于大众的健身运动,反对那种盲目的冒险活动。
对于这次北大山鹰社发生的事故,李致新主任非常惋惜,他说北大山鹰社是全国登山
界中素质较高的一支队伍,他们攀登希夏邦马西峰的活动是经过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的,没
有想到的是出现了这样的意外。
探险并不等于冒险
5名北大学生在攀登希夏邦马西峰时遇险的消息占据了今天各媒体的头条位置,尽管
记者已经从北大校方和西藏登山队获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失踪学生的生还可能极小
,而且在搜救过程中已经发现了两具遗体,然而人们仍然心怀期待,不愿将遇险的5名风
华正茂的学子写成“遇难者”。
据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李致新主任介绍,北大山鹰社是一支素质很高的队伍,他们
曾经取得过良好的高山探险成绩。此次他们攀登的希夏邦马西峰海拔只有7292米,“具有
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危险”,对于具有丰富高山探险经验的北大山鹰社成员来说,应该没有
什么问题,正是怀着这样的心理,他们在登顶前没有接受任何“外援”。然而,他们同样
应该知道,此时正是希夏邦马峰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并不适宜登山。而前方的信息反映,
出事的前一天是大雾天气,这证明此地有降雪,对高山探险人员来说最可怕的雪崩恰恰容
易发生在大量的降雪之后,他们就在这种相互间缺乏通讯工具、缺乏高山向导的情况下,
盲目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出发了。
当记者点击该新闻专题时,看到了互联网上长达74页、铺天盖地的议论,“他们彰显
了生命的意义”、“这才是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大写的人”……在这些充满了豪迈激情
的文字背后,没有人想到这5位失踪学子的年迈双亲、没有人提起正承受着重重压力的老
师们,更没有冷静后的思考:盲目的探险就等于冒险,不要再让所谓的探险以年轻的生命
为代价。高山探险中充满了各种不可知的危险,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自身的挑战吸引着人类
进步的脚步,然而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以自身力量所及为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的
牺牲则是无谓的。-本报记者左颖蔡文清王海涓
还是那句话,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会选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