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下课,希望不是对牛弹琴,作了无用功.也没那时间.
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禄来双反相机的文章,但都不是我写的,仅供浏览。“禄来福来”双反相机介绍禄来系列双镜头反光相机,在四五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初,曾风靡世界一时。在五六十年代,曾经是专业的象征。当时能背着“禄来”双反在街上走的人,不是专业摄影记者,就是公安人员。对于价格昂贵的“禄来”,平民百姓只能“望机兴叹”。
禄来厂生产的多种双反相机,其中禄来康特[即Rollekonter],禄来可得[Rolleicord]是作为普及简易型供应市场,但也具备了相当水准的机械及光学素质,而禄来弗来克斯[Rolleiflex]的市场定位是高级专业型,追求的是“百年有形”,一直按照高级专业水准而设计制造。几经改进后的“禄来弗来”双反,生产在五十年代中叶,六七十年代。其中:E、F 、T等机种型号,在机械结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产品配套及性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曾经畅销一时。一般说,“禄来弗来”双反其特色在于两个镜头,上镜头取景,下镜头摄影,摇把卷片,微传感滚筒式自动停片,与上弦连动并可多次曝光,也可防止重拍。采用结构,性能及用材方面均非常优良的康般镜间快门并有M、X、V 装置,采用强度较好的铝合金模铸机身,外围部件多为铝合金或黄铜,卷片机构等传动齿轮和有运动摩擦、藕合等部件零件,多采用优质黄铜或合金钢材,快门主力弹簧则采用优质钴基不锈钢,所以只要使用保管得当,“禄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关于“禄来”配套的摄影镜头,一般说,2.8D、E、F各型相机多使用蔡司普兰那,五片四组变高斯结构,并使用优质光学玻璃材料,其优秀的成像素质被摄影界推崇备至,有口皆碑。后期生产的2.8F,采用了七片五组结构[变高斯型普兰那],被誉为蔡司的顶级极品头。2.8双反中也有部分装有 F2.8/80mm五片四组变高斯结构的施耐得仙农塔摄影镜头,其本质同样优秀,只不过实拍感觉反差稍嫌柔和。 3.5双反,A、B、O、T 等型多使用著名的蔡司天塞F3.5/75m四片三组头。该头具有结构简单、成熟,素质优良的特点,成像质量倍受摄影人员赞赏,与普兰那相比,除了最高分辨率稍次和大光圈时边缘像质有所下降和不便于作到2.8口径外,并无明显差异。用F3.5/75mm天塞头拍出的高倍放大照片,极具德国风采,韵味独特。 E、F等型所用的F3.5/75mm五片四组变高斯结构普兰那头或施耐得仙农塔头,也具有同F2.8/80mm蔡司普兰那头、施耐得仙侬塔头一样优异卓著的光学质量。“禄来可得”普及双反装用的镜头,多为四片三组F3.5/75mm的施耐得仙娜镜头,该头与天塞头相比,除了反差较柔以外,并无太大差异。早期的“禄来可得”Ⅱ型,装配蔡司特欧塔F3.5/75mm 三片三组头,与天塞比,边缘像质稍差,但优于海鸥双反头,仍可作高倍放大。
禄来双反相机从20年代起生产至今,经历了大约10几种机型,但是其基本的样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它的生产阶段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二战前的前期和战后到 80年代的末期。在前期阶段,机型的变化比较大,但推出的机种不太多。在后期阶段,推出的机型比较多,但是在机构方面的变化不是那么大,这种特征尤其是表现在50年代。在进入战后阶段,莱卡M系列相机,日本135多种规格相机的面世,特别是哈苏相机带来的冲击,那种给人以绅士风度的禄来相机一时失去了往日的宠爱。就因为此,也刺激了禄来双反相机的机型变更和改进,可以说,50年代是禄来的黄金时代,它给我们提供了双反相机的精品。在禄来的最初政策来看它不生产自己的镜头,而由蔡司和施耐德两大镜头巨人提供配套镜头,自己则专心发展相机机身功能和机械机构的完善。在它每每推出新型相机时,往往都同时配有这两家镜头的机身提供给用户。总的说来,禄来机身所配的几乎是标准镜头,焦距不外乎75mm和80mm两种,最大光圈为f2.8和f3.5两种。配合的菜斯镜头结构为Tessar和Planar,施耐德镜头为Xenar和Xenotar。相对而言,Tessar和Xenar的结构较为简单。这正是禄来相机的这种采用不同镜头的做法也是它倍受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很多的禄来用户深深地陶醉于不同镜头风格之中。这也是禄来高明的做法。比如著名的Tessar的结构风格硬朗,立体感较强,但是相对于Planar而言色彩较为清淡。而Planar的表现较为细腻而柔和,影调的再现和空气感的传递之美妙可以说是一代镜头的典范。施耐德的Xenar结构也较为简洁,价廉物美。而它的Xenotar结构镜片数较多,是施耐德较高档的镜头,比如为禄来6008相机配置的标准镜头80mm/2.0就是采用了这种结构。
禄来的66双反相机主要分为Rolleiflex和Rolleicord两个系列。分别刻印在相机前面版的顶部。前者是反映禄来相机真正水平的高档系列,而后者为Rollei相机的廉价版本,在现在的二手市场价格非常低廉。50年代禄来推出了很多机型上市,也是禄来公司的黄金时代。其中,2.8F型是集禄来相机精华之大成的一代精品!它是在经历了多次改进,试行,顾客评价之后的完美产物。这一种型号从1960年一直到生产1981年,持续了21年,可以看出Rollei公司对它的性能和完善度是多么的自豪!它一直是众多禄来爱好者所追求的对象,在二手市场上一般不容易见到它的身影。尤其是配合 Planar80/2.8的2.8F型更受人们的欢迎,一台品相好的它可以很容易售到USD2500。另外,禄来除了采用标准镜头配合其机身以外,还有两款分别配合广角镜头和望远镜头的机身推出,它们都是仅仅采用菜斯的Distagon55/4和Sonnar 135/4,而没有依照惯例推出采用施耐德镜头的型号。它们是:Wide Angle Rolleiflex,配合蔡司Distagon55/4,1961年;Tele Rolleiflex,配合蔡司Sonnar 135/4,1959年。可以说这两款都是禄来相机的“异类”。虽然说2.8F型为禄来公司赢得了荣誉,可是面对其他各类相机的兴起,它并没有改善禄来公司的经济状况。Rollei公司终于在2.8F型停产后的 1984年宣布倒闭关门!经过重新组合新Rollei公司重整旗鼓,于1987年向市场推出Rolleiflex 2.8G,配合Planar 80/2.8(Rollei HFT)。但是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新Rollei也避免不了随波逐流,它在新型相机上增加了一些过去没有的功能,比如闪光调光功能等等,在相机用料上也尽力使用低成本部件和材料,特别大的变化在于终止一贯做法,没有再同时平行推出采用蔡司和施耐德镜头的机身,甚至于采用了 Rollei自己的镜头。我们毫不怀疑Rollei已经具有一定的制造镜头的能力,但是,在如此具有传统魅力的禄来、菜斯、施耐德金三角的观念面前,实在是令以往的禄来迷无法接受!并且,如今的Rolleiflex 2.8G在做工精美程度已经不如从前的前提下,它的售价却被设置的很高,实际上,如今的Rolleiflex 2.8G已经魅力大打折扣。对于生活在美好回忆里的人们,那些已经失去传统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
使用禄来福来照相机的一些问题
一、禄来福来照相机上M.X.V符号是什么意思,怎样应用?
禄来福来照相机前面拨钮旁M.X.字样表示闪光连动专用装置,可以向左右拨动,如将小钮拨到M位置时,适用中速度或慢速度闪光泡,由通电至闪光泡燃到最高峰,经过时间约为16.5/1000秒,由于快门内有预先接触通电装置,按下快门后便通电,待快门开满时闪光泡正燃到最高峰,快门速度最快可以到 1/500秒。将小钮拨到X位置时,适用电子闪光器(万次闪光灯)或闪光极短促的特快闪光泡。快门内有延阻接触待快门开满时才通电,因电子闪光极速明灭时间一般为1/1000秒。使用时M.X.位置不能拨错,否则快门和闪光便不能配合。例如拨钮在M上时,用电子闪光器,其结果是闪光过早,什么也拍不上;反之如用中速度或慢速度闪光泡,却把拨钮拨到X上,待闪光泡燃至最高峰时,快门已关上,结果也是什么也拍不上。V为自拍装置,将拨杆推到V的位置,快门上弦,再按下快门钮,可启动自拍装置,快门延迟10秒。
二、禄来福来照相机上的曝光表和光指数(3或4-18)如何使用?
目前新式照相机均采用快门和光圈连动装置,并以光指数作为曝光的标准,使用简便而准确。一般快门速度级数分为B、1、1/2、1/4、1/8、 1/15、1/30、1/60、1/125、1/250、1/500秒;光圈系数分f/2、2.8、4、5.6、8、11、16、22;光指数3或4- 18;等级基数统一,光圈、快门刻度均相差二倍,间隔距离相同,构成倍数系列式装置。新型禄来福来照相机有从光值表找出光指数的,最新型的禄来福来照相机则由曝光表找出光指数。现将两种用法分述如下:
1.曝光表指数的刻度由3或4-18,使用时先将对光钮齿盘侧面小窗内DIN或ASA胶片光速度固定(例如DIN21/10度即ASA100)。摄影时,对被摄景物测光,在室外光线较强时,应将照相机顶上右侧角小钮挡住红点;室内光线较暗时,将小钮搬下露出红点,然后转动对光旋钮齿盘,使红针与黑针相重叠;如在强光下测光,就参看边上黑窗内的光指数;若在弱光下测光,则参看红窗内的光指数,如果得出光指数是13,那就先将镜头左侧齿轮中间的小转钮转成 “+”字形,见图一(如系较旧型禄来福来照相机,要用手按着齿轮,使它不连动),再将镜头左或右齿轮转动,使速度盘中心的指针对在13上,然后再将左侧齿轮中间小转钮转成“-”字形,见图二(如系旧型,松手即可),使光圈盘和速度盘连动,就可以得到下面六种组合:1/500秒,f/4;1/250秒, f/5.6;1/125秒,f/8;1/60秒,f/11;1/30秒,f/16;1/15秒,f/22;只要转动光圈盘或速度盘可以按需要选择任何一组组合,而曝光量相同。如拍摄非动体景物,需要较大景深时,可选取快门速度慢,光圈小的一组1/15秒f/22;若拍摄动体景物,而运动速度大时,就可以选取速度快、光圈大的一组1/500秒f/4。
2.禄来福来照相机机身后背光值表的使用法:光值表上面是按照各种景物的亮度差别,把景物分成五级(从左至右):第1级是没有前景的高山或广阔的海滨;第2级是开朗运动场或没有前景的风景;第3级是有较暗前景的风景或室外工作的人物;第4级是树荫下的人像或有大部分阴影的侧光房屋,第5级是林木中的人物或有玻璃顶的房里。光值表两旁的ASA和DIN以下的数字分别为25、15、50、100和12、15、18、21是胶卷两种感光速度的换算表;中间五行数字是光值指数,分别对着上面不同亮度的景物,这些数字与镜头旁光值盘所刻的一样。按摄影时景物的情况和胶卷速度,依横的排列就能查到光值数字,例如,胶片速度是DIN21/10度(即ASA100),景物属第3级,查出光指数是13。如果景物属第1级,它的光指数就是15。查得光指数以后,即可像前述步骤使用。光值表上的光值数字是根据晴天中午左右时间定的,如时间改变或天阴,光值数字应当减少。光值表下面两行符号,上行说明晴天有阳光,第一格表示中午时人影最短值不加不减(±0);第二格表示太阳已斜,人影增长,光值便减1(-1);第三格表示太阳出来不久或日将落时人影更长,应减法2(-2)。下行符号表示轻阴天气,中午左右减1(-1),上午八时或下午五时减2(-2),凌晨或傍晚应减3(-3)(这指夏季时间)。例如,晴天查出光值是15,1/250秒,f/11;在太阳已斜时为15-1=14,即1/250秒,f/8,余依上述情况类推。
三、禄来福来照相机后盖内装有富有弹力的托板,上下移动即露出6×6cm、2.25×2.25"和24×36mm、1×1.5"的符号,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这些符号是表示摄影时拍摄底片的尺寸,照相机后盖内承影处的弹力托板是用以压平胶卷的,可以上下移动。当用120胶卷时,要将托板推上,露出6× 6cm和2.25×2.25"字样;要用135胶卷时,就要将托板推下,露出24×36mm和1×1.5"字样,以便加上附件。托板不要随便移动,如用 120胶卷时,将托板误放在用135胶卷的位置,卷片时摇把较紧,容易使机内齿轮磨损。
四、禄来福来照相机对光钮上有表示胶卷速度的ASA、DIN和胶卷感色性能的PAN等字样有何用处?这种照相机能否更换镜头或装附加镜头?
ASA是美国标准协会订的胶卷速度制,机钮上刻度由8-800。DIN是德国工业标准制,机钮上刻度由10/10度-30/10度。摄影时,使用哪种速度的胶卷,即可转动小窗露出哪种速度数字。标记PAN表示全色片。Ortho表示分色片。Color加日光符号表示日光型彩色片,Color加灯泡符号表示灯光型彩色片。这些标记都是帮助使用者记忆的。最新型禄来福来照相机不能更换镜头,为了拍摄远景或局部景物需要扩大影像时不受限制,该照相机厂出有附加望远镜头两种,一种名为“玛格那”,焦距长30厘米,一种名为“都那”,焦距长15厘米。
五、禄来福来照相机如何改装用135胶卷拍36张底片,改装隔板如何使用?
禄来福来照相机可以使用135胶卷,拍摄36张底片,该照相机厂出有整套的附件,名为“禄来庆”。新旧型附件构造不一样,此种附件一般有下列几种: 1.胶片承影框;2.卷片轴;3.曝光记数器;4.退片轴;5.装片器;6.对光用方框;7.直接取景方框。这种整套附件市上有时能买到,至于安装和用法请看说明书的图表,很容易了解和使用。
六、双镜头反光镜箱的两个镜头是否完全一样?
指镜头的焦距说,两个镜头必须完全一样,否则上面对光清晰,下面拍摄的照片就不一定清晰,但镜头的口径并不完全相同,通常上面的观景镜头较下面的略大。
七、禄来福来有二个镜头,上面对光用的镜头为f2.8而下面的只有f3.5,为何不用同样大小的镜头?
镜头的口径愈大,清晰范围愈小,口径愈小,清晰范围愈大,对光用的镜头口径大于拍摄的镜头,即使在对光时目光稍有错误而没有校准影纹时,而因下面镜头的景深大,也能拍得清楚的照片。所以双镜头反光镜箱的观景对光镜头最好较拍摄镜头的口径略大。
八、那几种牌子的双镜头反光镜箱最好?
禄来福来Rolleiflex、禄来可得Rolleicord、伊康反光镜箱 Ikoflex、柯达反光镜箱Kodak Reflex、仙乐反光镜箱Ciroflex、安司可反光镜箱Ansco Reflex等。
九、禄来福来为双镜头反光镜箱的代表,它有些什么优点其他镜箱所没有?
禄来福来为双镜头镜箱的创制者,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改进,才发展到目前的完美阶段。其优点如:自动卷片停片机,卷片钮与快门保险钮合并,不能重拍,取景镜头口径巨大明亮,便于对光,视差校准器,使上下镜头看到与拍到的景物完全相同,自拍机,闪光连动器,光圈与快门等机件密封而不进灰尘。这些优点别的镜箱没有一具能都齐备的,外表尤为美观,箱身亦不太笨大,携带便利。即使是禄莱镜箱,它的内部结构也是不断改进的,例如视差调节器的连动机构,前期是开放式的,后期则改为封闭式,更严密。
禄莱可德(ROLLEICORD)Ⅲ 型相机
禄莱可德Ⅲ型双镜头反光相机,是原联邦德国费兰克―海德克公司,于1950―1953年间生产的一款普及型120型相机,它采用的是COMPUR―― RAPID“康般瑞普德”镜间快门,取景镜头为Heidosmat“希多斯曼特”3片3组1:3.2F=75mm镜组,成像镜头为CarI Zeiss Jena Triotar“吹澳塔”4片3组式(也有使用Xenar“仙那”镜组)1:3.5F=75mm,均有镀膜,快门速度设有B、1、1/2、5、10、 25、50、100、250、1/500秒共十挡,光圈设有六级,22、11、8、5.6、4、3.5,快门扳手设在镜头正下方,当扳手向右扳时为快门上弦,向左推为快门释放。调焦旋钮与卷片手轮设计在右侧,由于该机卷片与快门上弦为分离式,故每拍完一张须揿按卷片手轮中间的过片按钮后,方可再卷片,可任意多次曝光。该机取景器中带有能覆盖整个磨砂玻璃画面的大型调焦放大镜,有快门线和闪光灯插口、有景深表和后背曝光参照表,自动计数,开盖回“0”,拍 6X6厘米12张。
由于Ⅲ型相机是“禄莱可德”系列相机中生产的第一架不带胶片红窗,并能自动计数的相机,另外由于装配有Triotar“吹澳塔”镜头的数量少于同型号装有Xenar“西那”镜头的数量,故该机在相机藏领域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
小资料:禄莱可德Ⅰ型,1933―1935年生产,物镜为F3.8吹澳塔(Triotar)镜头,康般快门1―1/300秒,有计数器。禄莱可德ⅠA 型1935―1941年生产,物镜为F3.8Triotar镜头,齿环设定速度。禄莱可德Ⅱ型1938―1951年生产,物镜为F3.5Triotar镜头,1950年开始生产的产品用镀膜F3.5Triotar或Xenar(仙那)镜头,1945年后产品采用快速康般快门1―1/500秒加B门。禄莱可德Ⅲ型为第一架不带红窗的禄莱可德,后背带安全锁。禄莱可德Ⅳ型1953―1955年生产,物镜为F3.5Xenar镜头,是第一架带MX闪光选择杆的禄莱双镜相机。禄莱可德Ⅴ型1955―1957年生产,物镜为F3.5Xenar镜头,有闪光插口锁开关杆,设有感光度指示器。禄莱可德Va型1957― 1960年生产,物镜为F3.5Xenar镜头自动校正视差可拍五种画面,计数器可拆卸。
禄来福来及禄来可得
禄来福来是Rolleiflex的音译。Rollei是带状的意思,Flex当然是反光的意思。禄来福来(以下简称禄来)是相机的名牌,在业内人仕中,也许比莱卡更受欢迎。原因当然颇多,但设计完美、产品精良以及价钱合理是主要的。收藏禄来的相机比起莱卡来说,财力会较易负担。如果说莱卡是35mm片幅的始创者,那么禄来便是120菲林6x6度的先锋。风琴袋机(折合式相机)时代,120菲林多用6x9或其半格6x4.5底片。一卷菲林可拍八或十六幅。禄来创制的双镜头反光机(以下简称双反机)采用6x6度是配合腰平取景设计,避免分横、竖度的不便(请重温行云先生介绍双反机的文章)。尽管今日有各式各样的120片幅,除上述之6x9、6x6、6x4.5外还有玛米亚和宾得之6x7、及富士之6x8。更有林可夫超广角之6x12等。各种片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如6x4.5的放大比率刚好和8x10吻合,6x7取得菲林最大的面积使用率等等,但流行程度始终不及6x6片幅。禄来采用此片幅之后,其对手哈苏亦坚持此片幅,使到6x6差不多成为120菲林的标准片幅。更有数部画册以方度刊出,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接受方度的概念,你的取景方法会改变,你会觉得方度构图稳重,裁成长度或横度都不及方度来得好,只有放大到20x24寸时才要略作裁剪。在下于1991年的相机展会场内看过哈苏的幻灯片,全以方度展出,觉得美艳不可方物,全不须剪裁。现先介绍禄来的历史。禄来最初并不生产双镜相机,而是立体摄影机。1921年由Paul Franke和Reinhold Heidecke创立,于是沿用Paul Franke&Reinhodl Heidecke的厂名至1962年。第一部产品是45x107片幅的立体摄影相机,用玻璃片或片装菲林,有三个镜头。其中两个蔡司的天塞镜头用作拍摄,另一用作取景,因为是Heidecke设计发明,所以叫作Heidoscope(亦有叫Baby Heidoscope,因体积及片幅都最小。或叫Original Heidoscope,即第一部Heidoscope之意)。1925年将片幅加至60x130mm。1926年改用B11或117菲林改名为Rolleidoscope。1927年生产更小巧采用127菲林的机型。所有Heidoscope和Rolleidoscope除菲林不同外,性能和设计基本相同。这类相机到二次大战才停止生产。到了最后几年都是接到订单,才生产付货的。这些相机极受禄来收藏家或立体摄影发烧友重视珍藏,市面极难得见。禄来从开始便采用蔡司镜头。我不知道,亦无从查究厂方对蔡司镜头情有独钟是否有特别原因。无论如何,禄来之成功,蔡司有不可抹杀之功,同样例子有哈苏。日本生产的中片幅相机,性能设计都不比哈苏差,但却不受专业摄影师青睐。只要能付得起,他们都会选用哈苏或禄来的。禄来一直采用蔡司镜头,大约到了1949 年间才以施耐德的Xenar用在禄来可得(Rolleicord)以及Xenotar用在禄来福来供大家选择。禄来的工程师强调蔡司或史耐达的镜头都具有同样的高素质,无分轩轾。新机的售价相若,但二手市场,配蔡司镜头的总是叫价较高及较受欢迎。笔者虽有一部2.8D配用Xenotar镜头,却从未用过,无从得知其效果。但禄来可得配用的Xenar镜头确极感满意,不过Vb的又比Ⅲ至Ⅴ型的为好。1928年禄来双镜反光相机已有样本生产,翌年推出销售。依从此一相机概念发展,配合蔡司镜头的极佳光学质素和厂方一丝不苟的品质,奠定的禄来的成功。双镜反光相机成为其他厂家的模仿对象。不论福伦达、蔡司、雅西卡到本港宝源都有生产,但只有禄来独执牛耳,其他都相继退下。现时亦只有禄来仍间中有小量销售外,只有日本雅西卡仍有生产,此外就只能求诸国产的海鸥等牌子。禄来现以改为单镜反光,但不少专业人仕的干燥箱里仍会有一部禄来双镜机以备不时之需。1929年起,禄来差不多每年都有一款新相机上市,每一款都是同一名禄来福来或禄来可得。用120菲林的、用127菲林的都叫禄来福来。用家因此一直都混浠不清。至1956年厂方才有正式号型如3.5E、2.8F等加在机身编号之前以示识别。虽然每年都改款,但每款都相差不大,只有稍稍改变(亦可算蜕变),确实要辨认的话,必须对各型号都熟识。幸好厂方的机身编号很有系统,从编号着手,也错不了多少。型号多,产量也多。短短十年到1938年售出三十万部。到1956年已售出一百万部。如果认为一百万部并没什么了不起,你也许忽略了这是中型片幅的相机。销售量和35mm或柯达的盒式(Box)机当然有分别。如果认同它的惊人销量,便会觉得它的地位崇高,深受专业及业内人仕信赖。新闻工作者,美洲的多用Speed Graphic,欧洲的多用Makina,他们都觉得专用禄来较为轻便灵活,并有可靠操作及高质素相片的优点。加上厂方配合生产多种件如手柄,眼平棱镜取景器及闪灯等,渐渐淘汰了Speed Graphic 和Makina而独领风骚。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年便受到哈苏单镜反光机的挑战。另一方面,35mm片幅相机兴起,逐渐受欢迎,于是多了一个对手--莱卡。后来更加上尼康、佳能等。也许是禄来掉以轻心,并没有及时作出部署接受挑战以至渐渐失去地位。自六十年开始,禄来的牛耳地位不稳。哈苏的相机上了太空和月球。Makina为日本收购,并放弃抄袭,设计出甚具创意实用的相机。莱卡的地位亦受到动摇,瑞士名牌Alpa亦渐消失。柯达也只生产塑胶制的普及产品。只有禄来仍独力支撑,各样产品都有,除了双反机,加入35mm片幅的小机型,连动对焦和单镜反光机。甚至126和110的超小型机,亦有对抗哈苏的精良120单镜反光机。8mm拍摄机、闪光灯、幻灯放映机、放大机及脚架等,只要与摄影沾上边的,都有生产,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求生存,禄来将厂房转至新加坡以减低成本。厂方虽然强调新加坡产品仍保持着德国生产和质素,可惜不为用家信任而失败。禄来和两位创办人Paul Franke和Dr.Reinhol Heidecke相继于1950、1960年去世。禄来于1962年改名为Rollei-Werke Franke&Heidecke,更于1964年将公司重组。一向为禄来在美国经销的Burleigh Brooks于1964年停止服务。自此不论业务推广或产品销售都不理想。美国销售业务改由Honeywell接替。但在新加坡1970年设厂后,翌年亦停止合作。于是成立Rollei of America专事美国业务。加拿大、奥地利、荷兰及日本等地亦分别成立公司主持各地业务。好景不长,每况愈下,美国的公司在1980年解散。新加坡厂房亦在同年停产。德国老家只生产少量专业制品。1981年底禄来已陷于破产边缘,最后由伦敦的United Scientific接收经营。禄来的没落原因,很难下结论。可以说后期35mm相机不及日本产品,而双反机因受到不能换镜头的先天性局限渐不流行,于是出现财政困难,亦有归咎于宣传不力,以至新一代用家未能欣赏其名气及优良品质。禄来双反机的设计有若干好处,如①眼见到的与拍摄到的十分接近,时差(time-lapse)很小,容易捕捉景物不断变动的形态,特别是人像方面;②构图方便;③机身轻巧,容易把持,用慢快门亦易于拍到清晰的影像。与单镜机比较,不能掉换镜头和片匣当然是致命的缺点。故此在1929年第一部禄来面世时引起的震荡是可以理解的。那时候不能换掉镜头并非缺点,那时所有相机都差不多是固定一个镜头的。同时使用多种菲林亦非时尚。当年其他厂家纷纷效法,双反机一度成为多姿多彩和机种。第一代的禄来,俗称Original Rolleiflex,外形很似禄来可得但体积较大,配有两种镜头f4.5或f3.8的Zeiss Tessar,快门1-1/300秒另加B和T,用117菲林,但有些已改装成为用120或620菲林,用旋钮前卷菲林。1932年改用杠杆前卷菲林,更将快门光圈读数移到取景镜头的顶部,方便取景时见得到读数,此peep-window方式一直沿用至今,镜头仍然分别配f4.5或f3.8。1934年的更配f3.5镜头,快门改Compur Rapid,1-1/500秒及B和T,禄来的名牌亦由此型开始用凸字,以前的是凹字。杠杆前卷菲林虽然比旋钮方便,但仍然要先将快门上弦,仍不够方便。 1937年起所有禄来的杠杆前卷菲林,就兼有快门上弦性能,及显示已曝光的格数,防止重拍或空拍,但亦可刻意重拍,从这时开始可以算是第二代的禄来了。但型号可不少,单单配f3.5镜头的已有23种,厂方并没有加以区分,不同年份的每有不同的改动,这23种号型是根据历年和改动,只是用家的习惯叫法,非厂方的编定。快门全部采用Compur-Rapid,1-1/500秒和B快门。但闪灯同步有些是MXV(V=自拍掣),有些只是Synchro Compur X。成像镜头(taking lens)是f3.5/75mm,有多种,最早期的是Carl Zeiss Jena Tessar,1945年后有Zeiss Tessar或Schneider Xenar供选择,1949年后有Zeiss jena或Opton Tessar和Xenar,有加膜镜头。但1954年起只有Xenar 或Carl Zeiss Tessar。1956年全系列都配用高质素的Zeiss Planar或Schneider Xenotar 75mm f3.5镜头。另外加入Rolleiflex T系列,T=Tessar镜头,但与1955年以前的设计不同,可以说是普及型,售价约为同期的三分之二,但现时二手机的价格已无分别,只视买家爱好而取舍,取景镜头(finder lens)全部都是75mm f2.8 Heidosmat,因为大光圈,有不错的取景明亮度,后期的取景玻璃加了增光环,更为明亮悦目。1958/59年开始所有禄来机都配用新设计的取景罩,有可转换眼平棱镜取景及其他妙处。罩的两侧改为折合式,面积加大,有更佳遮光效果,取景时更为集中,开阖动作比旧式的更畅顺,可更换取景屏片,配用 Rolleikin时,在取景屏加上片格很方便。禄来号型实在太多,因此用图表列出各型号的特点,希望对辨认有所帮助。后期生产的纪念型金机、白金机等,以及最新款的2.8GX和不甚流行的Rollei Magic不作介绍了。不过有两款仍值得花笔墨的,那就是Tele-Rolleiflex和Wide-angle Rollei。五十年代初,哈苏相机建立的知名度,给禄来不少的威胁。可掉换镜头及片匣的优点使禄来甚难招架,于是有广角和远摄两款机的产生。概念是不错,可是这样不是要背着三部相机上阵吗?不受欢迎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忠诚的拥促者才会要吧!从机身编号可看到远摄镜型第一期只生产五千架而广角型的只有四千架。以收藏者来说,这两种机款源于同一系列,外型相同,只是镜头有分别。一套完整的收藏品当然要兼有这两款。从稀有方面来看,亦值得拥有。有些人认为禄来拍摄的相片有高些清晰度,原因是拍摄时没有反光镜弹起的震动。如果预先锁起反光板却失去了观景的功能。我不大相信这些理论。哈苏大师 Prof.E.Wildi著的《哈苏手册》教人(当然要用脚架)曝光少于1秒时,要用力按着机身才曝光。如果长于1秒的话便相反,只有快门线接触到相机。多年来我都觉得这样作万无一失。有些禄来是可以加上一片光学玻璃以保持菲林绝对平伏。如远摄型的另配机背及后期生产的广角型都可以。据用家经验指出,作用不大。因为拍摄到的照片,很难察觉其中分别。固此此配件甚少人采用,极为稀有。禄来相机的设计是很精密的,经多年使用,都能保持精确度。原因是在两镜头中两旁有柱,可保持镜片的平面和菲林平面平行。这是其他同型设计的相机没有的。甚至姊妹牌禄来可得也没有这设备。虽然如此,禄来可得仍然有极高的质素,只是操控方面没有禄来福来那么方便。现时二手市场要找一部禄来福来并不困难,不论是F2.8或F3.5,卖相完美或残缺的都有,问题只在乎价格。配件便不同了,可以说可遇不可求。例如皮袋还比较容易,也许不是原配,但总可以用。皮带扣却是另一回事了。禄来可得要有皮袋才有相机带。没有皮袋,相机带仍可挂在相机耳,当然有些不方便。但禄来福来一定要有原厂的扣,才能扣上皮带,皮带可扣在相机或皮袋上,没有这个扣,便只能用手捧着。许多人可以卖去皮袋,因为保存麻烦,但不会卖去皮带扣的。小小的两个扣的售价,会令你意想不到。至于镜头盖(俗称鸭肾干)及遮光罩,亦是比较少见的配件。其他如Mutar(两倍增焦距镜),广角型用的半身镜、近摄镜、360度取景座、柔焦镜、立体摄影座和Rolleimeter(作测量用)等等都不常见。滤镜 bayonetl'11'111相当于B-30、B-36和B-40,B-40尚可买到原厂新货,其他的便很难了,偏光镜更加不用提了。即使如此,没有配件的禄来福来或禄来可得仍然很好用,特别是拍摄风景和小孩。如果你的兴趣刚好是这两方面,便不要错过了。
金色的禄来
新世纪的早春时节,人们都怀着一份好心情,而在这段时间里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我在编辑部查阅到一本1936年德国著名的沃尔瑟・希林(Walther Heering)出版公司出版的画册《金色的禄来》。我被这本画册中有关禄来公司的史料及其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深深地吸引住了,禁不住浮想联翩,这个国际照相光学巨人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才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业绩?它们的领导者是什么性格的人?这个企业几十年来推出过多少类型的产品?……我对这一切都怀有浓厚的兴趣。
今年恰逢禄来光学技术公司投产80周年,值此之际,我愿把这本珍贵的画册介绍给大家,同时,也把我多年来积攒的有关资料以及我个人使用相机的体会一并成文,在此与热心的读者交流。
回顾我第一次接触禄来相机
我第一次接触禄来相机是在1956年,那时,我在新华社中南总分社工作。当时,单位里藏有一台配有标准Ⅱ型75毫米f/3.5天塞镜头的禄来相机(1950年生产),从事文字工作的老记者姚昌淦同志在采访建设长江上第一座大桥的工地时都随身带着它。他用这台相机拍出的照片是那么清晰亮堂、层次丰富,而且6×6方方正正的画面可以任意剪裁,真让我羡慕得不得了。但当时就算是新华社总社摄影部也才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干部摄影记者”有资格挎上这种 “先进武器”,所以,我只能在实在憋不住时,偷偷地恳请老姚把禄来相机借我去过一下瘾。老姚当然是知道我对禄来相机的迷恋程度,只要是不影响他的采访工作,我就会得到他的特许,我拿到这台相机的得意劲儿就别提了。就是那年秋天,上级领导部门决定发给我一台配有75毫米 f/3.5天塞镜头的禄来弗来克斯相机来完成采访任务。这真让我喜出望外,激动万分。自从拿到了这如我朝思暮盼的相机,我就机不离身。平时我还特意用一块质地上乘的金丝绒为它做了个护套,将它“金屋藏娇”。从此,这台禄来相机在我新闻摄影工作的风风雨雨中,陪伴了我二十几个春秋。记得那年的秋收时节,我用这台禄来相机拍了一张题为“丰收喜悦”的照片,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农家小伙子面对大丰收喜得合不拢嘴,第二年这张照片在匈牙利举行的国际影展入选,举办单位用几国文字介绍了这张照片拍摄的经过和所用的相机。为此几个同行好友对我说,这是禄来相机给我带来的成名作。这些年来,每当我看到禄来相机,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情。如果从制造质量上来说,徕卡相机是135相机的顶尖产品,那以,禄来6×6相机则是双反相机中的极品。我记得美联社著名摄影记者鲍勃・多尔蒂对禄来相机曾作过如此评价:禄来相机从镜头到快门,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说明书到包装盒都无可挑剔,它简直就像是一件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用这种相机拍照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一则引人注目的广告
1921年1月,德国一本颇有影响和号召力的月刊《摄影工业》,以醒目的版面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广告:“亲爱的读者们请注意,1920年上半年,本公司通过新闻出版界宣布,我们复杂的建厂工作已全部完成。在此新一年开始之际,我厂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精密产品――‘Heidoscope 45/107立体多镜头反光相机将要投放市场与广大消费者见面,我们禄来公司保证,我们禄来人保证,我们一定以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对待出厂的每一台相机,我们完全相信禄来人的聪明才智和负责精神,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相机制作得尽善尽美,弗兰克和海德克(Franke&Heidecke)谨启, 1921年1月。”这则简短的文字,实际上是弗兰克和海德克向国际摄影界和广大消费者的承诺,是他们遵循的治厂和生产的原则,也是此后几十年来禄来光学技术公司一贯倡导和发扬的,被世人所公认的“禄来精神”。
双反相机制造业的两个巨人
禄来公司的创始人保尔・弗兰克和莱因霍尔德・海德克,年轻时就是挚友。他们对光学和机械学十分偏爱,而且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管理他们了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远见。当然,他们并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无法在那个时候就预测到他们的企业80年后在国际上能够享有如此高的声誉,禄来相机会遍布全世界,受到如此欢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弗兰克和海德克为该企业创立的“禄来精神”,为禄来光学技术公司在20世纪所取得的80年辉煌业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禄来光学技术公司诞生
1920年,弗兰克和德克二人联手创办了Franke&Heidecke公司,也就是现今在国际相机制造业领域颇有权威性的禄来光学技术公司。从选定厂址、购置设备、聘请技术人员,到第一台相机产品的设计推出,他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考虑,共同协商,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有一段日子,他们共同或分别去德国其他城市或到国外去搞市场调查,招募人才,了解国际相机制造或决定都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两位双反相机制造的巨人都具有远见卓识和沉着冷静的优秀素质。在他们的组织指挥下,经过16个月的艰苦奋斗建厂阶段,一个颇具规模,有着450人的禄来厂终于胜利建成并顺利投产。从此,世界相机制造业的名单上又多了一家实力雄厚的制造精密相机的公司。
弗兰克和海德克都是做事一丝不苟,有板有眼,有始有终的人,他们都具有极其严谨认真的性格。在建厂之始,他们就要求将工厂建成德国第一流的,要求技术人员和工人,砌每块砖,构架每根钢梁都不允许出现“毫米误差”。投产之前,他们要求每个员工必须牢牢地树立“对每颗螺丝钉负责”的思想,并贯彻到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投产后,弗兰克和海德克立即对外宣布“一流质量、一流服务”是禄来公司的经营宗旨并请同行和广大用户严格要求和监督。几十年来,禄来公司领导人一代代更迭,但它们的经营宗旨丝毫没有改变。
重视环保,工厂建在花园中
建厂之初,弗兰克和海德克就计划将工厂建在花园中,在建厂过程中,他们请建筑师在厂区专门设计和营造供人们休息的亭阁,并请绿化工人在厂房的四周中种树、栽花、植草皮、美化环境。弗兰克和海德克倡导的“工厂就是花园”的计划在1936年得以全部实现。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关注厂区的环境建设,同时又很重视车间的环保工作,车间设计得宽敞明亮,光线柔和适中。每个车间都安装了大马力排气扇和大吊扇,从而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厂房内机床等设备安排得井井有条,所有的工具和零配件排列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那样整齐。涂镀金属后的污水有专门排污管道和设备进行处理,连工人们用的浴室也设计得舒适实用。禄来公司还用重金聘请环保专家作为顾问,请他们对工厂环保工作定期做检查,并写出报告供厂方研究。对于这一切,这两个禄来公司的创始人很有自信地认为,只有在这种文明秤的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才有可能达到第一流。
禄来公司的初期产品
1921年禄来公司开始向市场推出它们的产品―“Heidoscope”45/107立体多镜头反光相机。当时,禄来公司成为国际上一家专业开发研制和生产多镜头反光相机的企业,产品只有“Heidoscope”和“Rolleidoscope”两种相机,相机的拍摄效果不错,但价格贵了点。开始时,市场销售情况还不错,渐渐地就出现滞销现象。1923年根据市场情况和顾客需要,禄来公司一方面对45/107立体多镜头反光相机作为改进,另一方面组织光学物理专家和机械物理专家共同开发新产品。1929年,禄来公司终于拿出了第一台禄来原型双反相机,此举震动了当时的国际摄影界。有人对此评论说,这是一次双反相机的革命。
第一台禄来原型6×6双反相机诞生
1929年是禄来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该公司各部门协调合作顺利,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称赞,就在这一年,禄来公司对外宣布推出禄来弗来克斯原型双反相机。弗兰克和海德克将他们的先进设计和立体多镜头反光相机的生产经验充分运用到使用卷片的双反相机的开发生产之中。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专业摄影者的摄影爱好者期盼已久的腰平取景器和对于相机使用卷片的憧憬在禄来原型双反相机上都成为现实。
禄来原型双反相机亮相以前,有关双反相机的生产依然采用古典技术。19世纪末,尽管许多双反相机在摄影实践中被大量使用,但这些相机大多是木质机身,体积重且大,操作部件简单,镜头也很一般,特别是对焦困难,而且售价不菲。到了1910年左右,双反相机市场日益萎缩,厂家纷纷撤掉这种相机的生产。禄来公司为了迎合摄影者的需要,一举推出全新概念的禄来原型双反相机。这种相机有着结实耐用的金属机身,镜头和快门质量尤为出色,相机操作部件安排合理,使用简便,特别是明亮的腰平取景器对焦取景特别方便,就连当时最挑剔的摄影师在对禄来原型双反相机的拍摄质量进行严格的鉴定后,都异口同声地对其表示称赞。
禄来原型双反相机的出现,在相机工业领域里再次掀起了一个普及和推广双反相机的新浪潮,许多相机生产厂家纷纷以它为蓝本,模仿着生产禄来模式的双反相机。禄来原型双反相机的摄影镜头焦距是75mm,摄影镜头口径为f/4.5,不久改为f/3.8;取景镜头口径为f/3.1,片幅为6×6厘米,使用是的 117胶卷。
禄来双镜头反光相机在20世纪盛行了50年,它为世界摄影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禄来原型双反相机可以说是20世纪相机工业发展的标志性产品。
第一台禄来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登台亮相
禄来原型6×6双反相机的问世,在德国乃至国际摄影界都引起了轰动。它结实灵巧的金属构件,明亮的腰平取景器,加之合理的设计,以及质量一流的天塞镜头。这些都让专业摄影人仕和广大爱好者爱不释手,尤其从事新闻摄影的人仕对这种型号相机更是情有独钟,当中有不少人几乎成了禄来相机的义务宣传员。
质量的魅力使禄来公司接到的相机订单越来越多,生意红火。为了满足市场对相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两位创始人弗兰克和海德克决定扩建和改造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到了1930年,全公司员工由建厂初期的400多人扩展到了800多人。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光学专家和机械制造专家加盟到禄来的行列中来,进一步增强了相机的研制开发能力,提高了禄来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禄来公司的声誉直线上升,禄来相机出现在全球各地的时候,弗兰克和海德克表现得异常冷静,他们清楚地知道,对想获得成功的企业来说,这仅仅是开始,日后的路还漫长呢!他们并不满足原型相机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和荣誉,继续带领员工在搞好原型相机生产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新型号的双反相机,他们决心要让禄来相机誉满全球。
从1929-1932年,禄来公司生产的原型6×6双反相机共有两种规格:一种是75毫米,f/4.5;另一种是75毫米f/3.8。二者的取景镜头口径都是f/3.1。这两款相机后来都受到收藏家的垂青。禄来原型双反相机的零部件大部分是技术工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用锤子和锉刀一点点锤,一道道锉,严丝合缝地制造出来的。在大批客户的订单面前,这种生产方式显然就跟不上了。这时候,新型相机又正处在紧张设计阶段,一旦定型便很快会投产。为了实现禄来事业的发展蓝图,弗兰克和海德克除大事共商之外,各自工作的重点有所侧重。弗兰克整日和专家在一起抓紧“标准型”相机的设计和研制,为了一个部件的改进,有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海德克则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抓好日常生产,除此之外,重点放在车间流水线的革新的改造上,核心是相机零部件标准模具的设计生产和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禄来公司还派出精兵强将,到世界一些地方,对市场各种牌型号相机的情况和技术走向作了充分的、大量的调查研究,详尽收集用户对禄来相机的意见。这些相机商业情报很快被送回总部,供决策人判断和布署工作。就是这样,强有力的经营管理机制使禄来公司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相机制造企业。
1932年对禄来公司来说是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研制了多年的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终于推向市场,它的优越性能和使用之方便,确实给专业人仕和广大爱好者很大的惊喜。禄来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除了保持原型相机结实的金属结构,明亮的腰平取景器和优良的天塞镜头等优点之外,重大革新是在卷片装置的重新设计上。原型相机的卷片装置是采用圆盘驱动器械,标准Ⅰ型相机则改为摇柄卷片器,这一革新使拍摄者在上片时更为便捷。摇柄卷片器成为禄来双反相机标志性装置。几十年来,摇柄卷片器也几乎成为其他品牌6×6双反相机的标准装置。
自从1932年禄来公司亮出第一台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至1934年,共生产了两种规格的标准型相机(Ⅰ型和Ⅱ型),二者的区别仅在于Ⅱ型相机最大口径是f/4.5;Ⅰ型相机是f/3.8。其他指标一样,使用120胶卷,焦距同为75毫米,安装的是天塞镜头,取景镜头口径是f/3.1,康般镜间快门,快门级数T、B、1-1/300秒。另外,该公司在1938年又推出了标准Ⅲ型双反相机,与Ⅰ型和Ⅱ型相比,主要是快门速度和摄影镜头有所区别。
当时国际摄影工业的专家和数名摄影家对禄来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普遍作了如下的评价:
“工艺精良,整体结实,对焦容易,镜头锐利,便于携带”。但是他们也一致指出禄来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的价位高了,一般的消费者难以承受。
禄来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售价过高”的这一讯息引起了弗兰克和海德克的高度重视,什么样档次的相机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为一般消费者接受?这些问题在当时是他们二人和禄来专家们反反复复地展开讨论的,尽管当时舆论认为标准Ⅰ型相机价位高了,但是禄来公司接到的订单还是令其他相机公司羡慕的。经过缜密的分析和研究,公司决策人作出的决定是:“继续生产标准Ⅰ型6×6双反相机,抓紧研制和开发既经济又实用的6×6双反相机”。在这个重大决策出台之日,一个 “经济型”相机研制小组也同时在禄来公司诞生。
第一台禄来科德1型6×6双反相机成世
“经济型”相机定名为禄来科德(Rolleicord),其实生产“经济型”相机去加强市场竞争的想法在“标准1型”相机还未定型之前,在弗兰克和海德克的脑海里已渐渐成形,和专家们也作过多次“可行性”讨论,当然这仅是意向而没有到形成决议的地步。当意向变成决议,禄来“经济型”相机研制小组立即行动起来。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经济型”6×6双反相机?这种相机又怎能保持禄来相机的端庄外形和优良品质?经过反复讨论,特别是分析来自市场的调研情况,专家组和两名公司两名领导人达成共识,即“经济型”相机的外型和体积与“标准型”相似,操作性能则向“原型”相机靠拢。很快这一重要的共识变成设计和生产“经济型”相机的指导思想并付之于行动。
在设计和生产“经济型”(下统称“科德Ⅰ型”)相机过程中,禄来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如下三项措施贯彻执行关于公司提出的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生产“科德Ⅰ型”相机的决定:
⒈由天塞f/3.8(4片3组)镜头,改为f/1:4.5(3片3组)特欧塔镜头。后者也是由著名蔡司・耶那公司设计的,同样是采用镜间快门,快门级数从 T、B、1-1/300秒。由于孔径相对小了,制造成本降了下来。虽然它的光学素质低于天塞镜头,但是它的中心结焦效果非常好,用较小孔径(f/8- f/11)拍摄的照片影像很清晰。作为经济型相机仍然采用名牌光学公司的镜片,可见禄来公司不是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视相机的质量,而是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仍然想方设法保持镜头优秀的光学素质,充分体现禄来公司的“一流质量,一流服务”的宗旨。
⒉基本保留“标准Ⅰ型”相机金属机身结构和外形,只是双镜头中的Heidoskop取景镜头口径由“标准1型”的1:3.1改为1:3.8。
⒊上片摇柄仍改为圆盘驱动。取消光圈与快门联动结构,光圈和快门数据显示按传统直接显示在摄影镜头两侧边,由拨钮分别调控,通过不同的视窗表现出来。
经过严格的破坏性试验(特别是对快门),证实“科德Ⅰ型”相机的质量是比较好的。于是定型投产,并于1933年在市场上与顾客见面。“科德Ⅰ型”保持了禄来双反相机的“庄重、结实、机械部件设计合理,镜头优良和携带方便”的特点,拍出来的照片从结焦,层次,反差,色调上也是经得起检查的。
原来生产“科德Ⅰ型”相机的目的是生产成本较低,多数人买得起的“经济型”相机。但“科德Ⅰ型”相机的出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成绩,究其原因在于该机在机身外表的贴饰上不是采用软质皮革而是选用黄铜薄板,然后经冲压加工成横竖相间的网格斑纹,斑纹又分别作了喷黑和电镀处理。如此的工艺制作标准自然而然使成本难以降下来。这大概是一次设计决策的失误,可能是出于经济型产品不能太经济化的考虑。第一批的“科德Ⅰ型”相机并未能达到吸引大批消费者的目的。通过冷静分析,总结教训,公司认识到一次不切合实际的设计,在经济上会带来多大的损失。从此以后,禄来公司在设计和生产“科德”相机时,就避免了这种浮华设计,于是又赢得市场,获得非常好的销售业绩。
成绩斐然 成功之年
从1932年以来,由一禄来公司推出“标准型”禄来福来相机及“经济型”的禄来科德相机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及出色的成像质量深受摄影界人仕和广大爱好者的推崇。这样,也为禄来公司带来颇丰的经济效益。1937年初,德国国家统计部门公布一项经济数字,着重指出五年来,禄来公司共生产禄来相机20万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不少报纸撰文指出,“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辉煌成就,而是对艺术的伟大贡献,因为禄来相机又武装了一批天才摄影家和众多的摄影爱好者。”
就在禄来公司生产蒸蒸日上的同时,法西斯发动的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禄来公司开始接到政府要求,生产军需用品,如望远镜、瞄准器、摄影机、医疗器材,显微镜等定货,相机只能销往中立国。在这种非常时刻,相机产量当然下降,但优质镜头的设计和研制,操作机械部件的改进等,凡是与提高禄来相机质量有关的工作从未停止。例如,可以作多次曝光的“重拍装置”就是在这段非常时期考虑成熟的。这里还要强调的是禄来公司的合作伙伴,蔡司公司的镜头设计人员到处寻觅一流的镜头玻璃原料,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试测和考验这些玻璃的质地,是他们将“普兰纳”镜头做到“无可挑剔,无话可说”,从而保证了禄来相机的光学品质。
自从1929年禄来公司推出第一台“原型”相机至1936年这一段日子,是禄来公司的辉煌年代,他们的相机是世界一流的,从世界各地反馈回来的信息认为这种对禄来相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是当之无愧的。正当禄来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第二次大战终于爆发,世界相机工业生产步伐放慢,禄来当然也不例外。黑暗的日子终于过去,1950年,禄来公司还保持1000名员工,到了60年代,禄来公司又重振雄风,推出一系列优质产品。
中国摄影界使用禄来相机的情况
第一台禄来相机何时登上中国口岸已无据可考。禄来相机可能是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与中国摄影人结下缘份。不过“禄来热”是始于50年代,当时摄影记者阵容强大的新华社摄影部为数不多的几个记者如石少华、陈正青、郑景康,齐观山和钱嗣杰等配用禄来相机,后来才轮到我们领用。由于其镜头的顶级质量和机械性能的优越,很快在新闻摄影界流行起来,禄来公司打开了中国市场。
从资料上显示,在我国摄影事业里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禄来相机有如下几种类型:
1、f/2.8E型,配普兰纳摄影镜头和f/2.8海杜马三片三组取景镜头,焦距80毫米,旁轴硒光电池测光表,康般MXV镜间快门,快门1秒- 1/500秒,B门,自拍延迟10秒。快门与光圈可以用拨盘轻松联动调节,拍摄120卷12张,画幅为2.25英寸×2.25英寸,除了装有快速卷片手柄和快门锁钮,还有多次快门推钮,重量1220克。
2、f/3.5F型,配普兰纳摄影镜头,f/2.8海杜马三片三组取景镜头,焦距75毫米,旁轴硒光电池测光表,康般MXV镜间快门,1秒-1/500 秒,B门,自拍延迟10秒,快门和光圈可以联动调节,拍摄120卷12张,画幅为2.25英寸×2.25英寸,亦具备快速卷片手柄和快门锁钮及多次曝光控制推钮,重量1220克。
3、禄来T型6×6双镜头反光相机,天塞F/3.5镜头,焦距75毫米,康般MXV镜间快门,1秒-1/500秒、B门,自拍延迟10秒,快门光圈可联动。镜头由卡尔・蔡司设计生产,结像清晰锐利,有多次曝光控制推钮,一般来说,禄来相机测光表精确度一般,提供的测光系数仅供参考,测光表盘大而突出,极易受碰撞而破碎损坏。
4、禄来远摄型6×6双镜头反光相机,f/4松纳镜头,焦距135毫米,康般MXV镜间快门,B门、1秒-1/500秒,自拍延迟10秒,快门和光圈联动调节,镜头素质极佳,系卡尔・蔡司公司设计生产,光圈开至f/4时,结像清晰,反差适中,有多次曝光控制推钮和硒光测光表。
5、禄来科德6×6双镜头反光相机,这是一款禄来普及经济型相机,快门与光圈分别调节,卷片是采用圆盘卷片装置,卡尔・蔡司公司生产的f/3.5特欧塔镜头,镜间快门,1-1/300秒,B测光表。虽说此款相机属于普及经济型,但是通过它拍摄现来的照片质量是属于上乘的,它的机械性能可信可靠,价格为广大的摄影人仕所能接受,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在日本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尽管第一批推向市场的“禄来科德”相机因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方面没有达到目的,而告失败,但这批相机在禄来产品中是独一无二的,产量又少,随着岁月流逝,国外收藏家视为“珍品”,也称之为“金科德”,中国则将这种“科德Ⅰ型”相机称之为“花皮科德”也是相机收藏品中的精品。
禄来第一台SL 66型6×6单反相机
权威的禄来公司被瑞典的哈苏勃来德公司和日本玛米亚公司生产的6×6单反照相机压得透不过气来。创业人弗兰克和海德克已先后去世,公司新的接班人决定研制 6×6单反相机与上述公司抗衡,终于在1973年将SL 66型6×6单反相机投放市场,这个型号相机是供专业人士使用的高档相机。
具有多达12种不同规格镜头供选择是SL 66型相机特点,焦距范围从30毫米至1000毫米,有微距、超广角、广角、标准、远摄、超远摄和折反射等镜头。共有五种调焦屏供选择也是SL 66型相机一大特点。其明亮俯视磨砂玻璃腰平取景器和精确的平视棱镜取镜器颇受专业人士称赞。快门由1秒至1/1000秒共11档,上下运行帘幕快门,另有B门,X闪光同步为1/30秒。
SL 66型单反相机备有6种片盒。有6×6规格120与220通用片盒,还有6×4.5规格的120和220通用片盒,波波拉(宝丽来)片盒,6×6和6×9 散页片片盒。SL 66型相机是采用卡尔・蔡司公司生产的镜头,镜头锐利,镜间及四周结焦均佳,同时它还有独特的结构:在镜头的前后端均有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卡口,可以自由地将镜头从镜头座上卸下,然后倒转180度,再将镜头安装到镜头座上。SL66型中短焦距镜头经过反装后,可以对距离特别近的物体进行摄影,从而对摄影创作提供极大的方便。
SL 66型单反相机的摄影光轴可作上下俯仰的调节,这是6×6单反相机中独特功能,它能有效利用景深来调节纵向畸变。由于SL 66各镜头前后两端的联接尺寸一致,又均为卡口,因而只需配一套滤镜和特殊效果镜即可,使用方便又不需花费太多,加强了近摄功能,有利于艺术摄影创作,同时省去近摄接圈或附加近摄皮腔等附件。SL 66型相机有多次曝光功能,相机的片盒装片也极为方便,它的供片轴位于下方,收片轴位于上方,卷片时胶片由下向上通过片窗,非常简易稳妥。这一设计优于其它6×6单反相机装片盒。
SL 66型相机也有不足之处,如调焦皮腔伸缩是由单侧支承实现,调焦时该构件受力不好,另外,控制皮腔伸缩的齿条由塑料制造,容易形变。另外一不足之处是取景器锁钮结构设计也欠妥稳,不小心用两手指夹住该锁钮时,会把取景器取下来,而相机滑脱摔至地上,打开腰平取景器使用倍率放大镜时,不能将四周遮着升,阳光会从边旁隙缝射入磨砂玻璃上,降低取景影像反差,影响准确对焦。尽管SL 66型相机还存在一些待改进的地方,但它的出现,仍然使得许多专业摄影家称赞。
此后,禄来公司陆续推出SL 66E、SLX6×6和近年来生产的6000、6008型单反相机,这些相机都是在SL 66型相机基础上在许多使用部件上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和效果,例如增国了TTL式自动测光系统等。
令世人瞩目的禄来SL 2000F型――可以更换片盒的135单反相机
1982年与消费者见面的禄来SL 2000F型135单反相机装有一枚卡尔・蔡司公司生产的f/4镜头(焦距?),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组合式结构的135小型相机,它可以中途更换片盒,实现了一机多用。并具有手动曝光、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曝光功能,钢片上下运行电子式快门,快门由B门、16秒至1/1000秒,X闪光同步速度为1/100 秒,10秒的自拍延迟,有两个蓝硅光敏元件作TTL中央局部自动测光,用专用闪光灯作闪光摄影时,可以直接测量胶片表面反射的光线强弱。胶片感光度调节范围为ISO25-6400。SL 2000F型135单相机具有可更换的片盒,镜头和调焦屏,有电动马达驱动输片装置,每秒过片3幅,也可以作单幅拍摄。有多次曝光装置和专用自动闪光灯。
禄来SL 35系列相机
禄来SL 35系列相机是禄来公司新加坡子公司生产的35毫米单反系列产品。该产品有SL 35(1970-1976年)、SL35M(1976-1980年)、SL35ME(1976-1980年)和SL35E(1978-1982年)等若干型号,相机配有仙农塔(Xenotar)和普兰纳(planar)两种标准镜头。从综合指标来看,SL 35系列相机在当年均属中档全机械相机,其中SL 35和SL35M具有TTL测光功能,SL 35ME和SL 35E则具有光圈优先方式的电子相机。以SL 35ME为例,该机的电子布帘快门在AE方式下快门速度由4秒――/1000秒,机械挡则有1/30秒――1/1000秒级段,有B门,1/40秒的X闪光同步和1/30秒的闪光泡同步,这些挡位无需依赖电池,所以具有较强的机动性。相机的测光元件为硅光敏管,测光范围为EV3-17,胶片感光度范围为 ISO 25――3200。此外,该机还有景深预测和目镜遮蔽功能。35ME相机系全金属结构,机身重800克,使用4粒G13汞极电池,禄来SL系列相机收藏价值不大,远不及禄来6×6双反系列相机。
结束语
80年来,禄来公司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业历程,但是它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质量优异的禄来相机为世界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弗兰克和海德克的后代在继承他们父辈的事业,把禄来相机从型号到质量又推向一个新高度,同时在德国的维尔岑(Velzen)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分别成立了两处禄来分公司,目前又先后推出极为先进的6001、6003和6008型6×6单反相机与著名的哈苏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和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0相机相抗衡。当然,禄来还不断地在改善它们设计和生产的135单反相机、数码相机和简易型相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