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乌鸦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4-09-07
- 消息
- 4,276
- 荣誉分数
- 58
- 声望点数
- 0
来自 http://bbs.ttcen.com/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一部游戏《仙剑》,走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三个经典死亡瞬间(彩依、月如、灵儿)。而一部电视剧《仙剑》,看下来只记得那一张张执着的女人的脸,无数段可有可无的爱情演绎,把剧情成功转化为一部牵人心肠的烈女传。
说起《仙剑》,想必所有在中国长大,目前习惯于电脑的年轻人都玩过。把它改编成电视剧,说是期待无限,期待的也不过是几张定妆照。广大fans对仙剑人物的心情就像动画迷看cosplay一样,他们演成什么样都无所谓,只要把大情节表现出来,再适当小感人一下,就够了。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小小自娱自乐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电视剧要在电视上播放,给广大乡亲父老,黄发垂髫,以及永远没有梦想感的赞助商看。所以那个天马行空的故事必须收敛,故事主题要明确健康(光有“爱”是不行的哦),妖魔鬼怪要尽量简化,老弱病残人士难于理解的情节要拖几天戏解释清楚,RPG里不可缺少的支线敌人也要一路串进故事。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仁义道德的最终Boss,感情错综复杂的大小主人公,以及一大堆正邪不明的群众演员。在这个大熔炉里面,老fans剥茧抽丝,找出几个大家熟知的游戏人物,评赏他们的cosplay show,这份真情实在很可贵了。而更多的游戏fans,在听说最后的“爱无限”时就望风而逃,再也没有看下去,这也是可以理解。
平心而论,《仙剑》的宏观剧情比较失败,无论编剧怎样试图融入更多的流行元素,也难掩其琼瑶二叔的真实身份。别的不说,光是大大小小的角色,对于“爱”和“道”的喋喋不休的大讨论,就够把这锅杂汤当老鼠药倒掉。拜月叔叔发达的泪腺,灵儿妹妹Loli般的举止,无处不在的拜月教众和他们撕下脸皮的动作,都让人有踩在他们脸上的冲动。然而,琼瑶二叔没有侮蔑琼瑶之名,一把抓住了《仙剑》的要害,在另一方面没有让这部剧完全烂掉。游戏《仙剑》(DOS)的企划并不是最好的,它的单线情节制造了无数BUG,它的人物脸谱都像病入膏肓,它的单薄故事不得不用堪称世界之最的迷宫森林填充……但是它仍然雄踞RPG游戏宝座千秋万代,它仍然维持着只有自己能超越自己的神话,个中原因就是,它抓着所有人的一条软肋使劲挠,那个所谓的――情。
洋洋洒洒的鸿篇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剧情几乎不用多看,李逍遥一定风流多情,赵灵儿必然单纯伟大,林月如当然像中国历史上前仆后继追求爱情的富家小姐们一样,刁蛮任性,爱好打架骂人和走江湖(不过拜月教主让人跌破眼镜)。反而是那些游戏中占山为王的妖魔鬼怪们,在电视中不能照原样跳出来就打,于是他们都被编上了故事,更值得期待。从一开始那个痴傻深情的狐妖开始,主人公们的情节就变成了煮过头的清汤面,又烂又长。
狐妖和她的夫君一同修炼了千年,因其夫君元神被逍遥打散,她用百年道行将夫君元神聚集,却又被逍遥摔烂(造孽啊)。于是她承受不了打击,自绝于剑下。
金蟾鬼母是我期待的一个角色,因为她在游戏中貌似是个美女。当古典派美女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把天下男人都杀死”,那她一定有一个恶俗且能满足一些人(比如在下)恶俗品味的故事,将在临死前合盘托出。于是不出所料的,那是一个关于负心人的故事,而那个负心人在惨绝人寰的音乐中,趁乱把痴女子杀死了。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旁边那个做工粗糙的小蛤蟆精,以及它一口一个“娘亲”喊着不是它娘的丑女人。
扬州女飞贼的主人公是个女人,而非女妖,不过她炼丹施法的行为也可归于妖道。这段剧情繁琐无当,最后果不其然,也和一个男人有关。当那个男人的尸体从黑暗的屋里显现出时,我就想起黎明演的那个鬼片,《三更》里的“回家”。
林林总总,还有众望所归的彩依,最大的妖神灵儿,等等等等。边看边猜测,难道这编剧学了李碧华的糟粕,哪里弄来这么多“女人痴情,男人无情”的故事?那一声声充满复古情调的“相公”呼唤,夹杂在无望又不肯放弃的爱情鸡肋里,充满了这部主题不明的中唐烈女传。近几年来,东亚的影视编剧走和好莱坞相反的道道,十分流行正邪颠覆的社会思辩。如一拍再拍的金庸后期小说,《倩女幽魂》电视版,经久不衰的《白蛇传》等。想起游戏里曾用500大文买的一句话:“魔非魔,道非道,善恶在人心。”妖魔鬼怪,纵然天赋异秉,也不像人类一般诡计多端。狐妖傻乎乎地说:“我们相亲相爱了几百年,人类几十年的感情算什么?”如果她是个人类,必有闺中好友良言相劝:“几百年又算什么,也许明天就变心。”然而她的蛇妖相公最终也没变心,因为他也是个傻乎乎的妖怪。两只傻乎乎的妖怪,手拉手居住在山林里,相濡相沫,过了好几百年,又好几百年……
也许因为这是人类写的故事,生活着好好的动物妖魔,非要双双修炼成人不可,然后走到人类社会,被嘲笑欺骗,然后一起死的很惨。另一方面,因为人类希罕读书人,这些妖魔鬼怪也必须钟意读书人不可。于是从唐传奇到清小说,读书人必是妖冶狐仙魅惑的首选,而那些读书人却往往不为瓦全,宁肯鱼死网破也要辜负小妖怪。故事多了,劳动人民总结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因为那些读书人,是狡猾的人类中最狡猾的一群,他们编造花前月下,却不完成海誓山盟;他们编造妖精的存在,却不给妖精好结局。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狐仙怪呢?如果都是读书人编造来的,那鬼狐仙怪的痴情也是编造来的吗?是被编造的妖精,完成了作者的爱情理想?还是文人的爱情神话,诱惑那些单纯的妖魔?
仿佛又看到张曼玉演绎的那个美艳妩媚的小青,黯然念出那句独白:
“我来到世间,却被世人所误。我只道人间有情,然而情为何物?”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一部游戏《仙剑》,走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三个经典死亡瞬间(彩依、月如、灵儿)。而一部电视剧《仙剑》,看下来只记得那一张张执着的女人的脸,无数段可有可无的爱情演绎,把剧情成功转化为一部牵人心肠的烈女传。
说起《仙剑》,想必所有在中国长大,目前习惯于电脑的年轻人都玩过。把它改编成电视剧,说是期待无限,期待的也不过是几张定妆照。广大fans对仙剑人物的心情就像动画迷看cosplay一样,他们演成什么样都无所谓,只要把大情节表现出来,再适当小感人一下,就够了。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小小自娱自乐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电视剧要在电视上播放,给广大乡亲父老,黄发垂髫,以及永远没有梦想感的赞助商看。所以那个天马行空的故事必须收敛,故事主题要明确健康(光有“爱”是不行的哦),妖魔鬼怪要尽量简化,老弱病残人士难于理解的情节要拖几天戏解释清楚,RPG里不可缺少的支线敌人也要一路串进故事。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仁义道德的最终Boss,感情错综复杂的大小主人公,以及一大堆正邪不明的群众演员。在这个大熔炉里面,老fans剥茧抽丝,找出几个大家熟知的游戏人物,评赏他们的cosplay show,这份真情实在很可贵了。而更多的游戏fans,在听说最后的“爱无限”时就望风而逃,再也没有看下去,这也是可以理解。
平心而论,《仙剑》的宏观剧情比较失败,无论编剧怎样试图融入更多的流行元素,也难掩其琼瑶二叔的真实身份。别的不说,光是大大小小的角色,对于“爱”和“道”的喋喋不休的大讨论,就够把这锅杂汤当老鼠药倒掉。拜月叔叔发达的泪腺,灵儿妹妹Loli般的举止,无处不在的拜月教众和他们撕下脸皮的动作,都让人有踩在他们脸上的冲动。然而,琼瑶二叔没有侮蔑琼瑶之名,一把抓住了《仙剑》的要害,在另一方面没有让这部剧完全烂掉。游戏《仙剑》(DOS)的企划并不是最好的,它的单线情节制造了无数BUG,它的人物脸谱都像病入膏肓,它的单薄故事不得不用堪称世界之最的迷宫森林填充……但是它仍然雄踞RPG游戏宝座千秋万代,它仍然维持着只有自己能超越自己的神话,个中原因就是,它抓着所有人的一条软肋使劲挠,那个所谓的――情。
洋洋洒洒的鸿篇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剧情几乎不用多看,李逍遥一定风流多情,赵灵儿必然单纯伟大,林月如当然像中国历史上前仆后继追求爱情的富家小姐们一样,刁蛮任性,爱好打架骂人和走江湖(不过拜月教主让人跌破眼镜)。反而是那些游戏中占山为王的妖魔鬼怪们,在电视中不能照原样跳出来就打,于是他们都被编上了故事,更值得期待。从一开始那个痴傻深情的狐妖开始,主人公们的情节就变成了煮过头的清汤面,又烂又长。
狐妖和她的夫君一同修炼了千年,因其夫君元神被逍遥打散,她用百年道行将夫君元神聚集,却又被逍遥摔烂(造孽啊)。于是她承受不了打击,自绝于剑下。
金蟾鬼母是我期待的一个角色,因为她在游戏中貌似是个美女。当古典派美女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把天下男人都杀死”,那她一定有一个恶俗且能满足一些人(比如在下)恶俗品味的故事,将在临死前合盘托出。于是不出所料的,那是一个关于负心人的故事,而那个负心人在惨绝人寰的音乐中,趁乱把痴女子杀死了。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旁边那个做工粗糙的小蛤蟆精,以及它一口一个“娘亲”喊着不是它娘的丑女人。
扬州女飞贼的主人公是个女人,而非女妖,不过她炼丹施法的行为也可归于妖道。这段剧情繁琐无当,最后果不其然,也和一个男人有关。当那个男人的尸体从黑暗的屋里显现出时,我就想起黎明演的那个鬼片,《三更》里的“回家”。
林林总总,还有众望所归的彩依,最大的妖神灵儿,等等等等。边看边猜测,难道这编剧学了李碧华的糟粕,哪里弄来这么多“女人痴情,男人无情”的故事?那一声声充满复古情调的“相公”呼唤,夹杂在无望又不肯放弃的爱情鸡肋里,充满了这部主题不明的中唐烈女传。近几年来,东亚的影视编剧走和好莱坞相反的道道,十分流行正邪颠覆的社会思辩。如一拍再拍的金庸后期小说,《倩女幽魂》电视版,经久不衰的《白蛇传》等。想起游戏里曾用500大文买的一句话:“魔非魔,道非道,善恶在人心。”妖魔鬼怪,纵然天赋异秉,也不像人类一般诡计多端。狐妖傻乎乎地说:“我们相亲相爱了几百年,人类几十年的感情算什么?”如果她是个人类,必有闺中好友良言相劝:“几百年又算什么,也许明天就变心。”然而她的蛇妖相公最终也没变心,因为他也是个傻乎乎的妖怪。两只傻乎乎的妖怪,手拉手居住在山林里,相濡相沫,过了好几百年,又好几百年……
也许因为这是人类写的故事,生活着好好的动物妖魔,非要双双修炼成人不可,然后走到人类社会,被嘲笑欺骗,然后一起死的很惨。另一方面,因为人类希罕读书人,这些妖魔鬼怪也必须钟意读书人不可。于是从唐传奇到清小说,读书人必是妖冶狐仙魅惑的首选,而那些读书人却往往不为瓦全,宁肯鱼死网破也要辜负小妖怪。故事多了,劳动人民总结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因为那些读书人,是狡猾的人类中最狡猾的一群,他们编造花前月下,却不完成海誓山盟;他们编造妖精的存在,却不给妖精好结局。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狐仙怪呢?如果都是读书人编造来的,那鬼狐仙怪的痴情也是编造来的吗?是被编造的妖精,完成了作者的爱情理想?还是文人的爱情神话,诱惑那些单纯的妖魔?
仿佛又看到张曼玉演绎的那个美艳妩媚的小青,黯然念出那句独白:
“我来到世间,却被世人所误。我只道人间有情,然而情为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