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的总印象来

laowantong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7-13
消息
29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zt]
从国内回到加拿大已一个多月了,建有了充足的时间整理出这次回国的总印象来。那么这次建回国的总印象是什么呢?建要说:十多年以前,建移居加拿大是个很简单的决定;要是在今天,建的决定会变得复杂多了。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那年从北京迁移加拿大时,是为了追求更舒适、更有激情的生活;换句话说,是为了在挣多点钱的同时寻找感觉上的兴奋点(英文词excitement 更准确)。

十多年前,建在加拿大挣的一点小钱,在国内便算大钱了。可是今天情况,则完全颠倒了过来。建的大学同学中,去了国外的三分之一,十年前是个专业人士,十年后大都还是个专业人士。留在国内的,大部分发了财、当了官、成了大买办;剩下的几位挣的也不少,又大都成了单位里的带头人,比在国外的过得还是更爽。

至于说感觉上的兴奋点(excitement),十多年前刚到加拿大时,看着温哥华、多伦多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建是何等地感慨。现在建看着上海浦东、南京路的高层建筑,建觉得温哥华、多伦多市区像个小树林,而上海市中心则是滔滔林海。十多年前开始体验加拿大城市里的酒吧夜生活时,建觉得颇为新奇。如今夜游北京什刹海的酒吧水城,建则觉得国外酒吧夜生活的热闹气氛得小一个数量级。

建的一在北京工作的家人,最近周游了东京、纽约、伦敦和巴黎,告诉建他越来越觉得外国的大城市没什么看头了;国内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反而更现代化。一个与建同机的加拿大人,也觉得上海浦东机场要比纽约肯尼迪机场更气派。

在北京与大学同学的聚会上,听着国内的老哥们大侃名酒、酷车和成亿的大生意,建不禁暗自感叹:多年前建从乡下来到北京,很有思想跟不上形势的感觉;等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加拿大安顿下来了,回到北京又觉得自己的思想落后了一大步!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光发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发生在建的故乡华中的中小城市。像这一带其他城镇一样,建的省城、市(地区)城,这些年都变成了尘埃滚滚的施工工地。在加拿大常听说中国的沿海地带是一片巨大的工地,建现在看到这一大工地已经扩展到中国的内陆。为了赶上中国的这一新的发展浪潮,建的家乡一些在上海、深圳挣了钱的商人,正开始转移到华中这个新的“战场”,企望挣更大的钱。

这次回国,最让建欣喜的是,过去很贫穷的建长大的华中农村,这十多年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建在村子里还有三十几个亲人。且不提打手机、坐出租车、出游大都市这些新鲜事,看见亲人们平日可以象从前过年一样,吃鱼肉,穿新衣,又不干重活,建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总的来说,不管问题有多少,中国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真正的大跃进。这一大跃进的速度和规模,超出了建和任何人的想象力。在为中国和国内的家人、朋友庆幸的同时,建常常为自己留居北美、完全置身于这一历史进程之外,而有着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建觉得生命真像一部曲折迂回的影片 …… 考大学、分大机关、出国,建和自己很多的同辈一样,仿佛总想当一个生命中的冲浪者、不断地追逐时代的大潮(或者说寻找时代感觉上的兴奋点 /excitement)。等到建被上一次的时代大潮推上了太平洋的东岸,徘徊于海滩稍作休息之时,新时代的大潮已迅速转移到了太平洋的西岸,将建远远地、永久地甩在了后面。
 
Well-written (-said)!
 
顶一顶.

最初由 laowantong 发布
从国内回到加拿大已一个多月了,建有了充足的时间整理出这次回国的总印象来。那么这次建回国的总印象是什么呢?建要说:十多年以前,建移居加拿大是个很简单的决定;要是在今天,建的决定会变得复杂多了。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那年从北京迁移加拿大时,是为了追求更舒适、更有激情的生活;换句话说,是为了在挣多点钱的同时寻找感觉上的兴奋点(英文词excitement 更准确)。

十多年前,建在加拿大挣的一点小钱,在国内便算大钱了。可是今天情况,则完全颠倒了过来。建的大学同学中,去了国外的三分之一,十年前是个专业人士,十年后大都还是个专业人士。留在国内的,大部分发了财、当了官、成了大买办;剩下的几位挣的也不少,又大都成了单位里的带头人,比在国外的过得还是更爽。

至于说感觉上的兴奋点(excitement),十多年前刚到加拿大时,看着温哥华、多伦多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建是何等地感慨。现在建看着上海浦东、南京路的高层建筑,建觉得温哥华、多伦多市区像个小树林,而上海市中心则是滔滔林海。十多年前开始体验加拿大城市里的酒吧夜生活时,建觉得颇为新奇。如今夜游北京什刹海的酒吧水城,建则觉得国外酒吧夜生活的热闹气氛得小一个数量级。

建的一在北京工作的家人,最近周游了东京、纽约、伦敦和巴黎,告诉建他越来越觉得外国的大城市没什么看头了;国内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反而更现代化。一个与建同机的加拿大人,也觉得上海浦东机场要比纽约肯尼迪机场更气派。

在北京与大学同学的聚会上,听着国内的老哥们大侃名酒、酷车和成亿的大生意,建不禁暗自感叹:多年前建从乡下来到北京,很有思想跟不上形势的感觉;等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加拿大安顿下来了,回到北京又觉得自己的思想落后了一大步!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光发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发生在建的故乡华中的中小城市。像这一带其他城镇一样,建的省城、市(地区)城,这些年都变成了尘埃滚滚的施工工地。在加拿大常听说中国的沿海地带是一片巨大的工地,建现在看到这一大工地已经扩展到中国的内陆。为了赶上中国的这一新的发展浪潮,建的家乡一些在上海、深圳挣了钱的商人,正开始转移到华中这个新的“战场”,企望挣更大的钱。

这次回国,最让建欣喜的是,过去很贫穷的建长大的华中农村,这十多年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建在村子里还有三十几个亲人。且不提打手机、坐出租车、出游大都市这些新鲜事,看见亲人们平日可以象从前过年一样,吃鱼肉,穿新衣,又不干重活,建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总的来说,不管问题有多少,中国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真正的大跃进。这一大跃进的速度和规模,超出了建和任何人的想象力。在为中国和国内的家人、朋友庆幸的同时,建常常为自己留居北美、完全置身于这一历史进程之外,而有着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建觉得生命真像一部曲折迂回的影片 …… 考大学、分大机关、出国,建和自己很多的同辈一样,仿佛总想当一个生命中的冲浪者、不断地追逐时代的大潮(或者说寻找时代感觉上的兴奋点 /excitement)。等到建被上一次的时代大潮推上了太平洋的东岸,徘徊于海滩稍作休息之时,新时代的大潮已迅速转移到了太平洋的西岸,将建远远地、永久地甩在了后面。
 
楼主的感受是所有短期观光客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这些只是表面的东西,生活光有光鲜的外表是不行滴。。。
 
10年!难怪了。
搂主现在的excitement同当年对国外的excitement一样,都不会长久的。人的一生有几十年,excitement的时间很少超过几十分之一。
 
问题是如果回国的定居地不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三点的话,兴奋度可能大打折扣.毕竟90%以上的中国人不是在这三个城市.推算出来,在国外对国内活动心眼的,也不全是北京上海深圳人吧.好比说一半吧.那剩下一半呢,就得面对以下:如果老爹老娘在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好比说天津吧.是应该在北京定居发展呢,还是应该回到那里去.如果后者,兴奋度就再打折扣了.如果在北京定居,把老爹老娘也请过去呢,拉车的恐怕也要费不小力气吧.最后可能比较尴尬的是,回国发展不得不某种程度的折衷.
看到这类文章多半是那几个大城市出来的在发感慨.什么北京也是如何如何,上海也都开私家车什么什么的.我倒想知道剩下的从第二三类地方出来的人怎么看.
 
物价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
 
不外乎就是党多大管,开多大车,真多大钱。好意思印象出来
 
这么好的贴1定要顶1顶。
很多在国外呆久的人,盲目自大,自以为自己混的很好,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不幸的是着样的人挺容易就能碰到。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中国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飞速上升。有人会说,中国就几个城市好,别的地方还是很穷的,可是,麻烦你和自己同等水平的人比,同样是专业人士,看看国内的专业人士是怎么样的吧,人家可不比你混的差,而且还比你有前途。
 
Good for you, guys.

I really want to back China for 10 years :crying: :crying:
 
国内人的生活是好多了, 但离赶英超美还是有点距离. 这边的有钱人不是那么张扬罢了. 倒是感觉国内的人象是小贫咋富, NB得过了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