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考证的“中国”一词的用法有如下几种:
1。 京师,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2。 指汉民族所能够直接统治的地区,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又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3。 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如《三国志》:“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又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这一个称谓才正式成为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媒体上一般是指中国大陆。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