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八卦(大搬运)

乌鸦乌鸦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9-07
消息
4,276
荣誉分数
58
声望点数
0
(注:这个帖子是八卦中的战斗机,实在八得很有水平,才转过来。不是刷屏灌水,在一个帖子里猛刷我缺心眼啊?所以请大家随便回帖即可,不要发长篇切楼,本来转来就是为了把有价值的帖子从大水里救出来,可以放一起看。再水了奏没意义了。谢谢合作~)

国内明史很红啊,现在最红的书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有人在流年版搬过一次了: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499847&perpage=15&pagenumber=1

有网友以《明朝那些事》为基础,写了《明朝那些八卦》系列,类似于根据《春秋》写《左传》。
这个东西比较符合失眠夜的气氛,现在慢慢往这搬。
内容都是零散的八卦,最好结合《那些事》看,那个是讲故事的,这个只讲八卦。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个,汉民族最后的辉煌,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唯一和蒙古匹敌的敌人,大航海时代的起源者和失败者……大明朝!

----------------分割线也心潮澎湃--------------------

现在网上讲历史的时候经常说八八,这个人就素朱元璋,取其本名朱重八。

作者:慈洵 回复日期:2006-3-12 21:11:55 
    朱元璋的四个堂兄(就是他爸爸朱五四的亲哥哥朱五一的四个儿子)叫朱重一,重二,重三,重五
    自己的三个亲哥哥叫朱重四,重六,重七  
    所以可以知道朱重八这个名字是怎么个意思~


作者:道德先生
   
    即便现在在南方不少农村,给孩子取得小名字都可能是一些数字,比方说把自己父母爷爷奶奶的年纪取后一个数字,就行了.
    不妨跟大家说一下,我小名儿就是数字组成的.
    但这个风俗不知道是不是从元朝才开始的,我记得吴晗的朱元璋传中提到过这。
    
    此外,本人小的时候常听家乡父老讲故事,也听了一些朱元璋的故事,比方说那朱元璋出生的时候房子像起火啊,比方说朱元璋天葬他父母啊。除了这些外,老人还说过这些故事,我也说出来了,给明月添点料:)
    朱元璋小的时候了,和他的一干兄弟,像汤和,徐达等人,给人家放牛了,结果了,饿坏了,把小牛崽子给宰了,结果了,回去的时候没有牛了,这咋办了,朱元璋虽然在那孩子群中不是最大的,却是最讲义气,胸口一拍,这事包在他身上了。原来他把吃剩下的牛尾巴塞进一个山缝中,然后急冲冲跑回告诉地主老财,说那牛钻进山缝了,结果把牛尾巴一拉,还能听见牛的叫声。我幼时初听此处,还以为仅仅故事而已。结果读到朱元璋传,没想到还真记了这事。
    又说朱元璋出家当和尚那会,也不过是一个小沙弥,扫扫地而已,那天扫累了,看见大雄宝殿上的菩萨身上的灰尘还没有擦干净,自己人小,够不着,也懒得干的,就跟那菩萨说,你们自己到河里洗洗吧,嘿嘿,神了,这泥塑的菩萨居然真各个跑到河里洗了一遭,干干净净的回了大殿。
    又说,朱元璋乞讨那阵子,有天累了,就在路边还是河滩边上睡觉,正好枕着一把大伞,两手一伸,两脚一叉,很是自在,刘伯温刘半仙路经此地,见他挡着路,踢了他一脚,那朱元璋两脚一缩一勾,侧着过去睡觉了,刘伯温刚开始还没有怎么觉得,走了几步回头一想,这孩子刚才那一躺,不是正是天子二字么。
    呵呵
 
作者:初段十年 回复日期:2006-6-6 12:52:49 
  龙穴这个东西啊,我还见过一个说法。
  朱八八葬了爹娘,没有啥风水先生。后来得了天下派刘基回去修坟,刘基一看,哇呀呀呀,这不是传说中的龙穴么,那怪八八得了天下。
  
  我家老爹去本朝太祖家乡玩得时候听导游也掰了一个龙穴的故事。话说太祖他爹兄弟俩上山打柴,结果遇见一个老头倒地上要死了,于是兄弟俩就把老头救活了。老头活后大怒,说谁要你俩救我的,老子就是要死这里。唉,你俩救活了我,我错误了时辰,看了和这里是木有啥缘分了。算了,把人情送给你们吧。知道我要死的地方是哪里不?传说中的龙穴啊,葬这里后代出皇帝的。你们父母如果死了,那么就葬我刚刚躺的地方,如果下葬那天下雨,就原地放着,等7年在下葬。结果太祖他爷爷死的那天,果然天下大雨,过了7年才如土。于是太祖就当皇帝鸟。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6 18:20:46 
  再八:那时侯日本在干嘛?
  
  八八要饭的时候,日本好象开始了南北战争,两大家族PK,源氏家族的足利尊氏赢了,统一日本。和中国儒家正相对的国教:武士道正式形成。出现了剑道老祖:中条一刀流。
  足利的上台,使得日本对中国异常仇视,开始了对中国,朝鲜六百年的骚扰和侵略。因为足利的祖宗被元军秒掉了,就是在当年的神风战争:元去打日本,快灭了日本的时候来了一阵龙卷风,把元的船都卷翻了(真走运啊)。所以日本人管那阵风叫神风。后来二战日本垂死挣扎的神风突击队我们都知道了(这回没走成运)。
  武士道的红宝书是《菊水绝笔》。大意:
  如果臣有七条生命,臣愿全部献给吾皇!今天臣战败了,臣将在吾皇面前剖腹自尽!但请吾皇告诉子孙后代,臣将六度转世,直到献完七条生命!臣的生命即将结束,惟愿大和武运长久!
  “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性攻击就以“菊水特攻”来命名。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6 18:26:42 
  小黄书源氏物语就是说的足利家的事吧?
 
今天的八卦话题:
  
  1.白莲教的祖上是什么?后来变成了什么?现在还有余党么?以什么形式存在?
白莲教:介锅奏四《倚天屠龙纪》里滴明教,南宋时借佛教的净土宗帽子搞起来的,靠练功治病,得道成佛来推广,粉好练,念阿咪托佛就行,疗效却粉高,包治百病(当然死掉了是你心不诚,要么就是圆满了,粉眼熟吧?),价廉物美,所以很受老百姓欢迎。
  原来叫白莲社,拜的是阿弥托佛,后来和明教参股,也改拜咪乐佛鸟。历来都是各朝政府打击对象,只有到了元仁宗滴时侯才合法了一阵子(八八出生前十几年的事,你说仁哥这不是给自已子孙挖坑么)。
  那韩三筒是谁涅?就是张无忌,他爹不是武当高手,和他娘都是明教滴头头,死得粉早,倒是他娘真带他跑到海岛上去鸟,不过是生下来好大了才搬过去滴。小张倒真的成了明教教主,不过不是神马绝世高手,更没有蒙古公主爱他,死得也窝窝囊囊。后面会提到。
  刘福通,倒真的是武林高手,他就是金毛狮王,把韩筒子从海外接回来滴。什么杨逍,范遥,周颠也确有其人。
  后来白白教被八八打击,但一直存在,一到乱世就改个名出来透风,造个反什么的,先是青莲教,再是红灯照,再就义和团,反正不闲着。无生老母,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啊什么神流行就拜什么,功效也变成加强版了,练得心诚能刀枪不入(一定要心诚)!猛吧?
 
 2.元修黄河,结果挖出了“莫道十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把自己葬送了。脱脱(元宰相)修黄河只是为了灾民吗?

脱脱治黄河并不是为人民服务,你以为他是人民解放军?
  那时的元人是不把汉人(南人)当百姓看滴,都是奴隶!也看不上种地,他们喜欢养羊,黄河决口土地长草?正好放羊,不用圈地鸟。比英国还省事,跑步进入资本主义。。。
  
  那为啥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黄河决口冲毁了下游的国营盐场,而盐业的政府专卖是元朝很重要的收入,所以要抓人来修。
  
  那时的元统治者就是酱玩命滴给自已挖坟。。。
 
3.这个更八,几十年前,元在忽必烈的时代经济是很发达的,也是1351年,马克菠萝的游记出炉,描述的大元简直是流蜜淌金,天堂一样,黄金家族的子孙更是铁蹄踩天下,东欧打到莫斯科,西亚打到地中海,把土耳其人赶到了西欧,拿当时穷得叮当响的欧洲人出气去乐。。。那是有钱有枪有精锐,比现在的美国牛多了。可为什么几十年的功夫,就连几个看似柔弱的南人起义也对付不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闹捏(各路起义军后来实在无聊,就自已互相掐着玩儿,元几乎就不管,跟清朝时候日俄在我国东北打架,清政府竟然天才地宣布“中立”差不多)?成吉思汗的子孙怎么会衰成这样?
    是因为腐败吗?还是大灾?还是当时的元帝笨,是亡国之君?
    
    敬请高手来八。
  -----------------------------------------------------------
  
  元朝逐渐衰弱的真正原因:皇帝的名字越来越扯淡。
  
  成吉思汗叫什么名字?[铁木真],多响亮,又铁又真。
  下来是谁? [窝阔台]? 有点扯了,不过一个“阔”字还是尽显豪门风范。
  在下来呢?[蒙哥]? 你蒙谁不好,蒙自己哥哥,果如其然,死于非命。
  接着,[忽必烈]  这名字不赖吧,必烈,必然要轰轰烈烈干一番。
  
  接着 [铁木耳] 蒙古人词汇贫乏可见一斑  盗用祖上的名字也不怕犯讳
  
  [海山] 这个名字也比较响亮 
  
  [爱育黎拔力八达] ?? 古罗马人? 
  
  [硕德八刺] ??倭人?
  
  [也孙铁木儿]  也是铁木真的孙儿? 没错,没人怀疑你的血统
  
  最后 亡国之君 [阿刺吉八] 。。阿拉  你不忘国谁忘国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8 16:25:28 
  海山是不是那个“海陵王纵欲亡身”里的海陵王啊?我对那个定哥还有印象。。。。天生注定,哈哈。

作者:橘音 回复日期:2006-6-8 16:46:09 
  海陵王?好象金也有个海陵王,是叫完颜亮吧?
  呵呵,怎么从明8到金哩?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8 16:54:43 
  哦对,“是金海陵纵欲亡身”嘛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8 19:25:53 
  对,完颜亮是杨康的爷爷么,杂会跑到元朝捏?
  完颜亮要放现在一定粉偶像啊,外国王子,长的帅呆,特有钱,特有才,是诗人,最厉害的是,他是非常的威而刚啊,三姑六婆通杀,华丽。。。
  他儿子,杨康的爸爸洪烈奏完蛋了,丫ED,没孩子。只能从老杨家抢一个,他爱上惜弱大婶纯是扯淡。。。
  看来这性能力是和国运成正相关滴。
  阿拉JB那方面肯定不杂地。
  东胖真有学问啊!自已寒一个。。。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8 21:18:22 
  东胖八卦第七集:
  
   偶也要编号鸟,不然八乱了。
  
   谁是革命的先驱?其实打响革命第一枪的不是白白教主,私盐贩子方国珍筒子早在三年前就上了梁山。而且是海军,号称海龙王。
   方国珍,浙江台洲人,武林高手,可力挽奔马,1348年聚众起义。方在乱世中合纵连横,保存实力,却从未称王,一心保境安民,到今天也被浙闽百姓感念。
   方后加入朱八八的革命队伍,死的时侯太祖主持的追悼会。
   论智论勇论仁论义,方头领比TM的宋江强了何止百倍,是元末唯一光彩不逊于八八的好汉。
   方氏乱世积德,故后代昌盛,诗礼传家,其子是一个诗人,方氏后人好象还出了方孝孺,方苞,方世玉,方志敏。。。
   学术打假的方舟子?
   网络大腕方兴东?


作者:橘音 回复日期:2006-6-9 12:53:54 
  方教主是明教滴噢,明教文武双全滴光明左使杨逍曾著述说明^_^(野史呐)
  明教源于波斯拜火教袄教
  有没有人818明教和明月和月饼和8月15滴关系,不要远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9 13:40:07 
  方国珍是方腊方教主的后人,但他已不在明教鸟。论起来国珍筒子才是正根的明王,韩三筒算个铲铲?可国珍筒子粉现实,奏四没有和八八争。。。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9 18:20:12 
  对鸟,方家是文武双全,不只出了一个方世玉。世玉还有一个侄女大大的有名:方咏春,白鹤派和咏春拳的创始人,是李小龙滴祖师奶奶。
  她嫁给谁了捏?洪熙官啊,练虎拳滴。两口子神雕侠侣,双拳合壁,练成了一套虎鹤双形,后来让成龙和星爷学去鸟。。。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9 18:27:42 
  方世玉真有哥哥,不过不叫方大玉(那是他妈苗翠花),他有俩:一个方孝玉,一个方美玉。三兄弟都在广东十虎里面(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10 12:14:16 
  东胖八卦第八集
  ==============
  1.张士诚:贩私盐滴真出造反人才啊!唐初的程咬金,唐末的黄巢,张仙芝,钱镏,元末的方国珍,张士诚,八过他们一般都素先烈,给后来滴做了嫁衣,玩不过农民滴儿子。这样八起来,老蒋打不过老毛是注定滴。。。
  2.陈友谅:好人还素八要学人玩黑社会啊。兄弟是素拿来卖滴,老大素拿来害滴,日子过得粉不纯洁亚。
  陈老大的简历和宋押司真滴素粉象啊:都素公务员,都素害老大上位,都素沾满兄弟滴血,都素不得善终。。。
  陈老大好歹不虚伪,不投降,是条汉子,踩鼻涕虫宋老三一百遍啊一百遍!
  
  下面到八八的班底了,华丽啊。。。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10 12:59:51 
  东胖八卦第九集
  ==============
  谈到出身,说一说三教九流
  
  民间说法:
  三教儒、释、道。
  九流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六流客,七烧八当九庄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工,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修脚,二剃头,三从四班五抹油,六把七娼八戏九吹手。
  
  事实上,古代“三教九流”之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三教”,据记载起于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 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还有一个农家。
  
  儒家:是古代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以孔子学说,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孟子、董仲舒适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道家: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这是黑社会的老祖宗。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净出捣乱的)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奔  月〔1〕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
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
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2〕在垃圾
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
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
就非常踌蹰。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3〕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
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
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慢慢回过头来,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
没有答应。
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
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
“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
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
的炸酱面!”
“太太,”羿赶紧也站起,跟在后面,低声说,“不过今天倒还好,另外
还射了一匹麻雀,可以给你做菜的。女辛〔4〕!”他大声地叫使女,“你把
那一匹麻雀拿过来请太太看!”
野味已经拿到厨房里去了,女辛便跑去挑出来,两手捧着,送在嫦娥的眼
前。
“哼!”她瞥了一眼,慢慢地伸手一捏,不高兴地说,“一团糟!不是全
都粉碎了么?肉在那里?”
“是的,”羿很惶恐,“射碎的。我的弓太强,箭头太大了。”
“你不能用小一点的箭头的么?”
“我没有小的。自从我射封豕长蛇〔5〕……。”
“这是封豕长蛇么?”她说着,一面回转头去对着女辛道,“放一碗汤罢
!”便又退回房里去了。
只有羿呆呆地留在堂屋里,靠壁坐下,听着厨房里柴草爆炸的声音。他回
忆半年的封豕是多么大,远远望去就像一坐小土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
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还有长蛇,也可以做羹喝……。
女乙来点灯了,对面墙上挂着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6〕,
长剑,短剑,便都在昏暗的灯光中出现。羿看了一眼,就低了头,叹一口气;
只见女辛搬进夜饭来,放在中间的案上,左边是五大碗白面;右边两大碗,一
碗汤;中央是一大碗乌鸦肉做的炸酱。
羿吃着炸酱面,自己觉得确也不好吃;偷眼去看嫦娥,她炸酱是看也不看,
只用汤泡了面,吃了半碗,又放下了。他觉得她脸上仿佛比往常黄瘦些,生怕
她生了病。
到二更时,她似乎和气一些了,默坐在床沿上喝水。羿就坐在旁边的木榻
上,手摩着脱毛的旧豹皮。
“唉,”他和蔼地说,“这西山的文豹,还是我们结婚以前射得的,那时
多么好看,全体黄金光。”他于是回想当年的食物,熊是只吃四个掌,驼留峰,
其余的就都赏给使女和家将们。后来大动物射完了,就吃野猪兔山鸡;射法又
高强,要多少有多少。“唉,”他不觉叹息,“我的箭法掌太巧妙了,竟射得
遍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菜……。”
“哼。”嫦娥微微一笑。
“今天总还要算运气的,”羿也高兴起来,“居然猎到一只麻雀。这是远
绕了三十里路才找到的。”
“你不能走得更远一点的么?!”
“对。太太。我也这样想。明天我想起得早些。倘若你醒得早,那就叫醒
我。我准备再远走五十里,看看可有些獐子兔子。……但是,怕也难。当我射
封豕长蛇的时候,野兽是那么多。你还该记得罢,丈母的门前就常有黑熊走过,
叫我去射了好几回……。”
“是么?”嫦娥似乎不大记得。
“谁料到现在竟至于精光的呢。想起来,真不知道将来怎么过日子。我呢,
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但是我第一先得替
你打算,……所以我决计明天再走得远一点……。”
“哼。”嫦娥已经喝完水,慢慢躺下,合上眼睛了。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
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但嘴唇依然红得
如火;虽然并不笑,颊上也还有浅浅的酒窝。
“唉唉,这样的人,我就整年地只给她吃乌鸦的炸酱面……。”羿想着,
觉得惭愧,两颊连耳根都热起来。



过了一夜就是第二天。
羿忽然睁开眼睛,只见一道阳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时候不早了;看看嫦娥,
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足辟]出堂前,一面
洗脸,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备马。
他因为事情忙,是早就废止了朝食〔7〕的;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
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他将腰带紧了一紧,轻轻地跨
出堂外面,一面告诉那正从对面进来的女庚道――
“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回来也许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过早
点心,有些高兴的时候,你便去禀告,说晚饭请她等一等,对不起得很。记得么?
你说:对不起得很。”
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前
面是天天走熟的高粱田,他毫不注意,早知道什么也没有的。加上两鞭,一径飞
奔前去,一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
浑身流汗,自然慢下去了。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这才接近树林,然而满眼是胡蜂,
粉蝶,蚂蚁,蚱蜢,那里有一点禽兽的踪迹。他望见这一块新地方时,本以为至
少总可以有一两匹狐儿兔儿的,现在才知道又是梦想。他只得绕出树林,看那后
面却又是碧绿的高粱田,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
“倒楣!”他尽量地大叫了一声,出出闷气。
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远远地望见一间土屋外面的平地上,
的确停着一匹飞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鸽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满弦,将
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
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
得猎物。谁知道他将要临近,却已有一个老婆子捧着带箭的大鸽子,大声嚷着,
正对着他的马头抢过来。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
“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8〕。”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夷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
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夷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
匹野猪,几条蛇……。”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9〕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
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
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
“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
“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
又没有钱,只有五个炊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
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
去取鸡。
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倒有些愿意了,但是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
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
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
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刚到
走惯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
枝箭忽地向他飞来。〔10〕
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
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
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触,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
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
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
“哈哈,我以为他早到海边摸鱼去了,原来还在这些地方干这些勾当,怪
不得那老婆子有那些话……。”羿想。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
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
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足辟]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
胜利的白干。
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
’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11〕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
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胜者低声说。
“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来,“又是引经据典。但这些话你
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
剪径的玩艺儿……。”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
马,径自走了。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
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还没有走完高粱田,天色已经昏黑;蓝的空中现出明星来,长庚在西方格
外灿烂。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幸
而月亮却在天际渐渐吐出银白的清辉。
“讨厌!”羿听到自己的肚子里骨碌骨碌地响了一阵,便在马上焦躁了起
来。“偏是谋生忙,便偏是多碰到些无聊事,白费工夫!”他将两腿在马肚子
上一磕,催它快走,但马却只将后半身一扭,照旧地慢腾腾。
“嫦娥一定生气了,你看今天多么晚。”他想。“说不定要装怎样的脸给
我看哩。但幸而有这一只小母鸡,可以引她高兴。我只要说:太太,这是我来
回跑了二百里路才找来的。不,不好,这话似乎太逞能。”
他望见人家的灯火已在前面,一高兴便不再想下去了。马也不待鞭策,自
然飞奔。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
马自然而然地停在垃圾堆边;羿一看,仿佛觉得异样,不知怎地似乎家里
乱毵毵。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赵富。
“怎的?王升呢?”他奇怪地问。
“王升到姚家找太太去了。”
“什么?太太到姚家去了么?”羿还呆坐在马上,问。
“喳……。”他一面答应着,一面去接马缰和马鞭。羿这才爬下马来,跨
进门,想了一想,又回过头去问道――
“不是等不迭了,自己上饭馆去了么?”
“喳。三个饭馆,小的都去问过了,没有在。”
羿低了头,想着,往里面走,三个使女都惶惑地聚在堂前。他便很诧异,
大声的问道――
“你们都在家么?姚家,太太一个人不是向来不去的么?”
她们不回答,只看看他的脸,便来给他解下弓袋和箭壶和装着小母鸡的网
兜。羿忽然心惊肉跳起来,觉得嫦娥是因为气忿寻了短见了,便叫女庚去叫赵
富来,要他到后园的池里树上去看一遍。但他一跨进房,便知道这推测是不确
的了:房里也很乱,衣箱是开着,向床里一看,首先就看出失少了首饰箱。他
这时正如头上淋了一盆冷水,金珠自然不算什么,然而那道士送给他的仙药,
也就放在这首饰箱里的。
羿转了两个圆圈,才看见王升站在门外面。
“回老爷,”王升说,“太太没有到姚家去;他们今天也不打牌。”
羿看了他一眼,不开口。王升就退出去了。
“老爷叫?……”赵富上来,问。
羿将头一摇,又用手一挥,叫他也退出去。
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
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想了些时,才问那呆立在下面的使女
们道――
“太太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掌灯时候就不看见了,”女乙说,“可是谁也没见她走出去。”
“你们可见太太吃了那箱里的药没有?”
“那倒没有见。但她下午要我倒水喝是有的。”
羿急得站了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地上了。
“你们看见有什么向天上飞升的么?”他问。
“哦!”女辛想了一想,大悟似的说,“我点了灯出去的时候,的确看见
一个黑影向这边飞去的,但我那时万想不到是太太……。”于是她的脸色苍白
了。
“一定是了!”羿在膝上一拍,即刻站起,走出屋外去,回头问着女辛道,
“那边?”
女辛用手一指,他跟着看去时,只见那边是一轮雪白的圆月,挂在空中,
其中还隐约现出楼台,树木;当他还是孩子时候祖母讲给他听的月宫中的美景,
他依稀记得起来了。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他忽然愤怒了。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
――
“拿我的射日弓来!和三枝箭!”
女乙和女庚从堂屋中央取下那强大的弓,拂去尘埃,并三枝长箭都交在他
手里。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12〕,须发开张飘动,
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13〕的雄姿。
飕的一声,――只一声,已经连发了三枝箭,刚发便搭,一搭又发,眼睛
不及看清那手法,耳朵也不及分别那声音。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应该
都聚在一处的,因为箭箭相衔,不差丝发。但他为必中起见,这时却将手微微
一动,使箭到时分成三点,有三个伤。
使女们发一声喊,大家都看见月亮只一抖,以为要掉下来了,――但却还
是安然地悬着,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似乎毫无伤损。
“呔!”羿仰天大喝一声,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进三步,月
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
他们都默着,各人看各人的脸。
羿懒懒地将射日弓靠在堂门上,走进屋里去。使女们也一齐跟着他。
“唉,”羿坐下,叹一口气,“那么,你们的太太就永远一个人快乐了。
她竟忍心撇了我独自飞升?莫非看得我老起来了?但她上月还说:并不算老,
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
“这一定不是的。”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
“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
“放屁!――不过乌老鸦的炸酱面确也不好吃,难怪她忍不住……。”
“那豹皮褥子脱毛的地方,我去剪一点靠墙的脚上的皮来补一补罢,怪不
好看的。”女辛就往房里走。
“且慢,”羿说着,想了一想,“那倒不忙。我实在饿极了,还是赶快去
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明天再去找那道士要一服仙药,
吃了追上去罢。女庚,你去吩咐王升,叫他量四升白豆喂马!”
 
胖八卦第十一集 造反公司的班底
  
  白手起家,做造反生意,尤其是想开成几百年的老店,大托拉斯,对管理要求是粉高地。
  买卖做大了,还一直靠亲戚老乡的小作坊管理是不会有出息地,要正规化,公司化运营才行。
  所以上了帝王榜的大老板,到了某个阶段一定有全套的公司班底:
  老板:刘邦,曹操,刘备,八八
  CEO:萧何,曹操(兼),诸葛亮,李善长
  市场部:张良陈平,郭嘉贾诩,卧龙凤雏,朱升刘基
  销售部:韩信等,张合等,五虎将,徐达等。
  只靠大板一个人英明神武是不可能干好地。
  八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治纲领,安国大计是徽州老教师朱升出滴,那时八八刚独立,也是穷人乍富,狗窝里放不住粮食,烧包起来,想学人称个王伍滴,被朱老师点醒了,才有了后来的一统天下,笑到了最后。
  朱升又是和谁学的NI?曹操。教给了谁NI?毛爷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在美苏二鬼拍门的核大战威胁下,只用了这一招,加两个大炮仗,就大摇大摆滴天安门国庆,让美苏都没脾气,玩两霸如弄小儿。
  
  所以,太阳下没有新鲜的东西,历史中有一切问题的答案。


东胖八卦第十三集 厚黑与未战先胜
  ================================
  ================================
  
  朱元璋救安丰,真的是轻举妄动,厚黑学得不透,“不成熟”吗?
  绝对不是!
  八八救安丰,才是远见卓识,厚黑大师。
  厚黑,不是个贬义词,是个中性的哲学概念。至厚无形,至黑无色,太阴,太阳,厚黑的更高层次就是忠义(至少是看上去忠义)。
  “忠义”这种厚黑高级货,刘半仙都没掌握,更别说陈友谅那样的土鳖了。
  八八救安丰的两个理由,都证明了他注定是一代雄主。
  第一:救韩废物肯定不是因为八八忠义:韩还是红巾军和明教的牌位,仗义救之,会让八八在道义人心上比竞争者们占很大的优势。这在群雄并起,而自己实力又不占优势的时候尤其重要。奇货可居,八八这慧眼是跟曹操学滴(陈土鳖咋就不跟曹老学点好滴泥?)。
  反观陈傻瓜,这时偷袭八八,手下会怎么想?大家都四在明教混滴,朱堂主去救老大,你丫不帮忙,反仗着有点势力在背后算计人家,做人不能无耻到JSW和HLBB介种程度!所以后来朱陈大PK,汉军关键时刻临阵倒版,一哄而散!这就叫攻心为上。
  第二:单从军事上讲,安丰必救。不然张士诚占了南京的门户,八八集团就会被挤压在南京附近的狭小地带,腹背受敌,其擅长的运动战根本施展不开,以陈张二人实力,只须步步为营,很轻松地就能把他挤死,饿死。不救安丰,虽可苟安,等来的却是不可避免的灭顶之灾。
  安丰之战从结果看,八八也占了大便宜,半个月功夫,张士诚替他灭了总舵(不然以后自已打,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能干的刘福通战死,抢回来没有一点威胁的过气老大,也对明教的兄弟有了交待。更美的是,得到了安丰这个桥头堡,以后打张士诚不要太方便。。。
  
  第三:卢州必克。这绝不是八八的一时冲动,八八沉稳现实,九死一生过来的,有可能那么毛糙吗?张没吃过八八什么大亏,不把张击退镇住,一旦回头和陈决战,张从背后杀来,八八就必败无疑。而打下卢州,即可与安丰成犄角之势钳制之,以利全力与陈大户决战。
  要看到当时的情势对八八极其不利,三方中他实力最弱,还是俩掐一,腹背受敌,而八八力排众议,走这几步连环险棋,死中不但求活,还能求胜,抓住了所有可能的胜利因素,其冷静,大胆,坚决,对时间和空间的精确把握,只能说天纵英才了。
  其实,八八的冒险是很稳健的,因为他深知陈笨蛋手黑但反应慢,张地主稳当但胆子小,打老实了张,再回头专心对付陈,完全有可能来得及,还可以换套衣服洗个澡:)。
  与其等死,不如看准了拚一把。
  最危险,最安全。
  这一决战前的一对二大翻盘布局,是中国军史上,运动战经典中的经典。
 
洪都保卫战乌鸦的感想(情节见《明朝那些事》39-46节):陈友谅也是一代枭雄,率60万大军攻一座孤城洪都,以明月原文的话说:“只是一个小县城,一下子来十几万人,城里城外水泄不通,就好像我们今天的黄金周旅游景点一样,别说打仗,想转个身都难。”
……这样,却打了三个月,洪都未破……
守将朱文正,堪称奇人!奇中之奇人!

然而这样的奇人在朱元璋军中根本数不着,连怎么死的都没人知道。
陈友谅何尝不是一奇人,从一个平民到军阀,临死的时候手下有一套能装60万人的明朝航母。
友谅兄到了上帝那,肯定抱怨他偏心。上帝说:“么办法,俺也不想啊,谁让你生在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啊……
那是怎样的时代,又有一批怎样牛叉的农民起义军啊~面对着蒙元强敌,还有空在南方互掐,先安内再攘外。
看他们互掐,乌鸦想,要是你们这帮兔崽子最后没一个赢了元军,后世千秋万代骂死你们!
可是,八八最后赢了啊,因为他有一帮朱文正那样的名将~我们最后不但不骂他,还得叫他太祖,不能叫八八。
还有后手,八八的名将强,八八更强,一建国就把他们杀光了,用行动告诉大家,谁才是final boss~
还没完哦~八八一世的精心布置,就为了给孙儿一个好江山,被朱隶(木字旁,八八给儿子起的名字都打不出来)随便就掀翻了。
所以朱隶最强,北打蒙古,南打老爹,天下无敌手~
不是的――“谁让他生在那个时代”!――朱隶一路南下,在济南被一个文臣挡住,攻济南城三月未下,被逼回北平。
最后的最后,他也只能绕过山东,曲线杀往南京。这件事情上山东人表现得极其BH~
不知多少个北撤的夜晚,朱隶看着星星想:老爹,你为什么把我生在这个时代,我多想当蒋经国啊!!!

不过呢,中原文臣武将的BH史也到此结束鸟,也许是当年名将生顶了,以致于后来戚继光孤掌难鸣、吴三桂竖子得势、日寇侵略的时候就不说鸟,太伤心鸟。
气节是很重要啦,毕竟如果人人都像八八一样厚黑,世界就没有明亮的东西了。
可是,光有气节,将才不济,也只能给人像韭菜一样一茬茬割。
最后只想跟上帝说一句话:您老要是不会做统计,就找个会的,别折腾我们中华民族了!
 
最初由 乌鸦乌鸦 发布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6 18:26:42 
  小黄书源氏物语就是说的足利家的事吧?

印象中源氏的蓝本是藤原氏
也就是紫氏部的家族
 
元末明初的确是名将们的春笋时代啊~~
虽然到底都被重八杀了个干干净净

想当年真是泱泱大国,四方来贺
为什么近代史这么惨的?

说到明朝,别漏了王阳明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13 09:54:20 
  东胖八卦第十四 冲动的惩罚?
  ===========================
  1.混混型天才
  朱会计洪都这一战,让陈桑跌碎了老花镜啊!大流氓让小混混K得满嘴血。。。就象98WC死亡小组里的埃及队,都以为是羊羔进了绞肉机,谁知是块钢,咯得那三强满地找牙!
  老陈什么眼神儿啊?
  虎行如病,鹰立如睡。八八真的是慧眼识人。
  其实历史上这种小时候被父老唾骂的混混型天才并不少见:远的有“一飞冲天”的五霸之一楚庄王,游手好闲的大帝刘四儿,“喜田猎,好歌舞”,偷新娘子玩的曹操,近的有老丈人领着去逛窑子的胡林翼,和“醉卧美人膝,醒持天下权”的伊藤博文。
  唯大英雄能本色,岂是认字的俗人陈能理解的?
  受过教育不等于有文化,有知不一定有识,俩概念。
  
  2.大家都冲动了?
  八八猛攻泸州,九四死磕洪都,都是气疯了去寻仇吗?
  两个盖世豪杰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八八打沪州,是为了镇住张地主,以在与陈决战前无后顾之忧;洪都被围,坚忍不救,是争取时间征兵筹粮,准备决战,可以说他为了全局的主动,甚至有放弃洪都的思想准备。这叫大局观。
  九四围洪都,是因为吃了龙湾大亏以后怕了,心说俺上次冒进了,这回来稳滴,玩推土机总行了吧?谁知战略形势已变,老九还刻舟求剑,又错了,两面吃耳光。。。
  叛变老九的人多了,他要报复也得找那缺了大德的狗特务康茂才啊!
  说真的,他这回要还玩悬的,轻骑直奔八八,再与张合伏兵打泸州之援,八八就是哭也找不到坟头。。。
  没办法,老九枉读半肚子书,脑子比八八慢了几个光年,八八在南京给他讲个笑话,老九得回到武昌才能想出乐来。。。
  话说回来,朱文正这个混小子的NB程度,估计把八八也吓一跳!而小会计在随后的总PK中,还有更大的贡献。。。
  明月的性格命运论,有时过于主观。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13 21:56:36 
  东胖八卦第十五 上半场CS版
  ==========================
  
  枪法变态,走位风骚,意识下流的AK王子张定边1V20,从A大道一路狂扫,眼看就要攻下警基,可警基里的朱队长偏偏这时侯。。。卡啦!
  张正要换刀虐他的时候,回防的常遇春从B门一个大跳出来,落地甩狙,一枪中头!(常箭中张额头)
  常:“靠!当老子是假滴?”
  张头够硬,居然没爆(张穿的是人质甲,老常用的是鸟狙?),还剩几滴血,赶紧退墙后头骂:“日,MD你用作弊器。。。”
  朱:“匪太多,快回B洞!”
  陈:“老子就不信了,搭人梯冲锋!”
  赵:“陈九四你个阴B!以前一伙的时候暗算俺兄弟,爷爷今天跟你玩命!”
  可惜赵哥手太潮,被爆头,可人还跟卡了似的不倒,持M4作冲锋状,可见有多生气。。。



作者:话说当年 回复日期:2006-3-19 19:06:44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要分析这个人物,需要从他的童年说起,他本是渔民,而且还是那种最低等的渔民,相当于贱民,这种渔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身上总是有着挥之不尽的鱼腥味,陈友谅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
      
      这种渔民有一个专门的称呼:?(与蛋同音)民,因受歧视不能居于陆上,至雍正七年,皇帝下诏书,准许?民在岸边建棚居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