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8-13
- 消息
- 3,625
- 荣誉分数
- 39
- 声望点数
- 0
第一章 落地渥太华 文 / 笑言XY
至于世人,
他的年日如草一样。
他发旺如野地的花,
经风一吹,便归无有;
它的原处也不再认识它。
──《圣经》诗篇103:15-17
1
落地了!飞机停稳,舷窗外灯火通明,座舱里响起一片解安全带的噼哩啪啦声。这就是渥太华!加拿大的移民签证,照字面直译就叫“落地纸”。曹嘉文揣着这张纸,顾不上兴奋,随着鱼贯而行的人群走下飞机,脚步匆忙,却走得挺踏实,踌躇满志。
五月的夜,繁星布满苍穹,和煦的风,拂去他若有若无的旅尘。踏上这陌生的土地,曹嘉文心情奇好。可惜夜色太深,刚才飞机下降的时候,除了一片灯火,什么也看不清楚,他在心里可不止一次描绘过这座城市的模样。
一位拐弯抹角认识的朋友已经帮他订了旅馆。说是朋友,却压根儿就没见过,自然不能指望人家半夜三更来机场接他。他在机场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不言不语,闷着头帮他把两只巨大的行李箱、一个双肩背包和一只大塑料袋一股脑儿塞进了车后的行李厢。曹嘉文自己则抱着小皮箱坐到后座。司机接过他递过去的地址,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住处。
闹了半天,“旅馆”就是渥太华大学的学生宿舍。他来的时候也算赶巧,学校刚刚放假,校方精明得很,将学生驱逐,宿舍外租。他是到这里长期居留、落地生根的,大学宿舍显然不是久留之地,第二天他就开始满街找房子。
如絮的云在湛蓝的天幕上翻卷,层次分明,赏心悦目。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干净的天空,这才叫蓝天白云!看来加拿大头上“世界最佳居住国”的桂冠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尽管渥太华一年倒有半年是冬季,人们却并不在大街上领阳光的情,统统躲进了开着冷气的建筑。马路上行人稀少,偏僻一点儿的街道,又空旷又安静,如同一幅幅艺术风情照。曹嘉文走了没多远,身体就被臭汗均匀地包围起来。虽然他听说加拿大没有春天,脱了棉衣就穿背心儿,但还是没想到天会这么热。还有人更夸张,说加拿大是一个终年积雪的国家,往城外多走几步,没准儿就碰上一头北极熊。
他找到一家快餐店,直接进了卫生间。他把厕所小格子的门闩上,解开被汗水浸湿的腰带,内裤上缝有一圈暗袋,贴身藏着三万美元现金。他取下别针,抽出靠近身体的一张看了看,崭新的纸币变得软沓沓的,还好美国总统的画像容颜依旧。他松口气,决定先找银行把钱存起来。
蒙特利尔银行首先映入眼帘,他径直走进去,大模大样对柜员小姐说:“我想开一个帐户。”柜员小姐和蔼可亲,帮他填完必要的表格,问他今天要不要往新帐户存钱。他说当然要存,开户为的就是这个。小姐微笑着问:“那么曹先生您存多少呢?”他报了现金的数目,柜员小姐脸色微变:“曹先生,您请稍等,我去找经理审批。”说罢拿起材料走到后面。
出国的时候,曹嘉文本来准备把钱换成旅行支票,谁知到银行一问,手续费高得吓人,他不是公费出国,不吃那个亏,所以才有今天的尴尬。他正在发愁怎么把缠在腰上的美元体面地取出来,小姐已经款款走了回来,相当客气地盘问他现金的来历。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中国带来的啊!”但这回答显然不合小姐的胃口。说来说去,小姐说十分抱歉,您的信用度不够,恐怕我们不能为您开户。他莫名其妙,只好摇摇头,下意识地提提裤子走了出去。他来到丰业银行,照样被以礼拒之。他完全糊涂了,不明白银行为什么拒绝储户。
腰缠万贯四处看房真不是一回事儿,不出汗的时候他也捏一把汗。他四处奔走,从各处公寓大楼招租牌上抄电话号码,拿免费广告、还买《渥太华公民报》查租房广告。三天过后,他初步选定市中心的一套一卧室公寓,他挑的与其说是地段还不如说是租金。可恨的是,房产公司也说他没信用,不肯与他签订租约,一定要他找保人。曹嘉文上溯祖宗十八代都没一个住这儿的,哪儿来的保人?后来还是那位转弯抹角的朋友出面担保了他,房产公司这才同意跟他签一年租约,要他付一个月押金和一个月房租,两天后搬进去。
他租的公寓在一座四层小楼的顶层,房间不大,十分乾净,新换的木地板光可鉴人。厨房和客厅连成一体,这倒方便了懒惰的人。不过,他后来直懊悔当时没有细看卫生间,洗手池水龙头的水流细得让人失去耐心,开着倒像没有关紧。他不由想起一则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物广告,那还是许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
搬进公寓,四壁乳白,空气中还散发着新鲜的油漆味儿。他躺在那位拐弯抹角朋友送的床垫上,双手交叉,枕在脑袋下面,惬意的吹着口哨。毕竟是个安定的窝,满资本主义的。不像海外文学写的那么惨,好像一出国,就得关在黑乎乎的地下室,躺在潮湿的地板上,还兴奋得以为进了天堂。
他总算在渥太华唯一可以使用中文的银行──香港汇丰银行“解囊”,好歹开了个帐户,附加条件是存入一笔不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银行的业务经理操着费劲的粤式普通话给他解释,银行拒收大额现金是担心黑道人物洗钱。他身上没了现金,一下子自由许多,可见腰缠万贯并不总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2
渥太华地处加拿大东部,位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两大城市之间,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干线上。它是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却不见得是文化中心,更算不上经济中心,但渥太华西部,却是人称“北美硅谷”的高科技区。每年,大量的投资和大量的人才涌入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出乎曹嘉文意料之外,加拿大的首善之区并不热闹,远远赶不上北京的繁华。事实上,渥太华小得很,城市建筑既没有多伦多的现代,又没有蒙特利尔的古典,甚至连直飞中国的飞机都没有。不过住久了,自有一份舒适与亲切。一个城市很容易让人觉得舒适,却不见得让人感到亲切。曹嘉文还来不及体会这一切,他以后的日子还长,树挪死,人挪活,没准儿他还要挪到别的什么地方。反正到哪儿都一样,都不是自己的故土,到哪儿也都方便,没人要查户口。
曹嘉文选择渥太华出于很实际的考虑,他认为首都是政府机构云集的地方,而政府机构永远是计算机系统最大的用户,这一公理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曹嘉文在国内一直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拥有两张美国微软公司的专业认证。他开发的系统五花八门,涉及许多不同的行业。政府部门、电信、电力、运输、金融证券、酒店宾馆的信息管理系统他都熟悉,事实上他也就熟悉了这些行业的运作原理。这些知识不但保证了他的饭碗,也开阔了他的眼界,更重要的还是膨胀了他闯荡世界的信心。可惜那时他在国内四处闯荡的时候,老婆儿子总是留守在家。
安顿下来是硬道理,曹嘉文急于了解必需办理的各种手续。翻阅入境时移民官员派发的宣传材料,他试着拨打一家华人服务处的电话,不巧没有人接,电话铃响过四声以后,留言提示分别用英、法、粤、普通话四种语言各播放了一遍,真让他长了见识。后来,服务处的工作人员根据他的留言很负责地给他回了电话,约他去听新移民安家讲座。在那里,他了解到英语学校是新移民最好的社交场所。
加拿大政府为新移民开设的免费英语学校四处可见,有白班有夜班,学生凭落地证随时可以入学。这个随时可以具体到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教室里忽然闯进一条胡子拉茬的昂藏大汉,或者闪入一位婀娜多姿包着伊斯兰头巾的神秘女子。在这样的学校,学生往往比老师年长,各种肤色,各种装扮,形形色色,彼此都很随意。课堂上讨论起来,学生的见解比老师的还多。最活跃的应该算南斯拉夫人,尽管科索沃战争过去很久了,不知是不是心理上的暗示,总是觉得课堂上的南斯拉夫面孔越来越多。他们的语言也是拼音系列,比较接近英语,说起话来,虽带口音,却极流利。他们热情奔放,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极富感染力。看到他们,不难明白为什么南国会生出那么多喜欢指手画脚的足球教练。
“你好!中国人吗?”第一次课间休息,就有一个南方口音用中文跟他打招呼。曹嘉文抬头一看,原来是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中年男人,戴一副细边眼镜,中等身材,略为有点儿发福。
“你好!我叫曹嘉文,您怎么称呼?”
“不客气,我姓万,大家叫我老万。我是上海人,听口音你是北京来的?”“是啊!您听力不错!不过我可不是原装的北京人。”
这哥儿俩就这样随随便便开始了他们的友谊。曹嘉文问老万班上用什么教材,老万欺负老师听不懂中文,就在教室里比比划划地讲:“哪有什么教材?当天的报纸复印一段发给我们就算教材了。在这里当个老师真轻松,上课倒有一半时间做游戏。”曹嘉文一头雾水:“我还真有点儿不习惯,好像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这是他们的教学法,长期效果倒不一定比照本宣科差。他们不讲语法,也讲不来,一讲还准错!呵呵。”老万宽容地笑道,“你还没见更邪乎的,我太太那一班的老师,上课居然带着吉它,时不时弹唱一曲。”曹嘉文开个玩笑:“你这上海人不地道呀!满嘴北方词儿。”老万大大咧咧地说:“走南闯北多少年了,自然变得南腔北调。现在说话,不小心还要夹进几个英文单词,活该被人骂假洋鬼子。没法子,漂流在外,无根之木,无本之花,无所谓了。”
在这样的学校学习,与其说上英语课,不如说泡英语角。学生来源多样,成份复杂,有获博士学位的技术移民,也有几乎没有文化的难民。听班上的同学说英语绝对是一件累人的事儿,南斯拉夫口音、俄罗斯口音、印巴口音、日韩口音、非洲国家口音,反正没有一种口音是耳朵容易辨别的。各种口音配以各种肤色,相互混杂在一起,倒也天然成趣。于是,这学校就有一个额外的好处:不交学费,倒交朋友。
老万自来熟:“来多久了?”曹嘉文回答:“两周了。”老万呵呵笑道:“新同志嘛。技术移民?什么专业的?”曹嘉文觉得这样谈话太被动,就反问:“我搞计算机。您呢?”
“好专业,前途无量。”老万的笑容给人亲切感。他转而自嘲:“我惨得很。国内是搞新闻的,在这里恐怕要饿死。”老万几年前公派到英国作访问学者。他立刻申办加拿大移民,不出一年顺利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呆了几年,没遇到什么好机会,最近刚搬到渥太华。曹嘉文纳闷老万在英国呆过,英语已经很好,对加拿大又熟,干吗还来学英语。老万说闲在家里闷得慌,来上课还能聊聊天,认识几个朋友。
对曹嘉文来讲,老万就是万事通,活的百科全书。老万倒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知道的新闻旧事一股脑儿都炒给了曹嘉文,比如在什么地方拿免费中文报纸、去哪里看得到中文电影、买菜为什么要查当周的广告、怎样去学校开证明买学生月票等等,鸡零狗碎的,老万还真知道不少。
3
曹嘉文一装上电话,马上就找网络服务商开了一个因特网帐户。飞机上、出租车里他一直拎在手上的小皮箱里,装着他的笔记本电脑。这下,他小小的屏幕延伸到了无限的网络。很快,他的简历变成数码,通过因特网,存入了渥太华各大公司以及中介猎头公司的数据库。糟糕的是,发完简历,他把空余时间都贡献给了聊天室。国内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有时间放松自己。现在倒好,在聊天室化一个名,随意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曹嘉文课上聊,网上也聊,毫无防备就跌入了一个说话的兴奋期。经年地熬夜编写程序,无休止地接待怒气冲冲的用户,使他的性格一度乖张而又寡言,以至于难得回一次家,也会把家里的空气绷得紧张兮兮。妻子最终和他协议离婚,不能不归因于他回家少和脾气坏。
网上的聊天可以说毫无意义,纯粹是消磨时间。人免不了娱乐,上网既经济又安全,倒也适合胆小勤俭的他。聊得投机时,网上常有“美眉”对他飞个媚眼或抛个绣球什么的,他也乐呵呵地接住,却并不敢动心。他知道,网络与现实不在同一维空间,网上热热闹闹,网下依然故我,网络为情感提供了灰色地带,却不保证把它转化为生活的亮色,好比一本小说,不同的读者可以找到不同的共鸣点,但这已经与作者无关了。正因为他对谁都不上心,反倒结交了不少关系不远不近的网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街道两旁,吒紫嫣红,运河上下,彩船结队游行,正是一年一度的加拿大郁金香节。这个季节,渥太华格外漂亮,渥太华人也格外精神。收藏家们把关了一冬的老爷车开上街头,四处鸣笛,招摇过市。处处热热闹闹,人人喜气洋洋。曹嘉文被这热闹感染,精神振奋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发现这喜气是别人的,就象没结婚的人参加朋友的婚礼,开心是真的,开心过后的惆怅也是真的。他是史无前例地悠闲了,但这是虚假的悠闲,下岗的压力正慢慢加载到他的生活。找工作、查资料、聊天,他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网络成了他宣泄压力的出口。
他大量浏览网上的图书,频繁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无意中,他闯入了方杰中学的网站,那是他老家的母校。网站是去年建校一百周年大庆时起用的,当时他正忙一个电信项目,在南方几个城市之间穿梭。接到校庆通知时,已经错过了日期。他饶有兴趣地浏览这网站,竟发现著名校友录上赫然有他的名字。上面介绍他是中国软件行业知名人士、系统集成专家,拥有软件防毒、软件加密和汉字输入等多项专利。
循着校友录的“现住址”看下去,他居然真找到一个在加拿大的校友。他的目光向左移去,在姓名一栏看到了“何芳”这个名字。简介说何芳在英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移居加拿大,创办了一家网络通讯高科技公司,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曹嘉文看了发笑,心想这边的小公司还不一定有北京中关村的公司大,这位何执行官自然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恐怕每天都免不了亲自吃饭睡觉。
曹嘉文猛然想起大三的时候,弟弟嘉武趁暑假到北京找他玩,整天说他们的校花何芳如何如何出色,比曹嘉文那届的校花不知强了多少倍。最令弟弟倾慕的是在全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上,何芳还是高二的学生,居然就压过高三的选手,获得一等奖,出了大风头。弟弟那时还不屑地对他说,别看你也得过一等奖,那是因为你毕业太早,没有遇到何芳。曹嘉文笑笑说你都没听过我说英语,怎么就知道我比不过她?嘉武心向神往斩钉截铁地下了判断:反正她最棒。曹嘉文心想这个何芳八成就是那个何芳,他打开通讯录,把她的地址和电话记了下来。
何芳在加拿大多年,一定认识很多朋友,或许可以通过她找到工作机会。曹嘉文这样想着,拨通了何芳的电话。何芳在电话里相当客气,并没有怪罪他的冒昧,但也没有立刻为他介绍什么工作或朋友。只是当他报出自己的名字以后,何芳问他是不是曹嘉武的哥哥,她回忆说数学老师总是提起这个名字。曹嘉文是当年全市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的双料冠军,一直是学校用来激励学生的榜样。虽说第一次通话,他们却谈得相当投机,最后两人愉快地交换了伊妹儿。
至于世人,
他的年日如草一样。
他发旺如野地的花,
经风一吹,便归无有;
它的原处也不再认识它。
──《圣经》诗篇103:15-17
1
落地了!飞机停稳,舷窗外灯火通明,座舱里响起一片解安全带的噼哩啪啦声。这就是渥太华!加拿大的移民签证,照字面直译就叫“落地纸”。曹嘉文揣着这张纸,顾不上兴奋,随着鱼贯而行的人群走下飞机,脚步匆忙,却走得挺踏实,踌躇满志。
五月的夜,繁星布满苍穹,和煦的风,拂去他若有若无的旅尘。踏上这陌生的土地,曹嘉文心情奇好。可惜夜色太深,刚才飞机下降的时候,除了一片灯火,什么也看不清楚,他在心里可不止一次描绘过这座城市的模样。
一位拐弯抹角认识的朋友已经帮他订了旅馆。说是朋友,却压根儿就没见过,自然不能指望人家半夜三更来机场接他。他在机场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不言不语,闷着头帮他把两只巨大的行李箱、一个双肩背包和一只大塑料袋一股脑儿塞进了车后的行李厢。曹嘉文自己则抱着小皮箱坐到后座。司机接过他递过去的地址,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住处。
闹了半天,“旅馆”就是渥太华大学的学生宿舍。他来的时候也算赶巧,学校刚刚放假,校方精明得很,将学生驱逐,宿舍外租。他是到这里长期居留、落地生根的,大学宿舍显然不是久留之地,第二天他就开始满街找房子。
如絮的云在湛蓝的天幕上翻卷,层次分明,赏心悦目。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干净的天空,这才叫蓝天白云!看来加拿大头上“世界最佳居住国”的桂冠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尽管渥太华一年倒有半年是冬季,人们却并不在大街上领阳光的情,统统躲进了开着冷气的建筑。马路上行人稀少,偏僻一点儿的街道,又空旷又安静,如同一幅幅艺术风情照。曹嘉文走了没多远,身体就被臭汗均匀地包围起来。虽然他听说加拿大没有春天,脱了棉衣就穿背心儿,但还是没想到天会这么热。还有人更夸张,说加拿大是一个终年积雪的国家,往城外多走几步,没准儿就碰上一头北极熊。
他找到一家快餐店,直接进了卫生间。他把厕所小格子的门闩上,解开被汗水浸湿的腰带,内裤上缝有一圈暗袋,贴身藏着三万美元现金。他取下别针,抽出靠近身体的一张看了看,崭新的纸币变得软沓沓的,还好美国总统的画像容颜依旧。他松口气,决定先找银行把钱存起来。
蒙特利尔银行首先映入眼帘,他径直走进去,大模大样对柜员小姐说:“我想开一个帐户。”柜员小姐和蔼可亲,帮他填完必要的表格,问他今天要不要往新帐户存钱。他说当然要存,开户为的就是这个。小姐微笑着问:“那么曹先生您存多少呢?”他报了现金的数目,柜员小姐脸色微变:“曹先生,您请稍等,我去找经理审批。”说罢拿起材料走到后面。
出国的时候,曹嘉文本来准备把钱换成旅行支票,谁知到银行一问,手续费高得吓人,他不是公费出国,不吃那个亏,所以才有今天的尴尬。他正在发愁怎么把缠在腰上的美元体面地取出来,小姐已经款款走了回来,相当客气地盘问他现金的来历。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中国带来的啊!”但这回答显然不合小姐的胃口。说来说去,小姐说十分抱歉,您的信用度不够,恐怕我们不能为您开户。他莫名其妙,只好摇摇头,下意识地提提裤子走了出去。他来到丰业银行,照样被以礼拒之。他完全糊涂了,不明白银行为什么拒绝储户。
腰缠万贯四处看房真不是一回事儿,不出汗的时候他也捏一把汗。他四处奔走,从各处公寓大楼招租牌上抄电话号码,拿免费广告、还买《渥太华公民报》查租房广告。三天过后,他初步选定市中心的一套一卧室公寓,他挑的与其说是地段还不如说是租金。可恨的是,房产公司也说他没信用,不肯与他签订租约,一定要他找保人。曹嘉文上溯祖宗十八代都没一个住这儿的,哪儿来的保人?后来还是那位转弯抹角的朋友出面担保了他,房产公司这才同意跟他签一年租约,要他付一个月押金和一个月房租,两天后搬进去。
他租的公寓在一座四层小楼的顶层,房间不大,十分乾净,新换的木地板光可鉴人。厨房和客厅连成一体,这倒方便了懒惰的人。不过,他后来直懊悔当时没有细看卫生间,洗手池水龙头的水流细得让人失去耐心,开着倒像没有关紧。他不由想起一则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物广告,那还是许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
搬进公寓,四壁乳白,空气中还散发着新鲜的油漆味儿。他躺在那位拐弯抹角朋友送的床垫上,双手交叉,枕在脑袋下面,惬意的吹着口哨。毕竟是个安定的窝,满资本主义的。不像海外文学写的那么惨,好像一出国,就得关在黑乎乎的地下室,躺在潮湿的地板上,还兴奋得以为进了天堂。
他总算在渥太华唯一可以使用中文的银行──香港汇丰银行“解囊”,好歹开了个帐户,附加条件是存入一笔不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银行的业务经理操着费劲的粤式普通话给他解释,银行拒收大额现金是担心黑道人物洗钱。他身上没了现金,一下子自由许多,可见腰缠万贯并不总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2
渥太华地处加拿大东部,位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两大城市之间,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干线上。它是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却不见得是文化中心,更算不上经济中心,但渥太华西部,却是人称“北美硅谷”的高科技区。每年,大量的投资和大量的人才涌入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出乎曹嘉文意料之外,加拿大的首善之区并不热闹,远远赶不上北京的繁华。事实上,渥太华小得很,城市建筑既没有多伦多的现代,又没有蒙特利尔的古典,甚至连直飞中国的飞机都没有。不过住久了,自有一份舒适与亲切。一个城市很容易让人觉得舒适,却不见得让人感到亲切。曹嘉文还来不及体会这一切,他以后的日子还长,树挪死,人挪活,没准儿他还要挪到别的什么地方。反正到哪儿都一样,都不是自己的故土,到哪儿也都方便,没人要查户口。
曹嘉文选择渥太华出于很实际的考虑,他认为首都是政府机构云集的地方,而政府机构永远是计算机系统最大的用户,这一公理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曹嘉文在国内一直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拥有两张美国微软公司的专业认证。他开发的系统五花八门,涉及许多不同的行业。政府部门、电信、电力、运输、金融证券、酒店宾馆的信息管理系统他都熟悉,事实上他也就熟悉了这些行业的运作原理。这些知识不但保证了他的饭碗,也开阔了他的眼界,更重要的还是膨胀了他闯荡世界的信心。可惜那时他在国内四处闯荡的时候,老婆儿子总是留守在家。
安顿下来是硬道理,曹嘉文急于了解必需办理的各种手续。翻阅入境时移民官员派发的宣传材料,他试着拨打一家华人服务处的电话,不巧没有人接,电话铃响过四声以后,留言提示分别用英、法、粤、普通话四种语言各播放了一遍,真让他长了见识。后来,服务处的工作人员根据他的留言很负责地给他回了电话,约他去听新移民安家讲座。在那里,他了解到英语学校是新移民最好的社交场所。
加拿大政府为新移民开设的免费英语学校四处可见,有白班有夜班,学生凭落地证随时可以入学。这个随时可以具体到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教室里忽然闯进一条胡子拉茬的昂藏大汉,或者闪入一位婀娜多姿包着伊斯兰头巾的神秘女子。在这样的学校,学生往往比老师年长,各种肤色,各种装扮,形形色色,彼此都很随意。课堂上讨论起来,学生的见解比老师的还多。最活跃的应该算南斯拉夫人,尽管科索沃战争过去很久了,不知是不是心理上的暗示,总是觉得课堂上的南斯拉夫面孔越来越多。他们的语言也是拼音系列,比较接近英语,说起话来,虽带口音,却极流利。他们热情奔放,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极富感染力。看到他们,不难明白为什么南国会生出那么多喜欢指手画脚的足球教练。
“你好!中国人吗?”第一次课间休息,就有一个南方口音用中文跟他打招呼。曹嘉文抬头一看,原来是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中年男人,戴一副细边眼镜,中等身材,略为有点儿发福。
“你好!我叫曹嘉文,您怎么称呼?”
“不客气,我姓万,大家叫我老万。我是上海人,听口音你是北京来的?”“是啊!您听力不错!不过我可不是原装的北京人。”
这哥儿俩就这样随随便便开始了他们的友谊。曹嘉文问老万班上用什么教材,老万欺负老师听不懂中文,就在教室里比比划划地讲:“哪有什么教材?当天的报纸复印一段发给我们就算教材了。在这里当个老师真轻松,上课倒有一半时间做游戏。”曹嘉文一头雾水:“我还真有点儿不习惯,好像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这是他们的教学法,长期效果倒不一定比照本宣科差。他们不讲语法,也讲不来,一讲还准错!呵呵。”老万宽容地笑道,“你还没见更邪乎的,我太太那一班的老师,上课居然带着吉它,时不时弹唱一曲。”曹嘉文开个玩笑:“你这上海人不地道呀!满嘴北方词儿。”老万大大咧咧地说:“走南闯北多少年了,自然变得南腔北调。现在说话,不小心还要夹进几个英文单词,活该被人骂假洋鬼子。没法子,漂流在外,无根之木,无本之花,无所谓了。”
在这样的学校学习,与其说上英语课,不如说泡英语角。学生来源多样,成份复杂,有获博士学位的技术移民,也有几乎没有文化的难民。听班上的同学说英语绝对是一件累人的事儿,南斯拉夫口音、俄罗斯口音、印巴口音、日韩口音、非洲国家口音,反正没有一种口音是耳朵容易辨别的。各种口音配以各种肤色,相互混杂在一起,倒也天然成趣。于是,这学校就有一个额外的好处:不交学费,倒交朋友。
老万自来熟:“来多久了?”曹嘉文回答:“两周了。”老万呵呵笑道:“新同志嘛。技术移民?什么专业的?”曹嘉文觉得这样谈话太被动,就反问:“我搞计算机。您呢?”
“好专业,前途无量。”老万的笑容给人亲切感。他转而自嘲:“我惨得很。国内是搞新闻的,在这里恐怕要饿死。”老万几年前公派到英国作访问学者。他立刻申办加拿大移民,不出一年顺利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呆了几年,没遇到什么好机会,最近刚搬到渥太华。曹嘉文纳闷老万在英国呆过,英语已经很好,对加拿大又熟,干吗还来学英语。老万说闲在家里闷得慌,来上课还能聊聊天,认识几个朋友。
对曹嘉文来讲,老万就是万事通,活的百科全书。老万倒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知道的新闻旧事一股脑儿都炒给了曹嘉文,比如在什么地方拿免费中文报纸、去哪里看得到中文电影、买菜为什么要查当周的广告、怎样去学校开证明买学生月票等等,鸡零狗碎的,老万还真知道不少。
3
曹嘉文一装上电话,马上就找网络服务商开了一个因特网帐户。飞机上、出租车里他一直拎在手上的小皮箱里,装着他的笔记本电脑。这下,他小小的屏幕延伸到了无限的网络。很快,他的简历变成数码,通过因特网,存入了渥太华各大公司以及中介猎头公司的数据库。糟糕的是,发完简历,他把空余时间都贡献给了聊天室。国内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有时间放松自己。现在倒好,在聊天室化一个名,随意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曹嘉文课上聊,网上也聊,毫无防备就跌入了一个说话的兴奋期。经年地熬夜编写程序,无休止地接待怒气冲冲的用户,使他的性格一度乖张而又寡言,以至于难得回一次家,也会把家里的空气绷得紧张兮兮。妻子最终和他协议离婚,不能不归因于他回家少和脾气坏。
网上的聊天可以说毫无意义,纯粹是消磨时间。人免不了娱乐,上网既经济又安全,倒也适合胆小勤俭的他。聊得投机时,网上常有“美眉”对他飞个媚眼或抛个绣球什么的,他也乐呵呵地接住,却并不敢动心。他知道,网络与现实不在同一维空间,网上热热闹闹,网下依然故我,网络为情感提供了灰色地带,却不保证把它转化为生活的亮色,好比一本小说,不同的读者可以找到不同的共鸣点,但这已经与作者无关了。正因为他对谁都不上心,反倒结交了不少关系不远不近的网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街道两旁,吒紫嫣红,运河上下,彩船结队游行,正是一年一度的加拿大郁金香节。这个季节,渥太华格外漂亮,渥太华人也格外精神。收藏家们把关了一冬的老爷车开上街头,四处鸣笛,招摇过市。处处热热闹闹,人人喜气洋洋。曹嘉文被这热闹感染,精神振奋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发现这喜气是别人的,就象没结婚的人参加朋友的婚礼,开心是真的,开心过后的惆怅也是真的。他是史无前例地悠闲了,但这是虚假的悠闲,下岗的压力正慢慢加载到他的生活。找工作、查资料、聊天,他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网络成了他宣泄压力的出口。
他大量浏览网上的图书,频繁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无意中,他闯入了方杰中学的网站,那是他老家的母校。网站是去年建校一百周年大庆时起用的,当时他正忙一个电信项目,在南方几个城市之间穿梭。接到校庆通知时,已经错过了日期。他饶有兴趣地浏览这网站,竟发现著名校友录上赫然有他的名字。上面介绍他是中国软件行业知名人士、系统集成专家,拥有软件防毒、软件加密和汉字输入等多项专利。
循着校友录的“现住址”看下去,他居然真找到一个在加拿大的校友。他的目光向左移去,在姓名一栏看到了“何芳”这个名字。简介说何芳在英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移居加拿大,创办了一家网络通讯高科技公司,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曹嘉文看了发笑,心想这边的小公司还不一定有北京中关村的公司大,这位何执行官自然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恐怕每天都免不了亲自吃饭睡觉。
曹嘉文猛然想起大三的时候,弟弟嘉武趁暑假到北京找他玩,整天说他们的校花何芳如何如何出色,比曹嘉文那届的校花不知强了多少倍。最令弟弟倾慕的是在全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上,何芳还是高二的学生,居然就压过高三的选手,获得一等奖,出了大风头。弟弟那时还不屑地对他说,别看你也得过一等奖,那是因为你毕业太早,没有遇到何芳。曹嘉文笑笑说你都没听过我说英语,怎么就知道我比不过她?嘉武心向神往斩钉截铁地下了判断:反正她最棒。曹嘉文心想这个何芳八成就是那个何芳,他打开通讯录,把她的地址和电话记了下来。
何芳在加拿大多年,一定认识很多朋友,或许可以通过她找到工作机会。曹嘉文这样想着,拨通了何芳的电话。何芳在电话里相当客气,并没有怪罪他的冒昧,但也没有立刻为他介绍什么工作或朋友。只是当他报出自己的名字以后,何芳问他是不是曹嘉武的哥哥,她回忆说数学老师总是提起这个名字。曹嘉文是当年全市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的双料冠军,一直是学校用来激励学生的榜样。虽说第一次通话,他们却谈得相当投机,最后两人愉快地交换了伊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