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人记 zt (by 扳手2)
文章来源: 从头再来 于 2002-10-2 7:20:00:
每天“旺记”米店关门以后,一天的生意要清点入账,几百笔的进出一一核对,是件讨厌的活儿。吃过晚饭,我总是犯困,又不敢睡,便与院子里的伙计们一起聊天。聊到天全黑了,困劲也过去了,才回到房里去,点上灯开始算帐。
聊天应该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了。我现在主持的这家店面在扬州城里,是家大铺子,伙计们来自四面八方,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奇闻轶事。这些人虽然现在只是在一家米店里当小伙计,可在他们原来生活过的地方,说不定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主儿。
战乱持续了十几年,扬州城里聚集了各个地方来的各式各样的人。比如说现在我待着的这家米铺里,雇了二十三个伙计,这里面有离国前朝的禁军教头,有来自休国的长门校尉,也有从东陆来的家园尽毁于战火的农家孩子。记账的徐先生自称原是四海为家的教书先生,不过他看上去不象是穷酸的教书匠,倒有几分紫袍玉带的气度,既然他不说,我也不会去追问。扬州城里的每个外来人都有一本帐,要是一个一个去追问的话,谁忙得过来?城市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见到各个地方的人,听到各式各样的故事,这本身就已经很有趣了。
今天晚饭菜做得很咸,我吃出来肉有点不新鲜,吃完饭就去厨房里问了一句,原来每天给我们店送肉的张屠户今早儿死了,他刚杀的猪就那么在大太阳底下搁了一整天才送过来,难怪发臭。我关照柳二嫂明儿他儿子再送肉来时别忘了给十吊钱,意思一下,孤儿寡母,怪不容易的。再泡壶好茶,逛到院子里的时候,伙计们已经聚在一块了,一个叫赵威的店头正口沫横飞地大声说着什么。
找着井边的一个空当坐下,就着茶壶嘴抿了一口,就听赵威在说:“他奶奶的,要不操翻那个胤朝,我就不姓赵。”
这个赵威是个黑瘦精壮的汉子,个头不高,气力倒不小,从东陆来的,原本是胤国人。他自称在胤国的都城燕都里做过几年养魅的生意,后来便来了扬州城,到了我们这家店里面。平日里话不多,熟了才发现他实在是个风趣的人,今个儿可能是多喝了两杯,在这里讲开他的故事了。
“靠,想起那事来我心里就窝火”,赵威说话有明显的东陆人的特征,不紧不慢的,劲都留在喉咙后面,说是“窝火”,可听起来就像是说别人家的事情一样平静。他冲着另外两个胤国来的伙计说:“你们没在燕都待过,没赶上查居留证的时候,那些衙役们都是下了指标的,不到街上去抓够了人,没法交差。真有的,你别不信,问你要证,你给他证吧,他拿过来,一撕,你不就没证了?抓进去。” 赵威把右手一挥,谁都看得出他是在模仿那衙役的动作。我见过这个动作,两年前在燕都“旺记”分号主持的时候,也时不时被查过证,很熟悉赵威当时的心情。
赵威接着说:“我也遇上过,不过我小心,什么居留证,通行证都带在身上,在外企上班,穿的也体面些。我弟弟就惨了,他那时候也在燕都,我给他找了个活儿,在翰林院下面的钱庄里当记账的。结果巧不巧他上班路上就给抓进去了,好不容易才捞出来。”
“每年都要来那么几次,碰上皇上生日啊,别国的使节来了,再有就是‘七五’啊,就说要维持治安,要抓盲流,要抓人,你说我们外地来的跟‘七五’有什么关系?‘七五’还不是他们燕都的人搞出来的?就因为我们是外面来的,累死累活给他们干活不算,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把我们都给抓起来,拉到白河去挖沙子。你说什么世道啊。”
“那些燕都人才叫可气,腆着个脸说:‘没人拿枪逼你来的,到了这地界儿,就得服这地界的规矩’,靠,你们听听,这是人说的话么?规矩?规矩还分人定的畜生定的呢。就那么着,到大街上随便拦人,有没有居留证,没有带在身上,立马就给你抓进去。”
“那燕都人也不会把居留证都带在身上啊?”,旁边一个伙计问道。
“靠,你不知道,燕都人不用居留证,他们一张口就行了,一口地道的燕都话就是居留证。再说了,那些衙役们眼睛毒着呢,吃这碗饭的,扫你一眼,随便问你几句,就知道你是不是燕都人。”
“最惨的就是外地去燕都办事的,下午到的,找家旅店住下了,把包一放,洗把脸,上街去溜达一圈,说不定脚上还穿着拖鞋,得,给抓进去了,盲流待遇,身上还没带钱,你说惨不惨?”
“我弟弟说他在里面还见过有个副县令也给抓进去了,给抽了皮带,拎着裤子在那里喊,我是XX县的副县令,来燕都办事的,不是盲流.... 你们说,丢人不丢人?哈哈”
“想起来特别对不起我弟,让他在那里面待了两天”,赵威的话里面隐隐透出一点得意,“不过还好给捞出来了。”
“那天我弟出门去上班,就一直没回来,我妈担心死了。本来他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近,中午回家吃饭的,我妈做好饭等他,结果没回来,也没个信儿。我们家就兄弟两个,我弟来北京以后,把我妈也接来了,那事前一年我妈心肌梗塞了一次,受不得惊吓,老人家又好担心,等我弟等不回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得不行了,下午就跑到我上班的地儿找我去了。”
“我也不知道出什么事啦,还觉得她瞎操心。我弟这么大的一个人了,能怎么样啊,就让我妈回家等着,说就去找。等我妈走了,手上事情紧,就又干了一会儿,快下班了才往家里走,结果到家了看人还没回来,也没信儿。靠,就知道坏事了,心里面,那时候是,咯噔一下。赶紧往我弟上班的地方跑。那个钱庄的头儿跟我很熟,当初我弟进那儿就是求他帮忙办的。结果人家说我弟早上根本就没过来,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叫马车给撞了,沿着他上班的路线一家一家车管大队地找,问今天有没有出车祸。都说没有。一直问到最后一家,在门口碰上一个大队长,他说你弟该不会是给收进去了吧,我他妈这才转过筋来。那个大队长好像是个外地人,说他老婆也给抓进去过,还好在街保所一报他的名头,人家就给放了。我赶紧往家里跑啊,那个大队长人还不错,说反正我也下班,拿车送你。我就坐着他的警用马车,一路鸣着笛,赶到家里去。到家里一翻抽屉,我弟的居留证在那儿呢?得,傻眼了。”
“还不能马上去找我弟,得先安稳住我妈,我妈经不起惊吓啊,跟她说没事儿,到那儿说清楚就没事了。我妈也挺明白的,知道叫条子们逮去就没好事,还叫我不要上火,带两条好烟去办事。我心里急得不行,拿上烟,带上钱就赶紧出去了。”
“出去了,叫了辆马车,往白河赶。那个大队长说了,人肯定已经不在街保所了,当天就送到白河去,这两天就遣返回各地。我这个急啊,多给那驾车的车夫十吊钱,叫他快赶,超速了算我的。吊了本子误工的车钱都算我的。我那时做养魅的生意,收入还不错,再说那是什么时候,钱都不当钱了。”
“到了白河,天已经全黑了。收容所大门紧闭,根本进不去。接待的窗口也关了。门口停了一大堆马车,都是来捞人的。有不少好车,看着也有不少有身份的主儿。都没用,根本捞不出来。在街保所没人来领,到了白河性质就不一样了。听他们说手续麻烦着呢,得回在燕都你居住的街道找街保所开张证明,再到你被抓的街道的街保所开张证明,再到你原来居住地,比如说我弟就是在徐州,到那儿的奴安局开张证明,再回到燕都的工作单位开张证明,最后带齐四张证明来白河捞人,要不根本捞不出去。靠,你说他妈的两天时间就送人,我还回徐州去开证明去?我当时就想啊,这他妈的胤朝,我赵威只要有一口气在,不操翻了它,我就不是人。”
赵威的语调平静,说骂人话,赌咒的话,都带着他东陆男人特有的软绵绵的口音,听起来很怪异。听得人背脊一阵阵发凉。
“后来人越来越多,在大门外鼓噪,骂声很大。墙里面可能听见了,就开始哭,主要是女人们的,后来也有少年的,后来又有大老爷们在里面骂。管事的可能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成,开了门出来一个人。叫我们明天再来,办齐了证明再来。那个出来的小伙子倒是很和气,跟我们详详细细地讲要办哪些证明。可外面的人急啊,呼啦一下把他围上,七嘴八舌地问他什么时候遣返人走。他说不知道,要等上面的通知,靠,这他妈一听就知道是谎话,他不知道谁知道。当时就有人上来骂他装丫挺的。他也不急,问那人是里面哪个人的亲属。那人反问他想怎么样,小伙子说我记住你了,你尽管去开证明去,我会善待你家人的。那人冲上来就给他一嘴巴,旁边几个人赶紧给拉开,这边跟小伙子赔不是。小伙子也不恼,冲大伙说,待在这儿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赶紧回去想折儿吧。我们这里接的是朝廷上直接下来的旨意,帮不了大家。里面的人还没开饭呢,这都九点了,校尉说了,外面的人不散,里面就不开饭。你们自己就掂量着办吧。说完他就转身进去了,也没人敢拦他。”
“外面的人慢慢就散了,我那时站在黑漆漆的院墙外面,心里这个难受啊。哭都哭不出来,我弟身上总是不带什么钱,他总说带了钱一不留神就花出去了。他脾气倔,到了燕都挣的其实不多,又不肯要我的钱,省吧,省到今天出事了,身上肯定没钱。说不定在里面还会挨人家打,他又从来不服软的......”
旁边有人问:“他挨打了没有?”
“我弟后来跟我说是没有,我也不知道他跟我说的是不是真话。唉,觉得特对不起我弟。”
“我也没办法啊,只好回去,那驾马车还等在那儿呢。上了车,车夫对我说知道你不容易,俺是从兖州来的,今天不算你的钱。我说那哪儿行。他说他刚来时在建筑工地上也被抓过,那时候身上没钱,是帮穷哥们凑份子托人给赎出来的,知道碰上这事该怎么做。我只好谢谢他。回到家里,又要安慰我妈,饭也吃不下,胡乱塞两口。一晚上就没睡着。”
“第二天去店子里请了假,出来找人。找谁呢?还得去找翰林院里的熟人。”
有人插嘴道:“是九门提督衙门下面的街保所抓的人,你去找翰林院的人有屁用啊?”
赵威嘴一撇:“一看你就嫩,没在燕都待过吧。我去翰林院找他们的当值太监,”
“翰林院有太监的编制么?”,那人又问。
“胤朝的翰林院是有的,主管一件事,就是不要谋反。不光翰林院有,九门提督府,都城善捕营,西山大营,这些地方都有。不过纪律部队里这些太监就叫监军了。”
“我找的这个太监姓赵,是我的本家兼同乡,人不错,私下里我们还有生意上的往来。他那个位置上做生意不方便,权又大,不用可惜了。有时候我就给他跑跑腿。他还挺仗义的,听了我弟的事,二话不说就开了证明,还跟我出了门。我说别误了你的工作,他说少废话,我这个位置有个屁工作。”
“我们先去抓我弟的街保所,那边的人说不行,要我弟租房那地的街保所先开证明,他们才给开;又往家里跑,到了我家那条街的街保所呢,他们又说要抓人的街保所先开证明才行,得,又屁颠屁颠地往那边跑。来回好几趟,好不容易说通了一边,给开了证明。已经是中午一点了。”
“再往白河赶吧。到了那里,一看,小窗口那里已经排了长龙了。都是来捞人的。我一看啊,就这样打队尾排起,到天黑也没戏。这种地儿可是准点下班的,才不管你等在外面恨不得撞墙呢。赶紧跑前面看去,嘿嘿,要不说有经验就是不一样,果然看着了排号挣钱的。你说可笑不可笑,在燕都街上走,穿得体体面面的,只要你没带居留证,就会被抓进号子里去。可这儿呢,收容所外头,背着麻袋的丐帮一二代弟子明目张胆地排号挣钱,没人管,这就叫做‘分工不同’。当然喽,还好有这个分工不同,我给他们六十吊钱,换了个好位置,排了半个小时就到窗口了。”
赵威也说累了,停下来喝口水,喘喘气,接着说。
“什么叫一盆冰水从头上浇下来呀,我告诉你,我那时就这个感觉。好不容易排到了小窗口,办事的人说不行,不能通融,你只有三张证明,缺一张你弟原籍的奴安局的证明。不能通融,谁来也不行。这是上面的规矩,要为你坏了规矩,我们都吃不了要兜着走。”
“我那个老乡上去说也没戏,人家说了,不就翰林院的一个掌事太监吗,提督府的副将来了也一样没戏。你还真别说,我看队伍外头还真有几个穿着五六品官服的主儿在那儿愁眉苦脸地呆着,估摸着也是开不齐证明的。”
“没办法了,我心里当时那个苦哇,走到墙边去一屁股就坐那儿了。脑袋里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又有人插嘴道:“费那么大劲干嘛?等你弟被遣返回徐州,你再去接他不就是了?顶多也就再出两张飞龙票钱。你这么折腾花的钱也不少了。”
赵威白了那个伙计一眼,话里面竟然带了点哭腔,“这位兄弟,你是不知道啊,你以为到了徐州就放了你?做梦吧你呢。到了徐州,也得有人带钱去领,也得有这些证明,还不知道到那里又会多出什么规矩来!要没人去领吧,你就得挖沙子,一天两吊钱,挖到还清了你的饭钱,还清了押解你的运费,还有那些兵丁们,收容站里衙役们的奖金,你才能走。到那时候没被人打死就不错了。”
“我那时真的是没办法了。知道他们黑,不知道这么黑,而且这回不是下面的人黑,是上面黑,从脑门顶上黑起,从上往下,一通气儿的黑呀。那时候燕都正好在申办九洲大陆的运动会,什么夸父族,矮人族,羽人族的代表们要来燕都视察。他们要清理市容,就要把我们这些外来人都赶走,二话不说全赶走。等视察完了,他们要打地基,起高楼,要搞装修了,不还得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去干吗?你说说,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我们的命咋就这么贱哪?”
“还好啦,你后来不是拿到了燕都户口了吗?”
“靠,我这不是来扬州了吗?那个燕都叫我恶心。实在是呆不下去。什么年代了,还以为他们的户口跟根葱似的。我这是有能力出来的。我弟运气不如我,他现在也回徐州去了,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我赞助了他们一些。我妈也回去了,过得挺好的。再说了,你听听我这口徐州话,就为这个,一辈子都算不上真正的燕都人。你说将来我儿子,女儿要在燕都长大,操上一口儿里哇啦的燕都话,我闹不闹心哇。”
正听着赵威在那里白忽,忽然旁边有个人轻拍我的肩,我回头一看,是个年轻人。暮色中看不太清楚他的面目,只看到他脸上从左至右横贯鼻梁的一道长疤,凭着这道疤痕,我想起他是谁了。他是“旺记”云中城分号的保镖,叫张进。张进轻声对我说:“东家,云中城的信收到了么?”
“收到了,米都准备好了,你是带人来押的么?”
“是。”
“明个儿车队就起程,你先坐下,喝口水,歇歇气。我去让厨房给你们加菜,吃饱了就睡觉,明天起大早儿。”
“不劳烦东家了,已经有人去厨房说了”,张进在我身边坐下,从井旁的水桶里舀了勺水喝了。这个豹子般敏捷的年轻人是我们“旺记”押粮的第一把好手,脑子很清楚,身手也不错。我很欣赏他,这次运粮任务完成后,准备提拔他做西南区的总调度,不过这个要等一会儿叫他到账房里去说。这里人多,交待事情不方便。我又转过身去,继续听赵威讲他的故事。
赵威还在那里煽着情:“那时节我是真没办法了,晕了半天,看看周围又没有什么能帮忙的人。也不急了,就是周围走走,看看。看见一个大款在窗口喊,我老婆叫你们抓起来了,怎么还不放人,我的证明都全的。里面的人回答有规定,三陪小姐,不放。外边的大款急了,我老婆是去美容的,去美容院美容的,怎么就成三陪的了!!!!里面还是那句话,三陪小姐,不放。后边排队的人急了,催那个大款。我在旁边看着,直乐,好像跟我自己一点关系没有一样,就跟看热闹的一样。那个时候真的是晕了。”
“在收容所外面转了两圈,碰到个年轻人,好象也是东陆人。我问他在等谁,他说他妹妹也在里头,他妹妹给别人家做保姆,上街买菜的时候给抓进去了,也成了三陪小姐。问他想了什么办法没有,他说他俩刚来燕都没两个月,不认识什么人,身上也没钱,只好在这里等着。我说你干等着也没法把她捞出来啊。他说他不是想救他妹妹,只是想跟着遣返的车队,一路上可以给他妹妹送饭。送饭是允许的。我给了那个小伙子一些钱,几块银子,值五百吊吧,我拿着这些钱也没用了,告诉他我弟的名字,拜托路上顺便照应下我弟。我是走不开的,还得照顾我妈。要不也和他一道跟车去了。那小伙子还真是挺穷的,看我出手大方,特小心地问我,大哥,你一个月能挣三千吊吧,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上一万了。”
“又转了两圈吧,太阳很大,我想我能做的也都做了。这时候突然收容所的大门开了,几辆大型马车开了出来。人们一下围到了马路两边。往车上看。透过车上的窗户,只能看见车夫坐在驾驶座上,挥着鞭子。再有就是几名穿着制服的兵丁站在车里面。车座上没人。好象是空车。可这时候空车往外开做什么呢?”
“一霎那间我明白了,我都疯了。我跟你们说我那时候真的是要疯了。我告诉你们我明白了什么,那几辆车子上有人,绝对有人,就是被遣返的人。他们都被命令蹲下来,你们知道怎么样吗?喏,就是这样,蹲下来,蹲在车座下面,手抱在脑袋后面,喏,就是这样,犯人就是这样被押解的。这样外面的人就看不到他们,马车车厢高啊,你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的人,你就看不到那里面是不是有你的弟弟,你的老婆,你的儿子,还有你的其他的什么人,你都看不到。我跟你们说我那时候明白了我就疯啦,我就冲上去,死命地砸那个马车的车厢,也来不及操什么家伙,就是这个拳头。我就一下一下往车厢上砸。我都没想到自己有那么大的劲儿,那个车厢上包了铁皮的,一拳下去,就是一个坑,听得见里面木板的断裂声。车上的人也惊啦,呼啦啦都跳了起来,别的人在下面看见车上有人,也都围过来了,围过来看有没有自己的亲人在车上面。我那时真是不清醒,也想不起来看车上有没有我弟弟,就是一拳一拳地砸车厢。直到背后有人过来给了我两下,一下在背上,一下在头上,我就晕过去了。”
“后来呢?”
“后来我就醒啦,好像有人往我脸上泼了盆凉水,我就醒了。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树荫底下,可能是给打晕过去后有人把我拖到那里去的吧。摸摸后脑勺,肿起来个大包,也不怎么疼,就是胀得难受,头晕乎乎的。等头不那么晕了,看见前面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我那个太监老乡,还有一个穿着警服,好像是个官来着,那个官冲着我冷笑说,‘你的胆子不小嘛,没崩了你算你运气’。我也顾不上别的,直冲着我那老乡说我弟弟还在车上面。我老乡伸手把我拖起来,说你弟弟不在车上面,还在所里面哪。快跟所长道谢,不是他放了你,你现在自个儿也进去了。”
“我才明白原来那个警官就是收容所的所长,赶紧向他道歉,他还好,没怎么摆谱儿,说理解理解。不过朝廷上来的旨意,我们也只好做恶人。还给我们出了个主意,不是说回徐州办证明来不及吗?你们就到燕都提督府下面的奴安总局去想想办法。要是能开到总局的证明,应该也管用的。”
“我千恩万谢地看着这位所长往院子里走去,特想把他教我的招儿告诉其他人。可人家早把话说在前头,这法子只能偶一为之,算是特例,要是口子开得大了,人都叫放走了,他们的遣返指标就完不成了。那时候只好一个人都不放。我自认不是那么高尚的人,只好先救我弟再说。”
“回城的马车上,我老乡跟我说,碰巧这位所长刚好在‘天驱武士团’的中央团校里跟他是一个班的,认识。这才救了我下来。‘天驱武士团’你们都知道吧,那是我们胤国的立国之本,不过现在嘛,嘿嘿嘿。”
“回到燕都城里,天已经大黑了。我请老乡吃了顿饭,央求他明天再跑一趟,他说帮人帮到底,一口答应下来。”
“这就是第二天了,第三天早上,我的头疼的不行,不过也不可能去医院看,我弟弟还在号子里哪。打了车,叫上我老乡,往奴安总局开过去。到了总局,直接奔零处,零处又叫监军处,是奴安局里权力最大的一个处,他们的条子应该管用。可巧我们到的时候零处正好在开会。我们就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中午,可算是会开完了。你们不知道我那时头有多疼,又担心我弟弟那边已经给送走了。恨不得闯进去把人叫出来。当然我不敢。老天保佑,我老乡要等的人那天刚好在,也是他在团校的同学。他那个同学一听我说的经过,就说这事不归他管,要洗城分局的十三处的证明才行,十三处是管治安的,不过他可以帮忙写张条子。还托我老乡帮忙照应一下他女儿上重点私塾的事。我这位老乡当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拿着条子往洗城分局去,这回总算没什么波折,碰上那边十三处的一个女的,是副处长,人挺好的。看了条子,听我们说完,立刻放了只鸽子往白河去,问往徐州的车有没有发出。等了两袋烟的功夫,鸽子飞回来了。那女人取下纸条一看,就对我们俩说,赶快吧,你弟弟那拨今天下午发车,我跟你们一道去。”
“赶到白河收容所的时候,正好看见一辆大马车从收容所里开出来,车上依旧是看不见人,我有了昨天的教训,当然不敢再造次。可是你们知道的,这个心里急啊,万一我弟弟就在车上呢?我就站在路边大声喊我弟的名字‘赵成’,‘赵成’,车上没有人站起来。马车一直开远了。跟你们讲,几天折腾下来,就到马车看不见的那一刻,我真哭了,站在马路边上我就哭了,跟小孩似的。那个叫伤心啊,平日里你人模狗样觉得自己不错吧,真有了事才发现自己就是个废物,废物啊,你懂吗?废物就是帮不到谁,帮不到别人,也帮不到自己。你觉得自己就跟根草似的,什么风一来,一吹,你就折了。甭管你念过多少书,都没用,就是根草,风一吹,折了。”
“同行的那个女副处长跑过来教我闭嘴。她说已经跟收容所打过招呼了,我弟还在里面,这就进去领人。我才不哭了,就在外头等着。我让我那老乡去树荫下歇会儿,自己就站在收容所的门口等着。那个大太阳呀,回去后我脱皮脱了一个多月。那时候不觉得。过了好久,大门开了,我弟走出来了。他还好,好像没遭过罪的样子。我过去问他在里面怎么样,有没有受欺负,他说没事儿,挺好的。你们猜怎么着,我上去就给了他两巴掌。”
“不懂吧,告诉你们,我也不懂,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怎么就打我弟了。可能是不明白他怎么就挺好的。他给抓进去,我妈和我担了多大的心?到处去磕头求人,那时候谁要说,我能替你把你弟捞出来,你给我跪下就成。我告诉你们,我二话不说立马就给他跪下。好了,我弟这一出来,说挺好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委屈呀。”
“其实我弟在里面也不好过,他身上就几吊钱,前天晚上饿得不行了,买了包方便面,花光了。到出来两天时间,就吃了两馒头。不管饭?管,收容所发馒头,发下来就教东北人和山东人抢走了,吃不到嘴里。那两拨人还打架,打得很凶,我弟还算聪明,躲一边去。后来管事儿的进来,把皮带都收走了,都拎着裤子,就那,还打。我弟说他没挨欺负。反正他出来时眼镜是没了。那个女副处长进去的时候,他们遣返回徐州的人已经出来排队了,抱着脑袋蹲在地上。他听见有人在喊‘赵成’,‘赵成在吗’,一激动站起来,头晕眼花的,好玄没倒那儿。我跟我弟在那儿真是抱头痛哭哇,现在想想那么点破事,值得么?可那时就是忍不住,忍不住哇。”
“我们坐车回燕都城的时候,收容所外头还一大堆人哪。我还学么着那个要跟车给他妹妹送饭的年轻人在哪儿,周围看了一圈,没找着。我们就走了。”
“靠,孙子养的才他妈惦记钱哪,我是想把身上剩下的钱都给他,太他妈的惨了。唉......”
--------------------------------------------------
院子里沉默了半晌,没人说话。
“其实那些衙役们也不容易,你也别记恨他们”,坐在门口青石阶上的刘金策说话了,他原来当过休国的长门校尉,休国灭亡后流落到扬州城来,现在也在我们店当伙计。英雄气短啊。听他很伤感地说道:“哪儿没有这样的事?那些衙役们也是奉命而已,要是对你们好了,他们的饭碗就没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就成问题。实话说吧,我原来穿那身皮的时候,也干过这遣返的事,造孽啊。可不也得去干吗?皇上的旨意下来了,难不成你还违背了?”
“要照你这么说”,又有个伙计插嘴道,“那谁也没过错了,给你下命令的,朝廷上的人,也有他们的苦衷,往上数,顶了天了,皇帝老儿那儿说不定也有一大堆道理等着哪。”
“是啊是啊,这不成了笔糊涂账了么?”
“呵呵,这倒叫老朽想起个笑话来了”,靠着大槐树坐着的徐先生一晚上都没说话,临了终于开了口,“老朽在燕都也教过几年书。有一次啊,去家小饭馆吃饭,点了两个菜。等菜端上来了,嘿,菜里面有只蟑螂。老朽就不乐意啦。把跑堂的叫过来,问他这算什么事啊?要说那个跑堂的也真是机灵。他还理直气壮呢,一叉腰反问起我来,菜里头有蟑螂,你以为我愿意啊?”
“老朽一想,他愿意么?他大概不愿意。老朽就摇头”
“那跑堂的又问了,菜里头有蟑螂,你愿意么?”
“老朽一想,我愿意么?我这菜没法吃啦,我也不愿意啊,老朽就又摇头”
“那跑堂的又问了,菜里头有蟑螂,蟑螂愿意么?”
“老朽一想,蟑螂愿意么?蟑螂掉到菜汤里就死了啊,那蟑螂也不愿意啊,老朽只好又摇头”
“那跑堂的就得意了,说您看菜里头有蟑螂,我不愿意,是你也不愿意,这蟑螂也不愿意,大家都不愿意,可它就在那儿了,您还抱怨个什么劲哇。认命算了。”
满院子都是哄笑声,就听见徐先生正色道:“老朽讲这个笑话,是说这世上的事,不是将心比心可以说得通的。”
“那您老说怎么才能说得通呢?”
“呵呵,这个老朽就不知道喽,要知道也不在这里当账房先生喽。”
又是一阵哄笑声。
----------------------------------------------
天色已经全黑了,赵威结束了他捞人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地站起身来,往屋里走去。我手里的茶壶也空了。回过头要跟张进说话,发现他已经不在旁边。大概是去厨房吃饭了吧。我站起身来,向库房走去。
走到前廊拐角处,听见前面有两个人低低的说话声。我止住步子,凝神细听,前面说话的人,一个是赵威,另一个好象是...是张进。
听见张进说:“大哥,这钱你一定要收下。我后来到燕都找过你,没找到。燕都那么大。你弟弟我没见着,也没帮上。你的钱倒真是帮了我大忙,回徐州那一路,我自己身上带的根本不够。要不是你给我这五百吊,都不知道怎么回家。”
“钱的事你就不用再提了,我还特不好意思呢,没能把你妹也捞出来。怎么样,后来你把你妹接出来了吧。..... 你看我这话说的,当然是....”
“.......那天我在收容所等的不是我妹,她是和我一个村的,姓杨,跟我一道到燕都打工的。我俩打小就认识,后来到燕都,都不容易,就好上了。她被逮进去的时候,肚子里已经有了我们的孩子。我跟他们押送的车,送饭一直送到盐城,没到徐州......半路上她发了病,大出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没医生,等拐到盐城,送到医院里,人已经咽气了。我看着她咽气的,在路上..... ”
---------------------------------------------------
算完一天的账目,走到院子里,伙计们都已经睡下了,整个店铺静悄悄的。抬头看夜空,这里有燕都城看不到的明亮的星星。
后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文章来源: 从头再来 于 2002-10-2 7:20:00:
每天“旺记”米店关门以后,一天的生意要清点入账,几百笔的进出一一核对,是件讨厌的活儿。吃过晚饭,我总是犯困,又不敢睡,便与院子里的伙计们一起聊天。聊到天全黑了,困劲也过去了,才回到房里去,点上灯开始算帐。
聊天应该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了。我现在主持的这家店面在扬州城里,是家大铺子,伙计们来自四面八方,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奇闻轶事。这些人虽然现在只是在一家米店里当小伙计,可在他们原来生活过的地方,说不定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主儿。
战乱持续了十几年,扬州城里聚集了各个地方来的各式各样的人。比如说现在我待着的这家米铺里,雇了二十三个伙计,这里面有离国前朝的禁军教头,有来自休国的长门校尉,也有从东陆来的家园尽毁于战火的农家孩子。记账的徐先生自称原是四海为家的教书先生,不过他看上去不象是穷酸的教书匠,倒有几分紫袍玉带的气度,既然他不说,我也不会去追问。扬州城里的每个外来人都有一本帐,要是一个一个去追问的话,谁忙得过来?城市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见到各个地方的人,听到各式各样的故事,这本身就已经很有趣了。
今天晚饭菜做得很咸,我吃出来肉有点不新鲜,吃完饭就去厨房里问了一句,原来每天给我们店送肉的张屠户今早儿死了,他刚杀的猪就那么在大太阳底下搁了一整天才送过来,难怪发臭。我关照柳二嫂明儿他儿子再送肉来时别忘了给十吊钱,意思一下,孤儿寡母,怪不容易的。再泡壶好茶,逛到院子里的时候,伙计们已经聚在一块了,一个叫赵威的店头正口沫横飞地大声说着什么。
找着井边的一个空当坐下,就着茶壶嘴抿了一口,就听赵威在说:“他奶奶的,要不操翻那个胤朝,我就不姓赵。”
这个赵威是个黑瘦精壮的汉子,个头不高,气力倒不小,从东陆来的,原本是胤国人。他自称在胤国的都城燕都里做过几年养魅的生意,后来便来了扬州城,到了我们这家店里面。平日里话不多,熟了才发现他实在是个风趣的人,今个儿可能是多喝了两杯,在这里讲开他的故事了。
“靠,想起那事来我心里就窝火”,赵威说话有明显的东陆人的特征,不紧不慢的,劲都留在喉咙后面,说是“窝火”,可听起来就像是说别人家的事情一样平静。他冲着另外两个胤国来的伙计说:“你们没在燕都待过,没赶上查居留证的时候,那些衙役们都是下了指标的,不到街上去抓够了人,没法交差。真有的,你别不信,问你要证,你给他证吧,他拿过来,一撕,你不就没证了?抓进去。” 赵威把右手一挥,谁都看得出他是在模仿那衙役的动作。我见过这个动作,两年前在燕都“旺记”分号主持的时候,也时不时被查过证,很熟悉赵威当时的心情。
赵威接着说:“我也遇上过,不过我小心,什么居留证,通行证都带在身上,在外企上班,穿的也体面些。我弟弟就惨了,他那时候也在燕都,我给他找了个活儿,在翰林院下面的钱庄里当记账的。结果巧不巧他上班路上就给抓进去了,好不容易才捞出来。”
“每年都要来那么几次,碰上皇上生日啊,别国的使节来了,再有就是‘七五’啊,就说要维持治安,要抓盲流,要抓人,你说我们外地来的跟‘七五’有什么关系?‘七五’还不是他们燕都的人搞出来的?就因为我们是外面来的,累死累活给他们干活不算,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把我们都给抓起来,拉到白河去挖沙子。你说什么世道啊。”
“那些燕都人才叫可气,腆着个脸说:‘没人拿枪逼你来的,到了这地界儿,就得服这地界的规矩’,靠,你们听听,这是人说的话么?规矩?规矩还分人定的畜生定的呢。就那么着,到大街上随便拦人,有没有居留证,没有带在身上,立马就给你抓进去。”
“那燕都人也不会把居留证都带在身上啊?”,旁边一个伙计问道。
“靠,你不知道,燕都人不用居留证,他们一张口就行了,一口地道的燕都话就是居留证。再说了,那些衙役们眼睛毒着呢,吃这碗饭的,扫你一眼,随便问你几句,就知道你是不是燕都人。”
“最惨的就是外地去燕都办事的,下午到的,找家旅店住下了,把包一放,洗把脸,上街去溜达一圈,说不定脚上还穿着拖鞋,得,给抓进去了,盲流待遇,身上还没带钱,你说惨不惨?”
“我弟弟说他在里面还见过有个副县令也给抓进去了,给抽了皮带,拎着裤子在那里喊,我是XX县的副县令,来燕都办事的,不是盲流.... 你们说,丢人不丢人?哈哈”
“想起来特别对不起我弟,让他在那里面待了两天”,赵威的话里面隐隐透出一点得意,“不过还好给捞出来了。”
“那天我弟出门去上班,就一直没回来,我妈担心死了。本来他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近,中午回家吃饭的,我妈做好饭等他,结果没回来,也没个信儿。我们家就兄弟两个,我弟来北京以后,把我妈也接来了,那事前一年我妈心肌梗塞了一次,受不得惊吓,老人家又好担心,等我弟等不回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得不行了,下午就跑到我上班的地儿找我去了。”
“我也不知道出什么事啦,还觉得她瞎操心。我弟这么大的一个人了,能怎么样啊,就让我妈回家等着,说就去找。等我妈走了,手上事情紧,就又干了一会儿,快下班了才往家里走,结果到家了看人还没回来,也没信儿。靠,就知道坏事了,心里面,那时候是,咯噔一下。赶紧往我弟上班的地方跑。那个钱庄的头儿跟我很熟,当初我弟进那儿就是求他帮忙办的。结果人家说我弟早上根本就没过来,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叫马车给撞了,沿着他上班的路线一家一家车管大队地找,问今天有没有出车祸。都说没有。一直问到最后一家,在门口碰上一个大队长,他说你弟该不会是给收进去了吧,我他妈这才转过筋来。那个大队长好像是个外地人,说他老婆也给抓进去过,还好在街保所一报他的名头,人家就给放了。我赶紧往家里跑啊,那个大队长人还不错,说反正我也下班,拿车送你。我就坐着他的警用马车,一路鸣着笛,赶到家里去。到家里一翻抽屉,我弟的居留证在那儿呢?得,傻眼了。”
“还不能马上去找我弟,得先安稳住我妈,我妈经不起惊吓啊,跟她说没事儿,到那儿说清楚就没事了。我妈也挺明白的,知道叫条子们逮去就没好事,还叫我不要上火,带两条好烟去办事。我心里急得不行,拿上烟,带上钱就赶紧出去了。”
“出去了,叫了辆马车,往白河赶。那个大队长说了,人肯定已经不在街保所了,当天就送到白河去,这两天就遣返回各地。我这个急啊,多给那驾车的车夫十吊钱,叫他快赶,超速了算我的。吊了本子误工的车钱都算我的。我那时做养魅的生意,收入还不错,再说那是什么时候,钱都不当钱了。”
“到了白河,天已经全黑了。收容所大门紧闭,根本进不去。接待的窗口也关了。门口停了一大堆马车,都是来捞人的。有不少好车,看着也有不少有身份的主儿。都没用,根本捞不出来。在街保所没人来领,到了白河性质就不一样了。听他们说手续麻烦着呢,得回在燕都你居住的街道找街保所开张证明,再到你被抓的街道的街保所开张证明,再到你原来居住地,比如说我弟就是在徐州,到那儿的奴安局开张证明,再回到燕都的工作单位开张证明,最后带齐四张证明来白河捞人,要不根本捞不出去。靠,你说他妈的两天时间就送人,我还回徐州去开证明去?我当时就想啊,这他妈的胤朝,我赵威只要有一口气在,不操翻了它,我就不是人。”
赵威的语调平静,说骂人话,赌咒的话,都带着他东陆男人特有的软绵绵的口音,听起来很怪异。听得人背脊一阵阵发凉。
“后来人越来越多,在大门外鼓噪,骂声很大。墙里面可能听见了,就开始哭,主要是女人们的,后来也有少年的,后来又有大老爷们在里面骂。管事的可能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成,开了门出来一个人。叫我们明天再来,办齐了证明再来。那个出来的小伙子倒是很和气,跟我们详详细细地讲要办哪些证明。可外面的人急啊,呼啦一下把他围上,七嘴八舌地问他什么时候遣返人走。他说不知道,要等上面的通知,靠,这他妈一听就知道是谎话,他不知道谁知道。当时就有人上来骂他装丫挺的。他也不急,问那人是里面哪个人的亲属。那人反问他想怎么样,小伙子说我记住你了,你尽管去开证明去,我会善待你家人的。那人冲上来就给他一嘴巴,旁边几个人赶紧给拉开,这边跟小伙子赔不是。小伙子也不恼,冲大伙说,待在这儿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赶紧回去想折儿吧。我们这里接的是朝廷上直接下来的旨意,帮不了大家。里面的人还没开饭呢,这都九点了,校尉说了,外面的人不散,里面就不开饭。你们自己就掂量着办吧。说完他就转身进去了,也没人敢拦他。”
“外面的人慢慢就散了,我那时站在黑漆漆的院墙外面,心里这个难受啊。哭都哭不出来,我弟身上总是不带什么钱,他总说带了钱一不留神就花出去了。他脾气倔,到了燕都挣的其实不多,又不肯要我的钱,省吧,省到今天出事了,身上肯定没钱。说不定在里面还会挨人家打,他又从来不服软的......”
旁边有人问:“他挨打了没有?”
“我弟后来跟我说是没有,我也不知道他跟我说的是不是真话。唉,觉得特对不起我弟。”
“我也没办法啊,只好回去,那驾马车还等在那儿呢。上了车,车夫对我说知道你不容易,俺是从兖州来的,今天不算你的钱。我说那哪儿行。他说他刚来时在建筑工地上也被抓过,那时候身上没钱,是帮穷哥们凑份子托人给赎出来的,知道碰上这事该怎么做。我只好谢谢他。回到家里,又要安慰我妈,饭也吃不下,胡乱塞两口。一晚上就没睡着。”
“第二天去店子里请了假,出来找人。找谁呢?还得去找翰林院里的熟人。”
有人插嘴道:“是九门提督衙门下面的街保所抓的人,你去找翰林院的人有屁用啊?”
赵威嘴一撇:“一看你就嫩,没在燕都待过吧。我去翰林院找他们的当值太监,”
“翰林院有太监的编制么?”,那人又问。
“胤朝的翰林院是有的,主管一件事,就是不要谋反。不光翰林院有,九门提督府,都城善捕营,西山大营,这些地方都有。不过纪律部队里这些太监就叫监军了。”
“我找的这个太监姓赵,是我的本家兼同乡,人不错,私下里我们还有生意上的往来。他那个位置上做生意不方便,权又大,不用可惜了。有时候我就给他跑跑腿。他还挺仗义的,听了我弟的事,二话不说就开了证明,还跟我出了门。我说别误了你的工作,他说少废话,我这个位置有个屁工作。”
“我们先去抓我弟的街保所,那边的人说不行,要我弟租房那地的街保所先开证明,他们才给开;又往家里跑,到了我家那条街的街保所呢,他们又说要抓人的街保所先开证明才行,得,又屁颠屁颠地往那边跑。来回好几趟,好不容易说通了一边,给开了证明。已经是中午一点了。”
“再往白河赶吧。到了那里,一看,小窗口那里已经排了长龙了。都是来捞人的。我一看啊,就这样打队尾排起,到天黑也没戏。这种地儿可是准点下班的,才不管你等在外面恨不得撞墙呢。赶紧跑前面看去,嘿嘿,要不说有经验就是不一样,果然看着了排号挣钱的。你说可笑不可笑,在燕都街上走,穿得体体面面的,只要你没带居留证,就会被抓进号子里去。可这儿呢,收容所外头,背着麻袋的丐帮一二代弟子明目张胆地排号挣钱,没人管,这就叫做‘分工不同’。当然喽,还好有这个分工不同,我给他们六十吊钱,换了个好位置,排了半个小时就到窗口了。”
赵威也说累了,停下来喝口水,喘喘气,接着说。
“什么叫一盆冰水从头上浇下来呀,我告诉你,我那时就这个感觉。好不容易排到了小窗口,办事的人说不行,不能通融,你只有三张证明,缺一张你弟原籍的奴安局的证明。不能通融,谁来也不行。这是上面的规矩,要为你坏了规矩,我们都吃不了要兜着走。”
“我那个老乡上去说也没戏,人家说了,不就翰林院的一个掌事太监吗,提督府的副将来了也一样没戏。你还真别说,我看队伍外头还真有几个穿着五六品官服的主儿在那儿愁眉苦脸地呆着,估摸着也是开不齐证明的。”
“没办法了,我心里当时那个苦哇,走到墙边去一屁股就坐那儿了。脑袋里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又有人插嘴道:“费那么大劲干嘛?等你弟被遣返回徐州,你再去接他不就是了?顶多也就再出两张飞龙票钱。你这么折腾花的钱也不少了。”
赵威白了那个伙计一眼,话里面竟然带了点哭腔,“这位兄弟,你是不知道啊,你以为到了徐州就放了你?做梦吧你呢。到了徐州,也得有人带钱去领,也得有这些证明,还不知道到那里又会多出什么规矩来!要没人去领吧,你就得挖沙子,一天两吊钱,挖到还清了你的饭钱,还清了押解你的运费,还有那些兵丁们,收容站里衙役们的奖金,你才能走。到那时候没被人打死就不错了。”
“我那时真的是没办法了。知道他们黑,不知道这么黑,而且这回不是下面的人黑,是上面黑,从脑门顶上黑起,从上往下,一通气儿的黑呀。那时候燕都正好在申办九洲大陆的运动会,什么夸父族,矮人族,羽人族的代表们要来燕都视察。他们要清理市容,就要把我们这些外来人都赶走,二话不说全赶走。等视察完了,他们要打地基,起高楼,要搞装修了,不还得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去干吗?你说说,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我们的命咋就这么贱哪?”
“还好啦,你后来不是拿到了燕都户口了吗?”
“靠,我这不是来扬州了吗?那个燕都叫我恶心。实在是呆不下去。什么年代了,还以为他们的户口跟根葱似的。我这是有能力出来的。我弟运气不如我,他现在也回徐州去了,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我赞助了他们一些。我妈也回去了,过得挺好的。再说了,你听听我这口徐州话,就为这个,一辈子都算不上真正的燕都人。你说将来我儿子,女儿要在燕都长大,操上一口儿里哇啦的燕都话,我闹不闹心哇。”
正听着赵威在那里白忽,忽然旁边有个人轻拍我的肩,我回头一看,是个年轻人。暮色中看不太清楚他的面目,只看到他脸上从左至右横贯鼻梁的一道长疤,凭着这道疤痕,我想起他是谁了。他是“旺记”云中城分号的保镖,叫张进。张进轻声对我说:“东家,云中城的信收到了么?”
“收到了,米都准备好了,你是带人来押的么?”
“是。”
“明个儿车队就起程,你先坐下,喝口水,歇歇气。我去让厨房给你们加菜,吃饱了就睡觉,明天起大早儿。”
“不劳烦东家了,已经有人去厨房说了”,张进在我身边坐下,从井旁的水桶里舀了勺水喝了。这个豹子般敏捷的年轻人是我们“旺记”押粮的第一把好手,脑子很清楚,身手也不错。我很欣赏他,这次运粮任务完成后,准备提拔他做西南区的总调度,不过这个要等一会儿叫他到账房里去说。这里人多,交待事情不方便。我又转过身去,继续听赵威讲他的故事。
赵威还在那里煽着情:“那时节我是真没办法了,晕了半天,看看周围又没有什么能帮忙的人。也不急了,就是周围走走,看看。看见一个大款在窗口喊,我老婆叫你们抓起来了,怎么还不放人,我的证明都全的。里面的人回答有规定,三陪小姐,不放。外边的大款急了,我老婆是去美容的,去美容院美容的,怎么就成三陪的了!!!!里面还是那句话,三陪小姐,不放。后边排队的人急了,催那个大款。我在旁边看着,直乐,好像跟我自己一点关系没有一样,就跟看热闹的一样。那个时候真的是晕了。”
“在收容所外面转了两圈,碰到个年轻人,好象也是东陆人。我问他在等谁,他说他妹妹也在里头,他妹妹给别人家做保姆,上街买菜的时候给抓进去了,也成了三陪小姐。问他想了什么办法没有,他说他俩刚来燕都没两个月,不认识什么人,身上也没钱,只好在这里等着。我说你干等着也没法把她捞出来啊。他说他不是想救他妹妹,只是想跟着遣返的车队,一路上可以给他妹妹送饭。送饭是允许的。我给了那个小伙子一些钱,几块银子,值五百吊吧,我拿着这些钱也没用了,告诉他我弟的名字,拜托路上顺便照应下我弟。我是走不开的,还得照顾我妈。要不也和他一道跟车去了。那小伙子还真是挺穷的,看我出手大方,特小心地问我,大哥,你一个月能挣三千吊吧,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上一万了。”
“又转了两圈吧,太阳很大,我想我能做的也都做了。这时候突然收容所的大门开了,几辆大型马车开了出来。人们一下围到了马路两边。往车上看。透过车上的窗户,只能看见车夫坐在驾驶座上,挥着鞭子。再有就是几名穿着制服的兵丁站在车里面。车座上没人。好象是空车。可这时候空车往外开做什么呢?”
“一霎那间我明白了,我都疯了。我跟你们说我那时候真的是要疯了。我告诉你们我明白了什么,那几辆车子上有人,绝对有人,就是被遣返的人。他们都被命令蹲下来,你们知道怎么样吗?喏,就是这样,蹲下来,蹲在车座下面,手抱在脑袋后面,喏,就是这样,犯人就是这样被押解的。这样外面的人就看不到他们,马车车厢高啊,你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的人,你就看不到那里面是不是有你的弟弟,你的老婆,你的儿子,还有你的其他的什么人,你都看不到。我跟你们说我那时候明白了我就疯啦,我就冲上去,死命地砸那个马车的车厢,也来不及操什么家伙,就是这个拳头。我就一下一下往车厢上砸。我都没想到自己有那么大的劲儿,那个车厢上包了铁皮的,一拳下去,就是一个坑,听得见里面木板的断裂声。车上的人也惊啦,呼啦啦都跳了起来,别的人在下面看见车上有人,也都围过来了,围过来看有没有自己的亲人在车上面。我那时真是不清醒,也想不起来看车上有没有我弟弟,就是一拳一拳地砸车厢。直到背后有人过来给了我两下,一下在背上,一下在头上,我就晕过去了。”
“后来呢?”
“后来我就醒啦,好像有人往我脸上泼了盆凉水,我就醒了。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树荫底下,可能是给打晕过去后有人把我拖到那里去的吧。摸摸后脑勺,肿起来个大包,也不怎么疼,就是胀得难受,头晕乎乎的。等头不那么晕了,看见前面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我那个太监老乡,还有一个穿着警服,好像是个官来着,那个官冲着我冷笑说,‘你的胆子不小嘛,没崩了你算你运气’。我也顾不上别的,直冲着我那老乡说我弟弟还在车上面。我老乡伸手把我拖起来,说你弟弟不在车上面,还在所里面哪。快跟所长道谢,不是他放了你,你现在自个儿也进去了。”
“我才明白原来那个警官就是收容所的所长,赶紧向他道歉,他还好,没怎么摆谱儿,说理解理解。不过朝廷上来的旨意,我们也只好做恶人。还给我们出了个主意,不是说回徐州办证明来不及吗?你们就到燕都提督府下面的奴安总局去想想办法。要是能开到总局的证明,应该也管用的。”
“我千恩万谢地看着这位所长往院子里走去,特想把他教我的招儿告诉其他人。可人家早把话说在前头,这法子只能偶一为之,算是特例,要是口子开得大了,人都叫放走了,他们的遣返指标就完不成了。那时候只好一个人都不放。我自认不是那么高尚的人,只好先救我弟再说。”
“回城的马车上,我老乡跟我说,碰巧这位所长刚好在‘天驱武士团’的中央团校里跟他是一个班的,认识。这才救了我下来。‘天驱武士团’你们都知道吧,那是我们胤国的立国之本,不过现在嘛,嘿嘿嘿。”
“回到燕都城里,天已经大黑了。我请老乡吃了顿饭,央求他明天再跑一趟,他说帮人帮到底,一口答应下来。”
“这就是第二天了,第三天早上,我的头疼的不行,不过也不可能去医院看,我弟弟还在号子里哪。打了车,叫上我老乡,往奴安总局开过去。到了总局,直接奔零处,零处又叫监军处,是奴安局里权力最大的一个处,他们的条子应该管用。可巧我们到的时候零处正好在开会。我们就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中午,可算是会开完了。你们不知道我那时头有多疼,又担心我弟弟那边已经给送走了。恨不得闯进去把人叫出来。当然我不敢。老天保佑,我老乡要等的人那天刚好在,也是他在团校的同学。他那个同学一听我说的经过,就说这事不归他管,要洗城分局的十三处的证明才行,十三处是管治安的,不过他可以帮忙写张条子。还托我老乡帮忙照应一下他女儿上重点私塾的事。我这位老乡当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拿着条子往洗城分局去,这回总算没什么波折,碰上那边十三处的一个女的,是副处长,人挺好的。看了条子,听我们说完,立刻放了只鸽子往白河去,问往徐州的车有没有发出。等了两袋烟的功夫,鸽子飞回来了。那女人取下纸条一看,就对我们俩说,赶快吧,你弟弟那拨今天下午发车,我跟你们一道去。”
“赶到白河收容所的时候,正好看见一辆大马车从收容所里开出来,车上依旧是看不见人,我有了昨天的教训,当然不敢再造次。可是你们知道的,这个心里急啊,万一我弟弟就在车上呢?我就站在路边大声喊我弟的名字‘赵成’,‘赵成’,车上没有人站起来。马车一直开远了。跟你们讲,几天折腾下来,就到马车看不见的那一刻,我真哭了,站在马路边上我就哭了,跟小孩似的。那个叫伤心啊,平日里你人模狗样觉得自己不错吧,真有了事才发现自己就是个废物,废物啊,你懂吗?废物就是帮不到谁,帮不到别人,也帮不到自己。你觉得自己就跟根草似的,什么风一来,一吹,你就折了。甭管你念过多少书,都没用,就是根草,风一吹,折了。”
“同行的那个女副处长跑过来教我闭嘴。她说已经跟收容所打过招呼了,我弟还在里面,这就进去领人。我才不哭了,就在外头等着。我让我那老乡去树荫下歇会儿,自己就站在收容所的门口等着。那个大太阳呀,回去后我脱皮脱了一个多月。那时候不觉得。过了好久,大门开了,我弟走出来了。他还好,好像没遭过罪的样子。我过去问他在里面怎么样,有没有受欺负,他说没事儿,挺好的。你们猜怎么着,我上去就给了他两巴掌。”
“不懂吧,告诉你们,我也不懂,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怎么就打我弟了。可能是不明白他怎么就挺好的。他给抓进去,我妈和我担了多大的心?到处去磕头求人,那时候谁要说,我能替你把你弟捞出来,你给我跪下就成。我告诉你们,我二话不说立马就给他跪下。好了,我弟这一出来,说挺好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委屈呀。”
“其实我弟在里面也不好过,他身上就几吊钱,前天晚上饿得不行了,买了包方便面,花光了。到出来两天时间,就吃了两馒头。不管饭?管,收容所发馒头,发下来就教东北人和山东人抢走了,吃不到嘴里。那两拨人还打架,打得很凶,我弟还算聪明,躲一边去。后来管事儿的进来,把皮带都收走了,都拎着裤子,就那,还打。我弟说他没挨欺负。反正他出来时眼镜是没了。那个女副处长进去的时候,他们遣返回徐州的人已经出来排队了,抱着脑袋蹲在地上。他听见有人在喊‘赵成’,‘赵成在吗’,一激动站起来,头晕眼花的,好玄没倒那儿。我跟我弟在那儿真是抱头痛哭哇,现在想想那么点破事,值得么?可那时就是忍不住,忍不住哇。”
“我们坐车回燕都城的时候,收容所外头还一大堆人哪。我还学么着那个要跟车给他妹妹送饭的年轻人在哪儿,周围看了一圈,没找着。我们就走了。”
“靠,孙子养的才他妈惦记钱哪,我是想把身上剩下的钱都给他,太他妈的惨了。唉......”
--------------------------------------------------
院子里沉默了半晌,没人说话。
“其实那些衙役们也不容易,你也别记恨他们”,坐在门口青石阶上的刘金策说话了,他原来当过休国的长门校尉,休国灭亡后流落到扬州城来,现在也在我们店当伙计。英雄气短啊。听他很伤感地说道:“哪儿没有这样的事?那些衙役们也是奉命而已,要是对你们好了,他们的饭碗就没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就成问题。实话说吧,我原来穿那身皮的时候,也干过这遣返的事,造孽啊。可不也得去干吗?皇上的旨意下来了,难不成你还违背了?”
“要照你这么说”,又有个伙计插嘴道,“那谁也没过错了,给你下命令的,朝廷上的人,也有他们的苦衷,往上数,顶了天了,皇帝老儿那儿说不定也有一大堆道理等着哪。”
“是啊是啊,这不成了笔糊涂账了么?”
“呵呵,这倒叫老朽想起个笑话来了”,靠着大槐树坐着的徐先生一晚上都没说话,临了终于开了口,“老朽在燕都也教过几年书。有一次啊,去家小饭馆吃饭,点了两个菜。等菜端上来了,嘿,菜里面有只蟑螂。老朽就不乐意啦。把跑堂的叫过来,问他这算什么事啊?要说那个跑堂的也真是机灵。他还理直气壮呢,一叉腰反问起我来,菜里头有蟑螂,你以为我愿意啊?”
“老朽一想,他愿意么?他大概不愿意。老朽就摇头”
“那跑堂的又问了,菜里头有蟑螂,你愿意么?”
“老朽一想,我愿意么?我这菜没法吃啦,我也不愿意啊,老朽就又摇头”
“那跑堂的又问了,菜里头有蟑螂,蟑螂愿意么?”
“老朽一想,蟑螂愿意么?蟑螂掉到菜汤里就死了啊,那蟑螂也不愿意啊,老朽只好又摇头”
“那跑堂的就得意了,说您看菜里头有蟑螂,我不愿意,是你也不愿意,这蟑螂也不愿意,大家都不愿意,可它就在那儿了,您还抱怨个什么劲哇。认命算了。”
满院子都是哄笑声,就听见徐先生正色道:“老朽讲这个笑话,是说这世上的事,不是将心比心可以说得通的。”
“那您老说怎么才能说得通呢?”
“呵呵,这个老朽就不知道喽,要知道也不在这里当账房先生喽。”
又是一阵哄笑声。
----------------------------------------------
天色已经全黑了,赵威结束了他捞人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地站起身来,往屋里走去。我手里的茶壶也空了。回过头要跟张进说话,发现他已经不在旁边。大概是去厨房吃饭了吧。我站起身来,向库房走去。
走到前廊拐角处,听见前面有两个人低低的说话声。我止住步子,凝神细听,前面说话的人,一个是赵威,另一个好象是...是张进。
听见张进说:“大哥,这钱你一定要收下。我后来到燕都找过你,没找到。燕都那么大。你弟弟我没见着,也没帮上。你的钱倒真是帮了我大忙,回徐州那一路,我自己身上带的根本不够。要不是你给我这五百吊,都不知道怎么回家。”
“钱的事你就不用再提了,我还特不好意思呢,没能把你妹也捞出来。怎么样,后来你把你妹接出来了吧。..... 你看我这话说的,当然是....”
“.......那天我在收容所等的不是我妹,她是和我一个村的,姓杨,跟我一道到燕都打工的。我俩打小就认识,后来到燕都,都不容易,就好上了。她被逮进去的时候,肚子里已经有了我们的孩子。我跟他们押送的车,送饭一直送到盐城,没到徐州......半路上她发了病,大出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没医生,等拐到盐城,送到医院里,人已经咽气了。我看着她咽气的,在路上..... ”
---------------------------------------------------
算完一天的账目,走到院子里,伙计们都已经睡下了,整个店铺静悄悄的。抬头看夜空,这里有燕都城看不到的明亮的星星。
后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