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点评龙应台给胡锦涛的公开信

promise

Banned
注册
2006-01-07
消息
361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s=&forumid=3&threadid=445812

中国时报二十六日刊登龙应台给胡锦涛先生的公开信/「胡锦涛」代表什么?

锦涛先生: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在二零零六年一月中勉励他的国青团青年学员时,说了这
么一句玩笑的话:「希望将来国青团也能培养出一个胡锦涛。」 我相信这是他
从政以来所说过的最不及格的笑话。

马英九先生很可能只单纯想到,「胡锦涛」是从共青团体制里脱颖而出的国家领
导人,但是会说出这样的话,也透露了他显然不曾更深刻地细思过,共青团是个
什么样的体制?这个领导人所领导的「国家」,是个以什么为本的国家?他的权
力来源是什么?正当性何在?在二十一世纪初掌握中国政权的「胡锦涛」这三个
字,代表了什么意义?

从马英九的话引出这封信,手法不错。 解释了“胡锦涛”代表两个含意: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个人以及“胡锦涛”所代表的国家政权。定义明确了,有利于下面展开来说,给人以开宗明义的感觉。

它当然代表了超高的经济成长指数,让世界惊诧,让国人自豪,可是同时,在政
治自由的指标评比上,中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百七十七名。您可以说,这是以
「西方右派」的标准来衡量的,不符合「中国国情」。好,让我们用一个社会主
义的指标吧。追求资源分配的平等,不管均富或均贫,都是左派的核心理想吧?
在贫富差异上,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迫近0.45,这已是社会大动乱的门槛
指标。指标数字下,多少人物欲横流,多少人辗转沟壑。

也就是说,「胡锦涛」三个字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历史里,仍代表一种逆流:在
追求民主的大浪潮中,它专制集权;在追求平等的大趋势里,它严重的贫富不
均。

就我所知,中国的基尼指数已经超过0.45,叹息。 不过,还是就我所知,基尼指数不是“社会主义指标”,也不是民主自由的指标。比如说,从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基尼指数低于0.35。日本的资本主义基尼指数也差不多是0.35。不知道中国现在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基尼指数0.45,美国“民主自由兼不是社会主义”,基尼指数也差不多是0.45。 公开信这点上概念不清,无法用来批判“专制集权”和“逆流”。

在您刚刚上任时,人们曾经对年华正茂的您寄以期望,以为,作为一个新世纪的
人物,您的心灵和视野会比您的前辈们更深沈,更开阔。共产党权力革命的杀伐
蛮横之气,终究要被人文的体贴细致和文化的润物无声所取代。但是,两年了,
我们所看见的,是什么呢?

我也寄予期望。希望在发展经济中,对底层的利益更加关注些,能够更加致力于社会公平和正义,在世界上更加坚定地维护中国国家的统一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我看到了一些进展,虽然不够满意,但仍然寄以厚望。

被割断的喉咙

促使我动笔写这封信的,是今天发生的一件具体事件:共青团所属的北京「中国
青年报」「冰点」周刊今天黄昏时被勒令停刊。

哦,原来是在这里才点明题目。

在此之前,原来最敢于直言、最表达民间疾苦的「南方周末」被换下了主编而变
成一份吞吞吐吐的报纸,原来勇于揭弊的「南方都市报」的总编辑被撤走论罪,
清新而意图焕发的「新京报」突然被整肃,一个又一个有胆识、有作为的媒体被
消音处理。这些,全在您任内发生。出身共青团的您,一定清楚「冰点」现在的
位置:它是万马齐□里唯一一匹还有微弱「嘶声」的活马。 而在一月二十四日
的今天,这仅有的喉咙,都被割断。在「冰点」编辑们正式得知这个「割喉」处
分之前,所有跟「冰点」有关的字和词,已经从网路上彻底消灭。 在您的领导
之下,网路警察的绝对效率,令人骇异。

我也恼火舆论控制。对所谓的“专制势力”和“民主势力”对舆论各种形式的控制都厌恶得很。“‘最’敢于直言、‘最’表达民间疾苦的。。。”:这种“最”的定性似乎绝对化了。“‘唯一’一匹还有微弱「嘶声」的活马。。”中的“唯一”也绝对化了。这”’仅有的’”喉咙,都被割断”亦然。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如果公论这么说,似乎也无不可。否则,尽量不要使用文人的夸张手法。我刚查了“冰点”,其过刊查得着(http://zqb.cyol.com/gb/bd/node_1848.htm)。
1月24日前倒是没差过,不知道是不是人家看到这封公开信后又解封了,或者国内查不到,国外还是查得到的。。等等。这个应该说明清楚,否则笼统地说“已经从网路上彻底消灭”,别人可能有疑问。 如果是违法了被法院封了,或者是董事会决定停刊什么的就不好说。当然,这个法律对不对可能是另外回事。冰点这回事我不清楚,但如果冰点是共产党的报刊,那么共产党对它的出版有宗旨也是可能的,共产党自己要关,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但如果不是共产党的报纸,那么“党”有什么权力来关?大家自然可以评评理的。新京报据说是不同股东间的争论,不知道是不是如信中所说是政治上的原因。如果是政治原因,则我认为确实可以攻击攻击的。但这些东西最好能够给出证据。从这封信里未能看出有什么证据。


选在今天执「刑」,谁都知道原因:春节前夕,人们都已离开工作岗位,准备回
乡围炉。报纸开始扑天盖地报导娱乐,制造温馨;电视开始排山倒海地表演联欢
,生产快乐。选在这一天割断中国仅有的喉咙,然后让普天同庆的欢声把它淌血
的声音遮住。行刑者蹑手蹑脚走开,过完年,一切都已了无痕迹。网路警察的效
率和现代传媒的操弄,是您所呈现的二十一世纪统治技巧。 网路警察动作快,是
怕自己的人民知道;精算时间动手,是怕国际媒体知道。偷偷摸摸地执行,费尽
心机地隐藏,泄漏的是政府的虚心和害怕。但是,请您告诉我这个困惑的台湾人
民:这「和平崛起」大有为的政府,究竟为什么如此的虚心和害怕?

这些话,作为推测可以,如果简单地说“谁都知道原因”,恐怕武断了些。“请您告诉我这个困惑的台湾人民”这句话里“ 我这个。。人民”应该是病句。

「冰点」的停刊,其实没有人真正的惊讶,人们早在暗暗等待,好像一个宿命论
者永远在等着鬼的半夜敲门索命;我发现,太多的灾难和压迫,使得大陆很少人
相信好事会长久、梦想能成真、正义能落实。刊出龙应台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台
湾」时,网路上已经四处流传「冰点」被封杀的臆测;今天,只是「鬼」终于被
等到了。而「冰点」「勇敢」到什么程度使得共产党用这样阴暗的手段来对付它


原来是登了你的文章才被封,但你肯定是这样还只是推测如此?从你的话开看是“肯定如此”,似乎应该列出”肯定如此“的证据。 不知道你的文章这么有威力,要去找来看看。不过,最好不要渲染登你的文章被封和这封信的关系,那样或者对于这封信的正当性/恰当性不利。人家可能会说“她不是要出口气?”,而减弱你的“文明的名义”的效果。

仇外的建国美学

这个似乎危言耸听了。

今天封杀「冰点」的理由,是广州大学袁伟时先生谈历史和教科书的文章。因为
它「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对…攻击社会主义,攻击党的领导」。而「毁」掉了一份
报纸的袁伟时先生的文章,究竟说了什么的话,招来这样的惩罚? 我认真读了这
篇文章。袁伟时以具体的史实证据来说明目前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谬误百出不说,
还有严重的非理性意识形态的宣扬。譬如义和团,教科书把义和团描写成民族英
雄,美化他对洋人的攻击,对于义和团的残酷、愚昧、反理性、反现代文明以及
他给国家带来的伤害和耻辱,却只字不提。综合起来,教科书所教导下一代的,
是「一、现有的中华文化至高无上。二、外来文化的邪恶,侵蚀了现有文化的纯
洁。三、应该或可以用政权或暴民专制的暴力去清除思想文化领域的邪恶。」。
对于这种历史观的教育,袁伟时非常忧虑:「用这样的理路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
,不管主观意图如何,都是不可宽宥的戕害。」

袁伟时的话未必就是真理。
八国联军的后人和中国人的后人的看法不同。洋人那时在中国的所作所为的就是“文明”?那么,你龙应台的文明观不是我可以赞同的。我不愿意过于美化义和团运动,但至少还明白其产生的背景和悲剧。不错,义和团后来被统治者利用和消灭了,义和团也没有明确清晰的政治纲领,等等。但这是中国人民在那种情况下对帝国主义残暴的反抗。原来“给国家带来的伤害和耻辱”的是义和团,倒不是“帝国主义”势力了。不错,人家是“文明”的。人家文明倒几乎让中国灭亡了,义和团再“坏”也没有坏到到英美德国等地去杀人放火吧。对中国近代史没有“切肤之痛”的人,甚至在中国近代“切肤之痛”中得利的势力,对义和团的攻击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应该说中国人总结了义和团的教训,也知道义和团的不足,后来就学乖些了,终于打倒列强在中国的统治了,但义和团是先驱。咒骂义和团的是什么势力呢?如果中国的教科书历史书上也对历史歪曲,也如此咒骂义和团,美化帝国主义的“文明”,将中国的“痛”与帝国主义的残暴脱钩,那么,确实,袁伟时们「用这样的理路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不管主观意图如何,都是不可宽宥的戕害。」,如今那帮“要为秦桧汪精卫平反”们也同样是不可饶恕的。 你提这个,人家可能会问:龙应台不是为了“为帝国主义讨公道”来写这封信的吧?


锦涛先生,我不是不知道,共产党是以美化秦始皇、盗跖、太平天国、义和团这
样一个历史脉络来奠定自己的权力美学的。我也不是不知道,每一个政权都会设
法去建构一个所谓建国神话和图腾──您因此一定也很理解民进党的企图。但是
,建构的国族神话里如果藏有仇外情绪,就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危险。在二十一世
纪,国界几乎快要不存在,地球愈来愈是一个紧密的村子,因为唇齿相依,不得
不忧戚与共。中国为什么极力争取主办奥运和世博?目的不就是企图以最大的动
作向世界推销一个新的中国形象:你看,中国是一个充满发展能量、爱好世界和
平、承担国际责任的泱泱大国!

你说的这点不是全无道理。共产党以低层受压迫者代言人起家,但今天是否还代表底层的利益,或至少兼顾底层的利益,我却不很清楚。问题是,今天中国底层还很大,还有很多很多人,你前面不也强调“公平正义”嘛?不好完全忽略“底层”的“公平正义”,否则,那就是片面的不公平的,成了“不公平不正义”了。希望中国早日没有“底层”,那时候就可以不要太多地提起那段辛酸的近代史了,在此之前,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就意味着“帮助帝国主义把中国人再杀一遍”。 希望今天的文人们少一点“帝国主义嘴脸”或“帝国主义代言人”的嘴脸。

如果对外面的世界推销的是这样一个形象,关起门来教下一代的,却是「中华文
化至高论」、「外来文化邪恶论」以及义和团哲学,请告诉我,哪一个中国是真
实的?总书记能够光明磊落大声地告诉国际社会吗? 袁伟时说,教科书不能罔顾
史实,不能赞美暴力,不能教下一代中国人对自己狂热,对外人仇视。这样的认
知,锦涛先生,在我们这里,叫做「常识」。在北京,竟然是违反「主流意识形
态」的入罪之论。那么能不能请您告诉我这个台湾人民,您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
么?

我看了中国的历史书,没有看出来“中华文化至高论」、「外来文化邪恶论」以及义和团哲学”。反倒看倒如今的文人丑化挖苦中国文化,美化帝国主义侵略,美化中国人在外敌入侵时的投降。那种东西也叫做「常识」,怪不得今天台湾中更大有这种无耻文人政客存在。

哪一个是你真实的面孔?
我们暂且不管大陆的知识份子和一般人民读者怎么看这「冰点」事件,但是我很
愿意和您分享像我这样一个台湾的知识份子的感受。至于龙应台这样思维的人在
台湾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影响力,您自己判断。 我对中国大陆有着深切厚重的
情感,来自命运血缘,历史传统,更来自语言文化。在台湾生长,我同时发展出
与这一条「家国认同」情感线平行并重的执着,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道的
坚持,而从这种尊重和坚持衍生出其他的基本价值:譬如主张独立的人格、自由
的精神,譬如对贫富不均的不能接受,对国家暴力的绝不容忍,对统治者的绝不
信任,譬如对知识的敬重,对庶民的体恤,对异议的宽容,对谎言的鄙视……

这个基本上赞同。但讨厌有的人动不动拿这种东西做幌子。比如说一边谈“对庶民的体恤”,一边对帝国主义对“中国庶民”的强暴略去不谈。不但自己不谈,还反对教科书里谈。,反而将国家民族的灾难归于“义和团”。

这一条我称之为「价值认同」的理性线。当「家国认同」的情感线和「价值认同
」的理性线相互冲突时,我如何取舍?毫无犹豫,我选择后者。二十年前,我曾
经写「野火」和国民党那个「家国」对抗;李登辉当政时,我曾经为文批判他的
虚伪与狭隘;陈水扁不公不义,又迫使我执笔彻底抵抗。所以您如果闹不清我究
竟是「统派」或是「独派」,不妨这样试试:台湾和大陆,哪边符合我的「价值
认同」,就是我的「家国」。哪边违背我的「价值认同」,就是我离之弃之抵抗
之的对象。如果两边都符合我的「价值认同」,那就开始讨论统一吧。所以,我
是统派还是独派呢?

这也是一种观念吧。但我个人认为,有些东西打上了出生的标记,不是那么容易选择。而总有些东西不应该“选择”。当然,各人看法不同。你愿意选择也可以选择作为美国人德国人,人家或者也同意让你作。我也知道也觉得不少中国的老百姓或者也愿意选择做美国人德国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问题是:美国德国同意让他们做吗?如果不同意,你的这些话对他们有意义吗?可以任意选择国籍的人与完全没有选择余地的人,对事情的看法或者不同。毕竟,如今能够有资格自由选择的人不多。政府可以选择,国家民族和文化在我看来是不好选择的。虽然选择国家的人也不少。 各人有不同的判断。

以这样的价值结构来看今天「冰点」事件,您说我这个台湾人看见什么?
我看见这个我怀有深切厚重情感的「血缘家国」,是一个践踏我所有「价值认同
」的国度: 它,把真理当谎言,把谎言当真理,而且把这样的颠倒制度化。
它,把独立的知识份子当奴才使用,把奴性的知识份子当家仆使用,把奴才当─
─啊,它把鞭子、戒尺和钥匙,交到奴才的手里。 它面对西方是一个脸孔,面对
日本是另一个脸孔,面对台湾是一个脸孔,面对自己,又是一个脸孔。 它面对别
人的历史持一个标准,它面对自己的历史时──错了,它根本不面对。它选择背
对自己的历史。 它拥抱神话,创造假象,恐惧真相。他最怕的,显然是它自己。

……
您,还要我继续说下去吗?

这一段写得比较煽情。你的「血缘家国」是怎么定义的?就是“政府”吗?如果是政府,我不反对这个说法,确实我也看到一些这种现象,虽然不象你那么认为这就是那个政府的“全部”。但「血缘家国」在我看来远不是“政府”可以包含的,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朝代变迁无常,政府只不过是国家里的“一小点儿”而以。

请说服我
我真正想说的是,锦涛先生,作为一个台湾人,我实在不在乎团团和圆圆来不来
台北,虽然熊猫可爱得令人融化。但是我这样的台湾人可真在乎「冰点」的安危
,就像很多、很多香港人真在乎程翔那个被逮捕的记者的安危。如果中国的「价
值认同」是由一群手持鞭子、戒尺和钥匙的奴才在垄断它的解释和执行,而独立
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是被打击、戒律、监控的对象,请问,我们谈统一的起点理
由究竟是什么呢?而我对中国的情感还是有条件的,台湾还有很多热爱、深爱、
无条件地执着地爱中国那片深厚土地的人──您又用什么东西去跟他谈统一,而
他不致被人嘲笑、咒骂呢? 重点不在团团和圆圆,您知道吗?重点也从来就不在
民进党,您明白吗?
重点就在「冰点」这样具体而微的事情上,因为,说穿了,锦涛先生,您容不容
许媒体独立,您尊不尊重知识份子,您用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历史,以什么手段
去对待人民,每一个最细小的决定,都系在「文明」这两个字上头。经历过野蛮
,我们不得不在乎文明。

挺同意的。希望龙女士能够分别“政府”和“国家”。不要给人一种印象,认为是以对“政府”的不良印象作借口来替台独势力来分裂“国家”。

请用文明来说服我。我愿意诚恳倾听。

刚开始以为是开宗明义,看完后发现很多话是言不及义。舆论自由我赞同,但论证上过于主观化情绪化了,逻辑上也大有问题。这些,龙女士还要多练习,要把主观上的推测和有证据的东西有所区隔。更主要的是对义和团的攻击叫人不可接受。很不赞同龙女士对义和团与文明的评价。不知道龙女士能否谈谈帝国主义和文明这个题目。
 
?水扁不?帐?龙应台是台?人?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家国认同”还是“价值认同”?----评龙应台的公开信

--------------------------------------------------------------------------------

http://blog.sina.com.cn/m/beijingren



对龙应台,我知道的不多,就知道一:是个女的;二,在台湾;三,好象在欧洲
待过,四,好象当过台北还是台湾的文化局长。就这四点,我对她的identity已
经有了初步印象。

这两天她写了封公开信,给胡主席。哪个胡主席就不用我说了吧。此信事出一本
杂志,杂志的名字我也就不说了吧。这封信的原文也请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在网上
找吧。龙应台在信中说:“。。。当「家国认同」的情感线和「价值认同」的理
性线相互冲突时,我如何取舍?毫无犹豫,我选择后者。” 那么,什么是龙应台
的“家国认同”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大概就是“来自命运血缘,历史传统,更
来自语言文化(的认同)。” 而“价值认同””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道的坚
持,而从这种尊重和坚持衍生出其他的基本价值:譬如主张独立的人格、自由的
精神,譬如对贫富不均的不能接受,对国家暴力的绝不容忍,对统治者的绝不信
任,譬如对知识的敬重,对庶民的体恤,对异议的宽容,对谎言的鄙视……“。
龙应台认为,自由大于国族(nation).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论调,早有人说”自
由者无国界“,其实这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异曲同工。北大的焦先生不
是也做诗赞美美国大兵吗。

龙应台提出的这两条”认同“对不对?其实我这问题也有毛病,因为我自己就说
过牵扯人的事儿就没有什么对错。那好,让我换个问法:这两个”认同“对我们
有用没用,表达的准确不准确。我的回答:一:两个都有用,二,家国认同的根
据可能会有争议,但大体上我们都能理解。

那好,两个虽然都有用,都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倡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
是应该象龙应台说的应该”价值认同“先于”家国认同“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答案,但我的看法,对我们最有用的,最现实的是和龙应台相反的看法,即”家
国认同“高于”价值认同“。要是再深究一下两个认同,其实两个都是一回事儿
,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本来是我的”中国民族主义“专题要涉及的内容,
以前我也提过这个观点,只是没有加以详述。

关于”家国(国族或者民族)认同”要高于“价值认同”(换句说法:国族(民
族)主义高于自由主义),其实不少学者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曾对此专门做
过研究,并写了篇文章,列举了哪个哪个大学者在哪里哪里说过什么这个意思的
话。但那篇文章不在我手头,另外大家对”腐儒“们说过的话也不一定感兴趣,
就不去费工夫再找了。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好多搞理论的是认同这个观点的,这
其中也包括那个康德。

政治家等精英也表示过同样的观点,我脑子里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斯大林的话。原
话记不清了,也没时间找,咱们又不是在做学术。大家就相信我说的好多政治家
等精英也表达过”家国认同“要高于”价值认同“。

别人说过什么就不提了,用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吧,也就是用用我们的常识(common
sense)来分析分析这个问题吧。话说上个世纪上半叶小日本侵略我们的时候肯定
也说的冠冕堂皇的吧,也是说要帮我们解放的吧,不信你就去查查。要是真信了
它的鬼话,来玩儿什么”价值认同“大于”家国认同“的,我们叫这种人什么?
-----汉奸!

其实用一点脑子,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思考这两者的关系。人生下来都是有身份
(identity)的吧,这身份可能有:女的,中国人,无产者等等等等。其实这个主
义那个主义的也都是从这些身份化出来的,象什么女权主义呀,保守主义呀等等
,这其中有两个主义是比较根本的,一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二是国族(民
族)主义(nationalism).其实这两个主义也就是人的个体性和人的社会性的两个
方面。抽象地说两个谁更重要意义不大,对于中国这样的现在暂时还在世界比较
落后的国家来说,如果不靠群体的力量复兴,个体的尊严乃至生存都可能成问题
。这里面有好多地缘政治的原因。总而言之,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家国认同
“要高于”价值认同“的。

其实龙应台文章中的概念是不很清楚的。她用”价值认同“这个词来代替”自由
主义“,难道”家国认同“不是一种”价值认同“?在她的文中,从她举的例子
可以看出,她把”家国“等同于”政府“,也是犯了偷换概念之忌的。进一步说
,她在中国(包括台湾)的范围内谈论所谓”价值认同“,也间接表明了她是把
”家国认同“放在”价值认同“之前的,要不她怎么不和那有些还在独裁的非洲
国家谈什么”价值认同“呀。

其实,从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来看,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一个事物的两
个方面,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条件都是相同的,这我们以后再详细探讨。

龙应台让胡主席用文明说服她,小样儿,还以为我们这儿还真没人了怎么地?胡
主席哪里屑于理她,把概念回家整明白再出来说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