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八卦(大搬运)

这第二页的故事,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义。
八八不是个仁义滴银,但他认识很多仁义滴银~
特别是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八八要打元军了。伟大滴蒙元啊,在八八面前兵败如山倒~
为什么?在他们征服中原的时候,文天祥就告诉他们鸟: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南人软弱,但是不乏义士。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都素傻瓜……
可是他们的灵魂,那一年照亮了被征服的土地,让蒙元的统治没有超过100年。
--------------------------------------------

东胖八卦第十六 谅哥也有狠儿子
  ==============================
  
   实际上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大战,前半段对八八极其凶险,死里逃生不只是“被卡”那一次,而是四次。
  要不是也有救星护驾,正式开战的前一天晚上,八八就死翘翘乐。因为:不只八八有个横侄子,谅哥也有个狠儿子!
  他就是"太子"陈善儿。
  善儿的凶悍不亚于张定边,且长臂善射,围洪都时朱文正的大将赵德胜,就是被善儿一箭射死在城楼上的。
  话说七月二十日黄昏,两军就已在康朗山南面接触,没什么废话,立刻开掐,先打一仗垫垫。红方陈友仁、陈友贵哥俩和张定边,白方俞通海、廖永忠和康茂才,两两捉对厮杀。
  两方主力搅作一团时,八八的中军殿后,躲在山北面。而此时谅哥敏锐地发现战机,即派善儿点起四百艘大船,乘着夜色掩护,开始了他的“斩首行动”。
  善儿绕开主战场,直扑康朗山北面,找到了藏在那里的八八,突然开始猛攻。而此时八八主力在外,只能靠留守拱卫八八安全的徐达,常遇春和贴身卫队陈兆先部抵挡。善儿船大兵多,又采用分兵战术,以偏师缠住了大将徐常二人,正面只有陈兆先几条破船挡路,善儿的大船连挤带撞,很快突破最后的防线,抵近八八的旗舰。
  此时八八正在甲板上乱跑,准备弃船,善儿在火光中觑得亲切,一箭直奔八八面门(也是移动靶)!
  八八浑然不知,眼看就要Over了。可是,他身边有一个救星。
  是哪位大侠泥?当然不是狙神常遇春(他离着好几里地涅)。
  是七老八十的谋士朱升。
  善儿眼神好,朱大爷眼神更好:对面黑漆麻乌的,他居然看见了那支箭!
  老爷子瞪起枉赢眼,打点老精神,蹦过去就把朱太祖拱了个大跟头,那箭擦着头皮飞过去了。。。
  谁说的老眼昏花?
  八八拣了一条命,那边陈保镖也玩开了命,他居然杀开血路,领兵登上了善儿的座船,和他贴身肉博。
  横的也怕不要命的,善儿弃船而逃,换到另一条上,回头看现陈保镖还在和他的卫队混战在一起,这小哥居然下了这样一个命令:
  放箭开炮,统统地打死!
  正后撤的八八看得目瞪口呆:真是有什么爹就有什么儿子啊!
  忠诚的太祖卫士陈兆先筒子就这样壮烈牺牲鸟。
  终于俞通海、廖永忠和康茂才援军赶到,抢回了陈烈士的尸体,从他身上拔出了一百多支箭。
  按说这时汉军全军压上,八八还是没跑。可是善儿的两个叔叔和张定边竟然扔下他,回营吃饭去鸟。。。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善儿的这次行动!
  为什么不知道呢?
  因为谅哥根本就没通知他们。。。
  他觉着这事他儿子一个人出马就办了。
  等善儿寡不敌众滴也跑回来,大骂:为啥不等一块打死了朱八八再回来吃饭?谅哥才觉得不该早开饭。
  干脆先不吃了,爷几个再出去找八八去。。。
  哪儿找去?早跑没影儿了。
  下辈子打死也不给老陈家打工了:也太不着调啦!




东胖八卦第十七 千秋丁普朗,傻瓜都一样?
  ===================================
  
  丁普郎是第三个挽狂澜于既倒的朱将(前两位陈兆先,常遇春),可他的动机不一样。
  他并不关心朱元璋,只想杀了以前的老板陈友谅,哪怕是同归于尽。
  为什么和谅哥不共戴天?
  不仅仅是因为谅哥杀了他的朋友赵普胜。
  因为他们都是明教的护法,丁普朗,赵普胜,陈普略是同门师兄弟,陈友谅,傅友德,张定边都是他们的徒弟辈。双刀赵普胜是大师哥,勇冠三军,当年大将徐达和黑煞神常遇春联手对他一个,都奈何不得,在汉军中威信极高。
  可陈小四为了当稳老大,杀了他。
  陈友谅欺师灭祖,在丁普朗的江湖里,是天理不容!
  丁普朗要替天行道,他明知是去送死,仍然头也不回地出发了。
  他没能杀了陈友谅,自已也战死了。“首脱犹直立,持兵作斗状”。两军都忘了厮杀,如见天神。
  
  今天,社会进步了。
  有人会说:匹夫之勇。
  有人会说:江湖意气
  有人会说:傻瓜,搭上自已,值当的吗?
  有人会说:靠,就显他能。。。
  有人会说:他那是报私仇。
  有人会说:这就是江湖,人家势力大,咱有什么办法?忍了吧。。。
  有人会说:无利不起早,还不是想挣表现,怨谁?
  有人会说:笨,先降谅哥,再慢慢算计他,自己还能当老大。。。
  有人会说:不就那点儿事吗,还没完没了啦?要宽容。。。
  还有人会说:呵呵,不知道吧?他和老赵是断臂山。。。
  
  人们都变聪明了,知道天理正义是放屁,一切都是利益。
  只有丁普朗相信这个“义”字,他是个傻瓜。
  因为他够简单,他不懂什么是犬儒主义。
  
  当丁普朗被砍掉了头颅还屹立不倒,一腔碧血冲天而起的时候,陈友谅就心惊胆裂地感觉到了:他一定逃不脱惩罚。
  怒激而出的那片血雨,在陈友谅眼里,变成了光芒夺目的孔雀翎。
  
  中国不亡,正义长存,就是总有几个和他一样,被人嘲笑的傻瓜。
  
  身死不灭,化为晨星。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16 11:42:08 
  
  东胖八卦第十八 韩成的最后一天
  =================================
  
  天亮了。
  旗舰的甲板上,卫士长韩成站在朱元璋身后,两人都不说话,默默地看着眼前的鄱阳湖。
  几十里的湖面尽赤,浮满了士兵的尸体和破碎的船板,风一起,焦糊的尸臭混着未散的硝烟直涌过来,中人欲呕。
  这是活的地狱。
  朱元璋的心情却很愉快:终于撑到了今天!昨日一场大火,烧杀了陈友谅六十万军队大半,四大将已死其三,只剩一个张定边。
  他已无力回天!
  陈友谅,该我追杀你了。
  他不禁露出一丝笑容,回头看了看韩成。
  
  韩成没有笑,还是静静地站着。
  拚杀了三天,死里逃生了三次,又刷了一夜的桅杆,实在是精疲力尽了。
  韩成不敢放松,他知道此时稍一放松,甚至笑一笑,自已就会垮掉。
  大战没有结束,大帅的危险就不能排除。
  大帅还活着,我还活着,这真是奇迹。
  奇迹,就要珍惜。
  韩成想起了陈兆先。
  朱元璋饶有兴致地看了韩成一会儿,乐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长得象我,身材也象我,却是个闷葫芦,简直和我的影子一样。
  他怕不怕痒?
  朱元璋忍住了戳一下韩成的冲动,只是拍了拍他:“回舱吃饭!”
  
  他们都不知道,远处有一双血红的眼睛,在死死地盯着朱元璋。
  陈友谅并不打算逃跑:我还有二十万军队,我还有张定边,我还有本钱。
  你三次差点死在我手里,你不可能总是走运。
  你得意的时候,就是你的死期。
  你的船都刷成了白色,可只有你穿着红袍!
  今天,你跑不掉。
  
  朱元璋的船队正要发起攻击的时候,被打残的汉军却先冲了过来,竟比昨天还要凶狠。
  昨天是为了赢,今天却是为了活命!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朱军大感意外,一时竞抵挡不住,俞通海、廖永忠和康茂才顶上去了,徐达常遇春顶上去了,到下午防线还是被冲开,朱元璋又暴露在陈友谅的面前。
  朱船比陈船轻小,他急向浅水处驶去,却又一次搁浅了。
  陈友谅的军队已换小船,象狼群一样围了上来,前锋甚至爬上朱的旗舰。
  杀退他们时,韩成的剑已砍卷了刃。
  汉军主力近在咫尺,面目都依稀可辩。
  朱元璋的援军正在远远赶来。
  来不及了。
  朱元璋知道,这一次,不会有奇迹。
  韩成也知道。
  
  陈友谅已经开心得面目狰狞:“朱元璋,这一天还是来了!”
  外面,一个声音从湖上传过来:“汉王请出来相见,我有一言。”
  他从窗口望过去,朱元璋穿着红袍,站在对面的船头。
  陈友谅没有出去,只喝一声:“讲!”
  “两军以命相博,死伤无数,皆为你我二人。今日元璋数尽,便当自作了断,无谓多伤人命,害了我众多兄弟。若得不杀降卒,元璋这便令部下尽降,自投水以留全尸,你意下如何?”
  陈友谅笑了。
  我一定要看着你死,你的兄弟也休想活命。可我答应你,因为你死了,他们降了,我就更有把握让他们活不成。
  他大声叫到:“君子一言!”
  
  韩成站在船头,天近黄昏,夕阳已落在水面上,红霞漫天,金鳞万点。风吹过他的衣服,刷刷地响。
  十几万人都一动不动看着他,他却只看着夕阳。
  戎马半生,第一次发现:世界这么好看。
  韩成跳下船头,坠入水中。
  
  汉军鼓噪起来,争先去抢尸体邀功。
  可朱元璋的部队并没有投降的意思,陈友谅一炮过去,把朱的座船炸成了两半。
  这时,朱元璋出现在另一条船上。
  俞通海、廖永忠杀回来了,徐达,常遇春杀回来了。
  陈友谅呆住了,汉军呆住了。
  
  朱无璋的部队象疯虎一样狂卷过来,而汉军已无心作战,任人宰割。
  他们这才知道:朱元璋的胜利,从来都不是运气,不是奇迹。
  鄱阳湖又变成了沸腾的地狱。
  
  韩成静静地躺在水底。
  我只是一个保镖。
  专业的保镖。
 
东胖八卦第十九 第一功臣朱文正
  =============================
  
  鄱阳湖大战名角云集,各放异彩。可能有人会问,最好玩的,死守洪都的第一混子朱会计哪去了?
  不是累的吐血,他八叔让他疗养去了吧?
  没有。朱混子皮实着呢。
  朱元璋回师决战,发现邪门儿了:洪都还在老朱家手里!这份乐子就不用提了。
  赶紧把他大侄子叫过来,狠狠滴表扬了一顿。
  朱混子挖着鼻屎:“小意思,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我也去鄱阳湖,帮八叔把陈傻帽儿再削一顿?”
  他八叔赶紧说:“那没创意的粗活,哪能让俺大侄子办泥?给你个好活干。”
  干啥呢?
  还当会计。
  具体就两句:别让你八叔吃不上饭,别让你陈叔吃上饭。
  咱爷俩要把陈友谅那老小子饿死在湖里。
  打仗打仗,打的是钱粮。八叔能不能活着回来,就全靠你了。
  朱混子乐了:“搂东西,我在行。您擎好儿吧。话说头里,丫在湖里捞鱼吃我可管不着。”
  “吃个屁鱼,湖边开发区几十个造纸厂,早死绝了。”
  那边还没打起来,这边朱会计就忙活开了:坚壁清野,实行三光。把湖周围的人粮马草,锅碗瓢勺,大姑娘小媳妇都划拉到洪都城里。再派兵把住各处湖口,严防汉军抢粮,群众上访。
  汉军本来攻洪都三月不下,消耗极大,又疲师袭远,到鄱阳湖已经粮草不继。大战几日,被朱八八打了个半残,不过到7月底,两军都都折损极大,只能喘息休息,寻机决战。
  这时汉军要命的事来了:断粮!
  手里没粮,军心必慌。
  老陈也急眼了:抢粮!
  两个兄弟烧死了,张定边不能动,陈友谅只好打出最舍不得的一张好牌:他的好儿子,流出于氓更胜于氓的太子善儿。
  别说善儿还真能干,带了四百条船,抢了不少,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欢天喜地要回娘家。
  可能吗?朱会计早盯着呢,派大将一把火把四百条船烧了个精光,善儿也变成了烤全羊。
  朱会计可能是和他八叔来劲:看谁烧得亮!
  这一下,谅哥彻底断了念想,加上太子惨死,直让他呕血数升。
  汉军饿得眼冒金星,对面又整天喊话:国军的兄弟们,过来吃饭啦,大白馒头猪肉炖粉条啊。。。
  于是汉军叛的叛,逃的逃,谅哥只剩下张定边几个铁杆了。
  8月底,朱元璋轻松地收拾了他,赢得了鄱阳湖大战的彻底胜利,一举奠定霸业的基础。这以后,朱元璋的统一大业,势如破竹。
  而朱文正,是鄱阳湖大战的第一功臣。
 
东胖八卦二十
  鄱阳湖大战的七个配角----左右金吾将军 最无厘头的投降
  ===================================================
  
  到8月24日,虽然陈友谅的部队死了不少,跑了不少,降了不少,剩下的还饿死不少,可他的兵还是比朱八八多,六十万人,不是个馒头,几口就能吃光。
  谅哥死了两个兄弟,一个儿子,攥着这最后一点血本,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民主一回,听听大伙的意见。
  要知道这对汉军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因为谅哥的决策一向是:第一:我最正确;第二:如果我不正确,那是你们理解错误。
  这就是汉军非常执着地,规律性地发神经的原因。
  于是大家开会。
  也没几个人了:谅哥,张定边和左右金吾将军,正好一桌麻将。
  谅哥主持:大伙都说说,咋整?
  那三个见一向伟光正的陈老大居然让他们几个白丁鼠辈出主意了,一时很不适应,不知道主席
  动的什么念头,难倒是引蛇出洞?这几位在谅哥手底下能活到现在,那都是老运动员了,经验极丰,所以都不出声。
  陈老大只好极尽温柔,大掏心窝子,几位才相信领导走投无路,转了性。开始说自已的想法。
  最后是两个意见:右将军说没戏了,趁早往南跑。左将军说那是找死,不如拚一把,杀开条血路冲出去。还真是一个右倾,一个左倾。
  张定边说:大王拿主意。(真是老运动员啊,就是不表态)
  陈老大掂量了半天,脸色铁青,挤出一句:“跑吧!”
  这下把左将军吓坏了,因为他很清楚自已领导的管理艺术:不合我心意,你是要么裸奔,要么等死。
  自已多嘴,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那还有好果子吃?
  回去琢磨了半宿,得,改右倾投降主义,拉着队伍跑朱元璋那去了。
  到第二天,陈神仙才知道老左跑球了。
  按说也没事,正好留下的统一了认识,快跑吧。
  可陈先生不知在琢磨什么,一天没动窝。
  他这一磨蹭不要紧,老右又害怕了:不撤了?是不是对我的右倾逃跑主义也不满了?
  他对老大经常神出鬼没滴改主意太熟悉了,回去也琢磨了半宿,得,也跑老朱那去了。
  就剩下好兄弟张定边了。
  估计左右将军在朱元璋那一见面,肯定会无比佩服地夸他们的前老大:星爷。。。
 
东胖八卦二十一 鄱阳湖大战的七个配角----第一好汉张定边
  =======================================================
  
  我们可能很纳闷,陈九四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不智,专业的自杀型选手,和高明过他十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朱八八PK,怎么可能混了这么久不死?真是人间奇迹。
  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张定边。
  元末将星云集,光彩照人者比比皆是。但要论谁最NB,汉军的张定边认第二的话,恐怕没人敢认第一。
  他是朱元璋的大将们最痛恨和最尊敬的对手。
  
  张定边是陈友谅的发小,情同兄弟,终陈老大一生,只有对张定边的忠诚,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而张,做为陈的朋友,用他神奇的武功和智慧,给了他至死不渝的回报。
  张定边文武双全,还懂阴阳,通医术,善谋略,是元末众将唯一的全能明星。
  龙湾大战,康茂才诈降,只有张定边看出有鬼,认定是计,力劝谅哥表上当,甚至下跪,可谅哥坚定地发挥了他狂爱上当的弱智本色,死活要去配合。
  结果全军覆没,谅哥也被围等死。全靠张定边杀开血路,用小船从河汊救走了他老人家,安然回到武昌。
  战太平,张定边一箭射死了朱元璋的结义兄弟,当时和徐常齐名的大将花云。
  鄱阳湖,张定边高明地定下分兵引开朱军主力,全力追杀朱元璋的正确战术。这在中国叫“擒贼擒王”,美国叫“斩首行动",以色列叫“定点清除”,世界杯叫“两翼齐飞,中场突破”。
  要不是八八粉们前仆后继地神奇救主,最后还有个马甲(ID名:韩成)替真身跳水,假装自封主ID,八八都不知让张定边他们弄死几回了。
  
  更神的是,大战中朱将发现了张定边最可怕的地方:丫刀枪不入!
  大战第一天,张长驱直进,,就要逮住八八的时候,常遇春一箭过去,正中张定边脑门,老小子也没戴钢盔,受此重伤,居然不死,还从容后退。廖永忠大军追击,万箭齐发,又往张半仙身上攮了一百多箭,把他射成个刺猬也似,心说这下可给陈兆先兄弟报仇了。
  可第二天张定边不但没死,居然又活蹦乱跳地来追杀朱元璋了,比头一天还欢实。
  常遇春气得飞砖大骂:“你丫无耻也要有个限度!用作弊器穿VIP甲也就算了,竟然给自已充了一百万格血!”
  
  张战警玩命挖坑,差点儿没把八八挤兑死,最后八八放场大火,给他展示了几十万个焦尸,才把这个煞星撵跑了,还是没事。
  简直就是X战警金刚狼啊。
  
  张定边虽说所向无敌,可还是打不了通关,斗不过关底的大BOSS:他自己的版主陈友谅。
  在谅哥的不懈努力下,汉军终于大败亏输,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六神无主,气得要造反倒版。。。
  结果谅哥被朱将郭英一箭爆头,“自左睛入,贯后脑出”,非常报应地结束了他狂妄,愚蠢和罪恶的一生。
  张定边照例没事,还发挥逃跑方面的才华,救出谅哥的老婆孩子和一万多汉军,有惊无险地跑回了武昌。
  打不死,还抓不着,真是人才啊。
  连朱元璋这样有仇必报的偏执狂,最后也放了他一马,任凭这个汉军第一大战犯去当了和尚。
  
  张定边失败了,但他的神勇,忠诚,甚至折服了对手。
  
  张定边解甲后,在四川九峰山出家,法号“无暇”,就是没空的意思。
  不知道他都当了和尚了,还整天忙什么。
  老张和尚活了一百岁,越活越硬实,据说八十多的时候有一天,出门遇虎,老头不但没给吃了,还一拐棍打折了老虎的前胯!
  那时常遇春已经死了几十年了。
  
  常十万九泉之下还不闭眼,拉长声叫唤: 你丫绝对是作弊。。。
 
东胖八卦二十二 解读陈友谅----流氓也得有智商
  ============================================
  
  陈友谅曾经势力滔天,却一朝败亡。他为什么失败?有明月的极端暴力不讲信义说;有FOFO的儿童期创伤致心理扭曲说。总而言之:是RP很LOW,EQ有问题!
  
  就是这样吗?
  
  要知道陈受的教育不错,文武都来得。成长期没有父母离婚之类的家庭问题。反倒是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五好家庭,大灾之年全家安然度过,绝没有象八八家遭受灭顶之灾。虽然出身低了一些,但谅哥还是考取了大元的公务员,已经是小的溜滴上流社会鸟。
  可见,老陈并不是与政府为敌,疯狂报复社会型。
  
  他只是想出人头地(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就太扯了,按当时的标准他得算汉奸,后来混到革命队伍里来,并窃取了人民权力的走资派,整个儿一脱落死鸡)。
  但毁灭他的,也不是不择手段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谁没点理想啊),而是变本加利,更猛烈的愚蠢。
  
  论暴力,论无情无义,论没信誉,谅哥在八八面前只是个娃娃。
  我们只看到谅哥杀老大,却没想想八八的老丈人大舅子兼领导们怎么死的那么恰到好处?
  我们只看到谅哥杀大将双刀赵,浑不知就在鄱阳湖大战前的这一年,八八杀邵荣(结义兄弟,位在徐达之上),杀赵继祖,对大将廖永安(廖永忠他哥)见死不救!
  可八八干坏事的技术含量可比谅哥高太多了,他比本山大叔还能忽悠,往往人都给他忽悠成猪头肉了,还跟他那打招呼:大哥,谢谢奥,猿粪哪。。。
  
  偶们谅哥是粉梗直滴!
  老朋友康鬼子诈降,谅哥说:仗义!我这就去找你。。。
  鄱阳湖自已船多不好烧,,谅哥说:自觉点,替小朱串成串。。。
  八八穿马甲玩假自杀,谅哥说:也是条汉子,就是性子直了点,被小人利用鸟。。。
  有情有义有信用,这人品,还想让谅哥咋地?
  
  谅哥的问题,是智商很LOW,IQ有问题。对八八一往情深地配合。
  
  八八本来要到张地主那儿去偷个五万块钱,让谅哥堵回来了,拿个小斧子:“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
  结果裤衩都让八八给偷走,还一刀捅死了他。。。
  
  做流氓,可以卑鄙无耻下流贱格。。。但一定要有智商啊!
  
  不然会象唐僧哥哥说的:就是你老子做版主,也讨不了好去。。。
 
东胖八卦二十三 补:陈友谅之死
  ==============================
  
  有张定边这样的无敌金刚狼做保护神,我们不得不佩服谅哥的运气。即使在鄱阳湖大战的最后一天,张定边还差点把陈友谅救出去。
  
  左右将军跑了以后,谅哥是彻底地张天师被娘打----没咒念了。和张定边商量:我们没戏了,共赴黄泉吧。
  大家可能对谅哥和张神仙老套的剧情很熟悉了:张定边肯定有好主意,然后谅哥再坚持他的愚蠢,快死了张再救他,陈再开始找死,张又有好主意。。。无限循环。。。
  什么时时候算个完啊导演?谅大再不死我就换台了啊。
  我们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张确实有好主意,他眼泪都下来了,大叫道:“怎么能说这种丧气话?当我逃跑专家是假滴?莫畏!我们完全能跑出去。”
  他出了两个主意:一、对残兵许下重赏。只要能护着老大冲出去,排长升团长,团长升军长。一人给一百万安家费!
  这第二,就显出张定边大智大勇的军事天才了:收缩船队,集中一点,正面突围!
  李云龙那是转贴,这才是原版。
  重赏之下,军心大振。更神奇的是,找抽大师谅哥这回竟同意了!
  张定边仰天长啸:俺地那个苍天哪!你对俺真是太好咧,555555。。。
  
  第二天一早,汉军就直扑朱军而去,张令全队收成一个拳头,不可恋战回援,全力突围。
  朱元璋看见张定边又横眉立眼地凑过来,气得发疯:怎么又来啦?上完坦克上棒子,还有完没完啊?”
  汉军抱必死之心,很快就把朱军防线冲开一个口子,但毕竟人少,朱元璋调兵团团围住,成功地用主力把张定边和陈友谅隔开。再派徐常二大将全力攻打陈的坐船。但张定边极为神勇,一个对康,廖,俞三个也不落下风。而陈部的战船紧紧地护在谅哥的旗舰周围,一时难以靠近。
  这一仗直打到傍晚,徐常才敲开陈部这个硬核桃,抵近了陈的坐船。
  这时会出什么样的剧情泥?猜对了:张大救星又出现了。
  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张定边见主帅吃紧,竟冲开康,廖,俞的包围,穿过朱,徐,常的舰队,爬上谅哥的座船,杀退了围上来的敌军,一箭射翻挡在前面的朱军大将郭英,突出了重围!
  眼看汉军就要成功地消失在夜幕中了。
  大家是不是很气?觉得导演烂到爆?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谅哥可能是太高兴了,掀开船舱的门帘探出头来,想跟八八说:啥又拿啦,回见回见。。。
  哪知被张定边狙了一下的郭英没死,见有人给打跑了还这么嚣张,嗖地一箭射过去,正好爆头!“贯左睛入,破后脑出”,当场挂掉。
  郭英真是下狠劲儿了。
  
  张定边目瞪口呆,生吃了他死老大的心都有:丢这么大的人,能抱头鼠窜就烧高香了。好死不死你冒什么头,打什么招呼,开什么告别聚会啊?真是贱得找死!我给那帮鼠辈浑身捅得蜂窝煤似的保你,太让俺失望了。。。
  可朱元璋并不相信谅哥这么容易就死了,老陈也是装死专家啊。连夜整装,准备追丫追到老窝武昌去。
  但汉军见老大已死,他打的白条变成了废纸,就一哄而散。朱元璋从汉军的逃兵叛将那里再三确认,终于相信谅哥这回是真死了,死的真真儿的,再也不回来了,绝对不是暂别。
  
  还是有点不踏实。
  
  陈友谅:曾经有一块厚实滴遮羞布挡在偶面前,偶木有珍惜,直到揭开后才追悔莫及。人世前最倒霉滴四莫过如此。如果,如果版主再给偶一次鸡废滴话,偶要对那块布说三过字:偶盖着!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偶愿意是:奏半年!
  
  怎么也得让偶把这八本书卖完啊。。。
 
 东胖八卦六十一 蒙古特种部队
  ============================
  
  十三世纪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全民皆是特种兵。
  
  他们的箭就象重狙一样,能轻易地从三百米外射穿欧洲的重甲,在英法大战中不可一世的威尔士长弓比起来连鸟狙都算不上。而且他们个个会跑狙,甩狙,追狙,跳狙。
  他们的轻甲有极强的防护能力:钢盔,生牛皮,最关键的是内衬十几层的丝绸内衣,锐器很难穿透(这就是古代的凯芙拉混合防弹衣,很贵的,欧洲人根本穿不起,很长时间内欧洲一磅丝绸和一磅黄金等价)。即使被箭穿透,蚕丝也能裹住箭头,减少失血,易于拔出。
  他们来去如电,一日可穿插数百里。个个是极限运动高手,能翻过七千米的高山,穿过五百公里的沙漠。
  他们野外生存能力极强,作战时几乎不需要后勤保障。蒙古兵以肉干,酸奶为食,赶着羊群去打仗。羊吃光了就打猎,猎打没了就喝马血。就是饿不死。
  他们也非常善于攻城:用石宠扔死人传播瘟疫,挖地道炸坚固的城墙。
  他们的指挥系统非常高效:十百千夫长合成一个万人队,如臂使指。
  他们的战略战术出神入化:先清羽翼,再歼强敌。大范围迂回穿插,帕提亚战术,口袋战术,闪电战,攻坚战,间谍战,心理战,生化战(造孽啊)样样精通。
  
  他们不会停止,没有同情。
  
  这些强兽人所向无敌,中土西域一片黑暗。
  他们是欧亚大陆的恶梦,是撒旦手中挥舞的镰刀,也是上帝治疗欧洲的的手术刀。
  看看他们的记录吧:
  
  征服西辽 1年
  征服花剌子模 1年半
  征服罗斯联盟 5年
  征服波斯加上阿拔斯阿拉伯 8年
  征服西夏 10年
  征服金 22年
  
  可是蒙古最强盛的时候,倾全力征服最弱的南宋,居然用了45年。还在钓鱼城死了大汗。
  只一个小小的钓鱼城,他们几十万大军攻了22年,直到宋亡也未征服,最终答应不伤城中平民,才和平进入,而守城宋将全体自杀。
  蛮族不懂中国人。他们只看到汉人瞎混,内讧,软弱。
  
  一百年后,一帮中国农民把他们打得魂飞魄散。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这个人少国穷的弹丸之地,对比它强大百倍,横扫世界的侵略者决不投降,两次打败不可一世的忽必烈,保住了自已的国家。
  
  那个时代的日本,是唯一有资格自豪的民族。



作者:东胖 回复日期:2006-6-22 20:49:27 
  巴格达的哈里发好象是蒙古人照顾,刑不上大夫:不让刀剑沾上贵人的血。
  
  就用地毯包起来,让马在上面来回跑踩死他。
 
这是《明朝的那些事》原文一段,太有历史意义了,再看一遍也无妨。
---------------------------------------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4-1 17:32:35 
    冲击!骑兵对骑兵
    
    综观历史上强盛的中原王朝,都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而此时的明朝也是一样,徐达和常遇春都是非常厉害的骑兵将领。他们对骑兵调配自如,选择突破方向准确,对骑兵的使用已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
    
    在被元朝统治的九十余年里,中原的人们不断向他们的敌人――蒙古骑兵学习着使用骑兵以及战胜骑兵的战术。
    
    在漫长的积累和等待后,拿起武器反抗的人们终于走到幕前,和他们的骑兵老师蒙古军队决战。而徐达和常遇春正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
    
    现在,他们正面对着蒙古军队最勇猛的将领王保保。
    
    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一日,徐达率领明军骑兵抵达太原城下,与回师救援的王保保军对峙于太原城外。但由于兵力不如王保保,徐达始终没有发动进攻,王保保不知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己及时赶到,徐达跑来偷袭太原的目的没有得逞,但他居然不打也不撤,实在无法理解,于是他一时间也不敢动弹。
    
    十二月四日,常遇春经过三天的观察和思考,对徐达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军步兵未到达,如果只以现在这些骑兵与敌人对攻,只会增加自己的伤亡,不如选择深夜偷袭敌营。”(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
    
    这个意见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常遇春实在是一代名将,眼光独到,判断准确。似乎是天助徐达,就在这个时候,太原守将豁鼻马派使者投降,并表示愿意充当内应(这应该算是个蒙奸)。
    
    一切都预备好了,马已喂好,刀已磨亮,只等晚上动手了
    
    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算他运气好),这个爱学习的人,此刻正坐于军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营。
    
    您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可那十万大军没有了主帅,就像没头的苍蝇,四万人被歼灭,余者全部逃散,王保保在卫队的保护下一口气逃出上百里,可是常遇春并没有放过他。
    
    常遇春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连夜出击,王保保叫苦不迭,边逃边战,等他逃往大同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十八名侍卫。而常遇春一口气追击到了忻州才撤回。
    
    这是一场真正的歼灭战,也是中原骑兵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乌鸦的意见:杀降不祥,在冷兵器时代,真是中国才有的理论。
仁义啊,仁义到了值得全世界一拜的地步。可惜人家杀过来是屠城的。
如果问文天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恐怕会说,君子独善其身,做好我们自己的,别人爱怎样怎样。
当时劝降文天祥的,还有投降了蒙古的南宋前皇帝。
可文天祥就是不降,死磕,爱咋咋地~有本事你咬我啊~
忠于道义,不忠于国君,死于事而不死于人。
道义千秋。我们的民族真的很伟大(自动屏蔽近代轻易降日的N多人)。

--------------------------------
东胖八卦七十二 杀降不祥?----常遇春的暴亡
  
  常遇春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常一生未遇一败,号称领兵十万即可平扫天下。人称常十万。其打法也很简单,就是嗷地一声扑出去,一刀捅死。两个字:狠,快。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象蒙古军一样杀降。所以碰到常阎王,你就不要想做人了。
  这两条,让常威名远镇,往往敌军一听常十万来找碴,没等打就作鸟兽散了。
  他是明军的第一猛将,敌人的死神。
  
  但杀降是中国自古的军事伦理就深恶痛绝的行为,认为不义不祥不利,白起,项羽就因为这一条,不得入中国名将之列。不杀降,确实有中国古军事学比较深远的考虑。
  所以常英年暴亡,有的狗屁文人也摇头晃脑地说:呵呵,杀降不祥。
  
  真是纸上谈兵。
  
  常十万杀降,是因为他头脑简单,生性残忍吗?
  慈不掌兵,军事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尸山血海,双方的气势尤为重要。对于狂妄,凶残的敌人,只能更凶残地击垮他们的斗志,杀降就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手段,这和不杀降的目的是一样的。
  常是冷静地杀降:他面对的是狂暴的陈友谅和更狂妄更残忍的鞑靼人。作为明军的军魂,他传递给对手一个信息:我是常遇春,我比你们更狠。
  结果被常十万吓死的对手,比被他打死的还要多。
  
  这就是巴顿的价值:他的军事才华并不突出,但他是美军的军魂。是巴顿告诉法西斯:我比你们这些畜生更嗜血,我就是你们的地狱!
  
  《兄弟连》中也有一个小军神:当时的D连排长,后来的E连连长史毕尔,神勇无比。连让他的战友也怕怕的是,他给二十余名德军战俘先发烟,然后全部枪杀的传说。
  这事越传越玄,传得手下的新兵看见他就腿肚子转筋。
  但史比尔从不解释。
   只有对他很亲密的战友,史比尔才用了罗马的一个比喻,说:“或许特西斯知道让人以为他是罗马军团中最狠毒最强悍的角色,有其存在价值。”
   面对凶残的对手,我们必须有一个狠角色:“不带怜悯,不带同情,不带悔恨”。
  
  兵凶战危。
  
  说个近的:1942年10月,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带领赴缅远征军新编第38师,大败曾在中国不可一世,血债累累的日军精锐第十八师团于新平洋,俘日军1200人,这是对日正规军的空前胜利。
  
  对这些日俘,学贯中西的儒将孙立人竞命令:“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后都这样办!”
  结果1200日俘全部被活埋!唯一生还的是一个叫山田进一的下士。因为他是台湾人。
  
  消息传出,世界哗然,不仅从人道上谴责,还认为如此辣手,大日本皇军还不跟你玩命?。
  结果却是以后的驻缅日军一见孙部,全部跑得穿不上裤子。1945年春,中国远征军兵不雪刃占领仰光,缅甸全境光复!
  孙立人将军名震全球,成为与张自忠将军齐名,享有世界声誉的二战名将。
  
  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从不沽名钓誉,故做潇洒,他们是军魂,军神。
  
  扯了半天,常遇春到底是怎么死的?
  不好意思,他也是吓死的。
 
东胖八卦七十二 吓死常遇春----自古惧内皆名将
  
  常遇春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老婆。
  
  不要笑,名将怕老婆,是中国男人的传统美德。
  从东晋的王导谢安,到隋唐的文帝太宗,有明一朝帝国双璧徐达常遇春,直到抗倭名将妻嫉光,都是战场上的军神,闺房里的受气包。于PLP协会颇有贡献。
  那些个名将不仅在家里窝囊,出门打仗也不得安宁,以至有“不如降黄巢”和“请夫人阅兵”这样的经典笑话。
  他们在家里受气,到前线就拿敌人出气,愤怒值和战斗值飙升,后果很严重,就打成了一代名将。
  中国女人对保家卫国的贡献,绝不止是去当花木兰。
  
  家有悍妻的兄弟平衡了吧?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是未来的中国军神。
  
  不过常大胆不是直接让常嫂吓死的,他的死和朱八八替他出头有关。
  话说常十万是帝国偶像,常嫂对他监督甚严。别说包二奶,看个三级片都是妄想。老常正当壮年,郁闷可想而知。有一天洗脸,不小心看到了丫环端盆的手,YY中不觉就溜出了一句:
  “好白手。”
  
  浑不知这一句要了他的命。
  
  等他下班回家,常嫂亲自端上晚饭,老常受宠若惊,打开食盒一看:两只好白手。
  
  看来常嫂也是知识妇女,熟读史书。因为她照抄的是唐相房玄龄夫人的版本。当时唐太宗大怒,说这娘们也太野了,我替你管教管教,还治不了她了!就把房嫂叫过去,奋起天威,喝到:“你是想死还是想接着嫉妒?”
  房嫂根本不鸟李大帝,掐腰叫到:“不嫉妒,毋宁死!”
  太宗威风扫地,气了个发昏第十一,说好好好,有你的,老子成全你,拿毒酒来!
  谁知房嫂视死如归,接过来董董董,喝了个干净。
  其实是一壶醋。
  太宗看得目瞪口呆,气焰全无,回头对房总理嗫嚅道:尊夫人别说是爱卿了,就是我当皇上的都怕怕,你就,你就忍了吧。。。
  这就是”吃醋的典故。
  
  常嫂想是见贤思齐,也要在明太祖面前拉拉风,却犯了知识分子刻舟求剑的老毛病。
  
  明太祖不是唐太宗。
  
  “新版好白手”之后,老常大郁闷,也敢怒不敢言。二天和八八喝酒,脸上很不爽,就让太祖问出来了。
  太祖一点不生气,还是笑呵呵地,过了一会儿,上来一道汤,滋味特异,内容可疑。太祖走到常遇春面前说:这是妒妇汤。我已经替你料理了家务事。回头再给你找个好滴。
  就这样把常嫂给吃了。
  常一吓不起,落了个不治之症:癫痫。就是羊角风。
  四十岁那年,癫痫再次发作,一代将星,暴死在灭元的征途上。
  
  这事干的,八八确实是挺操蛋,不过常嫂也够能作的,不知死活啊,还搭上了老公。
  更作死的是徐达的老婆。
  
  一天马皇后请老姊妹们喝下午茶,忆苦思甜中,马后很高兴,就套近乎说:“当年咱们老姐妹那穷啊,谁承想能过上今天这好日子涅?”
   大家都陪笑道:素啊素啊,不是马姐能领导,岂得大家比蜜甜?
  只有徐嫂NB得很,嘴一撇对马后说:“那可不一样啊!当时咱们都是老百姓,现在俺家可没你家过得好。。。”
  大家吓一跳,马后也给噎了个倒仰,当时没说什么,回头就跟老公吹了风。
  八八太祖一听:老徐啥意思啊?又替徐帅料理了一下家务,老哥们也就此生分了,至有后来的蒸鹅之说。
  
  妻贤夫祸少啊。
 
 作者:wulst 回复日期:2006-4-3 20:19:11 
    有个别疑问问楼主:
     你说当明军的吵闹小分队在阵前努力吵闹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士兵是怎么入睡的呢?
    可能的原因:
    一、派出去吵闹的小分队人数很少,以很少数人的疲惫换得明军大多数人的好觉。可问题就来了,同样是人,为什么声音就只往蒙古人的耳朵眼里钻呢?可以想象的是吵闹小分队的声音是不会分敌我的。明军主力肯定也能听到声音。那在六七天的时间内他们是怎么休息的呢?
    二、让吵闹小分队在敌阵前吵闹,自己明军的大部队远离蒙古军驻扎――让吵闹小分队的声音吵不到自己,只吵闹敌人。可问题又来了,如果明军主力距离小分队比较远(相比,吵闹小分队和敌人却是很近的――要不吵闹不到别人阿!),那蒙古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吵闹小分队灭掉而明军主力来不及救援――然后蒙古兵们可以大睡矣。
    三、明军扎的寨很大。而且主力和吵闹小分队距离并不远。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猜想,吵闹小分队的吵闹能量不是太大。明军主力可以在寨后比较不吵闹的地方睡大觉,而小分队在寨前向敌军喊话。这样另一个问题就又来了――既然明军都可以隔一个营寨睡觉,那蒙古兵可是人并明军多多了去了,人家的营寨肯定更大,所以人家也足可以躲在距离明军吵闹小分队远的寨后部去睡大觉!
    
    那徐达究竟是怎么做到自己的小分队的吵闹声音只害别人睡不着觉,而那声音却不往自己人耳朵里钻呢?
    ――――――望楼主解惑!
  
  
  作者:雁难行 回复日期:2006-4-3 20:56:44 
    早就说了,明军唱的是好一朵茉莉花,明军都为江淮人士,对这小调早就耳熟能详,而那蒙军皆为北方人士,听这软绵绵的小调岂不要感到心烦意乱?
    另外,此小调的词作者正是徐达。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找一下去年的扬子晚报查证一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