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zyuan 发布
什么是爱国,你能回答的出来么?
爱国主义的流派
爱国主义可分为三种流派
[编辑] 个人爱国主义
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这种结构上的相似可以在以下例子中得以说明:曾被提议的两条对美国宪法的修正案中,一条意图加强基督教价值观 -- 有力地禁止同性婚姻,另一条则意图加强爱国主义价值观 -- 禁止亵渎国旗。
[编辑] 官方爱国主义
官方爱国主义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国家纪念碑、退伍军人节、伟人/历史事件纪念节等,都是官方爱国主义的典型例子。政府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发动一些爱国主义运动,来提升公民对国家与国家标志物的认同。
[编辑] 符号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在战时,符号爱国主义常用于提升士气、增加战时的努力。而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像战时那样方便的衡量对国家的贡献,但并不为爱国者所抛弃。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场所向国旗敬礼的行为,被视为是与在战场上向国旗敬礼同等爱国程度的行为。
[编辑] 爱国的消极一面
爱国主义有消极的一面。由于“甚么才是爱国”人人看法不同,所以爱国一词显得颇为主观,因此人们对“爱国”行为的定义极具争议。当中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有政客把爱国主义当作是攻击对手的手段之一,指控对方是不爱国的人。也有人尝试把爱国标准化、表现单一化;其中安布罗斯・比尔斯称“爱国主义是一堆易燃的垃圾, 任何想照亮自己名字的人只要朝它丢根火柴就可以了。”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博士以下述说话把爱国主义视为:“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们最后的藏身之地”(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这被另一些人认为是歪曲了爱国主义的本质--不止把爱国变成了一种盲目的信仰,这些行为更无助民主的发展,因为社会的精力都虚耗于爱国的争论之中。
[编辑] 极端爱国主义
主条目:沙文主义
极端程度的爱国主义(极端爱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潮,极右翼的法西斯主义就是其中一种。
[编辑] 各方批判
《大众时代》网站特约作家施威全指出:“族群是被建构的,以其为基础而成立的国家更是。孙文说:‘国家是武力造成的。’而且,常常是被外来的武力逼成的;既然国家是野蛮强暴下的产物,那国家有什么神圣的?为何非‘爱’国不可、非认同不可?所以,面对族群和国家这个课题,还是不要轻言谈‘爱’。”(〈藉种族来虚构战争 因战争而虚构种族〉)
[编辑] 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在于增加对当前政治体制的认同,甚至包括美化本国历史。例如:
2006年11月16日,日本执政联盟不顾在野党和社会人士反对,凭著日本众议院多数优势,在众议院通过《教育基本法》修正案,要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认为:1947年由美国制订的日本《教育基本法》帮助日本经济和民主发展,却忽视培养道德和纪律;他表示:“大家有危机感,觉得有必要重建教育,培养爱国、爱乡土的态度,尊重他国,以利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
在野的日本民主党、日本社会民主党、日本共产党和国民新党都反对修正案内容;他们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可能重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那套只灌输“忠君爱国”思想的极端爱国主义,最终使得日本再次走上“主权高于人权”的军国主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