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五十年祭
文章来源: 千里 于 2005-11-02 21:17:52
本文作于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前。为尽量真实准确,又反复核对了各种文字资料,作了较多的修改和充实。力求准确。但仍难免错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与有兴趣探讨的朋友们共同摸索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emory&MsgID=72282
一.谁是傀儡
二.历史根源
三.韩国是如何被分裂的
四.大苏维埃帝国的扩张野心
五.中苏同盟条约与朝战的关系
六.朝鲜战争的策划过程
八.朝战进程与苏、美的关联
金日成的进攻采取了希特勒进攻波兰、斯大林进攻芬兰时的做法,捏造了一个南方全面进攻的谎言:“南朝鲜伪政府的所谓国防军,于6月25日拂晓,在全38度线地区向38度线以北地区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而这个谎言立即被我们大加宣传,尽管我们明知这是谎言。直到2000年印刷的关于朝战的权威著作中,依然重复着这谎言。列宁说:“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必将导致政治上的灭亡。”既然是正义的事业,又何需撒谎呢?还有的作者明知此谎言已说不过去了,便以含糊的“朝鲜内战爆发”略过去。可是几十年来,我们正是:“美国指使伪政权进攻北方”来支持此战正义的论点的,真像大白后便略过去,总是不能服人的。
9月15日,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突然在北朝鲜军的后方开战。金日成的进攻彻底失败了。于是麦克阿瑟全然不顾任何警告,在美政府的批准下,利令智昏地挥师北进企图把金日成干掉。但这个决定显然没有任何准备;而极度自负又使他严重失误,错失了战机。他不是马上切断半岛,而是全力进攻汉城等城市,使北朝鲜军三万余人平安撤到北方。他更莫名其妙地命令第7步兵师和陆战第1师从仁川及釜山登船,绕过朝鲜半岛去元山再搞一次登陆。而这恰恰使这两个大批急需的战斗物资上岸的港口造成壅堵。结果是,10月10日南韩第一军步行占领元山时,这两个师还未登船!这个计划居然被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批准了!布莱德雷后来说,这个计划如果是参谋学院某校官提出的话,他将被嘲笑得无地自容。
10月19日,中国军队开进北朝鲜,25日不宣而战,把满以为中国不会介入的麦克阿瑟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可思议的是,11月6日他向布莱德雷报告中国军队已进入朝鲜,并“使我之所属部队有被彻底消灭的危险”到11月24日却又宣布:“中国人尚未进入朝鲜”,并发动圣诞节攻势,直逼鸭绿江边。终于碰了一鼻子灰。这才确认他面临的是25万久经战火考验的中国军队。于是急忙全线溃退到“三八线”附近,造成北朝鲜大部成了真空地带。12月16日,全部军队撤过“三八线”。莫名其妙的是,他始终严禁中央情报局进入他的地盘,直到他下台。
九.中国出兵决策进程
如果真实行集体领导,这仗未必打得起来。毛泽东说过,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央同意的人只有一个半。宣传说原定林彪带兵援朝,他怕死装病躲到苏联养病。其实林彪早在辽沈战役就是带病指挥的;1950年3月13日病重得连走路都困难,经毛泽东亲自批准离开前线赴京治疗,无疗效才于9月转苏联治疗的。后来揭发,某将军说抗美援朝是毛主席给金日成送礼,林彪说:“这个礼也送得太大了!”可见他未必是怕死,而是不同意出兵。也并非只是他有不同意见,东北王高岗开始也是反对派。乔冠华回忆:周恩来曾极力主张避免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但毛泽东主席坚持采取更强硬的路线。从一开始毛主席就倾向在朝鲜进行干预,周总理放弃了己见,同意了毛主席的主张。
1950年8月上旬在中南海紫光阁军委讨论援朝的会议上,粟裕将军认为是朝鲜人未按预定计划行事。后来他也因病未赴东北边防军总司令的任命。贺龙认为北朝鲜应由苏联负责,为什么要把中国扯进去?叶剑英认为同美国开战,我们的一切建设计划都要成为空谈,只有祖国安全受到威胁才可介入。即使是彭德怀也认为“不可轻举妄动”。并以苏联援助和出空军为条件。朱德打哈哈:“唇亡齿寒”。这正是毛泽东的理由。其实毛泽东开始也不想介入这场战争,两次拒绝了金日成的请求。但为向斯大林效忠,他以后还是积极的。此时美国佬并未越过“三八线”,毛已明确告诉莫斯科,照目前的情况,靠北朝鲜自己恐怕是赶不走美国人的,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力量。
即使是彭德怀到沈阳接粟裕任后,13兵团等集结在东北,还是按兵不动。9月27日斯大林主持苏共政治局开会,分析认定金日成已无力扭转战局,请中国人到朝鲜是必要的。电告金向中国求援,但“不要提莫斯科”。28日金开会讨论斯大林的提议,一致同意求援,但企望苏联援助。29日金又同苏联大使探讨,他仍不太想求中国,万般无奈之中,只得听从斯大林的提议。10月1日凌晨2:50斯大林收到金日成的求援信,请苏联出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时,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织国际志愿部队,给我们的斗争以军事援助。”十分钟之后斯大林发电报催促中国出兵。明明是他叫金日成向中国求援的,却谎称“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
金日成的求援信与斯大林的电报同日收到,毛即招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开紧急会议,除毛外其他人都很犹豫。决定次日召开政治局会议,毛即起草了给斯大林的、也就是许多文章中讲到的10月2日毛泽东决定15日出兵的电报。其实此电并没有发出去。理由是:1.此电底稿上无杨尚昆等经办人签字,如发电,这是必须的;2.苏方档案里无此电文,却有那份不出兵的电报;3.假如发电出兵,10月5日斯大林致毛泽东一份长电,细说美国不可能进攻中国,出兵有利无害。既然毛已定15日出兵,斯大林也不用又是激将又是规劝讲那么多废话了。4.苏联大使报告说中国人变卦了。
10月2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没有想到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特别是军队将领们几乎都对同美军作战表示没把握。毛泽东在会上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可见直到此时高层仍未提到我国受到威胁,意见还是很多的。毛本人也只是认为“别人危急”,并不是我国受到威胁。于是毛只得停发拟好的出兵电报,真正发出的却是叫苏联大使罗申代发回去一个暂缓出兵的电报:“您1950年10月1日的来电已经收悉。我们原计划当敌人进到三八线的时候派几个师到北朝鲜为朝鲜同志提供援助。然而,经过全面考虑,我们现在认为采取这样的行动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因此现在最好是忍耐,不出兵,积极积蓄力量,与敌人发生战争时这样做将更为有利。”但他表示:“关于这个问题尚未作出最后的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这份电报斯大林收到并存档。
4日彭德怀到京,表示如“苏联完全撒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毛提出:“如果苏联援助得多一些、快一些,我们的装备改善得好一些,这场仗是不是能打?”彭答,解决得好,空军能掩护我们,可同美军较量一下。毛极高兴。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有彭的支持,气氛改变。决定:一方面成立志愿军,作好参战准备。另一方面派周恩来、林彪(已在苏联)去见斯大林,把出兵与否两种利弊,征求斯大林的意见。
同日苏共政治局开了一天会,确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放弃北朝鲜也要避免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这就是斯大林的决心。)并决定,撤出苏联在朝鲜的一切机构和人员。会后,斯大林立即致电毛,劝说中国出兵。他称:美国现在没有打大仗的准备;日本也没有能力帮美国打仗;因此,美国将不得不接受调停,从而无法将朝鲜作为他的军事基地;同样,美国就不仅被迫放弃台湾,还将拒绝单独缔结对日和约,使日本不能成为他在远东的跳板?quot;如果中国只是消极地等待,而不是进行一场认真的较量,再一次使人信服地显示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国就得不到这些让步。中国不仅得不到这些让步,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美国人会把持台湾,把它当作基地。“万一美国向中国宣战,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因为它同中国签有互助条约。这需要害怕吗?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我们在一起将比美国和英国更有力量,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就打,而不要过几年以后,到那时日本军国主义将复活并成为美国的盟国,而在李承晚控制整个朝鲜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将会在大陆有一个现成的桥头堡。 以上就是我向您提出至少派五六个师所依据的国际形势及前景的考虑。”
斯大林这个骗子,苏共刚决定宁可丢掉北朝鲜也决不与美国发生冲突。他一边下令撤出苏联在朝鲜的一切机构和人员,一边天花乱坠地骗中国出兵,自己躲在幕后。问题在于,毛泽东信他,正是这份电报,促使毛坚定了出兵决心!中国文革时,金日成还说过,中国是因斯大林威胁才被迫出兵的。那时,在他的授意下,许多志愿军烈士的陵墓被毁。而还在战争进行中,直至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编进朝鲜人民军的朝鲜族高级将领,基本上全部被清洗。如李权武、方虎山等四野猛将。回到朝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者郑律成,不得已向周恩来求助,周恩来亲自出面才得以返回中国,逃过一劫。这就:“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的真实写照!
其后,10月6日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周恩来赴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拿着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方案。但7日毛却自己答复斯大林,同意他来电的观点并确认出兵且增至九个师。同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统一韩国的决议,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助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此令已明确出兵目的是“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并非认为中国受到威胁。正因此,才坚持要苏联出武器、出空军。假如我国真的受到威胁,高层还有反对出兵的意见;且要苏联出武器、出空军,岂不是开玩笑?!难道那些出生入死打出这片江山的元勋们,还不如这些摇笔杆子的御用文人爱国?
令人失望的是,9日周恩来拉上林彪见斯大林时,他却不打算出动空军了。于是周恩来一字不提中方已决定出兵,只说困难。并表示:如果准备不充分,战争僵持不下,还不如不出兵。林彪干脆提议让金日成上山打游击。斯大林激动地高叫:“那么,你们的决定就是不想派军队去朝鲜了,而朝鲜的社会主义很快就会崩溃了。”11日斯大林、周恩来联名致电毛:苏方军援满足,空军至少两个半月才能做好准备。由于斯大林坚决不出空军,12日毛立即致电彭:“10月9日命令暂不执行”、“不要出动”。同日,周恩来与斯大林确定,放弃北朝鲜,让金日成流亡到中国去。史蒂科夫传达后,金日成痛苦地表示照办。
10月13日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决定尽快出兵,但军备要租借、苏联空军必须两个半月内出动。10月14日在得到斯大林答应所给军备可以用信用贷款支付,并将出动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掩护后,毛同日决定19日出兵,但只到平壤、元山以北,“等候苏联空军的到来,然后再打。”15日15时毛致电彭:“17日出动”。接着斯大林又变卦,两个半月后,苏联空军也只到东北不进入朝鲜!17日17时毛急电彭,推迟出兵并立即返京。18日紧急会议终于正式决定19日入朝作战。我们的军队还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听从斯大林的指挥,开到朝鲜为斯大林和金日成同美国佬拼命去了。
十.中国军队与美军的较量
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一个多月就打:“三八线”了。到二次战役结束,我军共歼敌51000人,其中联合国军近三万人,收复“三八线”以北全部领土。全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中国的国威、军威如日中天!布莱德雷称:“朝鲜战争出乎预料地一下子从胜利变成了丢脸的失败---我军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而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米德尔顿则说:“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在政治上,这次胜利确定了中国在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军事强国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影响。”
当时彭德怀认为美国不可能退出朝鲜,我们也不可能把美国赶出朝鲜。且我军伤亡也很惨重,仅九兵团就减员四万。特别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后勤损失严重,几达40%。汽车也严重损失,补给困难。12月8日他致电毛,建议:“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让敌占三八线,以便明年再战歼灭敌主力。”如果实施彭的建议,我们将是完胜!
因为美国已识破斯大林的伎俩。12月下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确定下的国策是:“最大的危险仍在欧洲。美国必须在那里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鼓励北约盟国也采取同样的做法。美国决不可陷入亚洲一场持久战,消耗掉原应部署在欧洲的军事力量。这很可能正是克里姆林宫所希望的。”并命令:“把战争限制在朝鲜;保持对空海力量的限制;不再向朝鲜派任何增援部队,尽可能稳住三八线附近的战线,然后寻求停火,达成停火协议,使朝鲜恢复到1950年6月25日前的状况。如果顶不住就撤出第八集团军去保卫日本。”这个命令说明,美国政府不想玩了。1950年12月29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一个秘密指示,要求他准备战线一旦不保,务必将部队安全撤出朝鲜。1951年1月13日,尽管中国军队占领了汉城并推进到37度线;杜鲁门依然亲笔写信给麦克阿瑟,强调上述命令,甚至撤到济州岛也不打算增兵了。
这使麦克阿瑟极为愤怒,他最终因反对此令而下台。而如果按照彭德怀12月8日的请示电报,这仗应该不用打了。11月28日伍修权将军率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发表了引起轰动的演说后,12月7日13个亚非国家提议停火。但毛泽东并没有只以恢复北朝鲜为目的,这在他于1951年1月19日批示中已清楚表明了:“我军必须按照新的情况进行各项准备,采取新的战术,以求解放全朝鲜。”
而毛泽东显然是在听斯大林的:12月4日,王稼祥大使回国前问葛罗米柯:“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军队在成功地继续进攻的情况下,是否应当越过三八线?”葛回答:“鉴于当前朝鲜的形势,提出‘趁热打铁’这句古老的谚语是十分恰当的。”12月7日斯大林否定了维辛斯基应当停火的意见,苏联政府答复zgzf对停火的请示时,明确指出,目前的停火建议,多半只是美国因美军的失败而采取的缓兵之计。在解放汉城之后,再考虑停火问题。而苏联驻朝大使12月中旬则直接指责彭德怀未立即发起新的进攻。斯大林此时极力主张把美国从南朝鲜赶出去,他为驳回彭德怀的建议,主动答应提供2000辆汽车。
12月13日毛泽东接到斯大林指示后电令彭德怀:“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彭德怀私下说:“导师被胜利陶醉了。”彭德怀的头脑是清醒的,他虽于19日致电毛:“得13日复电后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却并无行动。12月22日中国拒绝了13国提出的停火提案。经几次往来电报应答,直至12月28日20时的电报中,彭还说:“在部队中动员,强调越过三八线的政治意义(实际上政治意义不大),占领三八线后又不要三八线,还须作一番解释。”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毛29日复电再次强调越过“三八线”,并责怪彭:“从十二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他只能接受毛泽东的命令。后来彭德怀挨斗时,这也是他的主要“罪状”之一。
12月31日,中国军队跨过“三八线”拿下了汉城,尽管一下子把军力从原来的二十多万增加到135万,并打到37度线附近,终于力不从心。第3、4、5次战役并非什么胜利,而是根本得不偿失!毛泽东企望在朝鲜歼灭美军一个甚至六个整师,结果连一个美军整营都没能全歼,反倒是我军180师被全歼。中国军队的重大牺牲全是跨过“三八线”以后付出的!此前牺牲的团以上干部28人,其中师级以上仅58师参谋长胡乾秀一人。此后牺牲团以上干部187人,师以上24人,包括20军后勤部长喻求清、39军副军长吴国璋、后勤部副政委邱世清、67军代军长李湘、23军副军长饶惠谭、20兵团保卫部长冯建屏、50军副军长蔡正国。创下解放军历史上最惨痛的战例。我军被俘人员80%是在第五次战役中被俘的。本来是我军把美军打“三八线”,结果成了美军把我军打回并打过了“三八线”,形成实际控制线。最终也只能在这条实际控制线签订停战协议。这样,原本已到手的胜利,就此变成了悲壮。我们可以闭着眼睛说三、四、五次战役都取得伟大胜利,只是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难看出,这胜利确实经不起推敲。
十一.“细菌战”风波
十二.停战风云
十三.根源及成败
其实,中苏论战时,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中,已经道出了中国出兵朝鲜战争的原委:“宁愿自己承担必要的牺牲重担,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前线,而使苏联处于第二线。”这是一个阵营的问题,连毛泽东自己都承认“使苏联处于第二线”是出兵的实质。我们许多作者却在那里自以为英明地嚷嚷,搞出个“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论来,甚至有人还称:此仗在朝鲜打要比在中国打要好。确是浅薄得可以!毛泽东要“一边倒”,得给斯大林送点礼。后来,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说过,正是因为抗美援朝,斯大林才承认我们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这才是问题的实质:要被承认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
为什么不能一边也不倒呢,中华民族不是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国民党倒向美国,共产党就要倒向苏联。国民党倒向美国时,蒋介石只是想利用美国阻止英、法重返旧地。同苏联还是修好的,至少不替美国去打苏联。苏联自己也不时同美国拉拉扯扯,我们倒向苏联就一定要同美国势不两立吗?事实上美国抛弃蒋介石比苏联还早,苏联大使馆(而且只有苏联)随国民党搬去广州,美国大使却留在南京等着解放军。为了执行斯大林7月11日“你们不要急于要求各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指示,毛泽东就定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以便“努力拖延美国承认中国的时间”。李涛将军奉命发表声明:拒绝一切美援。毛泽东一篇《别了,司徒雷登》把他轰走,接着几篇文章把美国佬骂得体无完肤。压根儿就没打算同美国打交道,这在外交史上确不多见。莫洛托夫说,成功的外交胜过几个集团军。毛泽东根本不知此理,他只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并一心充当反帝急先锋。不错,美国佬扶蒋反共。而苏联曾把大批日军装备交给中共,并限制蒋军进东北,帮了大忙。知恩图报也属情理之中,但打这一仗终归不是为我们自己。“保家卫国”不如叫“保苏卫朝”还更贴切些。而且,正是这个“保家卫国”,一度被金日成利用,说中国出兵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并非是为了帮助朝鲜。
十四.毛外交的偏激
毛泽东有一段著名的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是一个荒唐透顶的唯心主义逻辑。按照这个逻辑是无所谓是非曲直的,只要认为是同志,白的是白的,黑的也是白的。如果认定是敌人,则黑的是黑的,白的也是黑的。当然也不存在外交,只有斗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打败了蒋介石,把中国当成了大苏区,接下去就是搞世界农村包围城市,就要打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就要投靠斯大林。当然需要表现得立场坚定,不共戴天。用鲁迅那句:“叭儿狗比它的主人更严厉”来形容,并不过分。就是斯大林,也只不过是同美国明交暗斗,从不曾要苏联人“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更没有要苏联人同美国“不共戴天”的。
十六.毛泽东积极投身世界革命企图成为斯大林的接班人
况且,当时的蒋介石也陷入恐慌之中。海南岛解放后,蒋介石就试探和谈。由蒋经国召见李次白,叫他当秘使赴大陆。李次白是陈毅哥哥陈孟熙的妻兄,1950年6月韩战爆发前他通过陈孟熙找到陈毅。陈请示中央后答复,我们不急于打台湾。此信息刚传回台湾,朝战爆发,和谈梦断。
事实上,斯大林已一再斩钉截铁地拒绝帮助我们解放台湾。毛求援不成,且于49年10月打金门岛遭惨败,九千余人全军覆没,实际上已放弃了短期内解放台湾。但仍在积极准备自己解放台湾。朝战一开,美国军舰开进台湾海峡,尽管我们在宣传上依旧大喊大叫,但在内部指示中已经承认,有美国海军阻拦,此事只能无限期延宕。斯大林1950年10月5日那封电报中全是扯淡。
更有甚者,当美国指责苏联把合并外蒙的办法运用于它所占领的中国北方几个地区时,莫洛托夫要求“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来发表”谴责声明,毛同意了。但1月21日苏、蒙外长声明发表时,中国的声明却是新闻署长胡乔木发表的。斯大林专为此事与毛、周会谈,像老子教训儿子一样:中国的声明“是一文不值的”、“各行其是”、“乱了步伐,给敌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等等。毛泽东却一言不发地忍着。无论讲究国格、人格都应该拂袖而去,干自己的事了。比如铁托,宁可受到所有共产党围攻,忍着苏联撤消援助的困难,既不靠苏也不投美,领着小小南斯拉夫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之路,令人钦佩!铁托是为了国家利益不顾斯大林主义原则;毛泽东是为了斯大林主义原则不顾国家利益。
十七.朝战对我们的伤害
十八.结束语
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记录片中,我们看到,当停战令下达,中、美两军前线的士兵跨越昨天还在互相厮杀的阵地,拥抱在一起狂欢、畅饮的镜头;敌对双方的士兵在战线上会师,大约也是史无前例。由此,我们知道:人民是不需要战争的!战争从来就是统治者实现欲望的手段。克里姆林宫的教皇挑起了这场讨伐异教的圣战,现代十字军的东征终于被现代文明的《停战协议》打上了休止符。马克思的《圣经》也翻过了最热闹的章节,逐渐进入尾声。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只有文明进程是无可抗拒的。无论何方神圣,也无论他曾拥有多少信徒,扭曲文明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斯大林的马前卒金日成,僵尸还泡在玻璃棺材里,接受着麻木不仁的顶礼膜拜。这项专利属斯大林所有。号称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人们,却在虔诚地效仿古埃及的法老,打造着现代的“木乃伊”。是哲理的巧合还是欲念的必然,只好留待后人去评说了。不过,对现代人而言,这却是一项荒唐且不可理喻的举措。只有最迂腐的孝子,才会对一具僵尸敬若神灵。何况这具僵尸,曾经营造了有史以来最迷信,最封闭,最专制,也是最严酷的国度。
他是朝鲜战争的始作俑者,在真像大白之下我们许多文章便不提谁先进攻,而改称朝战为内战。即便如此,金日成至少要负挑起内战的责任。蒋介石挑起内战,算是甲级战犯。金日成发动内战为什么就不是战犯?美国出钱出枪给蒋介石打内战,他成了卖国贼。那么苏联出钱出枪给金日成杀戮自己的同胞,何以就不算卖国贼?如果我们至今依然以意识形态来判断是非,岂不是把自己放到黑手党的地位上去了?老美的大人物倒也坦白,都承认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因为没有胜利所以就是失败。我们正相反,因为没有失败所以就是胜利。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这里,阿Q没有绿卡!
因为抗美援朝,北朝鲜人民才能沐浴着金太阳的光芒,侧目而视、重足而立,甚至饿殍遍野。南朝鲜人民则在“伪政权”的残暴统治下,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人均GNP由1965年的105美元到1995年的10950美元。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没有我们出兵,就不会有这一切。相反,在北朝鲜的博物馆里,充满了金日成一个人打败美帝的神奇故事。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呆在极不显眼的角落里。所有的宣传材料中,我们只不过是朝鲜人民军的配角。他们的旅游指南上甚至宣称“我们的确也从中国得到了一点点帮助。”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金家王朝注定是要完蛋的,区别只是完蛋的方式。我们可以闭着眼睛欢呼,抗美援朝是何等伟大,何等胜利。问题在于,我们尚不能预料的是,届时朝鲜人民会如何评价抗美援朝?他们会不会怪罪,正是抗美援朝才使他们过了几十年与南方同胞天壤之别的日子?美国佬一贯不顾血本,满世界搜寻官兵遗骸运回国安葬。而我们的烈士大都埋在异乡,他们已经被骚扰过一次了,万一又被骚扰,我们该怎么办?装傻,还是:“雄赳赳,气昂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