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p.com.cn/200406/ca454012.htm
首页>>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生物>>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本页
现代人种的分化
人类虽然起源于同一种古猿,但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在肤色、发型、面型、眼色、鼻型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出现了不同的遗传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将现代人类分为四个主要人种。
1.黄种
亦称蒙古人种,特征是皮肤色黄、深浅不一,头发直而硬,胡须少,凸唇,鼻根低矮或中等,脸扁平。包括中国人、日本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大洋洲玻里尼西亚人、马来人等。
2.白种
亦称高加索人种,主要特征是皮肤色白,直发或波发,发软,胡须很发达,鼻狭而高,显著凸出,鼻孔纵径大于横径,口宽度小,唇正而薄。包括欧洲地中海人、阿尔卑斯人,东欧、近东和北非的亚美尼亚人、第纳尔人,南亚的印度信德人等。
3.黑种
亦称尼格罗人种,特征是肤色黝黑,波发或卷发,鼻宽、鼻孔横径大于纵径,口宽度大,凸唇且厚。包括东非黑人、俾格曼人,西南非的布须曼人、霍屯督人,东印度、菲律宾等地的矮黑人。
4.棕种
亦称澳大利亚人种,他们在许多方面与非洲黑人相似,有棕黑色的皮肤,宽阔的鼻,凸出的唇,但有波形的头发和发达的胡须,又近于白人。以欧洲土人为代表,包括巴布亚人、拉美尼西亚人和马来亚、南印度、斯里兰卡的一些肤色棕黑的人种。
不同人种的差别是怎样形成的?
1.肤色
肤色即皮肤的颜色,肤色的深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决定于表皮内色素含量的多少,色素分布的多,肤色就深,反之则浅。色素是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在酪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有的人患白化病,这是一种先天性缺陷,这种病是由于色素细胞里缺少酪氨酸酶,无酪氨酸酶的人不能产生色素的前体即3,4-二羟基丙氨酸,使色素形成受阻而出现白化症,表现为皮肤、毛发都为白色,眼睛的虹膜由于无色素遮蔽而呈红色,畏光。色素量的变化是对外界光照作用适应的结果。肤色深是因为在阳光或紫外线的作用下,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的活性受到促进,导致形成新的色素。居住在阳光充足的赤道附近地区的人肤色就黑些,随着地球纬度的推移,纬度愈高离赤道越远,阳光愈弱,肤色就愈浅愈白。故远离赤道的欧洲人皮肤就呈现白色,居中地区的人群皮肤呈现黄色。
2.鼻形
十九世纪,法国人类学家托平纳对人类鼻子的形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欧洲人多属狭鼻形,非洲人多属宽鼻形,亚洲人大部分地区的人多属中鼻形。鼻腔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它有温暖、湿润、过滤空气的作用。在寒冷、干燥的地区,窄而狭长的鼻形对空气起到温暖、湿润的作用,在热带潮湿的地区,短而宽的鼻形有利于热气的呼出和散发。因而非洲人多为宽鼻形,欧洲北部人多见狭鼻形,生活在亚洲最北部寒带的茵纽特人,是具有世界上最窄鼻子的人。
3.毛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研究了人类毛发的形状,发现亚洲人的头发多平直,欧洲人的头发多是弯曲波浪形的,而非洲人的头发是紧密卷曲的。卷曲的头发可防止阳光的强烈照射,又是良好的隔热体,保护头部,故非洲人多为卷发。
另外,即使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体形肤色、容貌也各有差异。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食性结构相同,人们的身材、脸形、容貌有相似之处。例如,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多数人身材较矮,额头较高,皮肤细腻;北方气候干燥多风,多数身材较高,皮肤粗糙。再如,我国沿海姑娘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四川女子又大多身材娇小,脸形较短,额头高,皮肤黝黑等。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人种差别的形成原因来看,不同人种的特征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不同人种同属于一个物种──现代智人,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和正常生育。各种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都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秀玲 自《中学生物学》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