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天优 提交日期:2005-4-15 5:06:00
去年的今天改变了未婚女青年霍秋丽的一生。24岁的山东霍秋丽这天去未婚夫陈建超家帮忙,而此时的陈建超在河南打工,为婚礼赚钱。就在陈家,贫下中农的女儿霍秋丽忽然遭到几个身份不明的人绑架,到了目的地她才知道,是计划生育办要强行给她上环避孕。她哭着挣扎着,告诉郑衍香-党委副书记,计划生育办主任,她还是处女,还没有结婚。郑不由分说,叫几个人摁住霍秋丽,强行给她上了环。霍秋丽因处女膜的破裂流了不少血。郑又勒令要罚她4000元,她身上没钱,竟又下令将她与一条狗关在一起,关了五天。要不是她未婚夫陈建超得知后赶来营救,恐怕她还要被这样非法拘禁更长的日子。
据后来获得自由的霍秋丽说,被抓的不止她一人,在她前面有人,在她后面也有人被罚款,被强行上环。获自由后的霍秋丽长时间精神错乱。后来陈建超和霍秋丽去告郑衍香,但败诉,郑被判无罪。
我国实行计划人口政策20年,据说成功地减少了一亿人。但是是否有人探讨过这成就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对家庭的危害
有一年我有一个星期假,我决定去一矿区传播基督教。我发现那里有很多已婚青年都是单身在那里打工。他们为什么不带妻子呢?开始我以为是女青年不适合在矿区生活。后来我发现,有几个青年常去发廊找小姐。我问为什么不带老婆来?他们回答说,如果带老婆来,他们得每半年一起回去一次,证明没有怀孕。对于打工者来说,不要说来回的路费,只要想一想,你前脚走,后脚就有人把你的饭碗给端走了,他们敢离开吗?所以就只好将年轻的妻子放在家守活寡。打工者只能一年回去过一次短暂的正常家庭生活。
在外地打工的许多青年干脆不结婚,同居。
这个政策对许多青年家庭极为不利,甚至有时候会给一些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据说海外一些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将家庭利益放在经济利益之上。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被长时间派到外地工作,公司一定要支付他妻子同行的一切费用。(spirent诸君,我孤陋寡闻,说外国的事说错了请原谅。)
对女性的危害
不管是对是错,我国的国情与文化是,许多家庭都希望有个男孩。但在先行的政策作用下,头胎女婴有时候就被抛弃了。
几年前,我本人在昆明金星立交桥旁,一个高尚住宅区附近就曾拾到一个弃婴,我打电话110,二十分钟后来了辆警车将弃婴接走。警察告诉我,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都有。
在首都机场,或上海机场,几乎你每天都可以看见一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中国小女孩,这些小女孩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各个孤儿院领养的。有老外告诉我,领养一个费用是3万美圆。他们之所以愿意领养中国小孩,是因为以后没有官司打,不象在他们本国,有时候生母会反悔,将小孩抚养权又要回去。现在每年被外国人领养走的女孩不下一万名。
为什么中国有的父母亲忍心将自己的骨肉抛弃?难道他们的基因产生了突变?(据我观察,赞同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人口控制的人往往信奉进化论。)
据统计,现在女性要比男性少4000万。一方面我们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一方面,我们又大量出口女婴,我们的社会的良知何在?
生命伦理产生紊乱
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有时候八个月的胎儿也给强行堕了胎。我们知道六个月早产的婴孩都能存活。那么为什么八个月的胎儿就不是人,而如果他/她有幸或不幸地早出生了几个小时就是人了呢?生命究竟从何时开始?这个问题能由医生来决定吗?或者由生物进化论学者来定?
按照我国的法律,如果女囚犯被判死刑而又怀孕的话,要等到女囚犯将婴孩生下才执行枪决。这也就证明,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胎儿就是生命。
危害一个和谐的社会
中国的女性往往处于弱势。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常常以女性开刀。上面的霍秋丽的例子就说明了这点。
有一次,我去一个少数民族的山寨(我坦白交代,又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看到几个小孩在玩耍,我就去逗他们玩,忽然有个老年妇女说了几句话,马上来了几个年轻妈妈,将孩子抱着跑了。给我做向导的当地人告诉我,那老人家以为我是计划生育办的,所以叫年轻妈妈赶快躲起来。
当地人告诉我,有一次,民兵凌晨三点将山寨团团围住,然后将已婚已育的母亲押到山下,装上卡车,拖到县城做结扎。民兵们白天去过几次,但没有成效,因为他们一上山,母亲们就都藏起来了。
有人说,五十及六十年代社会治安好。但那是以什么为代价呢?那是以滥杀数百万所谓的反革命,以囚禁数十万知识分子为代价而取得的。今天的犯罪率是有上升,但我们愿意回到那个血腥的但治安好的社会去吗?今天社会的呼声要求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有人算了算,为此要增加几百个大法官和一大笔费用。但是为了避免错杀无辜,全社会已在形成共识,付再大的代价也值。今天有人建立数学建模,以此论证控制人口的必要性。数学建模是有必要的探讨的,但在冰冷数据的背后,我们是否知道一些其他的问题?为了不去侵犯女性的权利,为了婴孩,我们是否也愿意付出一点代价?
目前的政策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以经济为出发点,来让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好象是在说,你看,如果多了一亿人的话,那么现在本来有工作的那一亿人就会失业,就会饿死。切不说这种恐惧心理的荒唐,就算果真如此,那么为了女性和婴孩的人权,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我们是否愿意付出一点代价?这个代价最多也就是大家减少十分之一的收入,每个人拿出十分之一的钱就能养活多出来的一亿人,当然,这一亿人又不全是残疾人,我们的代价不会很大。有人问何亚福文章的意义,如果他的文章能告诉大家,多几个人并不是那么可怕,从而减少社会对人口的恐惧,从而女性,婴孩得到保护,则何亚福文章善大也。
去年的今天改变了未婚女青年霍秋丽的一生。24岁的山东霍秋丽这天去未婚夫陈建超家帮忙,而此时的陈建超在河南打工,为婚礼赚钱。就在陈家,贫下中农的女儿霍秋丽忽然遭到几个身份不明的人绑架,到了目的地她才知道,是计划生育办要强行给她上环避孕。她哭着挣扎着,告诉郑衍香-党委副书记,计划生育办主任,她还是处女,还没有结婚。郑不由分说,叫几个人摁住霍秋丽,强行给她上了环。霍秋丽因处女膜的破裂流了不少血。郑又勒令要罚她4000元,她身上没钱,竟又下令将她与一条狗关在一起,关了五天。要不是她未婚夫陈建超得知后赶来营救,恐怕她还要被这样非法拘禁更长的日子。
据后来获得自由的霍秋丽说,被抓的不止她一人,在她前面有人,在她后面也有人被罚款,被强行上环。获自由后的霍秋丽长时间精神错乱。后来陈建超和霍秋丽去告郑衍香,但败诉,郑被判无罪。
我国实行计划人口政策20年,据说成功地减少了一亿人。但是是否有人探讨过这成就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对家庭的危害
有一年我有一个星期假,我决定去一矿区传播基督教。我发现那里有很多已婚青年都是单身在那里打工。他们为什么不带妻子呢?开始我以为是女青年不适合在矿区生活。后来我发现,有几个青年常去发廊找小姐。我问为什么不带老婆来?他们回答说,如果带老婆来,他们得每半年一起回去一次,证明没有怀孕。对于打工者来说,不要说来回的路费,只要想一想,你前脚走,后脚就有人把你的饭碗给端走了,他们敢离开吗?所以就只好将年轻的妻子放在家守活寡。打工者只能一年回去过一次短暂的正常家庭生活。
在外地打工的许多青年干脆不结婚,同居。
这个政策对许多青年家庭极为不利,甚至有时候会给一些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据说海外一些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将家庭利益放在经济利益之上。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被长时间派到外地工作,公司一定要支付他妻子同行的一切费用。(spirent诸君,我孤陋寡闻,说外国的事说错了请原谅。)
对女性的危害
不管是对是错,我国的国情与文化是,许多家庭都希望有个男孩。但在先行的政策作用下,头胎女婴有时候就被抛弃了。
几年前,我本人在昆明金星立交桥旁,一个高尚住宅区附近就曾拾到一个弃婴,我打电话110,二十分钟后来了辆警车将弃婴接走。警察告诉我,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都有。
在首都机场,或上海机场,几乎你每天都可以看见一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中国小女孩,这些小女孩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各个孤儿院领养的。有老外告诉我,领养一个费用是3万美圆。他们之所以愿意领养中国小孩,是因为以后没有官司打,不象在他们本国,有时候生母会反悔,将小孩抚养权又要回去。现在每年被外国人领养走的女孩不下一万名。
为什么中国有的父母亲忍心将自己的骨肉抛弃?难道他们的基因产生了突变?(据我观察,赞同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人口控制的人往往信奉进化论。)
据统计,现在女性要比男性少4000万。一方面我们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一方面,我们又大量出口女婴,我们的社会的良知何在?
生命伦理产生紊乱
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有时候八个月的胎儿也给强行堕了胎。我们知道六个月早产的婴孩都能存活。那么为什么八个月的胎儿就不是人,而如果他/她有幸或不幸地早出生了几个小时就是人了呢?生命究竟从何时开始?这个问题能由医生来决定吗?或者由生物进化论学者来定?
按照我国的法律,如果女囚犯被判死刑而又怀孕的话,要等到女囚犯将婴孩生下才执行枪决。这也就证明,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胎儿就是生命。
危害一个和谐的社会
中国的女性往往处于弱势。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常常以女性开刀。上面的霍秋丽的例子就说明了这点。
有一次,我去一个少数民族的山寨(我坦白交代,又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看到几个小孩在玩耍,我就去逗他们玩,忽然有个老年妇女说了几句话,马上来了几个年轻妈妈,将孩子抱着跑了。给我做向导的当地人告诉我,那老人家以为我是计划生育办的,所以叫年轻妈妈赶快躲起来。
当地人告诉我,有一次,民兵凌晨三点将山寨团团围住,然后将已婚已育的母亲押到山下,装上卡车,拖到县城做结扎。民兵们白天去过几次,但没有成效,因为他们一上山,母亲们就都藏起来了。
有人说,五十及六十年代社会治安好。但那是以什么为代价呢?那是以滥杀数百万所谓的反革命,以囚禁数十万知识分子为代价而取得的。今天的犯罪率是有上升,但我们愿意回到那个血腥的但治安好的社会去吗?今天社会的呼声要求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有人算了算,为此要增加几百个大法官和一大笔费用。但是为了避免错杀无辜,全社会已在形成共识,付再大的代价也值。今天有人建立数学建模,以此论证控制人口的必要性。数学建模是有必要的探讨的,但在冰冷数据的背后,我们是否知道一些其他的问题?为了不去侵犯女性的权利,为了婴孩,我们是否也愿意付出一点代价?
目前的政策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以经济为出发点,来让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好象是在说,你看,如果多了一亿人的话,那么现在本来有工作的那一亿人就会失业,就会饿死。切不说这种恐惧心理的荒唐,就算果真如此,那么为了女性和婴孩的人权,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我们是否愿意付出一点代价?这个代价最多也就是大家减少十分之一的收入,每个人拿出十分之一的钱就能养活多出来的一亿人,当然,这一亿人又不全是残疾人,我们的代价不会很大。有人问何亚福文章的意义,如果他的文章能告诉大家,多几个人并不是那么可怕,从而减少社会对人口的恐惧,从而女性,婴孩得到保护,则何亚福文章善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