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亲爱的,美丽的星城长沙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俺住德雅村~~上大垄~-_-!
哈哈 我在家住下大垄 邻居啊!!!
晓得开福区的法院不咯
 
这是什么啊!!! 哈哈哈哈哈!!!!!!!!!
 
风味小吃

酸鱼肉、乌鸡天麻汤

  土家饮食加工花样颇多,吃法讲究,菜肴讲究酸、辣、香。夏天,天气炎热,不宜吃荤腥,鱼、猪肉又易腐,拌上糯米粉子,腌制成酸鱼肉,既不油腻、腥臭。又防腐、上口,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乌鸡天麻汤极具营养价值,是民间滋补“秘方”。张家界八大公山一带的天麻,色金黄,透明发亮,是天麻中的上品,可治疗头晕目眩、中风偏瘫,又滋补,又治病,两全其美。



土家菜谱


  土家人自古爱吃辣,辣椒即能开胃又能健脾还能助消化,小孩能吃,老者也能吃,男人能吃,女人也能吃,有句俗语形容得最为恰当:“三日不食辣,心里就象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最为常见的吃法有:炒辣椒、剪辣椒、油榨辣椒、酸辣椒、酱辣椒、辣椒水、辣椒汤等等。

  除了辣椒外,土家人还特别钟爱吃具有腊、酸、腌制味的菜食。


  腊味菜的制作,首先准备好食盐、辣椒、花椒、胡椒等香料粉,再将其均匀抹在动物的鲜肉上,放人盆中腌上三五天,最后将其悬挂,下面用湿柴火不停的薰烤,致使其色黄、味香为止。通过腊制的风味菜有――腊猪肉、腊羊肉、腊牛肉、腊狗肉、腊猪蹄、腊香肠、腊猪肝、腊豆腐、腊血豆腐等等,一般的吃法是炖着吃,但也可以炒着吃,其味妙不可言。


  酸味菜的制作主要是将各种蔬菜或动物的肉,通过精心调料后用一个盐水瓷坛盛装,让其在真空下发酵,产生独特的酸味,常见的菜谱有――酸青菜、酸萝卜、酸盐菜、酸辣椒、酸豆角、酸野菜等等,吃法一般是炒着吃,也可以不炒而直接食用。


  腌制菜谱的制作较为简单,一般是将蔬菜置入带有盐的开水中,然后用木盖加重物压上,二天后便可食用,常见的菜谱有――腌辣椒、腌萝卜、腌大豆菜、腌青菜、腌小白菜等等,制作虽简单,但吃起来别具风味。


  除了辣、腊、酸、腌制菜谱外,土家家常菜还有:和渣、南瓜汤、苦瓜汤、红薯粉丝、虾米汤、米豆腐、粉蒸肉、三下锅、扣肉、岩耳炖鸡、泥鳅煮豆腐、索溪鱼等等。此外野菜类有地米菜(雷公耳)、野葛粉、蕨粑、百合、椿芽、野芹菜、野脚板(多生于水田中)、马王苦、冬菇子叶、汁儿根、鸡肉菌、油菌、枞菌、野木耳、南金姜等。



杨裕兴面条

  历经五代的杨裕兴面馆,黑底金字招牌百年不倒,每天吃面的人自早到晚川流不息。杨裕兴面条选料合理,制作考究,调料丰富。自己加工的碱面韧而柔软,口感好;煮面条时讲究宽汤、清水、滚开;味汤用猪筒子骨加老母鸡炖就;面码有几十种,从大众化的肉丝、酸辣到高档的蟹黄、瑶柱,一应俱全,随报随到。
 
菊花烧卖

  烧卖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之一。长沙火宫殿、玉楼东的菊花烧卖更是深受长沙人的喜爱。菊花烧卖包皮透亮,味咸椒香,顶端开口处用蛋黄点缀成菊花瓣状,更显雅致。糯米陷松软而不熟烂,粒粒可数。



德园包子

  老长沙都知道这么一首民谣:“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百年老店德园位于长沙的繁华地带,每天早上,买包子的人排成长龙,在店门前延伸折曲,也算是长沙街头一景。
  德园包子选料精细。糖陷用白糖、冰糖、玫瑰糖或桂花糖相拌而成,香甜爽口;肉陷则选用猪前夹缝肉或好瘦肉,拌以香菇、冻油等调料,油而不腻。德园的掌案师傅历来都是技术高超的老师傅,所制包点皮薄陷大、颜色白净、质地松软、富有弹性。 



常德米粉

  常德米粉是湖南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常德生产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娄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绕、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烫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

  历来,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它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公丁、母丁、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煮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常德药膳擒鸡

  扒鸡是我国传统名肴。常德药膳扒鸡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名师之技法,成为常德一大名菜。

  常德药膳扒鸡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每500克鸡肉,含蛋白质113克,脂肪88克,碳水化合物37克,钙98毫克,碳99.5毫克,维生素B10.22毫克,维生素B2 0.84毫克,尼克酸40毫克。常德药膳扒鸡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有天麻、党参、枸杞、杜仲等20多种药物配制的卤水煮制,具有强壮筋骨,理气健胃,祛风清热的功能。


  常德药膳扒鸡制作精细,用来制作药膳扒鸡的都是嫩肥母鸡。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后,放入冷水内浸泡一小时,然后将鸡捞起沥干,把鸡腿向后交叉,脚爪盘入鸡膛,双翅从宰口伸进鸡嘴交叉盘出,形成雏衔翅之姿,再在鸡身上涂上饴糖或蜂糖,放入油锅内油炸,待鸡皮起皱后用事先配制好的药水卤制。鸡卤制好后,再放入锅内焖煮,煮烂后捞起放入盘内冷却,刷上香油,药膳扒鸡即制作完毕。


  常德药膳扒鸡体形饱满,造型优美,色泽金黄光亮,肉质鲜嫩松软,骨节嚼之酥脆,药性显著,是理想的佳肴和补品,每个到常德来的人,总要上扒鸡店亲口品尝常德药膳扒鸡,或带动上一两只,让亲友共享口福。



湖南腌三样

制法:
  (1)茄子、豆角、辣子、各用沸水渍之使软,随后晒干腌之。
  (2)几天后取出用油炒熟,即成佐餐下粥的小菜。

  特点:咸香辣脆,佐餐好菜,价廉物美。



土家族油馅

  土家族、苗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吃食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色彩。湘西点心品种很多,如“油馅”、“灯芯窝”、“驴打滚”、“绿豆头”、“油茶汤”等。“油饼”,土语叫“油串”,集市常见。

制法:
  (1)将糯米浸泡后磨浆,装入布袋滤干水分。
  (2)用豆沙、白糖、鲜肉泥等作馅心,制成饼状;或用米浆倒入平底小勺内,以虾米、熟豌豆作馅心,覆盖一层米浆。
  (3)待油热后,入油锅炸制见微黄色即成。

  特点:外焦内嫩,香脆可口,群众喜爱.
 
湘西辣椒

  湘西人用辣椒作菜吃,而不是当做调料,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食俗风情。

制法:
  (1)鲜红辣椒切开半边去籽,配以糯米粉或包谷粉,拌以食盐,入坛封存一段时间,即可随时食用。
  (2)因配料不同称为“糯米酸辣子”或“包谷酸辣子”,用油炸制成不同色调和口味的油辣椒。

  特点:光滑红亮,美观,酸辣微甜,助食欲,为民间常备菜。



湘味方肉

  烧烤方肉是湖南的高级名菜,也是传统菜肴。

制法:
  (1)将中方肉剔去排骨,切除不规则边缘,整成长方形块。
  (2)用竹签或烧烤叉朝腹内肌肉穿刺若干小孔(但不穿透皮),再从横截面内层穿刺若干小孔。这样便于烧烤时蒸发水分和排出气体。
  (3)将叉从中方瘦肉穿刺固定。待瓦缸升旺火后,双手握住叉柄平放在缸边上烧烤,并随时翻动烤叉,注意火力的均匀及大小及肉色的变化情况。
  (4)烧烤过程中如果肉皮出现气泡,要马上用竹签从气泡的对应肌肉面穿刺放出气体。
  (5)食用时,将热的酥方皮先划成4块,再切解成4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小块,放在原方肉上装盘,随着荷叶夹或双麻饼、甜酱、大葱、葱花、鸡汤一并上席。

  特点:皮色金黄,方肉酥透,香脆味美。



东安子鸡

  东安子鸡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全国湘菜餐馆几乎都有这一菜种;在海外,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中餐馆,东安子鸡和牛百叶都是我国代表菜之一,只要是湘菜馆就必有东安子鸡应市。

制法:
  (1)将去毛、开膛处理后的整鸡煮沸片刻,到筷子插得进为止。
  (2)取出待鸡冷后用手按住刀往下切,一般块形较大,使切后能拼成鸡的形状。
  (3)将调好醋、姜、辣椒、盐的鸡汤淋入,用大碗扣住,反复淋数次,直至调料味基本上渗入鸡肉为止。

  特点:味鲜色美,细嫩酥软,浓而不腻,香而不浊,嫩而不烂,脆而不坚,酸辣适口,生津开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