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兰亭序》是中华书法史上一部彪炳千秋的杰作,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遒劲飘逸,其后千余年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美妙的作品,人言“右军字休,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王羲之将人、笔、纸、墨融于一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登峰造极、臻于完美;《兰亭序》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新的一页,树立了新的审美典范,历代学书以为必修之业,后世大家莫不宗法,从中汲取了无尽的灵乳。
唐太宗计赚兰亭后,爱不释手,日则把玩临习,夜则同榻而眠,外出随身携带,不离半步,一时不见则寝食难安,对其痴迷几于疯狂。
李世民曾令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当时名家临摹兰亭真迹,这就是泽被后世的“唐人摹本”。
李世民至死对《兰亭序》依然恋恋不舍,其子李治遵其遗嘱,将兰亭真迹随其共葬昭陵,永远与之为伴。南宋大诗人陆游做诗感叹:“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羲之真迹永藏地下,但兰亭神韵被唐人摹本忠实的保留下来,成为后世书家的“无尚法度”。米芾、赵子昂、董其昌、八大山人、乾隆大帝,以及毛泽东主席,多少书家伟人为之秉烛达旦、手摹心追,使得兰亭之墨迹子嗣不绝,绵延千古。
历代帝王都将《兰亭序》视为国之重宝,康乾犹甚。康熙和乾隆都曾专门到绍兴寻访兰亭故地,为之题记,后人将之刻于一碑曰“祖孙碑”,建亭名“御碑亭”;乾隆帝将唐人摹本收入“三希堂”,并摹刻上石,敕封“兰亭八柱”,以永示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