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朝鲜缅甸互动频繁 反美国家全球大串联 zt

四人帮

新手上路
注册
2006-07-29
消息
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2006年07月30日 09:02 环球时报

  一些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国家,越来越主动地搞起“大串联”,要对美国“反包围”。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反美斗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跑到了东欧的白俄罗斯,与这个美国指称的“暴政前哨”高调结成“战略伙伴”。而伊朗、朝鲜和缅甸近来也明显互动频繁。这些刺眼的举动,让美国越来越难装聋作哑。美国《旗帜周刊》指出,反美国家之间来往频繁,大有“连点成线,星火燎原”之势,美国却深陷中东与阿富汗反恐战争泥潭而无力自拔,世界头号超级大国似乎与过去孤立而脆弱的反美国家集团正在进入一个战略相持阶段。
  查韦斯搞起“国际漫游”?
  查韦斯正在进行着一次国际旅行,将按顺序一口气访问阿根廷、白俄罗斯、俄罗斯、卡塔尔、伊朗、越南和马里7个国家,整个行程持续两周。
  美联社称,查韦斯7月24日从阿根廷飞抵白俄罗斯。尽管美国曾称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是“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但查韦斯却对白俄罗斯的发展模式大加赞扬:“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社会国家的模式,这正是我们(在委内瑞拉)想建立的。”查韦斯在与卢卡申科的会谈中还表示,要与白俄罗斯合作建立“战斗小组”,以对抗他所描述的“霸权资本主义”(指美国)。卢卡申科也说,两国有“许多合作方向”。卢卡申科的发言人表示,两国已成为“战略伙伴”。
  25日,查韦斯从白俄罗斯又去了俄罗斯。他一下飞机就说:“本世纪是华盛顿世纪终结的世纪,我来这里,是为了加强委内瑞拉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盟。”说到高兴处,查韦斯还大谈特谈“俄罗斯美女就是比委内瑞拉美女漂亮”。26日,查韦斯来到位于俄罗斯城市伊热夫斯克的一家兵工厂,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据美联社报道,早在查韦斯访俄之前,委内瑞拉就已经同意从俄购买价值10多亿美元的战斗机和军用直升机。27日,普京表示支持委内瑞拉成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俄罗斯《真理报》报道,查韦斯6月24日说,应朝鲜多次邀请,他准备近期访问朝鲜,目的是加深双边关系并签署“科学和技术双边协议”。他说媒体对他访问朝鲜做了太多发挥:“有人说我是去参加导弹发射的,负责按动按钮,不少人肯定会相信这些话……还有国际媒体说我用隐形飞机从委内瑞拉向伊朗的核设施运铀,我都笑了……”查韦斯还取笑有关委内瑞拉将与朝鲜达成秘密协议,“把一颗原子弹带回拉美”的传言。有分析称,或许是慑于朝鲜试射导弹引发的巨大国际反对声浪,查韦斯在前往阿根廷前突然宣布不去朝鲜了,“下次再去”。
  朝鲜与伊朗亲近给美国看?
  就在查韦斯全球拉盟友之际,伊朗和朝鲜似乎越走越近。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伊朗国会代表团25日与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会谈,“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认为两国议会应该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以适应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得到加强的局面”。有舆论认为,朝鲜与伊朗处境相似,两国亲近可能是做给美国人看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朝鲜与伊朗合作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西方媒体还找到了不少“证据”:有估计称,朝鲜每年导弹贸易额达5亿美元,主要向埃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等出口导弹及相关技术。去年11月,西方情报机构称伊朗高官访问平壤,并以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换取朝鲜对其导弹和核计划的支持。今年7月1日,日本《产经新闻》称10名伊朗导弹技术专家访问了朝鲜,要参加“大浦洞”2型导弹的发射准备。20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透露,朝鲜7月初集中试射导弹时,有1-2名伊朗专家在现场观摩。
  与朝鲜和伊朗高调的交往不同,朝鲜与缅甸的秘密往来,则是西方的“发现”。美国之音网络版20日报道说,一批朝鲜隧道专家已经抵达缅甸,在新首都帮缅甸政府修建大量军事隧道。
  伊叙轴心转动“什叶派新月联盟”?
  在反美的行列中,中东国家似乎一直站在前沿阵地。最近的黎以冲突,让西方所谓的“什叶派新月联盟”这个反美阵营更加明显,伊朗、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的一些派别都在其中。黎以冲突伊始,西方各界就称真主党目前在战场上使用的许多新式武器都来自伊朗;伊朗还长期训练真主党武装,并在该党控制的黎巴嫩南部地区建立了情报网络。伊朗和叙利亚6月签订了防务协议,规定如有一方遭进攻,另一方有责任出兵协防。在伊叙轴心的带动下,伊朗将伊拉克什叶派和黎巴嫩的什叶派政党都编在麾下。阿迈勒运动是极有影响的什叶派政党,黎议长贝里就是该党主席。伊拉克什叶派与伊朗的关系更是不同寻常,伊拉克什叶派的9大家族中,8个都源自伊朗且曾长期居住在伊朗。
  美国“软实力”发生致命性衰落?
  分析人士指出,反美国家眼下的“全球大串联”,表明这些国家为打破孤立状态正在急切地彼此寻求合作。但目前看来,这些国家间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扩大影响,没有迹象表明它们之间形成战略同盟和反美统一战线。这种串联的象征意义似乎大过实际意义。
  尽管如此,美国心里还是很着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7月25日说,美国已要求俄罗斯重新考虑对委内瑞拉的军售计划。另据报道,美国还花了不少功夫监视这些反美国家的交往。美国驻外使馆与对外援助机构发挥了不小的作用。2001年,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首次访问俄罗斯,美国驻俄各地的使领馆以及莫斯科的卡内基研究中心几乎总动员进行全程跟踪,千方百计了解俄方安排的参观内容。当金正日抵达圣彼得堡参观富有传奇色彩的“阿芙乐尔”巡洋舰时,美方雇员甚至比俄方接待人员更早抵达现场。此次查韦斯与卢卡申科会谈,也引起美国驻当地机构的高度关注。据俄罗斯《谍报网》介绍,不少替美国机关效劳的白俄罗斯公民积极打探相关会晤的内部情报,引起白俄罗斯有关机构的警觉。
  美国虽然着急,却很难改变目前的局面。有专家分析指出,这首先与近年来美国执行的外交战略有关。“9・11”事件以来,布什政府一直推行进攻性的对外政策,先后提出“先发制人”、“政权更换”、“全球民主化”等外交目标,矛头直指那些反美的第三世界国家。被美国盯上的国家无不感到自危,个个都甘愿采取更加冒险的方法主动出击,避免处于任美国处置的境地。其次,2003年以来美国深陷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泥潭中,大量的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都投入了伊拉克,这让其他反美国家有了可利用的“机遇期”。在美国无暇他顾的情况下,一些对美不满的国家纷纷开辟第二战场,让美国同时在多条战线作战,疲于应对。目前,美国在朝鲜、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黎巴嫩、苏丹等多个地点同时遇到挑战,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
  还有专家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欲采取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硬实力”,以及通过教育、媒体等所谓传播自由民主意识的“软实力”,来压迫没有了苏联后盾的反美国家。但目前,当美国“硬实力”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峰之际,其“软实力”却开始走下坡路。扎根于西方共同民主道德诉求的美国全球号召力已远逊于以往;美国在欧洲、拉美以及亚太的政治军事同盟也出现松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太平洋论坛研究主任格罗斯曼认为,随着美国“软实力”下滑,美国围堵异己国家的“浮萍战略”失去了既有的支撑力;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或多或少带有反美厌美色彩的国家积极展开大国外交及睦邻外交,又进一步在国际上削弱了美国军事围堵和经济封锁的正当性;有的国家虽然被美国视为威胁,但对别的国家甚至美国昔日的盟友来说都不是威胁。(驻美国、韩国、埃及特派特约记者 唐勇 沈林 金谷 雷炎 牛新春)
 
They are almost dictate country, and make sometouble in the world.
 
They are almost dictate country, and make some trouble in the worl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