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民主对抗和谐
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回想起来,这17年只是冷战与美中两国双极世界之间的一个插曲,这期间涌现了伊拉克战争和很多不平静。如今新的两极中心已然形成,它们分别是北京和华盛顿。
目前这两个中心的力量尚不相等,美国的力量较强,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成为超级大国,并利用自己的影响来建立新的两极世界。其他国家再一次有了选择:是走美国的道路还是走中国的道路。
刚刚闭幕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这种新的世界秩序表露无遗。因为安全原因,布什总统大多数时候都不在人们的视线内,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却坦然陈述他的和平发展观。他在讲话中一再强调“和谐”,并呼吁增加“不附加条件的官方援助”。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附加条件”是什么:民主启由、人权、法制。当西方提供金钱或仅仅是善意的时候,它也希望能得到这些东西作为回报。
中国没有这样的当务之急或顾虑。如果说华盛顿共识在意识形态上是干涉主义,北京共识则看重的是和平、发展和贸易。只要石油和原材料源源不断涌来,它就不会在乎一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或经济模式。
在新的两极世界中,华盛顿和北京的意识形态差异并不像冷战时期的莫斯科和华盛顿那么大。去年中国吸收了724亿美元的国外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这是表明两国利益相互交织的一个方面。尽管如此,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过去5年里,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像汉密尔顿学院教授李成所说的那样,“中国今天的首要战略目标不是冲突,而是避免冲突”。
美国的好战已经招致众多批评,在这样的局势下,胡锦涛强调和平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宣传自己的办法,强调和平也是中国年经济增长率10%背后的长期战略。此外,它也反映了中国的战争创伤。
中国不是一个出口战争、发展模式或政治蓝图的国家,它只想做生意。在它的世界观里,经济增长排第一,民主只排在第二位。对中国立场最好的诠释就是:经济增长能解决大多数问题,如果没有经济增长的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在最近赞比亚的选举中,中国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跟布什领导的美国在近期欧洲国家的选举中成为热点一样。一个言行谨慎的超级大国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和谐或许不是最终目标,但不和谐是任何超级大国都必须面对的全球责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会慢慢意识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华盛顿正在发现有多少条路通往北京。在布什和胡锦涛会面后,参加朝核问题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受命前往中国寻找朝核问题解决办法。据信,解决方案涉及向平壤政权提供经济鼓励,以换取朝鲜承诺拆除某些核设施,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到朝鲜进行核查。
这是新的美中两极世界的一个缩影。在2003年筹划伊拉克战争期间,布什政府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意见和全球舆论不屑一顾。在战争爆发的当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离开了伊拉克和朝鲜。对此,美国认为是一大解脱。
但17年的单极世界已经消亡,如今美国怀着敬意轻叩中国的大门。“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这是布什描述中国时使用的语言。伊拉克问题已经使美国的弱点暴露无遗。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作者:罗杰・科恩
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回想起来,这17年只是冷战与美中两国双极世界之间的一个插曲,这期间涌现了伊拉克战争和很多不平静。如今新的两极中心已然形成,它们分别是北京和华盛顿。
目前这两个中心的力量尚不相等,美国的力量较强,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成为超级大国,并利用自己的影响来建立新的两极世界。其他国家再一次有了选择:是走美国的道路还是走中国的道路。
刚刚闭幕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这种新的世界秩序表露无遗。因为安全原因,布什总统大多数时候都不在人们的视线内,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却坦然陈述他的和平发展观。他在讲话中一再强调“和谐”,并呼吁增加“不附加条件的官方援助”。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附加条件”是什么:民主启由、人权、法制。当西方提供金钱或仅仅是善意的时候,它也希望能得到这些东西作为回报。
中国没有这样的当务之急或顾虑。如果说华盛顿共识在意识形态上是干涉主义,北京共识则看重的是和平、发展和贸易。只要石油和原材料源源不断涌来,它就不会在乎一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或经济模式。
在新的两极世界中,华盛顿和北京的意识形态差异并不像冷战时期的莫斯科和华盛顿那么大。去年中国吸收了724亿美元的国外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这是表明两国利益相互交织的一个方面。尽管如此,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过去5年里,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像汉密尔顿学院教授李成所说的那样,“中国今天的首要战略目标不是冲突,而是避免冲突”。
美国的好战已经招致众多批评,在这样的局势下,胡锦涛强调和平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宣传自己的办法,强调和平也是中国年经济增长率10%背后的长期战略。此外,它也反映了中国的战争创伤。
中国不是一个出口战争、发展模式或政治蓝图的国家,它只想做生意。在它的世界观里,经济增长排第一,民主只排在第二位。对中国立场最好的诠释就是:经济增长能解决大多数问题,如果没有经济增长的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在最近赞比亚的选举中,中国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跟布什领导的美国在近期欧洲国家的选举中成为热点一样。一个言行谨慎的超级大国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和谐或许不是最终目标,但不和谐是任何超级大国都必须面对的全球责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会慢慢意识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华盛顿正在发现有多少条路通往北京。在布什和胡锦涛会面后,参加朝核问题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受命前往中国寻找朝核问题解决办法。据信,解决方案涉及向平壤政权提供经济鼓励,以换取朝鲜承诺拆除某些核设施,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到朝鲜进行核查。
这是新的美中两极世界的一个缩影。在2003年筹划伊拉克战争期间,布什政府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意见和全球舆论不屑一顾。在战争爆发的当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离开了伊拉克和朝鲜。对此,美国认为是一大解脱。
但17年的单极世界已经消亡,如今美国怀着敬意轻叩中国的大门。“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这是布什描述中国时使用的语言。伊拉克问题已经使美国的弱点暴露无遗。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作者:罗杰・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