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澳大利亚和我的一些小统计.

华夏快递 : 奥运金牌,不可承受之重!

--------------------------------------------------------------------------------


中国能用举国体制来夺取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奥运金牌,但怎么就办不好"优先发展"的教育?

美国奥委会主席不无羡慕地说:中国由16000名专职运动员,美国只有1000名左右;中国经费由国家资助,美国经费全部由美国奥委会自筹;中国有与美国一样世界一流地体育训练场地和设施……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四年,国家投入体育训练经费300亿(一所希望小学的造价是20万元左右)。中国政府把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91.4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4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6%)――摘自《新华网》

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就要花费200亿元,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7亿元,中国夺得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为俄罗斯的28倍。这些数字令我等平民百姓触目惊心!

(体操队四年训练费用是八千万。只夺得一枚金牌。一枚金牌八千万。等等。
―――德国之声)

今天凌晨,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中国队共赢得了32枚金牌,金牌总数已稳居第二,不仅大大超过了赛前的计划,而且比上届悉尼奥运会还多出四枚。对于这一“巨大体育成就”,举国为之振奋,民族精神得到了彰显,极度脆弱的民族自尊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然而就在举国上下为我国奥运成就而欢欣雀跃之际, 在网络上,“一小撮”人对奥运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弹奏着与“举国狂欢”的“主旋律”相左的不谐音符。

笔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心情是极其矛盾的:既为中国体育健儿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又更深深地为中国跌入“奥运金牌的陷阱”而担忧,因此也加入了那“一小撮人”中。

我们大都深知军备竞赛的危害,他已经把前苏联无情地拖垮。我国的领导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80年代果断地实施了裁军计划,可谓英明之举。但是,现在我们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体育军备竞赛”,而这场“军备竞赛”的发起者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中国为夺奥运金牌,可谓“不惜血本”,据有人推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就要花费200亿元,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7亿元,中国夺得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为俄罗斯的28倍。这些数字令我等平民百姓触目惊心!

更令人恐惧的是,国家体委的领导人竟公开宣称:“不追求金牌的体育就是失败的体育,我们对于金牌的追求是不计成本的。”

我们再看看近两届奥运会的投资:2000年悉尼奥运会,政府投资3.2亿美元;这次希腊奥运会,预算为33亿美元,实际支出可能高达120亿美元。中国当然应当气魄更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投资预算额为350亿美元,是奥运史上破天荒的最大规模投资,中国的“体育军备竞赛”如今已初见成效:中国不仅实现了赛前制定的金牌总数居“第二军团首位”的目标,而且超过“金牌大户”俄罗斯,跃居第一军团,几乎与头号强国美国并驾齐驱。中国似乎成了“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

然而稍具理性分析能力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牌大国≠体育强国。据著名学者许纪霖介绍:比起中国人狂揽金牌,加拿大人似乎并不关心希腊奥运会,这次金牌总数也仅有3枚,然而加拿大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体育大国。许纪霖先生说:

……我所居住的社区,无论往东、西、南、北,只要步行十来分钟,都有一块绿茵葱葱的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PARK。平时安静得如一湖绿水。一到傍晚或周末,就热闹起来。足球、橄榄球、飞碟赛、棒球??身着鲜艳运动服的年青男女们,一本正经地举行着他们自己的奥运会,一样有正式的裁判,有犀利的哨声??但不会有黑哨,因为没有竞标去争取,一切纯粹是生活中的娱乐。

这些保养得不错的PARK,除了少数几块标明只限于本社区居民外,大部分都对公众开放。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免费享用它们。人们虽然不关心奥运会,但每天都在运动:划船、滑雪、打球、游泳、跑步。加拿大虽然是一个金牌小国,却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体育大国。许先生还连用两个反问句对中国的体育情况做了描述:

然而,咱们中国却刚刚倒过来,奥运会上扬眉吐气,体育却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农村是不必说了,我不知道在那些贫穷的山村里,是否还有一张乒乓台、一个篮球架?即使在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大都会里,假如你是一介平民的话,又到哪里去打一场球、跑几个圈?几乎所有的公共体育场所,都不向纳税人免费开放……而许多社区俱乐部、小区会所,虽然运动场地和器材一应俱全,但往往收了物业管理费,还要业主去办一张收费的金卡。城市的空间越来越逼仄,公园被不断地蚕食,马路上充满了有害的汽车尾气。诺大的都市,连一个理想的跑步空间都难以寻觅。

别看中国在奥运会上“不惜血本”,但在国民的体育上却“精打细算”,许先生说的“许多社区俱乐部、小区会所,虽然运动场地和器材一应俱全”也仅仅是在极少数发达地区可见,在绝大部分地区,“动场地和器材”可是难得的奢侈品。

在事关国民素质的教育投资上,中国更是显示了“勤俭办教育”的精神:九年义务教育提了几十年了,但学费却是一年比一年猛涨,许多农村孩子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只得小小年纪就“弃笔从农”。学费是越收越多,但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却不见多大改善,更有些可怜的孩子在“危房漏房”中读书。对于义务教育,笔者小时侯就听官方和老师解释:“所谓义务教育,就是你们的家长有义务把你们送到学校读书。”喜欢独立思考的我当时就有怀疑:家长必须送孩子读完九年的学业,难道国家就没有义务?读大学后系统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义务教育情况,才知受了蒙骗。

目前,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准,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小国。这或许是国家“不得已而为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吗!经济水平还不高,只得先“穷教育了”,另外我们不是还需要“体育强国”吗?“体育强国”可是需要巨额投入的。

目前,我们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奥运已经被意识形态化:奥运金牌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不可否认,奥运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国家实力,但那也仅仅是国家实力的一个方面,而且不是主要方面。我们也不可否认,随着奥运金牌的获得,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激发了民族的凝聚力。于是我们产生了“金牌崇拜”,于是我们对于金牌的追求要“不惜血本”。但是这种靠“金牌崇拜”产生的凝聚力具有可持续性吗?能够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撑吗?

民族精神的支撑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国民素质,要靠教育。如果中华民族的教育上不去,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再多金牌又有何用?

由于几千年来(1949年前)统治者长期愚民政策的影响,也由于我们对教育的不重视,我们整体的国民素质低下,我们的民族精神正在萎缩,但是某些人却意识不到症结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奥运金牌就像兴奋剂,就像摇头丸,每得一枚金牌,我们的民族都获得了勃兴的快感。

因此我将“金牌崇拜”称之为“摇头丸现象”,每一次吞食一片,吸食者就获得了精神的亢奋。一旦失去这种资源,吸食者将品尝留下的后遗症。

奥运金牌,不可承受之重!望国人(包括各级领导者)警醒。

□ 摘自《华夏论坛 》
 
最初由 风语 发布
你还不如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那么大片土地,才这么点人口,他们生育肯定有问题呢!
:D :D :D
 
最初由 Final 发布
那么,怎么样才能算是体育强国呢?

袁伟民说,体育强国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国民的素质、体质、运动场所,另外还有老百姓的体育意识,以及他们参与体育的程度,个人在体育消费上的水平,还有体育产业,当然也包括竞技体育的水平。“所以体育强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blink:
 
最初由 Final 发布


参赛人数不是想出多少人就,就能有多少人参加奥运会.

得在奥运会前的一些资格比赛中,获得资格才行.

国家人口也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
你再运动员人数相等的情况之下去和国家人口求单位效果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次?
如果统计计算都像你这样奖牌数/人口数其他因素统统在外这又算什么
 
最初由 soldier 发布
中国能用举国体制来夺取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奥运金牌,但怎么就办不好"优先发展"的教育?

光这句话就让人想起很多阿!!
神州上天的时候也有人说过中国花这么多钱送一个人上天玩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发展教育,救济贫困地区之类

每当中国有点成绩的时候就会有这种SB说这种SB话
写这种文章的SB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钱全部捐给教育或者贫困地区阿
 
最初由 外出购物的小健 发布


国家人口也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
你再运动员人数相等的情况之下去和国家人口求单位效果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次?
如果统计计算都像你这样奖牌数/人口数其他因素统统在外这又算什么


我有在"运动员人数相等的情况之下去和国家人口求单位效果",

我的统计里面难道有每个国家代表队的人数吗?

我都再三说过多少遍了,我只是从另一角度看奖牌榜,为什么不能这么看?

你学习物理,经济,最初研究的问题还不都是很多条件都不考虑?研究方法不同而已.
 
最初由 Final 发布



我有在"运动员人数相等的情况之下去和国家人口求单位效果",

我的统计里面难道有每个国家代表队的人数吗?

我都再三说过多少遍了,我只是从另一角度看奖牌榜,为什么不能这么看?

你学习物理,经济,最初研究的问题还不都是很多条件都不考虑?研究方法不同而已.

别把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混为一谈
没听说过哪个国家造火箭的时候不计空气阻力

你的计算里面没有考虑各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对于人口,像中国这样随便就比别的国家多几倍甚至几十,几百,其他条件一概不计,一刀切的算法实在是不很高明
像这种统计计算应该让每个被统计的对象站在同一表准下吧

假定没个国家都出10名参赛队员,就以中美为例,
1个美国队员代表的是 2.9亿/10 的人口
而一个中国队员则是 13.5亿/10 的人口
这样来讲的话中国一枚奖牌的意义在你的计算中应该=13.5/2.9 枚美国的奖牌
也就是中国和美国比较中国人均得牌率不是2143万而是460万

中国根俄罗斯比较 人均得牌率是 每238万
俄罗斯和美国比较 人均得牌率是 每315万
PS:以上人口数据来自顶楼

我的计算方法是: 国家A人口/国家B人口=R
国家A和国家B在相同表准下比较人均得牌率为:
国家A在楼顶中的数据/R 国家B为原数据
依次可以算得各个国家以美国为表准算得人均得牌率
美国 每284万
中国 每460万
俄罗斯 每315万
韩国 每965万
德国 每581万
……………………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最初由 风语 发布
你还不如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那么大片土地,才这么点人口,他们生育肯定有问题呢!

很好的回应。:coo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