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家人――从韶山到中南海(一)
毛泽东与家人围坐火炉旁拉家常,启发家人干革命。他对弟媳王淑兰说:“搞共产,杀头也要干!”
1917年冬,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放了寒假,从长沙回到家中,与父母亲和弟妹们团聚,准备过年。一天夜里,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在堂屋里生起一炉柴火,松枝“啪啪啪”地燃着,炊壶冒起热气“”
作响。深夜,王淑兰与贺表妹还未入睡,她俩围坐炉边,一边烤火,一边话家常。
忽然,厅房里传来“咚咚”的响声。“哪里这样响?”王淑兰喊道。
“我来啦!你们怎么这时还没有睡呀?”屋外传来一个浑厚的青年男中音。
王淑兰一听,是大哥毛泽东,心里非常高兴。“四嫂、四嫂。”毛泽东身着一件藏青色棉布袍,一边说着,一边面带笑容地走了进来。
“什么事?,咯样高兴?”王淑兰望着他,诧异地问。
“好消息,好消息。”毛泽东随手拖了一条长板凳坐下来,然后拿起火箝,轻轻敲打着柴火,眉宇间流露出无比的快慰。
“什么好消息??”王淑兰更诧异了:“称得了一件什么宝贝?”
“嗨呀!这个消息比捡了宝贝还好。”毛泽东两手一举,一字一顿地说:“告诉你,俄国已经共产了,我们也一定要学她,闹革命,搞共产……”
“搞共产,听你讲得倒好。”王淑兰感觉很新鲜,但又不无紧张。她说:“那该多少头来杀?!”
“杀头?”毛泽东两手往下一按,“杀头也要干!”
“杀头也要干!”这话多么铿锵,多么响亮,王淑兰听了深受鼓舞。
“你晓得,共产了多好呀!”毛泽东继续说道,“国家不会扯皮了(指国内军阀混战)。你们妇女也自由了,婚姻问题也不会扯皮了。”
“什么叫婚姻问题?”王淑兰没有读过书,对“婚姻”这个词还不理解。
“这都不晓得哟!”毛泽东通俗而又诙谐地说:“堂客和男人的事情,就叫婚姻问题罗!比如父母包办婚姻,儿女反对包办婚姻……”说得大家都笑。
“三表哥真是奇人,尽想这些离奇古怪的事情。”
寡言少语的贺表妹插了这么一句。“你以为这样是奇怪事吗?”毛泽东把头一转,对贺表妹说:“不,我们不只是想想,还硬要照着做咧!”
说完,他哈哈大笑地回到自己的房里去了。
王淑兰望着毛泽东的背影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她后来才知道,这年10月,俄国革命已取得了成功,“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听了毛泽东的话,王淑兰深受启发,深深地触动了她的思想。这对她后来走上革命道路起了思想上的启蒙作用。
1921年正月,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过春节。正月初八晚上,毛泽东把全家人喊到火炉边,围炉向火,一边品尝食品,闲话家常,一边教育全家人干革命。
在他的教育下,全家人决心离家干革命。为劳苦大众闹翻身求解放。王淑兰结束了家庭主妇的生活,踏上了漫漫的革命征程。
●在毛泽东的耐心开导下,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离家干革命。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走进故居上屋场,来到大弟毛泽民当年的卧房,久久地端详着墙上挂着的烈士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头戴毡帽,潇洒、英俊,笑呵呵的中年男子,那面部轮廓酷似他的父亲毛顺生。毛泽东望着这熟悉的笑容,眼睛有些润湿了。半晌,他深情地对旁边的人说:“这是我大弟毛泽民,这张像片很像他。”
毛泽东又环视了一下房间,对随行人员说:“泽民与王淑兰就是在这里结的婚。我的侄女毛远志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屋子里的人静静地听着,大家都沉默了。
毛泽东伫立在弟弟的遗像前,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毛泽民字咏莲,亦作润莲,毛泽东的大弟。1896年4月3日出生。1922年冬,他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经理,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国家银行行长,红一方面军十五大队、长征先遣工作团负责人,中华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新疆省财政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等职,1943年牺牲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毛泽民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勤劳、俭朴。他几岁时就跟父亲在田间劳动,除了担负各种农活外,还协助父亲经营生意。他聪明能干,十多岁时学会了干一般农活;而且能写会算。
哥哥毛泽东少年大志,很早就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弟弟毛泽覃也于1918年由哥哥带到长沙去读书。家里的生活重担全落到毛泽民身上。艰苦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当时,父母亲年老多病,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精心照料老父老母,极尽孝心。毛泽东才得以在外安心求学,探求真理。1918年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因病回娘家养治。毛泽民很着急,写信给哥哥告知母亲病重。毛泽东“恐久病难治”,遂同弟弟商量接母亲去长沙诊治。这年8月,他为组织湖南青年勤工俭学去北京,去京之前,曾写信给舅舅文玉瑞、文玉钦,说“(母病)如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即毛泽民―――引者注)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不久,毛泽民在两位舅舅的帮助下,将母亲送到长沙治病。到长沙后,由毛泽东安排住在他的同窗好友蔡和森家。其间,毛泽东曾与毛泽民、毛泽覃(当时在长沙读书)兄弟三人搀扶着母亲去照相馆合影留念。照相时,毛泽东站在母亲的左边,泽民、泽覃站在母亲的右边。这张珍贵的照片,大概是他们兄弟三个同母亲最后一次合影,也是他们兄弟惟一的集体合影了。
1921年春,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农历正月初,毛泽东去湘乡大坪唐家土乇外婆家,给舅舅、舅母拜年。然后,和表兄文南松一道回韶山,动员全家出来干革命。
农历正月初八,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这天晚上,毛泽东、毛泽覃、毛泽建及弟媳王淑兰,表兄文南松、堂表弟文东仙等,围在火炉边烤火。毛泽东对泽民说:“这几年我不在家,泽覃也在长沙读书,家里只有你俩口子撑着。父母死了,都是你们安葬的,我没有尽孝,你们操了不少心。”接着,泽民惆怅地讲起这几年来家里所发生的事情。他说:“民国六年修房子,母亲生病;七年,败兵几次来屋里出谷要钱,强盗也来抢过一次;八年,先死娘,后死爹;九年,安葬父母,还给泽覃订婚。咯几年钱用得多,20亩田的谷只够糊口,所以把准备进桥头湾的田的钱用掉了。”
毛泽东问:“是不是欠了别人的钱?”
毛泽民说:“就是义顺堂(按:指他父亲做生意对外用的招牌)的几张票子。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
王淑兰也补充介绍了一些情况:自1919年至1920年父母去世后,家里境况日渐衰颓、窘困,幸而毛泽民、王淑兰夫妇勤劳、俭朴,善于持家,勉强维持生活。……想到这些,王淑兰又想起早逝的阿翁、阿婆,不禁潸然泪下。
毛泽东感慨唏嘘,半晌才说:“你们讲的这些都是实在的。我的意见,把屋捡一下场,田也不作了,都跟我出去。泽民、泽覃到长沙读点书,边做些事,将来再做一些有利国家、民族的事情。……”
毛泽东提议把家中的东西,该送的送,该丢的丢,都处理掉。“家里发出的票子,写个广告出去,请他们几天内来兑钱。你把猪赶到银田寺卖了,准备点钱,让人家来兑。牛,就让别人去喂,不要向别人要钱,快春耕了,不能让人家卖牛啊!别人欠我们的则算了。”毛泽东说。
他又对毛泽民、王淑兰等人说:“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啊!要使全国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怎样才能办得到呢?那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舍小家为大家。”
在哥哥的耐心开导下,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正月初十,毛泽东离开了韶山。泽覃、泽建也跟着走了。一个星期后,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也带着孩子走出了韶山冲,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
毛泽东与家人围坐火炉旁拉家常,启发家人干革命。他对弟媳王淑兰说:“搞共产,杀头也要干!”
1917年冬,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放了寒假,从长沙回到家中,与父母亲和弟妹们团聚,准备过年。一天夜里,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在堂屋里生起一炉柴火,松枝“啪啪啪”地燃着,炊壶冒起热气“”
作响。深夜,王淑兰与贺表妹还未入睡,她俩围坐炉边,一边烤火,一边话家常。
忽然,厅房里传来“咚咚”的响声。“哪里这样响?”王淑兰喊道。
“我来啦!你们怎么这时还没有睡呀?”屋外传来一个浑厚的青年男中音。
王淑兰一听,是大哥毛泽东,心里非常高兴。“四嫂、四嫂。”毛泽东身着一件藏青色棉布袍,一边说着,一边面带笑容地走了进来。
“什么事?,咯样高兴?”王淑兰望着他,诧异地问。
“好消息,好消息。”毛泽东随手拖了一条长板凳坐下来,然后拿起火箝,轻轻敲打着柴火,眉宇间流露出无比的快慰。
“什么好消息??”王淑兰更诧异了:“称得了一件什么宝贝?”
“嗨呀!这个消息比捡了宝贝还好。”毛泽东两手一举,一字一顿地说:“告诉你,俄国已经共产了,我们也一定要学她,闹革命,搞共产……”
“搞共产,听你讲得倒好。”王淑兰感觉很新鲜,但又不无紧张。她说:“那该多少头来杀?!”
“杀头?”毛泽东两手往下一按,“杀头也要干!”
“杀头也要干!”这话多么铿锵,多么响亮,王淑兰听了深受鼓舞。
“你晓得,共产了多好呀!”毛泽东继续说道,“国家不会扯皮了(指国内军阀混战)。你们妇女也自由了,婚姻问题也不会扯皮了。”
“什么叫婚姻问题?”王淑兰没有读过书,对“婚姻”这个词还不理解。
“这都不晓得哟!”毛泽东通俗而又诙谐地说:“堂客和男人的事情,就叫婚姻问题罗!比如父母包办婚姻,儿女反对包办婚姻……”说得大家都笑。
“三表哥真是奇人,尽想这些离奇古怪的事情。”
寡言少语的贺表妹插了这么一句。“你以为这样是奇怪事吗?”毛泽东把头一转,对贺表妹说:“不,我们不只是想想,还硬要照着做咧!”
说完,他哈哈大笑地回到自己的房里去了。
王淑兰望着毛泽东的背影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她后来才知道,这年10月,俄国革命已取得了成功,“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听了毛泽东的话,王淑兰深受启发,深深地触动了她的思想。这对她后来走上革命道路起了思想上的启蒙作用。
1921年正月,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过春节。正月初八晚上,毛泽东把全家人喊到火炉边,围炉向火,一边品尝食品,闲话家常,一边教育全家人干革命。
在他的教育下,全家人决心离家干革命。为劳苦大众闹翻身求解放。王淑兰结束了家庭主妇的生活,踏上了漫漫的革命征程。
●在毛泽东的耐心开导下,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离家干革命。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走进故居上屋场,来到大弟毛泽民当年的卧房,久久地端详着墙上挂着的烈士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头戴毡帽,潇洒、英俊,笑呵呵的中年男子,那面部轮廓酷似他的父亲毛顺生。毛泽东望着这熟悉的笑容,眼睛有些润湿了。半晌,他深情地对旁边的人说:“这是我大弟毛泽民,这张像片很像他。”
毛泽东又环视了一下房间,对随行人员说:“泽民与王淑兰就是在这里结的婚。我的侄女毛远志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屋子里的人静静地听着,大家都沉默了。
毛泽东伫立在弟弟的遗像前,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毛泽民字咏莲,亦作润莲,毛泽东的大弟。1896年4月3日出生。1922年冬,他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经理,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国家银行行长,红一方面军十五大队、长征先遣工作团负责人,中华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新疆省财政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等职,1943年牺牲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毛泽民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勤劳、俭朴。他几岁时就跟父亲在田间劳动,除了担负各种农活外,还协助父亲经营生意。他聪明能干,十多岁时学会了干一般农活;而且能写会算。
哥哥毛泽东少年大志,很早就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弟弟毛泽覃也于1918年由哥哥带到长沙去读书。家里的生活重担全落到毛泽民身上。艰苦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当时,父母亲年老多病,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精心照料老父老母,极尽孝心。毛泽东才得以在外安心求学,探求真理。1918年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因病回娘家养治。毛泽民很着急,写信给哥哥告知母亲病重。毛泽东“恐久病难治”,遂同弟弟商量接母亲去长沙诊治。这年8月,他为组织湖南青年勤工俭学去北京,去京之前,曾写信给舅舅文玉瑞、文玉钦,说“(母病)如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即毛泽民―――引者注)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不久,毛泽民在两位舅舅的帮助下,将母亲送到长沙治病。到长沙后,由毛泽东安排住在他的同窗好友蔡和森家。其间,毛泽东曾与毛泽民、毛泽覃(当时在长沙读书)兄弟三人搀扶着母亲去照相馆合影留念。照相时,毛泽东站在母亲的左边,泽民、泽覃站在母亲的右边。这张珍贵的照片,大概是他们兄弟三个同母亲最后一次合影,也是他们兄弟惟一的集体合影了。
1921年春,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农历正月初,毛泽东去湘乡大坪唐家土乇外婆家,给舅舅、舅母拜年。然后,和表兄文南松一道回韶山,动员全家出来干革命。
农历正月初八,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这天晚上,毛泽东、毛泽覃、毛泽建及弟媳王淑兰,表兄文南松、堂表弟文东仙等,围在火炉边烤火。毛泽东对泽民说:“这几年我不在家,泽覃也在长沙读书,家里只有你俩口子撑着。父母死了,都是你们安葬的,我没有尽孝,你们操了不少心。”接着,泽民惆怅地讲起这几年来家里所发生的事情。他说:“民国六年修房子,母亲生病;七年,败兵几次来屋里出谷要钱,强盗也来抢过一次;八年,先死娘,后死爹;九年,安葬父母,还给泽覃订婚。咯几年钱用得多,20亩田的谷只够糊口,所以把准备进桥头湾的田的钱用掉了。”
毛泽东问:“是不是欠了别人的钱?”
毛泽民说:“就是义顺堂(按:指他父亲做生意对外用的招牌)的几张票子。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
王淑兰也补充介绍了一些情况:自1919年至1920年父母去世后,家里境况日渐衰颓、窘困,幸而毛泽民、王淑兰夫妇勤劳、俭朴,善于持家,勉强维持生活。……想到这些,王淑兰又想起早逝的阿翁、阿婆,不禁潸然泪下。
毛泽东感慨唏嘘,半晌才说:“你们讲的这些都是实在的。我的意见,把屋捡一下场,田也不作了,都跟我出去。泽民、泽覃到长沙读点书,边做些事,将来再做一些有利国家、民族的事情。……”
毛泽东提议把家中的东西,该送的送,该丢的丢,都处理掉。“家里发出的票子,写个广告出去,请他们几天内来兑钱。你把猪赶到银田寺卖了,准备点钱,让人家来兑。牛,就让别人去喂,不要向别人要钱,快春耕了,不能让人家卖牛啊!别人欠我们的则算了。”毛泽东说。
他又对毛泽民、王淑兰等人说:“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啊!要使全国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怎样才能办得到呢?那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舍小家为大家。”
在哥哥的耐心开导下,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正月初十,毛泽东离开了韶山。泽覃、泽建也跟着走了。一个星期后,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也带着孩子走出了韶山冲,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