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

NORTEL现在和灭亡有多大区别?几万人都裁了,大家也不这么过来了?
现在的就业市场还怕多这区区6000人?在我眼里,NORTEL死不死已经
区别不大了.反正已经死了七八成了,不如来个痛快, 绝了大家的念想.
反正我是不指望NORTEL能对就业市场有任何贡献了.有句话叫积重难
返,用在NORTEL身上很合适.
 
还有一点是个误区,好象NORTEL不行了,HIGHTECH不行了,人民
生活就要怎么样了.其实HIGHTECH对加拿大国民经济的影响是
有限的,只是对中国移民影响大点.大家以为天会塌,只是自己
生活的这片天太小了.
 
最初由 summerisover 发布
我刚来的时候,对NORTEL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在,哀莫大于心死,我只希望它早点完蛋.因为
长痛不如短痛.至于影响地区生活水平,您有点过
虑了,NORTEL还没这影响力.不然房价在两年前就
该跌了.

不要低估NORTEL的影响力.作为加拿大第一大IT企业,NORTEL曾威胁政府降税,否则搬到美国去.

另外,若NORTEL倒掉,一大批NORTEL的小战略伙伴公司会因失去订单而倒掉.影响面会连锁扩大.
 
不知道谁先死。华为还是不能和丰田比的,丰田完全建立了质量和技术的优势,华为和中星目前也就是韩国现代的水平。

最初由 油画批发零售 发布
Nortel might 先完蛋
 
最初由 summerisover 发布
还有一点是个误区,好象NORTEL不行了,HIGHTECH不行了,人民
生活就要怎么样了.其实HIGHTECH对加拿大国民经济的影响是
有限的,只是对中国移民影响大点.大家以为天会塌,只是自己
生活的这片天太小了.
如果NORTEL垮了,还是挺可惜的。毕竟是在OTTAWA的个企业。
 
最初由 dreamland 发布



2001年夏天,NORTEL裁人最狠的时候,OTTAWA西区房子确实在降价,我记得当时我开车经过KANATA LAKE,感觉马路上30-40%的房子前都插着:"FOR SALE"的牌子.

那时真可惜了没有买.这几年2001-2004的房价是在升,主要是政府那边开支增加.

心态很重要,不要认为别人倒霉了,自己就"牛"了.如果大家还执意诅咒NORTEL灭亡,就请翻看"唇亡齿寒"的故事.

华为对我没有什么恩惠(华为一直是我曾上班的几个公司的死敌),我为什么要帮那个前华为员工(现在加拿大公司上班)的人说话,是因为现在弥漫在很多加拿大公司里有一部分人将对中国公司的一些不地道的做法的谴责有扩大化的趋势(扩大为对千万有类似加班熬夜工作的中国工程师的一种人格歧视),这种趋势的蔓延对所有在加拿大公司里上班的来之中国大陆的员工的发展是不利的.这种帮助并不代表我站在华为这一边,这种帮助是因为很多辛苦诚实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包括我)也有类似开夜车加班的故事.我原来在那中国公司上班的时候,带一个TEAM,苦战3昼夜(最后也睡到办公室了),把方案做出来.最后赢得项目.最后尽管那个公司在奖励(REWARD)员工的时候有偏差让很多人伤心,但是那段经历是诚实的,真实的.相信很多中国工程师都会有类似经历.

我在加拿大公司上班当然为加拿大公司的兴旺出力(我们现在的产品打得华为中兴满地找牙).但是我坚决反对针对类似前华为员工(或华人工程师)以前工作方式的过分猜疑.

说的好。
 
NORTEL应该深刻反思.成本是华为的N倍,怎么才能放下身段,提高竞争力.
技术的领先都是相对的,而且NORTEL投资科研的经费也在减少,干活的人
也不够.这种情况下,产品质量还有多少信心?再说,价格的宏沟怎么弥补.
一旦HIGHTECH也进入微利市场,还挺不挺得住.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还能旺
盛多久.没有新的兴奋点已经很久了.尤其北美,对个人通信的热情显然没
有亚洲高.一旦生存环境恶化,先灭绝的总是恐龙.即使NORTEL靠政府的
关系还能拿到一些北美的合同,不进则退是一定的.更为可恶的是在生死
存亡之时,还内乱不断.让人直接怀疑NORTEL的机制是否还健康.影响投资
者的信心.
 
最初由 mamaomao 发布


中国工人只有低工资的命? ZT



在日前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说,“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11月9日《北京晨报》)


他的话自然引来一番唾沫横飞的口水讨伐。但孤立地看,他的话确实有点道理。资本长着一双会飞的翅膀,睁着一双惟利是图的眼睛,哪里的企业成本低,资本自然就往哪里钻。

不错,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官员眼中,廉价劳动力是最大、最好的投资环境。所以,工人的工资十几年不见涨,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在一些官员眼里,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低工资――高竞争力,三者之间里俨然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链条。

但是我们换一个视角看企业成本,官员眼里的低工资优势也许就成了劣势。

先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曾多次在媒体上介绍,他们眼中的投资环境,依次为“配套能力、市场、政府服务、劳动力价格”。企业的总成本里,至少包括大量的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腐败的造成的成本。我国的行政成本全球最高,与此形影相随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管制造成的大量腐败成本。这些行政成本和腐败造成的成本降不下来,或者一些地方不愿意把这方面的成本降下来,于是把成本转嫁到工人头上,这就形成了旷日持久的低工资现象。而且在实际谈判过程中,都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坐到桌面上,工人根本没有自己的力量,于是只有处于被决定的命运。如果由工人集团和资方谈判来决定政府的命运,情况会怎样?肯定是将减少腐败和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最大、最好的投资环境。而后者正是国际惯例。

实际上,即使对资本、对企业而言,工人低工资也不是什么好的投资环境。因为劳动力价格并不单指工人工资,还应把劳动生产率一起计入,综合考虑。工人工资太低,劳动再生产的投入就低,劳动生产率也可能随之下降,综合考虑并不合算。另外,工人工资太低,市场也会萎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跨国公司要“自己向自己开刀”搞起什么社会责任标准,努力提高工人福利待遇和劳动条件。据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走出低谷的诀窍就是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让福特员工都成为中产阶级”的理念,为福特赢得了社会赞誉和市场赞誉,也为企业赢得了巨大利润。

再从工人的角度看。李剑阁的话有一个前提:工人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强。事实绝对不是如此,至少中国的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在过去几十年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税收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这几年政府税收是国民工资总额的2至3倍。说明政府的权力和资本家的金钱已经出现 “强强联手”,普通劳动阶层却处于被相对剥夺状态,而医疗、教育和住房改革此时却借着GDP的高歌猛进狠掏百姓腰包。也就是说,打工者虽然有了工作,但拿着微薄的工资,其实际处境却是比过去显得更穷了!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形式的“经济增长”,哪怕没有工作,他们的日子比今天还要好过些!

此外,很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由此导致的经济和健康成本,也只能由当地百姓承担。《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2日《被癌症笼罩的村庄》报道了企业污染导致全村人纷纷得癌症的故事:江苏省盐城市化工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的化工厂,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群众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地村民近三年上百人死于癌症,牲畜、鸡、鹅、鸭死得不计其数,10亩鱼塘绝收,8公里长的水面无一生物生存……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几乎到处都找得到,政府和企业结成“统一联盟”并没有什么奇怪。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污染企业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隐含优惠条件”中,就包括刻意放低环保门槛这一承诺。但由于目前我国环保体制的限制,很多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合谋的行为环保总局也只能感到无奈。

至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能给民众增加福利的“工作机会”和企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只有害没有利,长期以来谬种流传的“低工资优势”只是强势话语不折不扣的谎言,它实际上没有优势只有劣势,因为它降低了工人的福利和生活水准、破坏了市场也破坏了祖祖辈辈传至今日的伟大的自然、祖国的大好河山!它不是利见当代的伟大事业,而是祸在千秋的“历史罪人”。
 
最初由 hulaha 发布

广大劳苦大众承受着高强度的劳动和低标准的生活。他们的劳作带来国力的增强。

而官僚和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在享受着国力增强所带来的荣光。

就像鸭子游水,水上的部分优哉游哉,而鸭子的腿和脚却使劲地倒腾。

现在的官僚根本心里就没有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初由 dreamland 发布



NORTEL 先完蛋的后果
1) OTTAWA地区将有6000个IT WORKER 投入失业大军,难道不会对在OTTAWA其它公司上班的产生影响???? 有6000个虎视眈眈的人盯着你的JOB, 你还好意思问老板加薪水?
2) OTTAWA的房价将暴跌.6000个人被LAY OFF,估计相当一部分人要MOVE 到其他城市去,3000个人把房子卖了,你们在其他公司上班的房子的还能要到好价钱??
3) 6000个NORTEL 人没有工作,这6000个有高消费潜能的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将影响到至少OTTAWA地区12000个其他行业的人的就业.

NORTEL 是有很多比不上华为的地方,但NORTEL还是有很多值得回忆和令人难忘的历史和贡献. 它的创新,人性化管理,和对客户的理解还是有很多方面远远超过华为的. NORTEL是加拿大的骄傲和梦想.既然来到了加拿大,就应该为加拿大的骄傲和梦想而祝福.

如果认为NORTEL一无是处,那就太幼稚了.

But whether Nortel is gone first or not doesn't depend on its history, or whether its impact to local economic, but its competitive ability in current world. Yes, Nortel does carry lots of good cultures and innovations, but its lack of vision, slow reaction (especially in the new marekts like in China) and no need to say, bureaucy and low efficiency, could determine its fate.
 
最初由 summerisover 发布
还有一点是个误区,好象NORTEL不行了,HIGHTECH不行了,人民
生活就要怎么样了.其实HIGHTECH对加拿大国民经济的影响是
有限的,只是对中国移民影响大点.大家以为天会塌,只是自己
生活的这片天太小了.

Maybe in short term and in a small area, lsoing hi-tech is not a big issue. But for the long run and from a whole country point of view, it's very crutial.
 
最初由 dreamland 发布



2001年夏天,NORTEL裁人最狠的时候,OTTAWA西区房子确实在降价,我记得当时我开车经过KANATA LAKE,感觉马路上30-40%的房子前都插着:"FOR SALE"的牌子.

那时真可惜了没有买.这几年2001-2004的房价是在升,主要是政府那边开支增加.

心态很重要,不要认为别人倒霉了,自己就"牛"了.如果大家还执意诅咒NORTEL灭亡,就请翻看"唇亡齿寒"的故事.

华为对我没有什么恩惠(华为一直是我曾上班的几个公司的死敌),我为什么要帮那个前华为员工(现在加拿大公司上班)的人说话,是因为现在弥漫在很多加拿大公司里有一部分人将对中国公司的一些不地道的做法的谴责有扩大化的趋势(扩大为对千万有类似加班熬夜工作的中国工程师的一种人格歧视),这种趋势的蔓延对所有在加拿大公司里上班的来之中国大陆的员工的发展是不利的.这种帮助并不代表我站在华为这一边,这种帮助是因为很多辛苦诚实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包括我)也有类似开夜车加班的故事.我原来在那中国公司上班的时候,带一个TEAM,苦战3昼夜(最后也睡到办公室了),把方案做出来.最后赢得项目.最后尽管那个公司在奖励(REWARD)员工的时候有偏差让很多人伤心,但是那段经历是诚实的,真实的.相信很多中国工程师都会有类似经历.

我在加拿大公司上班当然为加拿大公司的兴旺出力(我们现在的产品打得华为中兴满地找牙).但是我坚决反对针对类似前华为员工(或华人工程师)以前工作方式的过分猜疑.

Agree with you and I know those comments only represent some of the employees who are baised. The point for them is not to blame the ocmpetitors, but to learn from them.
 
最初由 perlandc 发布
问一下华为的人,华为的女职工生小孩,公司都送些啥.

加拿大这边的公司这方面的人情做得绝对到位.这里很多女职工生小孩,单位给搞一个很热闹的BABY SHOWER的仪式,送很多给BABY用的礼物(公司出钱,贴同事的贺卡,这样绝对增进同事关系),价值有$200-250.

华为和中兴(中国最有希望的公司)这方面的人情味做足了吗?
最初由 summerisover 发布


中国公司好就好在没有人情味.化为老员工处理还来不及,拿着高薪又没有
年轻人的闯劲,留你何用?都到生孩子的年纪了,估计也没什么剩余价值了.
再说了,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工程师.不象这里,一个个娇生惯养,搞那么多
名堂.残酷竞争当前,我们不须要温情默默.加拿大公司做的到位有什么用,
最终还不是把人都裁光了?

人情不人情的也是看公司和所在产业吧,像我们这里礼物都是大家从自己口袋里面掏钱,连同事生日部门都拿不出钱来请过生日的同事.

这里lay off人,都是通知到了马上就收拾东西走人,这样的process好像是没有什么人情的.

总体来说亚洲的公司人情味比这里的公司好多了,华为对老员工的处理是有不少商榷之处,但总体来说能让他们兑现股票,在创业上扶持不少,这样的事情在这里就无法想像.
 
最初由 perlandc 发布




现在这两家在招员工的时候,你听说谁35岁以上现在被他们两家招去写CODE? 我没有说现在这两家写CODE的人全是35岁以下,那些岁数大的还在干具体技术工作的多半是先前进去的.

他们现在一个潜原则是招年轻的做具体技术工,有经验的(35以上的)做技术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主任,经理之类).

这就是现在国内就业的趋势,大家别跟我生闷气.如果现在在加拿大的35岁以上的老中如果回国没有当(项目负责人,主任,经理)的能力,就还在渥京待着算了.免得回去不平衡.

我没有说35岁以上就不能写CODE,我是说国内现在对年龄的一种歧视和剥削(为什么?华为中兴底层技术人员加班干通宵是常事,托儿带口的确实不方便.)
你自己都说了,是国内大环境就是这样,何必要特别扣在中兴华为头上? 就算是外企在中国的R&D中心也不会轻易招35岁以上的人去写code吧?:o
 
最初由 summerisover 发布
NORTEL应该深刻反思.成本是华为的N倍,怎么才能放下身段,提高竞争力.
技术的领先都是相对的,而且NORTEL投资科研的经费也在减少,干活的人
也不够.这种情况下,产品质量还有多少信心?再说,价格的宏沟怎么弥补.
一旦HIGHTECH也进入微利市场,还挺不挺得住.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还能旺
盛多久.没有新的兴奋点已经很久了.尤其北美,对个人通信的热情显然没
有亚洲高.一旦生存环境恶化,先灭绝的总是恐龙.即使NORTEL靠政府的
关系还能拿到一些北美的合同,不进则退是一定的.更为可恶的是在生死
存亡之时,还内乱不断.让人直接怀疑NORTEL的机制是否还健康.影响投资
者的信心.

成本高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只有拼创意,拼高端产品,永远让亚洲跟着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