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悲歌:多市渖阳妇无钱医病上吊死

中国的负面新闻在这里刊登的还少嘛

应该说只要是关于中国的新闻,肯定没好事。
干吗那么担心这种事在中国传开了?

最初由 洲际 发布
这文章的作者缺乏常识。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文章会在国内广泛刊登,说明西方国家的穷人不比中国的穷人幸福,党和政府关心穷人更温暖。
 
Re: 中国的负面新闻在这里刊登的还少嘛

最初由 Fraser 发布
应该说只要是关于中国的新闻,肯定没好事。
干吗那么担心这种事在中国传开了?


没人担心这种事在中国传开,只是觉得有趣。

你以为在这里的老中希望更多的老中来加拿大抢饭碗?
 
自杀悲剧勿乱评论 请先帮完王家再说
加国无忧 2006年05月16日,来源:多伦多都市报

51编辑注:本网今天上午发表了赵平波的文章《又一幕新移民自杀悲剧:华社该如何办? 》之后,网上评论激烈,很多网友认为, 对于王家的妻子的自杀悲剧,这个家庭的男主人王圣宾也有一定的责任。为此,多伦多都市报主编木然先生立即对当事人及其各方人士进行了采访。也许,这一采访报道能消融人们对此自杀悲剧的种种误会的看法。

――――――――――――――――――

2001年从中国沈阳移民加国的宋春萍,因患癌症,且在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的重重压力下,于2006年5月12日在家中撇下丈夫儿子结束生命。宋春萍的抉择,令其丈夫王圣宾陷入痛苦与悲哀中,家庭经济状况不堪的王家,目前连宋春萍的殓葬费都难以拿出,其情堪苦,其情堪悲。

他们为孩子而移民

王圣宾先生在中国是基础材料工程师。2001年,王先生举家从中国沈阳移民加国,据王先生说,妻子宋春萍在抵达加国的第一天就开始找工作,一个月后,宋春萍在一家制衣厂从事剪线头的工作,时薪为7元多(之前有媒体报导误为时薪6元),从2001年开始,宋春萍在制衣厂工作了3年半的时间,去年9月被Hilton Garden Inn录用,在房务部担任清洁工。

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从踏入加拿大那天,就对这里的工作环境感到失望,找工非常困难,生活状况不好,新移民面对很多很多的压力,但是我们夫妻都知道,我们移民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所以,再艰难,再不堪,我们夫妻都会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下去。”

在王先生眼里,太太宋春萍为这个家操尽了心。“她来加拿大之后,5年来没有在这里买过一件时装,也没买过一双鞋。移民前,她很注重衣着,但抵加后,因为生活确实不容易,打工艰难,加上家庭开支很大,所以,她都把钱省下来,一切为了这个家。”

王先生说,他很对不起妻子。“她为这个家操尽了心,当她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却帮不上忙,这种痛苦,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王先生和宋春萍的儿子现在辛力加学院读书,当记者向他问起面对忽然而来的打击怎么想的时候,这位年青人喃喃自语不断重复地说:“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希望她在天国能快乐开心。”

Joyce是Hilton Garden Inn房务部的经理,宋春萍就是经她面试进入酒店工作。王家发生不幸后,她第一时间打电话,希望记者能联络有关社团和部门,帮助王家。

Joyce告诉记者,宋春萍是位很踏实、很懂得照顾人,工作也很认真负责的人。“当初她来酒店面试的时候,那时我们正缺人手,那天她来面试的时候,刚好人事部等方面的人有事情,由我来负责面试,按理,她的英文不好,我们是不会录用她的,但当时她给我的印象是很诚恳,很想干好这份工作,所以我决定给她这个机会。”

宋春萍进入酒店工作后,归属Joyce所领导的部门工作,Joyce说她的工作很令人满意和放心。宋春萍也很珍惜这份工作,她多次对Joyce说:“我的英文不好,什么都不会,不过你放心,我是不会给领导添麻烦的,过去我在任何单位工作,会把交代给我的工作作好,从来不让领导为难。”

在Joyce眼里,宋春萍是个很顾家,很爱孩子,很珍惜丈夫的好人。如果不是患病,她会愈做愈出色的。

她不幸得了癌症

一直以家庭为重的宋春萍,没想到不幸会这么早降临头上。

大概是去年冬天的时候,宋春萍发现自己咳嗽不止,就去看家庭医生,开始家庭医生说她只是过敏,开了些药给她吃,但治疗效果并不好,严重的咳嗽影响到她的胸部等大面积疼痛,据王先生说,当时妻子向家庭医生提及到咳嗽胸痛的问题,但不以为然的家庭医生认为,宋的胸痛应是崴了胳膊的缘故,直到后来情况愈来愈严重,才安排专科医生问诊,专科医生当时也不能确诊宋女士的病因。

被疾病困扰的宋女士,最终于去年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那天,在忙完了工作后走进医院,当天她就被医生留了下来,经抽样检查以及手术证实,她患了肺癌。

王先生谈到妻子的病情时说:“我太太从感觉不适到发现病情,中间整整被拖误了半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真的很失望,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宋女士手术后,随即进入了为期长达6个疗程的化疗,医生给她工作的Hilton Garden Inn去信,告诉她所在的公司人事部,她的病情不能继续她的工作。

因病不能工作的宋女士,假如休病假的话,她将无任何收入,这对王家是个很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据此申请EI,以保证家庭经济不至于因此崩溃。

有读者或网友曾就宋女士生病后的医药费提出疑惑,王先生向记者作了较详细的解释。

据了解,宋女士手术后,依医嘱进行化疗,当6个疗程的化疗进行到第5个疗程的时候,病情并没有好转,且有迹象表明继续恶化。

当时与宋女士同病房的一名病友告诉宋女士和王先生,如果传统的治疗办法没有效,那只能进行超常规的一个治疗,但这个治疗大部分药费需要自费,除非你的医疗保险是负责的。

这位正在进行超常规治疗的病友告诉宋女士,她目前的治疗每包药大概需要7000元加币,一个月要注射好几包药,她先生的公司医疗保险负责80%,自己出20%。

开始,这位病友的话并没有引起王先生的重视,宋女士是从今年一月份开始享受EI的,她原来工作的酒店依例继续负责她三个月的医疗保险。

到了今年4月的时候,医生助理以及医院的社工向宋女士询问,你原来工作的酒店是否负责你的医疗保险?宋女士就将她的医疗保险卡给了社工,社工经过询问,知道宋女士还继续享受公司医疗保险,医生遂改用新药。

据王先生说,社工当时还问了药剂师,整个医疗过程药费的价钱,药剂师告诉社工,药费每个月大概需要25,000元。社工因此告诉宋女士,他会争取让政府免除宋女士保险费负担以外那部分(也就是20%的药费)。

王先生说,妻子在住院期间,药费全部免费,但出院后的治疗,医院是不负责药费的。

到了5月初,医生停止了原来疗程的药物,准备换新药。5月9日,宋女士到药房买药时,忽然发现自己的医疗保险已经停了(原公司只负责3个月),此事对她打击甚大,因为面对旧疗程无效,新疗程马上开始,宋女士当时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假如新疗程所需药费为每月25,000元,就算社工为她解决了20%,另外那80%仍旧是没有解决的出路,这对于一个家庭存款不到1万元的家庭,每个月要付出2万元的药费,那种恐慌和压力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

王先生说“5月9日发生的这件事情,对妻子的打击很大。她不断对我说,我对不住你,对不住孩子,对不住这个家……我不能这样拖累你们。”

对于妻子这种情绪变化,作为丈夫,王先生只能竭力安慰。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5月12日,当家人都在外面的时候,宋女士没有留下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字条,在家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家正在凑集殓葬费

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亲人遭遇不幸,却无能为力。

网上有些舆论直指王先生,认为他为人父,为人夫,5年来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应该检讨一下自己。

对王先生这种指责,其实是不公平的。

据王先生的朋友介绍,王先生一直很关心这个家庭,很关心他的太太。移民加国之后,这位基础材料工程师曾多次找过工作,但都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曾入过制衣厂剪过线头,在面包厂打过工,后来跟一些香港人和台湾人的装修队做装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他掌握了装修工作的一些手工活儿后,就自己登广告接活儿干。

熟悉加国情况的人应该清楚,像王先生这样没有能力雇人,靠登一些分类小广告找装修活的人,经济状况能好到哪里去,特别是同行的竞争。加上这一行有旺季淡季。

“平时我能干的活都干,没有专修活,我就帮别人剪草、铲雪。去年冬天,太太得病后,我一直陪在她身边。到了今年1月,本来是我们这一行的旺季到来,但身患重病的宋女士更需要丈夫的照顾,像每次化疗,还有来回治病等。”王先生讲起这段生活,相当悲恸。“我那天说过,作为一个男人,看着自己的妻子遭遇病痛的折磨,除了照顾妻子,我无法分出心,也无法分出时间来工作,每次看病买营养品,所花的钱是太太帐户里EI款,你说我内心是多么的难过和痛苦,所以,妻子说对不起我的时候,我内心如刀割般难受,应该说,是我对不起妻子才是。”

其实,令王先生最痛苦的,是妻子这半年多来的医疗,耗去他们家大部分的积蓄。王先生一家来加拿大带着5万加币(之前误说为美元),这5年来,为维持这个家,为了孩子就学,为了给妻子治病,他们的积蓄早已见底。

5月15日早上,宋女士原在Hilton Garden Inn工作的上司Joyce给记者打来了电话,介绍了王家所遭遇的不幸。后来据记者了解到,王先生目前到殡仪馆了解到,要让宋女士入土为安,最基本最便宜的殓葬费也要7,200元,这个数目对王先生来说,也难以支付,因为目前王先生夫妻帐上所有存款加起来只有数千元,但还有好几笔钱未付。

到记者发稿时,王先生还在外面为凑集殓葬费奔波。

一个人,一个家庭,他们远离故乡,忽然遭遇如斯不幸,妻子去世后,整个家庭陷入无法支付妻子殓葬费的费用,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王先生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中间的一人,我们的同胞遭此不幸,难道我们不应该站出来,将我们援助的手,伸向王家,伸向一个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的家庭吗?

我们当然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问题去问去研究,但是,“对”与“错”,“应该”或者“不应该”,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假如调换身份,不幸不是降临在王家,而是降落在我们的头上,我们能说什么呢?

又或者,我们可能对这种“危急”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社区紧急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目前王家没有能力支付殓葬费,目前宋春萍还停尸医院等待入土为安,我们不帮助他们,等谁帮助他们?

俱往矣,过去的总归要过去,我们希望不幸的家庭结束不幸,让生者重燃希望之火,这才是重要的。

还是少一些猜疑,少一些论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怀。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也因为我们同在这个地方生活。

请大家告诉大家,让我们来帮助这个家庭吧!

在华咨处的大力协助下,帮助王家的捐款帐户已经建立:

分行:HSBC Milliken Square Branch
账号名称:CICS (Song Chun Ping Family Fund)宋春平家庭基金
账号:042-188830-082

愿意捐款的同胞,可在任何HSBC分行捐款,账号即日起生效。

(木然)
 
最初由 洲际 发布
这文章的作者缺乏常识。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文章会在国内广泛刊登,说明西方国家的穷人不比中国的穷人幸福,党和政府关心穷人更温暖。

这个把去年的文章改一下日期就当作今年的新闻发布的洲际洲大嘴,还有脸跑出来!


最初由 adware 发布
also that guy should do some labor job to help his wife
but have to say some of the men from north china are useless

这个ADWARE煽风点火工夫一点也不差!
 
加拿大虽然是公费医疗 但是也不是全部免费 住院费用可以免 但是药费还是要自己出的 尤其是使用某些新药 通常社会保险是不负责的 除非你运气好公司的医疗保险可以支付 但是也不是全部费用。这一点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 住院费没多少钱 一天几十块到百十来块钱不等 但是药费 治疗费用 吓死人。一个支架2万 一次血透1万八 穿刺8千 有些药物一针八百 每天都要使用。一个朋友的父亲得了肝癌 从住院到去世51天 花费25万多 医疗保险大概也就给到三分之一 其实从一开始住院的时候医生就说了 根本没有什么治疗希望 花多少钱都没用 而且花钱买痛苦 手术也么必要做了 但是病人的家属还是不想放弃治疗 每天都往里扔钱 一天平均5千块 病人受的罪就别提了 最后也束手无策。这种情况要是在加拿大 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上边的治疗费用 估计社会保险业也不是全部负责 病人自己要出一大部分 而且这边的医生根据病人的这种情况也不会给你再作无谓的治疗 晚期癌症 做什么都没有了 你就是花100万加元 也是白搭 不做治疗也许对病人对病人更好一些 会活得更久一些。加拿大的医生是不会浪费那么多公共资源 治疗一个根本没有希望的病人的。医生真要是那么做了 他自己也会有麻烦 政府医疗审查委员会 会调查他的 而且他会受到质询的。

全世界在那都一样 得了小病 扛扛也就过去了 医疗保险大部分也都能负担。要是得了大病 就天天由命了 都看自己的运气 有钱人当然无所谓 普通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耗尽所有积蓄 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了。

总有些人天真地认为 加拿大免费医疗 看病一分钱都不花 穷人不会因为付不起医疗费的不到治疗死亡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自己没得过大病的 站着说话不腰痛 真让你的得个癌症 白血病 换器官之类的病 看你有多少钱够花。
 
如果有人认为加拿大的医疗免费,那会把人笑死了,就那20%的药费就够压死你。
另外加拿大的医疗水平比乡镇的‘赤脚医生’强一点儿。
 
最初由 cvictor 发布
如果有人认为加拿大的医疗免费,那会把人笑死了,就那20%的药费就够压死你。
另外加拿大的医疗水平比乡镇的‘赤脚医生’强一点儿。

这一点我绝对赞成 文章中说的情况 只能证明这边医生的临床经验太差了 癌症看了半年才确诊 就算是有希望也拖得变成没希望了 要是在中国一般情况3天 最多7天就可以确诊了。

还有一点我要提出来 当事人之所以看了半年医生才确诊是癌症 这一点跟加拿大医疗体系的弊端是脱不了关系的。病人在发现身体有问题的时候 马上就找医生检查 没有拖延自己的病情 但是这边的医生并没有让病人做一些必要的检查 这一点除了医生的本身的治疗经验以外 最主要的就是加拿大的医生不敢随便要病人去医院做检查 因为加拿大医疗体系有专门的部门审核医生的治疗程序 如果发现医生有地方违反了某系规定 乱给病人做身体检查 造成浪费公币的情况 这个医生会受到罚款 甚至停牌的危险。

这边家庭医生给病人看病 如果没有以前的病例 或者病人本身知道病情的情况下 通常都是按照小病来给病人治疗的 等过一段时间 看病人的病情发展 如果病情还没有好转 再做更详细一点的检查治疗 依次类推。在加拿大排队看一次医生要多长时间恐怕大家心里都有数 俗话说治病如救火 就是再小的病 长期的不到适当的治疗 也会拖成大病 更何况是癌症呢!有点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 癌症越早发现 治疗成功的机率越大.

可是这起事件的病人 从开始看病到确诊 竟然用了半年 这半年对病人来说就是在透支加倍消耗自己以后几十年的生命。这个病人就是在转到专科医生那里看病之后 竟然还没有及时发现得的是癌症 更别提得到癌症病人应有的治疗了。

这些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全部是因为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弊端造成的 加拿大政府担心过多的医疗检查费用会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 由此向医生施加压力严格控制病人医疗检查的数量 病人得不到必要的医疗检查 导致医生不能正确判断病情 延误治疗 病人因此死亡。
 
得了大病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赶紧回国看医生,又快又好。自己掏钱也罢,如果能就ohip报一部分,也算幸运了。
 
最初由 cvictor 发布
得了大病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赶紧回国看医生,又快又好。自己掏钱也罢,如果能就ohip报一部分,也算幸运了。

这有没有同胞 有过类似的经验 说来给大家听听
 
最初由 油画批发零售 发布

她先生的公司医疗保险负责80%,自己出20%。

开始,这位病友的话并没有引起王先生的重视,宋女士是从今年一月份开始享受EI的,她原来工作的酒店依例继续负责她三个月的医疗保险。

到了今年4月的时候,医生助理以及医院的社工向宋女士询问,你原来工作的酒店是否负责你的医疗保险?宋女士就将她的医疗保险卡给了社工,社工经过询问,知道宋女士还继续享受公司医疗保险,医生遂改用新药。


到了5月初,医生停止了原来疗程的药物,准备换新药。5月9日,宋女士到药房买药时,忽然发现自己的医疗保险已经停了(原公司只负责3个月),此事对她打击甚大,因为面对旧疗程无效,新疗程马上开始,宋女士当时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假如新疗程所需药费为每月25,000元,就算社工为她解决了20%,另外那80%仍旧是没有解决的出路,这对于一个家庭存款不到1万元的家庭,每个月要付出2万元的药费,那种恐慌和压力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


据王先生的朋友介绍,王先生一直很关心这个家庭,很关心他的太太。移民加国之后,这位基础材料工程师曾多次找过工作,但都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曾入过制衣厂剪过线头,在面包厂打过工,后来跟一些香港人和台湾人的装修队做装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他掌握了装修工作的一些手工活儿后,就自己登广告接活儿干。


“她先生的公司医疗保险负责80%。”

“她原来工作的酒店依例继续负责她三个月的医疗保险。”

“原公司只负责3个月”

疑问:
宋用的保险到底是宋的还是王的?
 
最初由 Peter Pan 发布


“她先生的公司医疗保险负责80%。”

“她原来工作的酒店依例继续负责她三个月的医疗保险。”

“原公司只负责3个月”

疑问:
宋用的保险到底是宋的还是王的?

看文章要看仔细 “她先生的公司医疗保险负责80%。”

这句话是宋女士的“病友”说自己的情况 不是宋本人

宋女士的丈夫没有正式工作那里来的公司医疗保险

加拿大这边 有一些公司的雇主会为正式员工购买家庭医疗保险 保险负责范围包括配偶和子女 但这种情况通常只是公司的男性职员才有。因为丈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加拿大政府也是 在宋女士身上花的医疗费也不少了 人家现在自杀死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 也算是给加拿大政府变相节省医疗经费了。

丧葬费就几千块钱 非要让民间组织费那么大的劲筹措 政府就把单买了吧!
 
最初由 小子 发布


加拿大这边 有一些公司的雇主会为正式员工购买家庭医疗保险 保险负责范围包括配偶和子女 但这种情况通常只是公司的男性职员才有。因为丈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什么公司敢这样?
 
看来买重病保险还是很重要的,起码能用上一部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