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峰会:富国和穷国爆发"舌战"

盗版情人

Moderator
注册
2002-05-21
消息
7,2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tkh_0826development.jpg

工作人员在整理国旗,迎接会议召开


tkh_0826development1.jpg


一名非洲重病儿童嚎啕大哭,她的母亲已死于艾滋病

tkh_0826development2.jpg


一名反私有化的示威者参加抗议峰会的活动


  大洋网讯 10年前,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地球峰会)的代表们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大街上庆祝全球大发展。今天,有超过100个国家的领导人再次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聚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坦承:过去的10年里,人类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种类灭绝和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上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联合国规模最大的会议

  据悉,地球峰会被认为是联合国会议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超过6.5万名代表将聚集在约翰内斯堡。上一次地球峰会于1992年召开,那次会议被认为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联合国会议,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优先于政治问题加以讨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992年,各国领导人济济一堂,制定出如何解决全球最具威胁性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以及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等的一揽子乐观计划。10年过去了,里约会议制定出的目标很少实现。

  挪威发展部长约翰松说:“在几乎所有的联合国会议上,我们都是为原先的承诺辩护,而不去努力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确定下来这样一个观点:本次会议是‘里约加十’而不是‘里约减十’会议。”

  讨论更多议题

  众多资料表明,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条件已经恶化。森林砍伐和物种灭绝的情况严重。全球温度和海平面高度增加――温室气体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在本次会议召开前,各国外交官曾就会议议题进行过讨论。本次地球峰会议题大大增加,新增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人类自身的苦难――如何对付贫穷、营养不良和传染病,如何获取洁净的饮用水,以及如何在不破坏资源的同时促进人类发展。

  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诟病的是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联合国估计,富裕国家给本国农民的补贴一天达到1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发展中国家给予农民补贴的6倍。

  富裕国和贫穷国的“舌战”

  富裕国利用援助和自由贸易的诱饵,要求贫穷国保护雨林和稀有生物。而贫穷国认为,富裕国应该首先取消对本国农民的补贴、取消从可可到苹果等的出口。

  印度商业部长马然说:“北方(发达国家)正步入保护主义的壳内,它们希望阻止南方(发展中国家)使用惟一具有竞争力的有利条件,也就是富余劳动力。”

  本次地球峰会最后一次预备会议于6月份在印尼召开。会议的成效并不令人鼓舞。贫穷国指责富裕国不遵守承诺(增加对外援助),在维持本国农业补贴和贸易壁垒的同时一味要求他国开放市场。富裕国则在会议上要求贫穷国投入更多的精力,防止政府腐败。

  地球母亲无法承受之重

  能源利用显露窘况 世界人口1/3用不上电

  目前全球有20亿人用不上电,约占世界人口的1/3,他们主要生活在贫困的乡村地区;全球矿物能源消耗量在1992至1999年间增加了10%,发达国家是其中的大户,人均矿物燃料年消耗量达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约10倍;1965至199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目前是全球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来源,所占份额达到75%。

  “地球之肺”日渐萎缩 近十年森林减少面积大于委国国土面积

  广袤的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功能。但过去10年中,随着城市化和农业耕作的扩张,加上非法砍伐等活动依然猖獗,“地球之肺”在持续萎缩。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字,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面积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缩减。近10年来,全球消失的森林总面积达到9400万公顷,比委内瑞拉的国土面积还多。

  生命之源滴滴减少 11亿人未能用上安全饮用水

  虽然地球有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只有2.5%的水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目前11亿人未能用上安全饮用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联合国警告说,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现在缺水或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正不断扩大,特别是北非和西亚尤为严重。

  农业用水占用了全球淡水资源的约70%,联合国预计在未来的20年里,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消费,加上工业用水、家庭用水和市政供水,到2025年,整个淡水供给需要增加40%。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也造成了水资源的萎缩。

  20世纪90年代,按人均收入每天低于1美元计算,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率已经从占人口的29%下降到23%,贫困人口则从13亿轻微下降到12亿。如果这样的趋势能够保持的话,2015年的贫困率将能达到联合国设立的目标,即在1990年的贫困率基础上减少一半。

  亚洲和拉丁美洲减轻贫困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是东亚地区。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欧以及前苏联地区的贫困率则出现上升趋势。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口最多的是在亚洲,特别是农村地区,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最高。各个地区处于长期饥饿的人口也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营养不足人口从1970年的9.3亿降低到目前的约8亿人。

  何时人人衣食无忧 只有11%陆地面积用来种植粮食

  从1970年到1999年,全球的人均食物消费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每天消费食物热量从2100卡路里上升到2700卡路里,而发达国家则从3000卡路里增加到3400卡路里。虽然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才能达到发达国家1970年的水平,但因为食物消费总量的急剧上升,到时世界将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

  在食物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粮食增产的潜力却愈来愈受到限制。目前世界上只有11%的陆地面积用来种植粮食,现在只有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粮食产量。在非洲,粮食生产在一些地区变得难以为继,相当部分的可耕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导致作物歉收,最终出现粮食危机。亚洲也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只有母亲无力养育孩儿 2000年:世界人口60多亿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世界人口数量已经从1950年的25亿和1980年的44亿猛增到2000年的60多亿。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到2025年的80亿和2050年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而未来的几乎所有人口增长均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为此未来世界不得不养活另外的50亿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