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亲爱的,美丽的星城长沙

白沙集团LOGO组合形式02

LOGO2.jpg
 
1098853827868.gif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和浏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601.8万人。长沙,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风景独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有水洲相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湘江;长沙,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及三国东吴简牍;“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长沙更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8.22亿元,人均GDP达15425元。
  长沙工业发展迅速。目前长沙已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并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岳麓山大学城,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批名牌产品。白沙系列卷烟单品牌销售量以及计算机终端、直燃式中央空调销售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混凝土泵占国内市场销售量的60%,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能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白沙、梦洁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湘绣、铜官陶瓷、浏阳花炮、菊花石雕等工艺产品久负盛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长沙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猪生产基地,水产品、蔬菜、水果、花木、烟草、香莲、茶叶、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品种丰富。
  长沙商业繁荣兴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交易兴旺,清末即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一批现代化商品设施相继建成,全市集散物商品量、交易额、商业活动的辐射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餐饮、文化、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产业独具特色。银行、保险、证券、外汇交易日趋活跃,与国际金融接轨步伐明显加快。
  长沙教育科技发达。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在校学生27万人,科研开发机构97个,各类科技人员27万多人,特别是在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方面拥有一批高尖人才,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杂交水稻、银河巨型计算机、试管婴儿、遗传工程、磁悬浮列车等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长沙交通通讯便利。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沙黄花机场是国际空港,已开通39条航线,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曼谷等特大城市和地区。以长沙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107、319、京珠高速等公路均汇于市区,长沙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长沙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湘黔、浙赣、石长线连接东西;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港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具备千吨级生产能力。长沙综合通讯能力居全国第3位,可与全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通讯联系。
 
素啊素啊...

历史沿革

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殷商之世(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春秋中叶,楚国在南方崛起。至战国时期,长沙属黔中郡,是楚国的军事重镇和重要粮食产地。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秦置长沙郡,为全国36郡之一,辖今湖南全境及贵州东部,郡治临湘(隋改名长沙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封吴芮为长沙王,立长沙国,辖长沙、豫章、桂林、南海及象郡。吴氏在临湘筑城守土,史称“临湘故城”。公元9年,王莽纂汉,改长沙郡为填(镇)蛮郡,改临湘为抚睦县,东汉初仍复旧名。东汉末,长沙属荆州地域,为孙(权)刘(备)争战之地。三国时期,长沙地区属吴控制。西晋太康元年(280),复长沙郡,辖10县。永嘉元年(307),析荆、江两州置湘州,辖长沙等郡,州、郡治所设临湘。东晋末,废湘州,长沙郡仍隶荆州。南朝宋、齐、梁、陈共169年,长沙或置国,或置州(郡),州治仍设临湘城,郡治则移至城南,有“海内雄郡”之称。隋开皇九年(589),改长沙郡为潭州,改临湘县为长沙县。炀帝时,废州复郡,长沙郡与长沙县同城而治。唐武德三年(621),复改长沙郡为潭州。唐乾宁三年,马殷为潭州刺史,翌年,拜武安军节度使。梁开平四年(910),马殷被封为楚王,加封为天策府上将军。天成二年(927),马殷建国,国号楚,都长沙。宋乾德元年(963),复置潭州。北宋末年,潭州辖12县,隶荆湖南路。元初,将潭州改为潭州路。文宗时又改为天临路,路治长沙。1364年,吴王朱元璋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明洪武五年(1372),再改为长沙府,隶湖广布政使司,辖11县1州,府治长沙。清沿明制,建置依旧。康熙三年(1664),湖广开始分治,置湖南布政使司,偏沅巡抚抚署由沅州迁长沙,改称湖南省,省治、府治、县治同在长沙。1912年,湖南都督府裁善化县并入长沙县,1913年撤长沙府,1933年市县分治,设长沙市,定为省会。长沙是全国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10月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长沙仍为湖南省会。至1958年年底,长沙市只辖市区和郊区,没有辖县。1958年12月24日,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59年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1977年12月又分设。1983年2月,长沙增辖浏阳(1993年设市)、宁乡、湘阴(1983年7月湘阴复归岳阳地区)。至2003年,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和浏阳市。
 
行政区划

  建国后的长沙市的行政区可划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8月至1958年为不管县时期,只管市、郊,没有辖县;1959年以后为管县时期,有辖县。

  1949年8月,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南区5、西区8、北区7),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958年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环境资源 -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面积11819.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7亩。

矿产资源

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尢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等。其中大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300多处。

环境资源 - 自然环境

长沙市自然环境优越。总的地质特征是: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地质地貌

  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亿年以前形成的。约6亿年前,长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后,海水逐步由东而西退出,浏阳、长沙与望城大部分地区升出海面,成为江南古陆的西北缘。距今约1.4亿年,长沙地区海浸结束,上升成为陆地,由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长条形的山间坳陷盆地――长(沙)平(江)盆地。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距今约35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第三次冰期,浏阳保留冰川地貌遗迹。全市地貌总的特征是: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育。长沙市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贯中部,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城内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湘江中的橘洲长5公里,在全国城市中绝无仅有。

山 脉

  长沙市东有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状排列,峡谷平行相间,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长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望城县乔口湛湖的海拔23.5米,为全市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584.4米。在平岗区有孤峰高耸,与周围平地显现较大的高低差异。

河 流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的水系,河网密布全市。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2.65亿立方米,径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全市水能蕴藏量24.53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为长沙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现仅利用16.72%。长沙水文特征: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土 壤

  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0041016000000010202.gif
 
1098855240122.gif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

气 候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20041016000000010212.gif


长沙黄花机场是八十年代末兴建的国家一级机场,可供大中型飞机日夜起降,已开通39条航线,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曼谷等大中城市。2003年航空货物运输周转量为0.1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为9.26亿人公里。
 
20041016000000010214.gif


京广铁路贯穿南北,湘黔、浙赣两线连接东西。长沙已成为全国较大的铁路运输枢纽。2003年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37.0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为26.60亿人公里。
 
20041016000000010216.gif


公路四通八达,以国、省道为主脉,县乡道为支脉,通车里程达5051多公里。北京至深圳的107国道和厦门至成都的319国道交汇于长沙。高速公路通达省内各大城市。2003年公路货运周转量44.60亿吨公里,公路客运45.70亿人公里。
 
城市建设 - 水运

2003年水运货物周转费6.98亿吨公里,水运旅客周转量0.24亿人公里。
 
20041016000000010222.gif


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8%。全市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187.06万门,电话用户159.87万户,全部实现程控化、数字化,综合通讯能力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可直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图文传真、特快传递业务通达国内外。移动通讯和计算机互联宽带网络迅猛发展,移动电话用户196.79万户,互联网用户65.44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4.7%和3.97%。
 
20041016000000010225.gif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928.22亿元,增长14.0%,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二一”产业排序逐步形成并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990年的24.0:40.0:36.0调整到2003年的8.94:42.44:48.6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990-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2%,2003年总额达494.97亿,增长36.5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城市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933元和3647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的6.1倍和5.5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1.6%,比1989年下降30.9个百分点。

近几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拉动力,长沙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的强劲支撑;二是十大标志性工程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的基石,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50%,优势产业日趋明显;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突破,第一产业比重在去年首次低于10%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幅度有突破,近年来第二产业增长乏力的局面有所改变,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四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有较快提高。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展的作用日渐突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